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指》~ 《傷寒直指》卷七 (17)

回本書目錄

《傷寒直指》卷七 (17)

1. 辨可下病脈證治第二十一

(《千金》:已經發汗後,更發病者。)百合病,下之後者,滑石代赭湯主之。(已經下後,更發病者。)百合病,吐之後者,百合雞子湯主之。(已經吐後,更發病者。)百合病,不經吐下發汗,病如初者,百合地黃湯主之。百合病,一月不解,變成渴者,百合洗方主之。

百合病,渴不差者,栝蔞牡蠣散主之。百合病,變發熱(一作寒熱)者,百合滑石散主之。

狐惑之為病,狀如傷寒,默默欲眠,目不得閉,臥起不安。蝕於喉為惑,蝕於陰為狐。不欲飲食,惡聞食嗅,其面目乍赤、乍黑、乍白。蝕於上部則聲嘎,甘草瀉心湯主之;蝕於下部則咽乾,苦參湯洗之;蝕於肛者,雄黃熏之。(《千金》:其毒在咽喉為惑病,在陰肛為狐病。

狐惑之病,並惡飲食,不欲聞食嗅。為面目翕赤、翕黑、翕白,溫毒氣所為也。《脈經》:病人或從呼吸上蝕其咽,或從下焦蝕其陰肛。蝕上為惑,蝕下為狐,豬苓散主之。叔微:一婦人病狐惑,聲嗄多眠,目不閉,惡聞食嗅,不省人事者半月,又手足拘強,脈數微細。先與竹瀝、薑汁一盞,服之,忽胸有汗,腹鳴,即目閉,省人事,遂用參、陳、歸、芍、加竹瀝、薑汁服之,五六劑而愈。

謙甫:常參議赴大都,路感傷寒,至真定不差,兩手脈沉數,外卻身涼厥逆,發斑微紫,唇及齒齦破裂,咽乾聲啞,默默欲眠,目不閉,鬱冒,反側不安。此證乃熱深厥深,變成狐惑,其勢甚急。詢之,自內邱感冒,以百解散發汗,每經郡邑,治法多同,遂至於此。予謂平昔膏粱積熱於內,已燥津液,又發汗太過,津液重竭,因轉屬陽明,故大便難也。

與大承氣下之,得更衣;再以黃連解毒湯,病減半;復與黃連犀角湯而安。健曰:凡蟲蝕之證,必從風濕化熱而致。故脈多數急,法以清熱殺蟲,燥其脾胃,則濕退病愈。)病者脈數無熱,微煩,默默但欲臥,汗出,初得之三四日,目赤如鳩眼,七八日目四眥黑。(一本作眥黃黑。

)若能食者,膿已成也,赤小豆當歸散主之。(健曰:此證無定名,至膿已成,而用赤小豆當歸散,大約亦是狐惑所致,一塊濕熱為病。脾為濕困,故欲臥,汗出而煩,且默,茵陳四苓加黃連治之。)

陽毒之為病,面赤斑斑如錦紋,咽喉痛,唾膿血,五日可治;七日不可治。升麻鱉甲湯主之。(《千金》:治傷寒一二日,便成陽毒。或服藥吐下之後,變成陽毒。身重腰痛,煩悶不安,狂言或走,或見鬼,或吐血下利,其脈浮大數,面赤斑斑,仲景云云。)

陰毒之為病,面目青,身痛如被杖,咽喉痛,五日可治;七日不可治。升麻鱉甲湯去雄黃蜀椒主之。(《千金》:治傷寒初病一二日便成陰毒,或服藥六七日已上至十日,變成陰毒,身重背強,腹中絞痛,咽喉不利,毒氣攻心,心下堅強,短氣不得息,嘔逆,唇青,面黑,四肢厥冷,其脈沉細急數,仲景云云。《時後》、《千金》俱用甘草湯,即上方去雄黃,余各方,俱備載類證中。

白話文:

百合病,如果用瀉下藥後病情加重,可以使用滑石代赭湯治療。百合病,如果用催吐藥後病情加重,可以使用百合雞子湯治療。百合病,如果沒有用過催吐、瀉下、發汗等方法,病情還是和剛開始一樣,可以使用百合地黃湯治療。百合病,如果一個月都沒有好轉,而且出現口渴,可以用百合洗方來清洗身體。

百合病,如果口渴的症狀沒有緩解,可以使用栝蔞牡蠣散治療。百合病,如果轉變成發熱(或忽冷忽熱),可以使用百合滑石散治療。

**狐惑病,症狀類似傷寒,患者沉默寡言、想睡覺,但眼睛卻無法閉上,躺著和坐著都覺得不舒服。如果病邪侵蝕喉嚨,稱為「惑」;如果病邪侵蝕陰部,稱為「狐」。患者不想吃東西,討厭聞到食物的味道,臉色時紅、時黑、時白。如果病邪侵蝕上部,會導致聲音沙啞,可以用甘草瀉心湯治療;如果病邪侵蝕下部,會導致咽喉乾燥,可以用苦參湯清洗;如果病邪侵蝕肛門,可以用雄黃熏蒸。(《千金方》記載:病邪在咽喉稱為惑病,在陰部肛門稱為狐病。)

狐惑病,患者都討厭飲食,不想聞到食物的味道,臉色忽紅忽黑忽白,這是溫熱毒邪造成的。《脈經》記載:病邪可能從呼吸道侵蝕咽喉,也可能從下焦侵蝕陰部肛門。侵蝕上部稱為惑,侵蝕下部稱為狐,可以用豬苓散治療。據叔微記載,一位婦人得了狐惑病,聲音沙啞、嗜睡、眼睛無法閉上,討厭聞到食物的味道,昏迷了半個月,後來又手腳抽搐,脈搏細數。先給她喝竹瀝、薑汁一盞,喝了之後,突然胸口出汗、肚子咕嚕叫,接著眼睛可以閉上,也恢復了意識,於是改用人參、陳皮、當歸、芍藥,並加入竹瀝、薑汁服用,吃了五六劑後就痊癒了。

據謙甫記載,一位常參議去大都,路上感染了傷寒,到了真定後病情沒有好轉,兩手脈象沉數,身體卻發冷,手腳冰涼,身上出現紫色的斑點,嘴唇和牙齦破裂,咽喉乾燥、聲音沙啞,沉默寡言、想睡覺,但眼睛無法閉上,煩躁不安。這是因為熱邪深入,導致陽氣虛衰,轉變為狐惑病,情況非常危急。詢問之下,才知道他從內邱感染感冒,吃了百解散發汗,每次經過郡邑,治療方法都差不多,最後變成這樣。謙甫認為他平時吃太多油膩食物,體內積熱,已經消耗了津液,又過度發汗,導致津液更加耗竭,因此轉屬陽明病,導致大便困難。

於是先用大承氣湯瀉下,排便後,再用黃連解毒湯,病情減輕一半,然後再用黃連犀角湯,病就痊癒了。健曰:凡是蟲蝕類的疾病,必定是從風濕化熱而引起的,所以脈象多為急數。治療方法應該以清熱殺蟲,乾燥脾胃,去除濕氣,病才能痊癒。**病人脈象急數但沒有發熱,只是稍微煩躁,沉默寡言只想睡覺,有汗,剛開始三四天眼睛紅得像鳩鳥的眼睛,七八天眼角變黑。(有一版本說是眼角變黃黑)**如果能吃東西,表示膿已經形成,可以用赤小豆當歸散治療。(健曰:這種病沒有固定的名稱,等到膿已經形成,才用赤小豆當歸散,大概也是狐惑病引起的,是因為體內有一塊濕熱導致的。脾臟被濕氣困住,所以想睡覺、出汗、煩躁、沉默寡言,可以用茵陳四苓散加黃連治療。)

**陽毒病,臉色紅腫,像錦緞一樣有斑紋,咽喉疼痛,吐出膿血,五天內可以治癒;七天以上就難以治癒。**可以用升麻鱉甲湯治療。(《千金方》記載:傷寒一兩天後就轉變成陽毒。或者吃了藥催吐或瀉下後,轉變成陽毒。身體沉重、腰痛、煩悶不安、胡言亂語、可能會走動、看到鬼、吐血或腹瀉,脈象浮大而數,臉色紅腫有斑紋,仲景是這樣說的。)

**陰毒病,臉色發青,身體疼痛像被打過一樣,咽喉疼痛,五天內可以治癒;七天以上就難以治癒。**可以用升麻鱉甲湯去除雄黃和蜀椒後治療。(《千金方》記載:傷寒開始一兩天就轉變成陰毒,或者吃藥六七天以上到十天,轉變成陰毒,身體沉重、背部僵硬、腹部絞痛、咽喉不舒服、毒邪攻擊心臟、胸口脹滿、呼吸困難、嘔吐、嘴唇發青、臉色發黑、四肢冰冷,脈象沉細而急數,仲景是這樣說的。《時後》、《千金方》都使用甘草湯,也就是把上面的方子去掉雄黃,其他方子,都在其他類證裡面有詳細記載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