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指》~ 《傷寒直指》卷六 (15)

回本書目錄

《傷寒直指》卷六 (15)

1. 辨少陰病脈證治第十一

少陰病,四逆,其人或咳,或悸,或小便不利,或腹中痛,或泄利下重者,四逆散主之。(四逆者,四肢不溫也。傷寒邪在三陽,則手足必熱,傳到太陰,則手足自溫,至少陰,則邪熱漸深,故四肢逆而不溫也。及至厥陰,則手足厥冷,又甚於逆矣,與四逆散,以散傳陰之熱。健按此條病證不一,主以四逆散,恐未悉中病情,須忝加減之法,乃能奏效。)

少陰病,下利六七日,咳而嘔、渴、心煩不得眠者,豬苓湯主之。(下利不渴者,裡寒也。此下利嘔渴,非裡寒,心煩不得眠,知協熱也。與豬苓湯,滲泄小便,分利水穀。經曰:複利其小便,此之謂歟。復庵:自利而渴者,豬苓湯,能利腎中熱也。不愈,則當自大便去之,方用大承氣,或只用小承氣,或且進白頭翁湯。

以上治法,蓋為陰中涵陽者也。亮宸:此治少陰經中有熱,挾水而下利者也。三苓行水止利,滑石導水而兼協熱,阿膠養陰益血,治煩而得眠也。觀子:下利,則邪並於下矣。其嘔而且咳,何也?蓋至六七日,渴而心煩不眠,則傳邪之上,客者已盛。渴則必恣飲,飲多,必停水,是邪熱既不能解,而水言之證復作也。

三苓以行在經之水,阿肢、滑石以除少陰之熱,庶上下參錯之邪悉去矣。熱邪傳陷之下利,非陰寒吐利並作之比,何由得嘔。凡先嘔後渴者,邪欲解;先渴後嘔者,多為水停,況有水寒射肺為咳之兼察乎,以是知復挾飲於內耳。嗣真:少陰咳而下利嘔渴,心煩不眠,及厥陰下利,欲飲水,是皆傳經之邪,脈必沉細而數,故仲景以黃連滑石等清利之。

其少陰自利而渴,欲吐不吐,心煩欲寐,是直中陰經之陰邪也,脈必沉微,故仲景以附子乾薑溫之。)

少陰病,得之二三日,口燥咽乾者,急下之,宜大承氣湯。(傷寒傳經五六日,邪傳少陰,則口燥舌乾而渴,為邪漸深也。今少陰病二三日,邪氣未深之時,便作口渴咽乾者,是邪熱已甚,腎水乾也。急與大承氣下之以全腎,若躁則死,腎水乾故也。健曰:此邪入少陰之熱證,急須下之。

)少陰病,自利清水,色純青,心下必痛,口乾燥者,急下之,宜大承氣湯。(少陰,腎水也。青,肝色也。自利青色,為肝邪乘腎。《難經》曰:從前來者為實邪,腎蘊實邪,必心下痛,口乾燥也,與大承氣湯以下實邪。健曰:邪入少陰,則腎實乘子,而肝反上凌其母,同歸入腑,故心下必痛,是肝木犯胃也,故下利青色,急下以去其邪。利清水者,蓋旁流耳。

)少陰病,六七日,腹脹不大便者,急下之,宜大承氣湯。此少陰入腑也,六七日少陰之邪入腑之時,陽明內熱壅甚,腹滿不大便也。陽明病,土勝腎水則干,急與大承氣下之,以救腎水。兼善:或云承氣湯,陽明下藥,今少陰病亦用,何也?蓋胃為水穀之海,主養四旁,有病皆能傳入之。其胃土燥,則腎水乾,以二三日,則口燥咽乾,是熱之深,傳之速也,故曰急下以全腎水。

白話文:

少陰病,如果出現四肢冰冷,而且患者可能咳嗽、心悸、小便不順暢、肚子痛、或腹瀉伴有裡急後重感,這時可以考慮使用四逆散來治療。(所謂四逆,就是指四肢不溫暖。傷寒病邪在三陽經時,手腳一定是發熱的,傳到太陰經時,手腳自然會溫暖,到了少陰經,邪熱就逐漸加深,所以四肢會逆冷而不溫暖。如果到了厥陰經,手腳就會厥冷,比四逆更嚴重,這時使用四逆散,可以散掉傳入陰經的熱邪。但是,這個條文中的病症並不單一,只用四逆散恐怕不能完全對症,必須適當加減藥物才能有效。)

少陰病,腹瀉六七天,同時有咳嗽、嘔吐、口渴、心煩失眠等症狀,這時可以考慮使用豬苓湯來治療。(如果腹瀉但不口渴,那就是裡寒。這裡的腹瀉伴隨嘔吐、口渴,就不是裡寒,心煩失眠表示有熱邪。使用豬苓湯,可以滲利小便,分導水液。正如經書所說:恢復小便的正常,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。有人認為,腹瀉又口渴,這是豬苓湯可以清除腎中熱邪的表現。如果沒好,應該從大便方面來處理,可以考慮使用大承氣湯,或只用小承氣湯,甚至可以考慮使用白頭翁湯。

以上這些治療方法,都是針對陰中有陽的情況。有人認為,這是治療少陰經有熱,夾帶水邪導致腹瀉的病症。豬苓、茯苓、澤瀉可以行水止瀉,滑石可以導水並兼清除熱邪,阿膠可以滋養陰血,治療心煩失眠。還有人認為,腹瀉就是邪氣向下走。但為什麼會出現嘔吐咳嗽呢?這是因為病情到了六七天,出現口渴、心煩失眠,表示邪氣向上侵犯,客邪已經很盛。口渴就一定會多喝水,多喝水就容易停滯在體內,這是邪熱無法解除,加上水液停滯的表現。

豬苓、茯苓、澤瀉可以疏通行於經絡中的水液,阿膠、滑石可以清除少陰經的熱邪,這樣就可以把上下交錯的邪氣都清除。熱邪傳到下部導致腹瀉,和陰寒所導致的吐瀉不同,不會同時出現嘔吐。一般來說,先嘔吐後口渴,表示邪氣即將解除;先口渴後嘔吐,多半是因為水液停滯,況且還有水寒侵犯肺部導致咳嗽的情況,由此可知,體內有停飲。有人認為,少陰病咳嗽、腹瀉、嘔吐、口渴、心煩失眠,以及厥陰病腹瀉、想要喝水,這些都是經絡傳變的邪氣,脈象一定是沉細而數。所以張仲景使用黃連、滑石等藥物來清熱利濕。

如果少陰病患者腹瀉,口渴,想吐又吐不出來,心煩想睡覺,這就是邪氣直接侵犯陰經所造成的,脈象一定是沉微,所以張仲景使用附子、乾薑等藥物來溫補。

少陰病,如果發病兩三天就出現口乾舌燥,這時就應該趕快用瀉下的方法治療,可以使用大承氣湯。(一般來說,傷寒病傳經五六天,邪氣傳到少陰經,才會出現口乾舌燥的症狀,表示邪氣加深。但現在少陰病兩三天就出現口乾咽燥,這表示邪熱很盛,腎水乾涸了。要趕快用大承氣湯來瀉下,以保全腎水,否則腎水耗盡會導致死亡。這屬於邪熱侵犯少陰的熱證,必須趕快用瀉下法。)

少陰病,如果腹瀉如清水,顏色純青,而且心下部位疼痛,口乾舌燥,就應該趕快用瀉下的方法治療,可以使用大承氣湯。(少陰經屬腎水。青色,屬肝。腹瀉青色,表示肝邪侵犯腎。根據《難經》的說法,從前而來的屬於實邪,腎中有實邪,必定會引起心下疼痛、口乾舌燥。使用大承氣湯可以瀉下實邪。這是邪氣侵入少陰,導致腎中實邪,肝反過來侵犯腎,兩者都進入腑,所以心下疼痛,這是肝木犯胃的表現,所以才會腹瀉青色。要趕快瀉下邪氣。腹瀉清水,是因為水液從旁邊流出來。)

少陰病,如果六七天,腹脹而沒有大便,就應該趕快用瀉下的方法治療,可以使用大承氣湯。這是少陰邪氣入腑的表現,六七天是少陰邪氣入腑的時間,陽明內熱壅盛,腹脹而大便不通。陽明病是土盛而使腎水乾涸,要趕快用大承氣湯瀉下,以保全腎水。有人問,承氣湯是治療陽明病的藥,為什麼少陰病也用?因為胃是水穀的海洋,可以滋養身體各處,有病都可以傳入胃。胃土乾燥,就會導致腎水乾涸,兩三天就出現口乾咽燥,表示熱邪很深,傳變速度很快,所以要趕快用瀉下法來保全腎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