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指》~ 《傷寒直指》卷六 (24)
《傷寒直指》卷六 (24)
1. 辨厥陰病脈證治第十二
陰極,故有厥逆吐蛔,下利嘔逆之證。然而陰極陽生,天地自然之理,故厥極則熱,厥多熱少,其病為進。厥三日,熱五日,其陽氣復而愈矣。然至七八日,熱不罷,則熱太過,又有為癰膿,為便膿血,為喉痹,為吐膿血,為熱利下重,為熱深厥深者,即以吐蛔一證而論。本以臟寒蛔上入膈,故溫以治之。
然兼連、柏於大溫之中,寓微清之意,豈非以厥陰陰極陽生,寒極熱生?又腑為少陽,視少陰猶易化熱,且肝藏血,故多見膿血之證。是則與少陰不同者矣。健曰:不欲食煩躁之時,乃肝木侮土,雖厥微而邪已入腑。當大柴胡微利之,或小柴胡合石膏和解以瀉之。至厥而嘔,煩滿便血,則須黃連阿膠合溫膽治之。
諸家未及於方,酌此二法,以俟取裁。)
病者手足厥冷,言我不結胸,小腹滿,按之痛者,此冷結在膀胱關元也。(手足厥,不結胸者,無熱也。小腹滿按之痛,下焦冷結也。吳氏:小腹滿,俱是熱病。惟冷結膀胱一證為寒,有手足冷可辨。小腹下焦所治,當膀胱上口,主分別清濁,或用真武湯。)
傷寒發熱四日,厥反三日,復熱四日,厥少熱多,其病當愈。四日至七日,熱不除者,其後必便膿血。(先熱後厥者,陽邪傳裡也;發熱為邪氣在表,至四日後厥者,傳之陰也。後三日復傳陽明,則復熱,厥少則邪微,熱多為陽勝,其病為愈。至七日傳經盡,熱除則愈;熱不除者,為熱氣有餘,內搏厥陰之血,其後必大便膿血。
觀子:此言厥少熱多之易愈也。先熱後厥,為邪深入里,厥後復熱,為邪氣還表。況以日數較之,厥止三日,而熱共八日,為陽氣猶勝也,故為當愈。若熱不止,厥陰之邪猶盛也,經邪既熱甚,為協熱而便膿血矣。健按:此可與白頭翁湯,加石膏、紫草治之良。)
傷寒厥四日,熱反三日,復厥五日,其病為進,寒多熱少,陽氣退,故為進也。(傷寒陰勝者先厥,至四日邪傳裡,重陰必陽卻,熱三日,七日傳經盡,當愈。若不愈而復厥者,傳作再經,至四日則當復熱。若不復熱,至五日厥不除者,陰勝於陽,其病進也。觀子:熱厥者,先發熱後厥逆,為邪深入里,陽極似陰。
寒厥者,一起便厥逆,為陽氣衰微,陰寒獨勝。然寒復有厥極反發熱者,正不為邪勝,陰極而生陽也。前條厥五日,熱亦五日,陰既未能勝陽,至六日熱除,則陽終勝陰而愈。此條厥多熱少,陽為陰勝,陰進陽退,難治矣。然則辨厥之寒熱,惟在厥熱之孰先孰後;辨寒熱之死生,又在厥熱之孰多孰少也。
厥終不過五日句,要玩味發熱,大抵以五日為率,五日後,或熱作或仍厥,則生死判然矣。)傷寒六七日,脈微,手足厥冷,煩躁,灸厥陰。厥不還者,死。(傷寒六七日,正氣當復,邪氣當罷,脈浮身熱為欲解;若反脈微而厥,則陰勝陽也。煩躁者,陽虛而爭也。灸厥陰,以復其陽;厥不還,則陽氣已絕,不能復正而死。
白話文:
陰氣達到極點,所以會有手腳冰冷、吐蛔蟲、腹瀉嘔吐等症狀。然而陰極會生陽,這是天地自然的道理,所以手腳冰冷到極點就會轉為發熱,手腳冰冷時間長,發熱時間短,表示病情正在加重。手腳冰冷三天,發熱五天,那麼陽氣就會恢復而痊癒。但如果到了七八天,發熱還不停止,就表示熱太過,可能會導致癰瘡膿腫、大便帶膿血、喉嚨腫痛、吐膿血、腹瀉且肛門有墜脹感、熱邪深入導致手腳冰冷等情況。就以吐蛔蟲這個症狀來說,原本是因為內臟寒冷導致蛔蟲上鑽入膈膜,所以要用溫熱藥來治療。
然而,在溫熱藥中加入黃連、黃柏等略帶寒性的藥物,這不就是因為厥陰病是陰氣達到極點會轉為陽氣,寒冷到極點會轉為發熱嗎?而且腑是屬於少陽,比起少陰更容易化熱,加上肝臟儲藏血液,所以常見膿血的症狀。這就和少陰病不同了。如果出現不想吃飯和煩躁不安的狀況,這是因為肝木剋制脾土,即使手腳輕微冰冷,也表示邪氣已經進入腑。此時應使用大柴胡湯微微疏泄,或者用小柴胡湯合石膏來調和,以疏散邪氣。如果出現手腳冰冷、嘔吐、煩躁、腹脹、大便帶血等症狀,則需要使用黃連阿膠湯合溫膽湯來治療。
前人們沒有提到相關的藥方,我暫且提出這兩種方法,以供參考。
病人手腳冰冷,說自己不是胸部積聚硬塊,只是小腹脹滿,按壓會痛,這是因為寒氣凝結在膀胱的關元穴部位。(手腳冰冷卻不是胸部積聚硬塊,就表示沒有熱。小腹脹滿按壓會痛,表示下焦寒冷凝結。有人認為小腹脹滿都是熱病,只有寒氣凝結在膀胱才屬於寒證,可以通過手腳冰冷來辨別。小腹下焦所要治療的,應針對膀胱上口,主導清濁之分,可以使用真武湯。)
傷寒發熱四天,接著手腳冰冷三天,然後又發熱四天,手腳冰冷時間短而發熱時間長,病情應當會好轉。如果四天到七天發熱還不停止,之後一定會出現大便帶膿血。(先發熱後手腳冰冷,是陽邪傳入裡;發熱是邪氣在表,到第四天後手腳冰冷,是傳到陰經。之後三天又傳到陽明經,就又會發熱,手腳冰冷時間短則邪氣輕微,發熱時間長則陽氣勝過陰氣,病情就會好轉。到了七天,經脈傳變結束,如果熱退就表示痊癒;如果熱不退,表示熱氣有餘,內在搏擊厥陰的血脈,之後一定會大便帶膿血。
觀子認為:這是說手腳冰冷時間短而發熱時間長的容易痊癒。先發熱後手腳冰冷,是邪氣深入到裡,手腳冰冷後又發熱,是邪氣還回到表。況且從天數來看,手腳冰冷只有三天,而發熱共有八天,說明陽氣還是勝過陰氣,所以應當會痊癒。如果發熱不止,表示厥陰的邪氣仍然很盛,經脈中的邪氣已經很熱了,就會協同熱邪而導致大便帶膿血。我認為可以用白頭翁湯,加上石膏、紫草來治療,效果很好。)
傷寒手腳冰冷四天,接著發熱三天,又接著手腳冰冷五天,病情正在加重,寒冷時間長而發熱時間短,陽氣衰退,所以病情加重。(傷寒陰氣旺盛的先出現手腳冰冷,到第四天邪氣傳入裡,陰氣太盛就會使陽氣衰退,接著發熱三天,七天後經脈傳變結束,應當痊癒。如果沒有痊癒而再次手腳冰冷,是傳到了其他經脈,到了第四天應當恢復發熱。如果沒有恢復發熱,到了第五天手腳冰冷還不停止,表示陰氣勝過陽氣,病情加重。觀子認為:發熱後手腳冰冷,是邪氣深入到裡,陽氣到極點時會像陰氣一樣。
寒證的手腳冰冷,一開始就出現手腳冰冷,是因為陽氣衰微,陰寒獨自旺盛。然而,寒證有時也會出現手腳冰冷到極點反而發熱的情況,這並不是邪氣勝過正氣,而是陰氣到極點會轉為陽氣。前面提到手腳冰冷五天,發熱也是五天,陰氣既然未能勝過陽氣,到了第六天熱就退了,那麼陽氣終究會勝過陰氣而痊癒。這一條提到手腳冰冷時間長而發熱時間短,陽氣被陰氣壓制,陰氣增加而陽氣衰退,難以治療。所以,辨別手腳冰冷的寒熱,關鍵在於手腳冰冷和發熱哪個先出現;辨別寒熱的生死,關鍵在於手腳冰冷和發熱哪個時間長。)
手腳冰冷最長不超過五天,要仔細分析發熱的情況,大致上以五天為基準,五天後,如果發熱或仍然手腳冰冷,就能判斷出生死。傷寒六七天,脈象微弱,手腳冰冷,煩躁不安,要灸厥陰穴。如果手腳冰冷不恢復正常,就會死亡。(傷寒六七天,正氣應當恢復,邪氣應當消退,脈象浮而身體發熱表示快要痊癒;如果反而脈象微弱而手腳冰冷,就表示陰氣勝過陽氣。煩躁不安,是陽氣虛弱而正在掙扎。灸厥陰穴,是為了恢復陽氣;如果手腳冰冷不恢復正常,就表示陽氣已經耗盡,無法恢復正常而死亡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