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指》~ 《傷寒直指》卷七 (5)
《傷寒直指》卷七 (5)
1. 辨不可發汗病脈證治第十五
少陰脈沉細數,為在裡,不可發汗。少陰脈微,為亡陽,不可發汗。少陰但厥無汗,強發之,血從口鼻出,為下厥上竭,難治。一二日至四五日,厥而發熱,不可發汗,汗則口傷爛赤。下利清穀,不可發汗,汗出脹滿。南陽:壞病不可發汗,風溫不可汗,濕溫不可汗。虛煩者不可汗。
婦人經水適來不可汗。云岐:太陽證,非頭痛項強,不可發汗。)
非身熱惡寒,不可發汗。非脈浮,不可發汗。仁齋:大便瀉利者不可汗。內傷勞倦者不可發汗。房勞陰虛者不可汗。夢泄遺精者不可汗。金瘡流血者不可汗。癰腫初破者不可汗。新產者不可汗。《永類》:傷寒發汗有四難:凡發熱頭痛而有汗惡風者,例發其汗,汗不止為漏風,或有發痙者,一難也。發熱頭痛尺脈遲,發熱頭痛脈弦細,俱不可汗,二難也。
動氣在臍左右上下,不可汗,三難也。春宜汗,不可大發、以陽氣尚微,冬大汗,以陽氣在臟,四難也。健曰:氣虛脈微者,不可發汗,汗則亡陽。血虛脈弱者,不可發汗,汗則消陰。里證具而便結溺利者,不可發汗,汗則津液外耗,而屎更燥。舌黃胎乾焦刺者,不可發汗,汗則津枯火熾,而昏冒譫妄。
見斑,不可發汗,汗藥辛溫搏血,而斑毒內潰。淋家不可發汗。瘡家不可汗。)
白話文:
少陰病脈象沉細而數,代表病邪在身體內部,不可以發汗。少陰病脈象微弱,代表陽氣虛脫,不可以發汗。少陰病只有手腳冰冷而沒有出汗,如果強行發汗,會導致血從口鼻流出,這屬於下寒上虛的危急情況,很難治療。如果生病一兩天到四五天,出現手腳冰冷但又發熱的狀況,不可以發汗,發汗會導致嘴唇潰爛紅腫。如果腹瀉拉出未消化食物,不可以發汗,發汗會導致腹脹滿悶。南陽地區的醫生認為:病情複雜的疾病不可以發汗,風溫病不可以發汗,濕溫病不可以發汗。感到虛煩的人不可以發汗。
婦女月經剛來的時候不可以發汗。有位名為岐的醫生認為:太陽病的症狀,如果不是頭痛、脖子僵硬,不可以發汗。如果不是身體發熱又怕冷,不可以發汗。如果脈象不是浮脈,不可以發汗。仁齋認為:大便腹瀉的人不可以發汗。內傷勞累的人不可以發汗。因房事過度導致陰虛的人不可以發汗。夢遺或遺精的人不可以發汗。金屬外傷出血的人不可以發汗。癰瘡剛破裂的人不可以發汗。剛生產完的婦女不可以發汗。《永類》記載:傷寒病發汗有四種難處:凡是發熱頭痛且有汗怕風的人,依照慣例發汗,如果汗出不止變成漏風,或者有抽搐的情況,這是一種難處。發熱頭痛但尺脈遲緩,或者發熱頭痛脈象細弱,都不可以發汗,這是第二種難處。
肚臍周圍出現氣動,忽上忽下,不可以發汗,這是第三種難處。春天適合發汗,但不可以過度發汗,因為陽氣還很微弱;冬天不適合大量發汗,因為陽氣在體內深處,這是第四種難處。健認為:氣虛脈微的人,不可以發汗,發汗會導致陽氣耗盡。血虛脈弱的人,不可以發汗,發汗會導致陰液耗損。體內有裡證,但大便乾燥小便順暢的人,不可以發汗,發汗會導致體液耗損,大便更加乾燥。舌苔黃色乾燥且有芒刺的人,不可以發汗,發汗會導致津液枯竭、火氣旺盛,出現昏迷、胡言亂語的情況。
身上出現疹斑,不可以發汗,發汗藥性辛溫會使血液運行加速,導致斑毒內陷。患有淋病的人不可以發汗。患有瘡瘍的人不可以發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