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指》~ 《傷寒直指》卷七 (9)

回本書目錄

《傷寒直指》卷七 (9)

1. 辨不可下病脈證治第二十

肺感微寒為咳,則脈亦微也。下之氣下,咳雖止而利因不休,利不休則奪正氣,而成危惡。胸中如蟲齧,粥入則吐,小便不利,兩脅拘急,喘息為難者,裡氣損也。頸背相引,臂不仁,極寒反汗出,身冷如冰者,表氣損也。表裡損極,陰陽俱脫,眼睛不慧,語言不休。《難經》曰:脫陽者見鬼,脫陰者目盲。

陰陽脫者,應不能食,而穀氣多入者,此為除中,是胃氣除去也,口雖欲言,舌不得前,氣已衰脫,不能運也。健曰:病咳吐涎,感風所致,當疏表而誤下之,則邪陷入里,咳雖止則利不休,肺移熱於大腸也。邪氣可以下移,而風涎不能自化,窒於胸中,及於兩脅,頸臂如齧,拘急,相引不仁,諸經皆受病矣。上之粥入則吐,風涎惡濕也;下之小便不利,肺氣不化也。

脅背拘急,涎痰凝滯氣道,故喘息生而身體冷,似極寒而反汗出者,何也?蓋傷風者自汗,外雖不發熱,而裡熱必甚,欲解不能自解,故晴不慧,言不休,乃邪郁上冒,則目不了了,似譫非譫,而胃亦漬熱,偏能多谷,謂為除中,實非除中之證。欲言舌不得前者,此涎痰滯遏其絡,經脈不能上通故也。

以理論之,總非絕證。雖屬誤下,其:象似凶,而猶假也。成注謂陰陽俱脫,而經文無必死之句,未可偏信。當以六君子,合溫膽湯,加生薑、殭蠶、薄荷、南星,扶元氣,益脾胃,清肺平肝,化風涎,調水道,和陰陽,諒亦可療也。)

脈濡而弱,弱反在關,濡反在巔;浮反在上,數反在下。浮為陽虛,數為亡血。浮為虛,數為熱。浮為虛,自汗出而惡寒;數為痛,振寒而慄。微弱在關,胸下為急,喘汗而不得呼吸。呼吸之中,痛在於脅,振寒相搏,形如瘧狀,醫反下之,故令脈數、發熱、狂走見鬼,心下為痞,小便淋瀝,小腹甚硬,小便則尿血也。(弱在關,則陰氣內弱;濡在巔,則陽氣外弱。

浮為虛,浮在上,則衛不足,故云陽虛。陽虛不固,故腠自汗惡寒;數亦為虛,數在下則營不及,故云亡血。血亡則不能溫潤,邪傳裡也。裡虛遇邪,胸下為急,喘而汗出,脅下引痛,振寒如瘧,此里邪未入,表邪未解。醫反下之,裡氣益虛。邪熱內陷,故脈數熱,狂走見鬼,心下為痞,此虛陷於中焦者也。

若熱氣深,邪客於下焦,使小便淋瀝,小腹甚硬,小便尿血也。)

脈濡而緊,濡則胃氣微,緊則營中寒。陽微衛中風,發熱而惡寒;營緊胃氣冷,微嘔心內煩。醫為有大熱,解肌而發汗。亡陽虛煩躁,心下苦痞堅。表裡俱虛竭,卒起而頭眩。客熱在皮膚,悵怏不得眠。不知胃氣冷,緊寒在關元,技巧無所施,汲水灌其身。客熱應時罷,慄慄而振寒。

重被而覆之,汗出而冒巔。體惕而又振,小便為微難。寒氣因水發,清穀不容間。嘔變反腸出,顛倒不得安。手足為微逆,身冷而內煩。遲欲從後救,安可復追還。胃冷營寒,陽微中風,發熱惡寒,微嘔心煩。醫不溫胃,反為有熱,解肌發汗,則表虛亡陽,煩躁,心下痞堅。

白話文:

辨不可下病脈證治第二十

如果肺部感受到輕微寒冷而咳嗽,脈象也會呈現微弱的狀態。如果使用瀉下的藥物,會使氣往下走,即使咳嗽停止,腹瀉也會無法停止,腹瀉不停就會耗損身體的元氣,導致危險的惡化。胸中感覺像蟲子啃咬,喝粥就吐,小便不順暢,兩脅肋骨處感覺拘束緊繃,呼吸困難,這是裡氣損傷的表現。頸部和背部相互牽引,手臂麻木不仁,極度寒冷反而會出汗,身體冰冷,這是表氣損傷的表現。表裡都損傷到極點,陰陽之氣都脫失,眼睛昏花不明,說話不停。 《難經》說:陽氣脫失的人會看到鬼,陰氣脫失的人會失明。

如果陰陽之氣都脫失,應該會吃不下東西,但卻吃很多,這是「除中」的現象,表示胃氣已經敗壞。嘴巴雖然想說話,但舌頭卻無法伸出來,這是因為氣已經衰弱脫失,無法運轉。有位名叫健的醫生說:咳嗽吐出黏液,是感受風邪引起的,應該疏散表邪,如果誤用瀉下的藥物,就會使邪氣陷入體內,即使咳嗽停止,腹瀉也無法停止,這是因為肺部的熱轉移到大腸的緣故。邪氣可以向下轉移,但風邪引起的黏液卻無法自行化解,阻塞在胸中,甚至影響到兩脅,頸部和手臂感覺像被啃咬,拘束緊繃,相互牽引,麻木不仁,各個經絡都受到病邪的侵襲。上面提到喝粥就吐,是因為風邪引起的黏液厭惡濕氣;下面提到小便不順暢,是因為肺氣無法化生水液。

脅肋背部拘束緊繃,黏液痰涎凝結阻塞氣道,所以會產生呼吸困難,身體冰冷,看起來像是極度寒冷卻反而出汗,這是為什麼呢?通常傷風的人會自汗,雖然體表沒有發熱,但體內的熱一定很嚴重,想解除卻無法自行解除,所以眼睛昏花不明,說話不停,這是因為邪氣鬱積向上侵擾,導致眼睛看不清楚,說話像胡言亂語,但又不是真正的胡言亂語,而且胃部也受到熱邪的侵擾,特別能吃東西,因此被認為是「除中」,但實際上並不是「除中」的症狀。想說話但舌頭卻無法伸出來,是因為黏液痰涎阻塞了經絡,導致經脈無法向上暢通的緣故。

以道理來分析,這些都不是絕症。雖然屬於誤用瀉下藥物,症狀看起來很凶險,但仍然是假象。註解中說陰陽之氣都脫失,但經文中並沒有提到必死的話語,所以不能完全相信。應該使用六君子湯,加上溫膽湯,再加入生薑、殭蠶、薄荷、南星等藥物,扶助元氣,補益脾胃,清肺平肝,化解風邪黏液,調節水道,調和陰陽,這樣或許可以治癒。

脈象如果呈現柔軟而無力的狀態,無力反而出現在寸關部位,柔軟反而出現在頭部;浮脈反而出現在上部,數脈反而出現在下部。浮脈代表陽氣虛弱,數脈代表失血過多。浮脈代表虛弱,數脈代表發熱。浮脈代表虛弱,會自汗出而且怕冷;數脈代表疼痛,會發冷顫抖。如果無力微弱的脈象出現在寸關部位,表示胸部以下會感到急迫,呼吸困難且出汗,而且呼吸之間,肋骨處會感到疼痛,發冷顫抖,像瘧疾一樣,如果醫生反而使用瀉下的藥物,就會使脈象變得快速、發熱、精神狂亂、看到幻覺,心下部位會有痞塞感,小便淋漓不暢,小腹非常堅硬,小便時會出現血尿。(無力出現在寸關部位,表示陰氣內虛;柔軟出現在頭部,表示陽氣外虛。)

浮脈代表虛弱,浮在上部,表示衛氣不足,所以說是陽虛。陽虛不能固攝,所以會自汗出而且怕冷;數脈也代表虛弱,數脈出現在下部,表示營氣不足,所以說是失血過多。失血過多就不能溫潤身體,邪氣就會傳入體內。體內虛弱遇到邪氣,胸部以下就會感到急迫,呼吸困難且出汗,肋骨下疼痛牽引,發冷顫抖像瘧疾,這是因為裡邪還沒入侵,表邪還沒解除。如果醫生反而使用瀉下的藥物,會使裡氣更加虛弱。邪熱內陷,所以脈象才會快速發熱,精神狂亂、看到幻覺,心下部位有痞塞感,這是虛弱下陷到中焦的緣故。

如果熱氣深入,邪氣侵入下焦,就會導致小便淋漓不暢,小腹非常堅硬,小便時會出現血尿。

脈象如果呈現柔軟而緊繃的狀態,柔軟代表胃氣虛弱,緊繃代表營氣中有寒邪。陽氣微弱,衛氣中感受風邪,就會發熱而且怕冷;營氣緊繃,胃氣虛寒,就會感到輕微的噁心,心中煩躁。醫生如果認為是體內有大熱,就用發散肌表的藥物來發汗。這樣會導致陽氣虛脫,煩躁,心下部位會有痞塞感而且堅硬。表裡都虛弱衰竭,就會突然感到頭暈。如果外來的熱邪停留在皮膚表面,就會感到憂愁不樂、無法入睡。如果不知道是胃氣虛寒,緊繃的寒邪在關元穴部位,那麼技巧就無從施展,只能用水來沖洗身體。外來的熱邪會暫時消退,但會感到發冷顫抖。

如果用厚被子蓋住身體,汗出後反而會感到頭暈目眩。身體顫抖,小便困難。寒氣會因為水而產生,水穀不化。嘔吐甚至會吐出腸子的內容物,身體不安穩。手腳呈現輕微的冰冷,身體寒冷且內心煩躁。如果等到後面才想要補救,怎麼可能追得回來呢?胃部虛寒,營氣虛寒,陽氣微弱,感受風邪,就會發熱怕冷,輕微噁心,心中煩躁。如果醫生不溫暖胃部,反而認為是體內有熱,用發散肌表的藥物來發汗,就會導致表虛亡陽,煩躁,心下部位有痞塞感而且堅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