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指》~ 《傷寒直指》卷八 (22)

回本書目錄

《傷寒直指》卷八 (22)

1. 《傷寒論》原方

平邪蕩寇,將軍之職,以大黃為君;咸能軟堅,以芒硝為臣;澈上澈下,破結逐水,以甘遂為佐,利藥之中,此駃劑也。唯大實者宜之,苟或挾虛,或短氣,或脈浮,不可輕投也。丹溪:此證經曰胃中空虛,曰短氣躁煩,曰脈浮,浮則為虛,此湯不可輕用。崔皋:三陽經表證未解,而用承氣以攻裡者,此下之早也。

下早則裡虛,表邪乘之而入,三焦皆結,故心下至少腹硬滿,而痛不可近也。其為證危急,尋常藥餌,所不能平,故用三物之峻以成起死之功。用人之勇,去其怒,惟善將將者能之。損庵:傷寒錯惡,結胸為甚,非此不能通利,劑大而數少,須其迅速分解邪結也。)

小陷胸湯第五十一

黃連(一兩),半夏(半升,洗),栝蔞實(大者,一個),上三味,以水六升,先煮栝蔞取三升,去滓內諸藥,煮取二升,去滓,分溫三服。(苦以泄之,辛以散之,黃連、栝蔞實苦寒以泄熱,半夏之辛以散結。海藏:大陷胸湯治熱實,大陷胸丸兼喘,小陷胸治痞。瀕湖:結胸滿痛,用栝蔞實,取其甘寒不犯胃氣,能降三焦乏火,使痰氣下降也。

士材:下早熱結胸中,按之則痛,曰小陷胸,是不按猶未痛也。黃連以泄胸中之熱,栝蔞以下胸中之氣,半夏以散胸中之結。然必下後方有是證,一服未即和,再服微下黃涎,遂和也。亮宸:正在心下,與直至少腹者殊矣,按之則痛,與石硬不可近者異矣。脈浮而滑,與沉而遲,沉而緊者別矣。

凡此皆浮淺,故以小寒之藥取之耳。)

文蛤散第五十二

文蛤(五兩),上一味為散,以沸湯和一錢匕服,用湯五合。(咸走腎邪,可以勝水氣。仲醇:文蛤味成氣平,經曰:硬則氣堅,成以軟之,文蛤之咸能消散上下結氣,故主胸痹等痛。觀子:此食品之花蛤,非五倍子也。熱為寒束,寒熱相搏不解,文蛤能軟堅化痰,除熱利水,散胸痹結氣,故治寒實有專功也。

健曰:蛤蜊出海濱,有二種,大而有黃花紋者名車蛾,小而白薄殼者為文蛤,煅研,即是蛤粉。因其生於海水,味鹹,能軟堅破頑痰,且散胸痹結氣,為妙品。)

白散第五十三

桔梗(三分),巴豆(一分,去皮、心,熬黑,研如脂),貝母(三分),上三味,為末,內巴豆更於臼中杵之,以白飲和服,強人半錢匕,羸者減之。病在膈上必吐,在膈下必利。不利,進熱粥一杯,利過不止,進冷粥一杯。身熱皮粟不解,欲引衣自覆者,若以水撰之洗之,益令熱卻不得出,當汗而不汗,則煩。

假令汗出已,腹中痛,與芍藥三兩如上法。(辛散而苦泄,桔梗、貝母之苦辛,用以下氣,巴豆之辛,用以散實。宇泰:上熱實結胸,及寒實結胸,《活人書》不拘寒熱,但以陷胸湯,不差者,用枳實理中丸,應手而愈。崔皋:此證或由表解裡熱之時,過食冷物,亦成寒結胸,然必無熱證者方是。

白話文:

《傷寒論》原方

這類藥方就像帶兵打仗的將軍,目標是掃蕩邪氣,其中大黃是主帥,負責攻破敵軍;芒硝是副將,負責軟化堅硬的結塊;甘遂是先鋒,負責疏通上下,排除積水,這些藥物都是攻下之藥,而且藥效迅猛。但只有體質壯實的人才適合使用,如果體質虛弱、呼吸急促、脈象浮散的人,不可輕易使用。

名醫朱丹溪認為,這種病症的表現是胃氣空虛、呼吸短促煩躁、脈象浮散,浮散的脈象代表體虛,所以此方不可輕易使用。另一位名醫崔皋認為,如果病患是三陽經的表證還沒解除,就用承氣湯來攻裡,那是太早了。

如果太早攻下,會導致體內虛弱,表邪會趁機進入體內,導致三焦都結在一起,所以會出現心下到小腹都硬滿脹痛,甚至痛到無法觸摸的程度。這種情況很危急,一般的藥物無法處理,所以才需要用這三種藥性峻猛的藥物來達到起死回生的效果。就像用將領的勇氣去消除敵軍的怒氣一樣,只有善於用將領的人才能做到。名醫損庵認為,傷寒最嚴重的情況就是結胸,如果沒有此方就無法疏通,此方藥量大但是次數少,就是為了迅速分解邪氣的結塊。

小陷胸湯第五十一

黃連(一兩)、半夏(半升,洗過)、栝蔞實(大的,一個)。以上三味藥,用水六升,先煮栝蔞實,取三升,去除藥渣,再加入其他藥物一起煮,取二升,去除藥渣,分三次溫服。苦味可以洩熱,辛味可以散結,黃連、栝蔞實的苦寒可以洩熱,半夏的辛味可以散結。名醫海藏認為,大陷胸湯治療熱實證,大陷胸丸兼治喘,小陷胸湯治療痞滿。名醫李時珍認為,結胸滿痛要用栝蔞實,因為它甘寒不傷胃氣,又能降三焦的虛火,使痰氣下降。

名醫士材認為,攻下太早導致熱邪結於胸中,按壓會疼痛,稱為小陷胸,如果沒有按壓則不會感到疼痛。黃連可以洩胸中的熱,栝蔞實可以下胸中的氣,半夏可以散胸中的結塊。但必須是攻下之後才會出現這種症狀,如果服一次藥沒有馬上好轉,再服一次就會稍微排出黃色痰液,病就會好轉。名醫亮宸認為,小陷胸症狀的位置在心下,與從心下到小腹的症狀不同,按壓會疼痛,與硬如石頭不能觸碰的情況不同。脈象浮而滑,與沉而遲、沉而緊的脈象不同。

凡是這些症狀都比較輕淺,所以用小寒的藥物來治療。

文蛤散第五十二

文蛤(五兩)。以上一味藥研成粉末,用滾燙的開水沖服一錢匕的藥粉,用水五合。鹹味可以進入腎臟,消除水氣。名醫仲醇認為,文蛤味鹹性平,經書說:「硬則氣堅」,要用藥物軟化它,文蛤的鹹味可以消散上下結滯的氣,所以能治療胸痹等疼痛。名醫觀子認為,這裡說的文蛤是我們吃的花蛤,不是五倍子。熱邪被寒邪束縛,寒熱相搏不解,文蛤可以軟化堅硬的結塊,化痰、除熱、利水、散胸痹的結氣,所以治療寒實證有特殊功效。

名醫健認為,蛤蜊生長在海邊,有兩種,大而有黃花紋的叫車蛾,小而白薄殼的叫文蛤,煅燒研磨後就是蛤粉。因為它生長在海水中,味鹹,能軟化堅硬的結塊,破除頑固的痰,也能散胸痹的結氣,是很好的藥物。

白散第五十三

桔梗(三分)、巴豆(一分,去除外皮和中心,熬黑,研磨成油脂狀)、貝母(三分)。以上三味藥研成粉末,將巴豆另外放在臼中搗爛,用白水調服,體格強壯的人服半錢匕,體弱的人減量服用。如果病邪在膈上就會嘔吐,在膈下就會腹瀉。如果沒有腹瀉,就喝一杯熱粥,如果腹瀉不止,就喝一杯冷粥。如果身體發熱、皮膚起雞皮疙瘩,想用衣服蓋住自己,用水沖洗反而會讓熱邪無法發散,應當發汗卻沒有發汗,就會感到煩躁。

如果已經發汗,但是肚子痛,就用芍藥三兩,按照上述方法治療。(辛味可以發散,苦味可以洩熱,桔梗、貝母的苦辛可以下氣,巴豆的辛味可以散實。名醫宇泰認為,上熱實的結胸,或是寒實的結胸,《活人書》不分寒熱,都用陷胸湯,如果沒有效果,就用枳實理中丸,就能馬上見效。名醫崔皋認為,這種症狀可能是表證解除,裡熱還沒有解除的時候,吃了過於寒冷的食物,也會形成寒結胸,但必須是沒有熱證的情況才算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