《傷寒直指》~ 《傷寒直指》卷一 (14)
《傷寒直指》卷一 (14)
1. 辨平脈法第一
緊去則人安,為欲解。若脈遲至六七日不欲食者,為吐利後,脾胃大虛,則水飲內停也。晚發者,後來之疾也。若六七日而欲食,脾胃已和,寒邪已散,故云欲解。)病六七日,手足三部脈皆至,大煩而口噤不能言。其人煩擾者,必欲解也。(煩熱也。傳經之時,病人身大煩,口噤不能言,內作躁擾,則陰陽爭勝。
若手足三部脈皆至,為正氣勝,邪氣微,陽氣復,寒氣散,必欲解也。)若脈和,其人大煩,目重,臉內際黃者,此為欲解也。(《脈經》曰:病人兩目皆有黃色起者,其病方愈。病以脈為主,若目黃大煩,脈不和者,邪勝也,其病為進。目黃大煩而脈和者,為正氣已和,故云欲解。
)脈浮而數,浮為風,數為虛。風為熱,虛為寒,風虛相搏,則灑淅惡寒也。(《內經》曰:有者為實,無者為虛。氣並則無血,血並則無氣。風則傷衛,數則無血,浮數之脈,風邪並於衛。衛勝則營虛也。衛為陽,風搏於衛,所以為熱。營為陰,營氣虛,所以為寒。風並於衛,發熱惡寒之證具矣。
兼善:古今皆以數脈為熱,茲以數為虛寒者,何也?數則為虛,乃陰陽偏負之理,非專寒而專熱也。浮為陽,浮數為陽虛。沉為陰,沉數為陰虛。陽虛則惡寒,藥用溫熱,抑陰扶陽。陰虛則發熱,藥用寒涼,抑陽扶陰,使二氣平,其病自愈。且如病在表,脈浮而數,乃陰盛陽虛,汗之則愈,下之則死。
病在裡,脈沉而數,乃陽盛陰虛,下之則愈,汗之則死。經論昭然,非有差別。健曰:浮數,風熱表證之脈。此言數者,乃陽氣虛,而風邪乘之,上湧之象。虛為寒者,乃風邪猶未作熱,先令惡寒。即《內經》云「邪之所湊,其氣必虛」者是也。然證實非虛寒,誤認則僨事矣。
)脈浮而滑,浮為陽,滑為實。陽實相搏,其脈浮疾,衛氣失度。浮滑之脈,數疾發熱汗出者,此為不治。(浮為邪氣並於衛,而衛氣脈勝。滑為邪氣並於營,而營氣實。邪氣勝實,壅於營衛,則營衛行速,故脈行疾,而失其常度也。浮滑數疾之脈,發熱汗出當解。若不解者,精氣脫也,不可治矣。
經曰:脈陰陽俱盛,大汗出不解者,死。健曰:浮滑,風痰在表之脈,浮滑而至數疾。風從火熾,痰熱盛極,喜其汗出而解。何以言不治耶?此應分兩節看。浮滑既為陽實,明系在表之邪,必汗不及時,邪留於衛。衛氣失度,熱並於營,而營衛之行俱速,故脈更數且疾。勢將喘息發熱,而為亢陽之象。
其舌必焦縮,火極自汗,熱迫流津,而成不治矣。脈訣稱七疾八極,誠屬死候。)傷寒咳逆上氣,其脈散者死,謂其形損故也。(《千金》:以喘嗽咳逆上氣者,肺病。散者,心脈,是心火刑于肺金也。《內經》曰:心之肺,謂之死陰。死陰之屬,不過三日死,形見損傷故也。
白話文:
如果脈象由緊變為緩和,表示人會平安,病要好了。如果脈象遲緩,持續六七天且不想吃東西,這是因為嘔吐或腹瀉後,脾胃極度虛弱,導致體內水分停滯。如果疾病晚期才發作,表示是後來的疾病。如果六七天後開始想吃東西,表示脾胃功能已經恢復正常,寒邪也已消散,所以說病要好了。
病程六七天,如果手和腳三處脈搏都摸得到,而且出現極度煩躁、嘴巴緊閉無法說話的情況,病人表現得煩躁不安,這表示病即將痊癒。(這是因為煩熱。當疾病在經絡之間傳遞時,病人會感到極度煩躁,嘴巴緊閉無法說話,身體內部感到躁動不安,這是陰陽之氣在互相爭鬥。如果手和腳三處脈搏都摸得到,表示正氣勝過邪氣,邪氣微弱,陽氣恢復,寒氣消散,所以說病要好了。)如果脈象平和,但病人感到極度煩躁,眼睛沉重,臉色發黃,這也是表示病要好了。(《脈經》說:病人兩眼都出現黃色,表示疾病快要痊癒。疾病主要看脈象,如果眼睛發黃且極度煩躁,但脈象不平和,表示邪氣勝過正氣,疾病會加重。如果眼睛發黃且極度煩躁,但脈象平和,表示正氣已經恢復正常,所以說病要好了。)
脈象浮而快,浮代表有風邪,快代表身體虛弱。風邪會引起發熱,虛弱會引起怕冷,風邪和虛弱相互搏擊,就會出現發冷發抖的症狀。(《內經》說:有形的代表實證,無形的代表虛證。氣血並行則互不相干,風邪會傷害衛氣,脈快代表血虛。浮快的脈象,表示風邪侵入衛氣。衛氣強盛則營氣虛弱。衛氣屬陽,風邪侵入衛氣,所以會發熱。營氣屬陰,營氣虛弱,所以會怕冷。風邪侵入衛氣,發熱怕冷的症狀就都出現了。
補充說明:古今都認為脈快代表熱證,但這裡認為脈快代表虛寒,是為什麼呢?脈快代表虛弱,這是陰陽偏盛偏衰的道理,不是單純代表寒或熱。脈浮代表陽,浮而快代表陽虛。脈沉代表陰,沉而快代表陰虛。陽虛則怕冷,用溫熱的藥物來抑制陰氣,扶助陽氣。陰虛則發熱,用寒涼的藥物來抑制陽氣,扶助陰氣,使陰陽二氣平和,病就會好轉。比如,病在表,脈象浮而快,表示陰氣盛而陽氣虛弱,發汗治療就會痊癒,瀉下治療則會死亡。病在裡,脈象沉而快,表示陽氣盛而陰氣虛弱,瀉下治療就會痊癒,發汗治療則會死亡。這些道理很明顯,沒有差別。
有人認為:浮快的脈象,是風熱表證的脈象。這裡說的快,是指陽氣虛弱,風邪乘虛而入,向上衝的現象。虛弱導致怕冷,是說風邪還沒化熱,先導致怕冷。《內經》說「邪氣侵入的地方,必定是氣虛的地方」。但是,證實不一定是虛寒,如果誤判就會壞事。)
脈象浮而滑,浮代表陽氣,滑代表實證。陽氣和實證相互搏擊,脈象會浮而且快,表示衛氣失調。浮滑的脈象,如果還快而且發熱出汗,表示病無法治癒。(浮代表邪氣侵入衛氣,而衛氣脈象強盛。滑代表邪氣侵入營氣,而營氣充實。邪氣強盛,堵塞在營衛之間,導致營衛運行加快,所以脈搏跳動快,失去正常規律。浮滑數快的脈象,發熱出汗本應是疾病快要痊癒的徵兆。如果不能痊癒,表示精氣已經耗盡,無法治療了。
《經》中說:脈象陰陽都強盛,大量出汗卻不能痊癒,就會死亡。有人認為:浮滑是風痰在表的脈象,浮滑而且脈象快。風邪助長火熱,痰熱極盛,本應因出汗而痊癒。為什麼說不能治癒呢?這裡應該分兩方面來看。浮滑既然代表陽實,明顯是表邪,必須及時發汗,不然邪氣會滯留在衛氣。衛氣失調,熱邪會轉入營氣,導致營衛運行都加快,所以脈搏會更快更急。情況嚴重的話,會喘息發熱,呈現陽氣亢盛的現象。
舌頭一定會焦乾萎縮,火熱到極點就會自己出汗,熱邪迫使津液外流,最終導致無法治癒。脈訣中提到的七種急速和八種極度脈象,確實都是死亡的徵兆。)傷寒引起咳嗽、氣喘,如果脈象散亂,表示病人會死亡,是因為身體已經受到損傷。(《千金方》說:氣喘咳嗽,表示肺部有病。脈象散亂,代表心脈,是心火剋制肺金。《內經》說:心火剋制肺金,稱為死陰。屬於死陰的疾病,不過三日就會死亡,因為身體已經出現損傷的跡象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