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指》~ 《傷寒直指》卷六 (10)
《傷寒直指》卷六 (10)
1. 辨少陰病脈證治第十一
其氣血庶不致垂敗,故養正溫經,毋偏廢也。)
少陰病,下利,便膿血者,桃花湯主之。(陽病下利便膿血者,協熱也。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,下焦不約,而裡寒也。與桃花湯固下散寒。健曰:腎主二便,雖陰臟病,而致利膿血,諒非即中而即病者然,勢必邪毒入深,與陽病下利膿血相同也。若寒邪入臟,則下利清穀,不至即便膿血。
雜病痢積便膿血,為熱傷陰絡,必以涼治。傷寒便膿血,而偏以熱治者乎。證雖屬少陰,而表裡寒熱,其理一也。寒而利血者稀見。譬如人患癰疽,初必因風寒暑濕,凝滯氣血,而成膿之際,定然作熱,未有陰寒,而能變肌肉為膿血者,明矣。桃花湯熱而且澀,投之致甚,將如之何?如利白膿,而滑脫不禁者,或可用之。
若利血膿而滯下者,無論太陰少陰,當以黃芩合白頭翁湯為妥。)
少陰病,二三日,至四五日,腹滿小便不利,下利不止,便膿血者,桃花湯主之。(二三日,以至四五日,寒邪入里深也。腹痛者,裡寒也。小便不利者,水穀不別也。下利不止,便膿血者,腸胃虛弱,下焦不固也,與桃花湯,固腸止利也。吳氏:凡下血,便膿血者,陰陽冷熱之不同。
古人云:見血無寒,又言血得熱則行,此大概之言也。《要略》曰:陽證內熱,則溢出鮮血,陰證內寒,則下紫血如豚肝也。亮宸:此治寒傷少陰血利也。下利清穀者,為寒在氣分,今便膿血,為寒邪直傷少陰之營,而病在血矣。腹痛者,寒在裡也。小便不利者,腎主二便,不能司開也。
下利不止者,腎氣不固,不能司闔也,石脂之澀,可以固脫,乾薑之辛,可以散寒,粳米之甘,可以益胃,是以寒邪散,而下利止,腸胃固而便膿愈。觀子:傷寒下利之證最多,在少陰者,亦俱從寒熱區分,如兼咽痛煩滿之豬膚湯證,兼渴嘔咳煩之豬苓湯證,兼四逆咳悸之四逆散證,下利清水色純青之大承氣證,其為熱邪奚疑矣。
欲吐、心煩、引水、便白之通脈四逆證,清穀脈微,反不惡寒之格陽證,脈微之白通證,無脈厥逆乾嘔煩之加人尿膽汁證,其為寒邪奚疑矣。乃於腹痛利不止,便膿血者,別出桃花湯一法,何也?或因用乾薑而溫少陰之經,或因用石脂而為去協熱之利,不知皆非也。夫果宜溫經,急當進四逆白通類,豈乾薑一兩之能勝任?果宜除熱,亦自有白頭翁,及前諸湯類,豈石脂重澀之可使。蓋嘗思之,熱傳不利者,邪陷走而不能守也。
寒甚下利者,陰勝而腎不固也。熱至下純青色之水,寒至清穀,不過自利而已,皆不能便血。今二三日,至四五日,腹滿利不止,而便膿血者,不特寒氣之深,其下焦之虛脫,亦甚矣。腎司二便,開闔之樞,精血之道也。寒則不能禁固,滑則開闔廢弛。下利不止而小便不利,膿血大作者,不特前陰之氣分虛,而後陰之血分亦重傷矣。
白話文:
辨少陰病脈證治第十一
少陰病如果出現腹瀉,排出帶有膿液和血的糞便,應該使用桃花湯來治療。(陽病引起的腹瀉,伴隨膿血,是因為邪熱所導致。少陰病引起的腹瀉,伴隨膿血,是因為下焦無法約束,體內有寒邪。所以使用桃花湯來固下焦、驅散寒邪。)有人認為:腎主管大小便,雖然是陰臟的疾病,但導致腹瀉膿血,應該不是立刻就發病的,肯定是邪毒侵入很深,和陽病引起的腹瀉膿血一樣。如果寒邪侵入臟腑,就會腹瀉清水,不會直接排出膿血。
其他疾病引起的痢疾,出現膿血,通常是因為熱邪損傷陰經絡脈,必須使用寒涼的藥物來治療。傷寒引起的膿血便,卻偏偏使用溫熱的藥物來治療,這是為什麼呢?雖然病證屬於少陰,但無論表裡,寒熱的道理都是一樣的。因為寒邪而引起便血的情況很少見。就像人患癰疽,最初一定是風寒暑濕等邪氣,凝滯氣血而形成,等到化膿時,一定會出現發熱,沒有陰寒會導致肌肉變成膿血的道理。桃花湯是溫熱且有收澀作用的藥方,如果用藥後病情更加嚴重,那該怎麼辦呢?如果腹瀉排出白色的膿液,並且滑脫不止的,或許可以使用桃花湯。
如果腹瀉排出血膿,而且排便不暢,無論是太陰病還是少陰病,都應該使用黃芩搭配白頭翁湯來治療比較妥當。
少陰病,病程二三天到四五天,出現腹脹、小便不利、腹瀉不止、排出膿血,應該使用桃花湯治療。(二三天到四五天,表示寒邪深入體內。腹痛表示體內有寒邪。小便不利表示水穀沒有正常代謝。腹瀉不止,排出膿血,表示腸胃虛弱,下焦不固,所以使用桃花湯來固腸止瀉。)有人說:凡是便血、膿血,要區分陰陽寒熱。
古人說:見血沒有寒證,又說血得熱則運行,這是大概的說法。《傷寒論》說:陽證內熱,會溢出鮮血;陰證內寒,會排出像豬肝一樣的紫黑血。有人認為:這是治療寒邪損傷少陰,導致便血。腹瀉清水,是因為寒邪在氣分;現在排出膿血,是因為寒邪直接損傷少陰的血分,所以病在血分了。腹痛,表示體內有寒邪。小便不利,因為腎主管大小便的開合,現在無法正常運作。
腹瀉不止,表示腎氣不固,不能正常關閉。石脂可以收澀固脫,乾薑可以驅散寒邪,粳米可以補益腸胃。所以寒邪驅散了,腹瀉就停止了,腸胃堅固了,膿血也就好了。有人認為:傷寒引起的腹瀉證狀很多,在少陰病中,也要從寒熱來區分。像是同時有咽喉痛、煩躁的豬膚湯證,同時有口渴、嘔吐、咳嗽、煩躁的豬苓湯證,同時有四肢冰冷、咳嗽、心悸的四逆散證,腹瀉清水且呈青色的大承氣湯證,這些毫無疑問都是熱邪引起的。
像是想吐、心煩、想喝水、排出白色液體的通脈四逆證,腹瀉清水且脈微弱,反而不畏寒的格陽證,脈微弱的白通湯證,無脈、手腳冰冷、乾嘔、煩躁的加人尿膽汁證,這些毫無疑問都是寒邪引起的。現在對於腹痛、腹瀉不止、排出膿血的病證,特別提出桃花湯這個方子,這是為什麼呢?或許是因為用乾薑來溫暖少陰的經脈,或許是因為用石脂來去除夾雜的熱邪,實際上這些都不是原因。如果真的適合溫暖經脈,應該直接使用四逆湯、白通湯這類藥方,怎麼可能只用一兩乾薑就能勝任呢?如果真的適合去除熱邪,也自有白頭翁湯,以及之前提到的其他藥方,怎麼會用石脂這種重澀的藥物呢?仔細思考,熱邪引起的腹瀉,往往是因為邪氣深入,無法固守。
寒邪太甚導致腹瀉,是因為陰氣太盛,腎氣不固。熱邪嚴重時會排出純青色的水,寒邪嚴重時會腹瀉清水,但都只是普通的腹瀉,不會出現便血。現在病程二三天到四五天,出現腹脹、腹瀉不止、排出膿血,不僅僅是因為寒氣深入,也是因為下焦的虛脫非常嚴重。腎主管大小便,是開合的樞紐,也是精血運行的通道。受到寒邪侵襲就無法固守,滑脫就會導致開合功能廢弛。腹瀉不止且小便不利,膿血大量排出,不僅僅是前陰的氣分虛弱,後陰的血分也受到了嚴重損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