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指》~ 舌鑑總論 (3)
舌鑑總論 (3)
1. 黃胎圖
舌見微黃色,初病即得之,發譫語者,由失汗,表邪入里也。必用汗下兼行,以雙解散加解毒湯,兩停處之。
舌見微黃色者,表證未罷,宜小柴胡合天水散主之。可下者,大柴胡下之,表裡雙除,臨證審用之。(健曰:傷寒而見舌黃熱已入里,乃可用黃連矣。如舌未見黃色,用連則多誤也。)
舌見黃色者,必初白胎而變黃色也,皆表邪傳裡,熱已入胃,宜急下之。若下遲必變黑色,為惡證,為亢害,鬼賊深也,不治。宜調胃承氣湯。(健曰:如無實邪,但有熱者不宜遽下,只可黃連解毒以瀉之。)
舌見黃色而有小黑點者,邪遍六腑,將入五臟也。急服調胃承氣湯下之,次進和解散,十救四五。(健曰:此須下之,重用川連以瀉熱毒。)
舌見黃而澀有隔瓣者,熱已入胃,邪毒深矣。心火煩渴,急以大承氣下之。若發黃,茵陳湯;下血,抵當湯;水在脅下,十棗湯;結胸,陷胸湯;痞,大黃瀉心湯。
舌見黃而黑點亂生者,其證必渴,譫語脈實者生,澀者死,循衣摸床者,不治。若下之,見黑糞亦不治。下宜大承氣湯。(健曰:下藥中,必須加黃連為要。)
舌黃中黑至尖者,熱氣已深,兩感見之,十當九死。惡寒甚者亦死。不惡寒而下利者,可治。宜用調胃承氣湯。
舌見灰色尖黃,不惡風寒,脈浮者,可下之。若惡鳳惡寒者,雙解散加解毒湯主之。三四下之,見糞黑不治。(健曰:灰黑舌燥者,乃傷寒停食,拒按,小陷胸主之。若無食,而灰濕之舌,乃少陰腎寒,水色上侵也,宜真武湯。若腎熱者,宜下除之。
舌根微黑尖黃,脈滑者,可下之;脈浮者,當養陰退陽。若惡風寒者,微汗之,用雙解散;若下利,用解毒湯,十生八九也。
舌根微黑尖黃隱現,或有一紋者,脈實,急用大承氣湯下之;脈浮,渴飲水者,用涼膈散解之,十可救一二。
以上《金鏡錄》法。
《舌鑑》曰:黃胎者里證也。傷寒初病無此舌,傳至少陽,亦無此舌,直至陽明腑實,胃中火盛,火乘土位,故有此胎。當分輕重瀉之,初則微黃,次則深黃有滑,甚則干黃焦黃也。其證有大熱、大渴、便秘、譫語、痞結、自利,或因失汗發黃,或畜血如狂。大抵舌胎黃證雖重,若脈長者,中土有氣也,下之則安。如脈弦下利,舌胎黃中有黑色者,皆危證也。
微黃胎舌,微黃而甚燥者,表失汗初傳裡也,大柴胡湯。
純黃微干舌,舌見純黃胎,胃熱已極,急下之,遲則變黑,惡候矣。黃干舌同俱裡熱已極,急下勿緩之候。
舌尖胎黃,邪初傳胃也。宜調胃承氣湯,表證未盡者,大柴胡兩解之。
舌黑根多而黃尖少,雖無惡證,脈恐一時暴變,以胃氣絕耳。
健曰:根黑尖黃,脾胃實邪熱甚,宜小陷胸,或調胃承氣。如尚惡寒發熱,表未盡者,大柴胡加連主之。
白話文:
[黃胎圖]
舌頭出現輕微的黃色,通常是剛生病就出現的現象。如果同時開始說胡話,是因為發汗不當,導致表面的邪氣進入體內。必須同時使用發汗和瀉下的方法,用雙解散加上解毒湯,兩種方法並用。
如果舌頭呈現輕微的黃色,表示表證還沒有完全解除,適合用小柴胡湯合併天水散來治療。如果可以瀉下,就用大柴胡湯瀉下,同時解除表裡的問題。臨床使用時要仔細判斷。(張氏認為:傷寒病出現舌頭黃色,表示熱邪已經進入體內,這時才可以用黃連。如果舌頭還沒有出現黃色,使用黃連大多是誤用。)
如果舌頭呈現黃色,一定是從最初的白色舌苔轉變而來的,這表示表面的邪氣已經傳入體內,熱邪已經進入胃部,應該立即瀉下。如果瀉下太慢,就會變成黑色,這是嚴重的病症,會造成很大的傷害,就像有邪氣入侵一樣,難以治療。適合使用調胃承氣湯。(張氏認為:如果沒有實際的邪氣,只是單純發熱,不應該立即瀉下,只能使用黃連解毒湯來瀉熱。)
如果舌頭呈現黃色,並且有小黑點,表示邪氣已經遍布全身各個臟腑,即將進入五臟。應該立刻服用調胃承氣湯瀉下,然後再用和解散來調和,這樣可以救回十分之四五的人。(張氏認為:這種情況必須瀉下,而且要大量使用黃連來瀉熱毒。)
如果舌頭呈現黃色,而且乾澀,表面有裂紋,表示熱邪已經進入胃部,邪毒很深。患者會感到心煩口渴,應該立即使用大承氣湯瀉下。如果出現黃疸,用茵陳湯;如果便血,用抵當湯;如果脅下有積水,用十棗湯;如果是結胸,用陷胸湯;如果是痞滿,用大黃瀉心湯。
如果舌頭呈現黃色,而且黑點雜亂分布,這種情況一定會感到口渴,如果出現胡言亂語、脈搏有力,表示還有生機;如果脈搏無力,就表示危險;如果出現摸索衣物或在床上亂動的現象,就難以治療。如果這種情況瀉下,並且排出黑色糞便,也表示難以治療。應該使用大承氣湯瀉下。(張氏認為:在瀉下的藥物中,必須加入黃連。)
如果舌頭中間呈現黑色,而舌尖呈現黃色,表示熱邪已經很深,通常是同時感染兩種病邪的表現,十個人有九個會死亡。如果非常怕冷也會死亡。如果不怕冷而且腹瀉,還可以治療。適合使用調胃承氣湯。
如果舌頭呈現灰色,而舌尖呈現黃色,不怕風寒,脈搏浮動,可以瀉下。如果怕風怕冷,用雙解散加上解毒湯來治療。瀉下三四次,如果排出黑色糞便就表示難以治療。(張氏認為:舌苔灰黑乾燥,是傷寒導致食物停滯,並且拒絕按壓,適合用小陷胸湯來治療。如果沒有食物停滯,而是舌苔灰暗潮濕,是屬於少陰腎寒,水氣上侵的表現,適合用真武湯。如果腎臟有熱,應該瀉下以去除熱邪。)
如果舌根微微發黑,而舌尖發黃,脈搏滑動,可以瀉下;如果脈搏浮動,應該滋養陰液,使陽氣退去。如果怕風怕冷,可以用微汗的方法治療,用雙解散;如果腹瀉,用解毒湯,這樣可以救回十分之八九的人。
如果舌根微微發黑,舌尖發黃,並且隱約可見,或者舌頭表面有一條紋路,脈搏有力,應該立刻用大承氣湯瀉下;如果脈搏浮動,而且口渴想喝水,可以用涼膈散來解除,這樣可以救回十分之一二的人。
以上內容出自《金鏡錄》。
《舌鑑》說:舌苔呈現黃色是體內有問題的表現。傷寒剛發病時不會出現這種舌苔,傳到少陽時也不會出現,只有到了陽明腑實,胃中火氣旺盛,火氣侵犯脾胃時,才會出現這種舌苔。應該根據病情輕重來瀉下。最初是輕微的黃色,然後變成深黃色,表面滑潤,嚴重時會變成乾燥焦黃色。這種情況會出現高燒、口渴、便秘、胡言亂語、胸悶、腹瀉,或者因為發汗不當而發黃,或者體內有瘀血而像發狂一樣。大體來說,舌苔發黃的病症雖然嚴重,但如果脈搏有力而長,表示脾胃之氣還沒有衰敗,瀉下就可以痊癒。如果脈搏細而急促,腹瀉,而且舌苔發黃中有黑色,都是危險的徵兆。
舌苔微黃,而且非常乾燥,表示表證因為沒有發汗而傳入體內,適合用大柴胡湯治療。
舌頭呈現純黃色,略微乾燥,表示胃熱已經到了極點,應該立即瀉下,如果延遲就會變成黑色,是危險的徵兆。舌頭呈現黃色乾燥,都表示體內熱邪很盛,應該立即瀉下,不能延遲。
舌尖呈現黃色,表示邪氣剛傳入胃部。適合用調胃承氣湯,如果表證還沒有解除,可以用大柴胡湯來同時解決表裡的問題。
如果舌根黑色居多,而舌尖黃色較少,雖然沒有其他嚴重的症狀,但脈搏可能突然出現變化,表示胃氣已經衰敗。
張氏認為:舌根黑色而舌尖黃色,表示脾胃有實邪熱邪,適合用小陷胸湯或者調胃承氣湯。如果仍然怕冷發熱,表示表證還沒有解除,可以用大柴胡湯加上黃連來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