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指》~ 《傷寒直指》卷七 (11)
《傷寒直指》卷七 (11)
1. 辨不可下病脈證治第二十
慎未可遽下。所以古注陽明有三,當須識此。)無陽陰強,大便硬者,下之則必清穀腹滿。(無陽者,亡津液也;陰強者,寒多也。大便硬,則為陰結,下之虛胃,陰寒內甚,必清穀腹滿。)傷寒發熱,頭痛,微汗出。發汗,則不識人;熏之則喘,不得小便,心腹滿;下之則短氣,小便難,頭痛,背強;加溫針則衄。(傷寒則無汗,發熱,頭痛,微汗出者,寒邪變熱,欲傳裡也。
虐汗則亡陽增熱,故不識人;若熏之,則火熱傷氣,內消津液,結為裡實,故喘,不得小便,心腹滿;若反下之,則內虛津液,邪欲入里,外動經絡,故短氣,小便難,頭痛背強。若加溫針,益陽則熱必動血,而為衄也。)
傷寒,脈陰陽俱緊,惡寒發熱,則脈欲厥。厥者,脈初來大,漸漸小,更來漸漸大,是其傍也。如此者惡寒,甚者,翕翕汗出,喉中痛;熱多者,目赤脈多,睛不慧,醫復發之,咽中則傷;若復下之,則兩目閉;寒多者便清穀,熱多者便膿血;若熏之則發黃,若熨之則咽燥。若小便利者,可救之;小便難者,為危殆。
脈陰陽俱緊,則清邪中上,濁邪中下,太陽少陰俱感邪也。惡寒者少陰,發熱者太陽,脈欲厥者,表邪欲傳裡也。惡寒甚者則變熱,翕翕汗出,喉中痛,以少陰之脈循喉嚨也。熱多者,太陽多也;目赤脈多則睛不慧,以太陽之脈起於目故也。發汗攻陽,則少陰之熱因發而上行,故咽中傷。
若復下之,則太陽之邪因虛而內陷,故兩目閉。陰邪下行為寒多,必便清穀;陽邪下行為熱多,必便膿血。熏之則火熱甚,身必發黃;熨之則火熱輕,必為咽燥。小便利者,為津液未竭,猶可救之;小便難者,津液己竭,則難可制,而危殆矣。)
傷寒發熱,口中勃勃氣出,頭痛,目黃,衄不可制,貪水者必嘔,惡水者厥。若下之,咽中生瘡,假令手足溫者,必下重便膿血。頭痛目黃者,若下之,則兩目閉。貪水者,脈必厥。其聲嚶,,咽喉塞;若發汗則戰慄,陰陽俱虛。惡水者若下之,則里冷不嗜食,大便完穀出;若發汗則口中傷,舌上白胎,煩躁脈數實,不大便,六七日後必便血;若發汗,則小便自利也。(傷寒發熱,寒變熱也。
口中勃勃氣出,熱客上膈也。頭痛目黃,血不可制,熱蒸於上也。《千金》曰:無陽即厥,無陰即嘔。貪水者必嘔,則陰虛也:惡水者厥,則陽虛也。發熱口中勃勃氣出,咽中已熱也,若下之亡津液,則咽中生瘡,熱因裡虛而下。若熱氣內結,則手足必厥。設手足溫者,熱氣不結而下行,作協熱利,下重便膿血也。
頭痛目黃者,下之,熱氣內伏,則目閉也。貪水為陰虛,下之,又虛其里,陽氣內陷,故脈厥聲嚶,咽喉閉塞。陰虛發汗,又虛其陽,陰陽俱虛而戰慄也。惡水為陽虛,下之又虛胃氣,虛寒內甚,故里冷不嗜食。大便完穀,若發汗,則上焦虛燥,故口中傷爛,舌上白胎,而煩躁也。
白話文:
辨不可下病脈證治第二十
這個章節講的是不能隨便用瀉藥的情況,要很小心。古時候的人認為,陽明病有三種情況,一定要搞清楚。
一種情況是,身體沒有陽氣,陰氣卻很強盛,導致大便硬結。這種情況如果用瀉藥,會讓腸胃變得虛弱,反而出現腹脹,而且排出的會是未消化的食物(清穀),這是因為身體陽氣不足,津液虧損,陰寒之氣太盛,瀉藥會讓胃更虛,陰寒更重。
另一種情況是,傷寒剛開始發燒,頭痛,稍微出汗。如果這時候用發汗的方法,病人會意識不清;如果用熱氣熏蒸,會導致氣喘,小便不順暢,胸腹脹滿;如果用瀉藥,會出現呼吸急促,小便困難,頭痛,背部僵硬;如果再用溫針灸,還會流鼻血。這是因為傷寒剛開始時應該是無汗,但現在卻有微汗,表示寒邪已經轉化為熱邪,想要傳到身體內部。發汗會導致陽氣耗損,熱邪更盛,所以會意識不清;熏蒸則會讓火熱之氣傷害身體的津液,導致體內形成實熱,所以會氣喘、小便不順、胸腹脹滿。用瀉藥則會讓體內更虛弱,津液不足,邪氣反而會深入體內,影響經絡,所以會呼吸急促、小便困難、頭痛背強。溫針灸會助長陽氣,使熱邪更為活躍,導致流鼻血。
還有種情況是,傷寒時,脈象陰陽兩方面都很緊繃,怕冷發燒,這表示脈象快要衰竭。所謂的衰竭是指脈搏剛開始強大,慢慢變小,過一會兒又慢慢變大,這種情況表示疾病正在轉變。怕冷很嚴重的話,會發熱出汗,喉嚨痛,因為少陰經脈經過喉嚨。熱多的人會眼睛紅、脈搏快,眼睛看起來沒精神,如果醫生再用發汗的方法,會傷到咽喉。如果用瀉藥,眼睛會閉起來。怕冷多的人會拉出未消化的食物,熱多的人會拉出膿血。如果用熏蒸的方法,身體會發黃,用溫敷的方法,喉嚨會乾燥。如果小便順暢,還可能救回來,小便困難則表示病情危急。脈象陰陽俱緊,表示清陽之氣和濁陰之氣都受到邪氣侵擾,太陽和少陰經脈都感染了邪氣。怕冷是少陰經脈受邪,發燒是太陽經脈受邪。脈搏快要衰竭,是邪氣想要從表轉入裡。怕冷嚴重的話,會轉變為熱,發熱出汗,喉嚨痛,這是因為少陰經脈循行於喉嚨。熱多的人,是太陽經脈受邪較多,眼睛紅、脈搏快,是因為太陽經脈起於眼睛。發汗會攻散陽氣,導致少陰經脈的熱邪向上竄,所以會傷到咽喉。瀉藥會讓太陽經脈的邪氣趁虛內陷,所以會眼睛閉起來。陰邪向下走會導致寒多,所以會排出未消化的食物;陽邪向下走會導致熱多,所以會排出膿血。熏蒸會使火熱之氣更盛,身體會發黃;溫敷則火熱之氣較輕,導致喉嚨乾燥。小便順暢表示津液還沒完全耗盡,還可以救回來,小便困難表示津液已經耗盡,很難控制病情,非常危險。
另外一種情況是,傷寒發燒,嘴裡一直呼出熱氣,頭痛,眼睛發黃,流鼻血止不住,想喝水的人會嘔吐,不想喝水的人則會出現虛脫。如果用瀉藥,咽喉會長瘡;如果手腳溫熱,就會拉肚子,排出膿血。頭痛眼睛發黃,如果用瀉藥,眼睛會閉起來。想喝水表示身體陰虛,脈象會衰竭,聲音微弱,咽喉堵塞。如果用發汗的方法,會全身發抖,陰陽都虛弱。不想喝水表示身體陽虛,如果用瀉藥,會導致體內虛寒,不想吃東西,大便排出未消化的食物。如果用發汗的方法,會導致口舌潰爛,舌苔發白,煩躁,脈搏快而有力,幾天不排便,之後一定會拉血。如果用發汗的方法,小便會自動順暢。這是因為傷寒發燒是寒邪轉化為熱邪。嘴裡一直呼出熱氣,表示熱邪侵犯了胸膈。頭痛眼睛發黃,是因為熱邪向上蒸騰,血不能被控制。《千金方》說,沒有陽氣就會虛脫,沒有陰氣就會嘔吐。想喝水的人會嘔吐,表示陰虛;不想喝水的人會虛脫,表示陽虛。發燒嘴裡一直呼出熱氣,表示咽喉已經有熱邪,如果用瀉藥會耗損津液,咽喉會生瘡,熱邪也會因內虛而向下走。如果熱邪在體內積聚,手腳會發冷。如果手腳是溫熱的,表示熱邪不會積聚而是向下走,會導致腹瀉,排出膿血。頭痛眼睛發黃,用瀉藥會讓熱邪內伏,導致眼睛閉起來。想喝水是陰虛,用瀉藥會讓體內更虛,陽氣內陷,所以脈象會衰竭,聲音微弱,咽喉堵塞。陰虛的人發汗,會更虛弱,導致陰陽兩虛,全身發抖。不想喝水是陽虛,用瀉藥會讓胃氣更虛,體內更寒冷,不想吃東西,大便排出未消化的食物。如果用發汗的方法,上焦會變得虛弱乾燥,導致口舌潰爛,舌苔發白,煩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