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指》~ 《傷寒直指》卷八 (37)

回本書目錄

《傷寒直指》卷八 (37)

1. 《傷寒論》原方

甘草湯第九十一

甘草(二兩),上一味,以水二升,煮取一升半,去滓,溫服七合,日二服。

桔梗湯第九十二

桔梗(一兩),甘草(二兩),上二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去滓,分溫再服。(桔梗辛溫以散寒,甘草甘平以除熱,甘、桔相合,以調寒熱。亮宸:咽痛者,邪客少陰之經,而漸成熱也。咽痛既不可發汗,若寒之,恐益其寒而下利作,溫散之,又益其氣,惟甘草之甘平緩而解熱,故用之。不差者,開利散郁之功少也。

以桔梗之苦,升而發之,則寒熱邪散,而咽痛平矣。觀子:非少陰之虛,則邪不直干於少陰之經。未至臟寒己極,則邪郁亦不復化熱。少陰之脈貫肝膈,入肺循喉嚨,政陽熱結咽之道路,故少陰之證,多病於喉也。然以寒藥治之,無裡寒遂變真寒,此惟以桔梗之苦辛清肺,甘草之甘溫瀉火,則熱調而痹痛解矣。)

苦酒湯第九十三

半夏(洗,破如棗核大,十四枚),雞子(一枚,去黃,內上苦酒,著雞子殼中),上二味,內半夏,著苦酒中,以雞子殼,置刀環中安,上火三沸,去滓,少少含咽之,不差,更作三劑。(辛以散之,半夏之辛,以發音聲;甘以緩之,雞子之甘,以緩咽痛;酸以收之,苦酒之酸以斂咽瘡。宇泰:按苦酒,《本草》注曰醢,而成氏復云苦酒之酸,余則以為名義俱乖。

安知酒之味苦者,不可以已咽痛耶?若嫌苦酒性熱,則半夏湯更辛,況此味苦哉。下文發字、斂字,自相反。士材:少陰多咽傷咽痛之證,古方用醋煮雞子,主咽喉失音,取其酸收宜也。半夏辛燥,何為用之?蓋少陰寒證,取其辛散,一發一斂,遂有理咽之功耶。觀子:半夏散郁發音聲,卵白清氣除伏熱,苦酒消壅腫,散瘀解毒,而理咽清音。

繆仲醇言常治少陰咽痛,咽中生瘡,聲不出用苦酒湯,到咽即效。因知古人立法,非今人可及。健按:苦酒湯之治咽痛,此最可疑。夫少陰受寒,曷為有此咽痛哉?蓋少陰之脈循喉嚨,寒結少陰,則地氣不能上升,廉泉玉英之道閉,而津液不及上朝於母,肺氣燥而咽喉故痛。此陰伏於下,陽亢於上之證也。

豈是苦酒湯之可治耶?苦酒是醋,酸斂之物,肺所惡也。半夏乃脾胃辛燥之藥,欲其不燥,必以薑製,制之稍生,反能嘎音,亦肺所惡也。腎為肺子,母之所惡,子豈悅之?欲其展開喉之效,理必不然。況痛必傷腫,咽喉乃呼吸之門,五味之火上熏,要害之地一遇辛酸,其痛如割,非別處可耐之比。諸家盡稱其能,愚獨不敢相信,只宜辛涼以散,甘緩治之,庶幾無失。

其苦寒溫燥,均非咽痛所宜,明理者審之。)

半夏散及湯第九十四

半夏(洗),桂枝,甘草(炙,各等分),以上三味,各搗篩已,合治之,白飲和服方寸匕,日三服。若不能服者,以水一升,煎七沸,內散兩方寸匕,更煎三沸,下火,小冷,少少咽之。(寒淫所勝,平以辛熱,佐以甘苦。半夏、桂枝之辛,以散經寒,甘革之甘,以緩正氣。

白話文:

甘草湯

使用甘草二兩,加入兩升水煮至剩下一升半,濾掉藥渣,溫熱服用七合,每日服用兩次。

桔梗湯

使用桔梗一兩、甘草二兩,加入三升水煮至剩下一升,濾掉藥渣,分兩次溫熱服用。(桔梗性味辛溫,可以驅散寒邪;甘草性味甘平,可以消除熱邪。兩者合用可以調和寒熱。有人認為,咽喉疼痛是因為邪氣侵入少陰經,逐漸轉變成熱。咽喉痛不能發汗,如果用寒涼藥物,恐怕會加重寒邪導致腹瀉;如果用溫散藥物,又會加重氣的耗損。只有甘草的甘平和緩才能解除熱邪,所以使用甘草。如果效果不好,是因為開解和疏散鬱結的作用不夠。

所以用桔梗的苦味,向上升發,可以驅散寒熱邪氣,咽喉疼痛自然就會平息。有人認為,如果不是少陰虛弱,邪氣不會直接侵入少陰經。如果沒有到達臟腑寒冷到極點的程度,邪氣鬱積也不會轉化為熱。少陰經的脈絡貫穿肝臟和膈膜,進入肺部並沿著喉嚨走行,是陽熱之氣匯聚於咽喉的通道,所以少陰的病症多發生在喉嚨。然而如果用寒涼藥物治療,沒有內裡寒邪的情況會變成真寒。只有用桔梗的苦辛來清肺,甘草的甘溫來瀉火,才能調和熱邪,解除痹痛。)

苦酒湯

使用半夏(洗淨,搗破如棗核大小,十四枚)和雞蛋一枚(去蛋黃,將苦酒倒入蛋殼中),先將半夏放入苦酒中,用雞蛋殼盛裝,放在刀環中固定,用火煮沸三次,濾掉藥渣,少量慢慢吞咽。如果沒有效果,再做三次。(辛辣可以發散,半夏的辛味可以幫助發聲;甘甜可以緩解,雞蛋的甘味可以緩解咽痛;酸味可以收斂,苦酒的酸味可以收斂咽喉瘡瘍。有人認為,苦酒根據本草記載是醢,而有人又說苦酒是酸的,我認為這兩種說法都有問題。

為什麼不能認為味道苦的酒可以治療咽痛呢?如果嫌苦酒性熱,半夏湯更辛辣,何況苦酒是苦味的呢?下文提到的發字、斂字,本身就相反。有人認為,少陰病多有咽喉受傷、咽喉痛的症狀,古方用醋煮雞蛋來治療咽喉失聲,取其酸收的功效。半夏性辛燥,為什麼要用呢?大概是因為少陰寒證,取其辛散的作用,一發一斂,所以有調理咽喉的功效吧。有人認為,半夏可以疏散鬱結,幫助發聲,雞蛋清可以清除伏藏的熱邪,苦酒可以消除壅腫,散瘀解毒,從而調理咽喉,使聲音清亮。

繆仲醇說他經常使用苦酒湯治療少陰咽痛、咽中生瘡、聲音沙啞,服用後立刻見效。由此可知古人立法之精妙,是今人無法相比的。有人認為,苦酒湯治療咽痛最讓人懷疑。少陰受寒,怎麼會有咽痛呢?大概是因為少陰經的脈絡循行喉嚨,寒邪凝結在少陰,導致地氣不能上升,廉泉、玉英這條通道閉塞,津液無法向上輸送到咽喉,肺氣乾燥,所以咽喉疼痛。這是陰伏於下,陽亢於上的證候。

怎麼能用苦酒湯來治療呢?苦酒是醋,屬於酸收的藥物,肺最討厭酸味。半夏是脾胃辛燥的藥物,要避免它燥熱,必須用薑汁炮製,炮製稍微不夠,反而會導致聲音沙啞,也是肺所不喜的。腎是肺的兒子,母親所討厭的,兒子難道會喜歡嗎?想要它達到舒展喉嚨的功效,道理上說不通。何況疼痛必然會導致腫脹,咽喉是呼吸的門戶,五味之火向上熏蒸,是重要的部位,一旦遇到辛酸刺激,疼痛如同刀割,不是其他地方可以相比的。大家都說它有效,我卻不敢相信,只應該用辛涼的藥物來疏散,用甘緩的藥物來治療,或許才不會有失誤。

苦寒、溫燥的藥物,都不是咽痛應該使用的,明白道理的人應該仔細考慮。)

半夏散及湯

使用半夏(洗淨)、桂枝、甘草(炙),三味藥等份,分別搗碎篩過,然後混合均勻。用白水調和後服用一方寸匕,每日三次。如果不能直接服用,就用水一升,煎煮七次,然後放入兩方寸匕的藥粉,再煎煮三次,熄火,稍微放涼後少量慢慢吞咽。(寒邪過盛,應該用辛熱的藥物來平復,輔以甘苦的藥物。半夏、桂枝的辛味,可以驅散經絡中的寒邪;甘草的甘味,可以緩解正氣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