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指》~ 《傷寒直指》卷九上 (1)

回本書目錄

《傷寒直指》卷九上 (1)

1. 《傷寒直指》卷九上

2. 望色篇

(健曰:仲景傷寒病證脈治,既列諸篇,獨於察色,間論之而未詳載。竊念望、聞、問、切,為醫要務,而望先之,寓神明之鑑,燭照百病,其應如響。傷寒重證而可不講者乎?因採《內經》要旨,及前賢名論而集是篇,雖未能盡悉其詳,然臨病大綱,晦明之象,頗見一斑矣。)

夫精明五色者,氣之華也。(《內經》曰:精明者,所以視萬物,別黑白,審長短,以長為短,以黑為白,如是則精衰矣。)赤欲如白裹朱,不欲如□;(□,稱去聲。《詩經》:魴魚□尾,其色如赭也。)白欲如羽,(孟子:如白羽之白。)不欲如鹽;(鹽色枯而不潤也。

)青欲如蒼壁之澤,(蒼壁,青色玉,玉色潤而有寶光。)不欲如藍,(藍,即靛也,靛色黯。)黃欲如羅裹雄黃,(羅裹雄黃,寶色內藏,而未達乎毛膚。)不欲如黃土,(黃土,色燥也。)黑欲如重,(平聲)漆色,(重漆,退光漆也。)不欲如地蒼,(地蒼,即蒼苔,黴黯之色也。

五色精微象見矣。吉凶夭壽可判也。)《靈樞·五色》篇曰:五色之見也,各出其色部。(五臟之脈,分配面部,各隨部位,以定五行生剋,時令變現,制化之道皆當按部位推測,能知病之吉凶,大有奇驗。所以稱望而知之謂之神。)色部骨陷者,必不免於病矣。(人之氣色,有未病而至者,有病至而至,有病而不至者,有浮泛者,有沉著者。

骨陷,乃不正晦色,著骨而起,從外視之,其色如陷入骨,故知其必病矣。)其色部承襲者,雖病不死也。(承者,上承也。如水之承金,應黑而反白,為不甚。襲者,下襲也。如火之刑金,應赤而反白,為不甚。如此類推,則知本部病之正色不變,為不死也。)其色上行者,病益甚。

其色下行如雲徹散者,病方已。(就面部上為天庭,下為地閣;地氣上為云,天氣下為雨。五臟病氣之色,如從下現,而如雲上騰者,病益日甚;如從下現,而如雲徹散者,病日輕而已。)五色各有臟部。(五色,青、黃、赤、白、黑,按五行,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,以應五臟,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腎也。

臟部者,五臟所主之部位,如額屬心火而本色赤,鼻屬脾土而本色黃,左顴屬肝木而本色青,右顴屬肺金而本色白,額屬腎水而本色黑。)有外部,有內部也。(外部,六腑也;內部,五臟也。)色從外部走內部者,其病從外傳內也。色從內部走外部者,其病從內出外也。病生於內者,先治其陰,後治其陽,反者益甚。

病生於陽者,先治其外,後治其內,反者益甚。(外部,六腑之表,六腑挾其兩側也。內部,五臟之裡,五臟次於中央也。外部走內部者乃表傳裡,外為本而內為標;內部走外部者,乃里出表,陰為本而陽為標。反之者,則病甚。此即傷寒表裡陰陽之象,有其證而現其色,可審察焉。

白話文:

[望色篇]

(健說:) 醫聖張仲景在《傷寒論》中詳細列出了各種傷寒病症的脈象和治療方法,但唯獨對於觀察臉色這一方面,只是偶爾提及而沒有詳細論述。我認為望診、聞診、問診、切診是醫學的要務,而望診是排在首位的,它如同神明般的鏡子,能夠照亮各種疾病,診斷的準確性就像回聲一樣迅速。傷寒是重病,怎麼能不重視望診呢?因此,我採集了《黃帝內經》的精要,以及前代醫家的名論,整理成這篇文章。雖然不能完全詳盡,但對於臨床診斷的大綱、病情的輕重、不明顯的徵兆,應該能讓人看見一些端倪了。

臉色呈現精明的五色,是人體精氣在外的表現。(《內經》說:所謂精明,是可以用來看清萬物,辨別黑白,判斷長短的能力。如果把長看成短,把黑看成白,那就表示精氣衰敗了。)紅色應該像白布包裹著朱砂一樣,不要像赭石那樣的顏色(赭石是一種紅褐色的礦物)。白色應該像鳥的羽毛一樣潔白,不要像鹽那樣枯槁(鹽色乾燥沒有光澤)。青色應該像蒼璧(青色的美玉)的光澤一樣,潤澤而有寶光,不要像藍靛那樣黯淡(藍靛是一種深藍色的染料)。黃色應該像用絲羅包裹著雄黃一樣,光澤內斂但尚未顯露於皮膚表面,不要像黃土那樣乾燥。黑色應該像深色的漆器一樣,深沉而有光澤,不要像長滿苔蘚的潮濕地面那樣晦暗。

五種顏色的精微變化如果能被看出來,就可以判斷疾病的吉凶、人的壽命長短。《靈樞·五色》篇說:五種顏色的出現,都各自對應身體的部位。(五臟的脈絡,在臉部分配著各自的位置,按照五行的生剋關係和季節的變化,來推測疾病的發展。能知道病情的吉凶,非常靈驗,所以說能通過觀察臉色就知道病情,就稱之為神。)如果臉部特定部位的顏色出現凹陷,一定會生病(人體臉色的變化,有的在還沒生病時就出現,有的在生病後才出現,有的生病了卻沒有變化,有的浮淺,有的深沉。所謂的骨陷,是指不正常的晦暗顏色,依附在骨頭上,從外面看,顏色就像陷進骨頭裡一樣,所以知道肯定生病了)。如果特定部位的顏色是接續的,即使生病也不會死(所謂接續,是指顏色向上延伸。比如水剋火,應該是黑色,反而呈現白色,就表示病情不重。所謂延續,是指顏色向下延伸。比如火剋金,應該是紅色,反而呈現白色,表示病情不重。以此類推,如果病變部位的正常顏色沒有改變,就表示不會死)。如果顏色向上發展,病情會越來越嚴重。如果顏色向下消散像雲彩散開一樣,病情就會好轉(臉部上面是天庭,下面是地閣,地氣上升如同雲,天氣下降如同雨。五臟疾病的顏色如果從下往上,如同雲彩上升一樣,表示病情會越來越嚴重。如果從下往上,然後像雲彩散開一樣,表示病情會好轉)。五種顏色各自對應著不同的臟器(五種顏色:青、黃、赤、白、黑,按五行:木、土、火、金、水,對應五臟:肝、脾、心、肺、腎)。

這些顏色有外部的表現,也有內部的表現(外部指六腑,內部指五臟)。顏色從外部向內部發展,表示疾病從體表傳入體內。顏色從內部向外部發展,表示疾病從體內向體表散發。如果疾病發生在內部,應該先治療陰,後治療陽,如果弄反了,病情會加重。如果疾病發生在陽,應該先治療外部,後治療內部,如果弄反了,病情會加重(外部指六腑的表,六腑分布在身體兩側。內部指五臟的裡,五臟位於身體中央。外部向內部發展,表示疾病從表傳入裡,外部是本,內部是標。內部向外部發展,表示疾病從裡向表發散,陰是本,陽是標。如果弄反了,病情會加重。這就是傷寒表裡陰陽的表現,有這種證候就會出現這種顏色,可以仔細觀察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