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指》~ 《傷寒直指》卷六 (6)
《傷寒直指》卷六 (6)
1. 辨少陰病脈證治第十一
《病源》云:此為下部脈都不至,陰陽隔絕,邪客於少陰之絡,毒氣上衝,故咽喉不利,或痛而瘡也。觀子:陰陽俱緊,內外之寒已深,微陽復外越汗出者,陰盛欲亡陽也。積陰在下,格熱上浮,客於咽絡而痛,然其裡寒之重,吐利必隨作矣,豈非內真寒而外假熱,上下不並者乎!健曰:陰陽俱緊,人迎氣口皆緊,表裡俱寒也,須通脈四逆救本,而咽痛次之。)少陰病,咳而下利譫語者,被火氣劫故也,小便必難,以強責少陰汗也。
(咳而下利,裡寒而亡津液也,反以火劫,強責少陰之汗,津液內竭,加火氣煩之,故譫語,小便難也。)少陰病,脈細沉數,病為在裡,不可發汗。(少陰病,始得之,反發熱,脈沉者,為邪在經,可與麻黃附子細辛湯發汗。此少陰病,脈沉細數者,為邪在裡,不可發汗。
觀子:細沉之中,加之以數,政陽邪入里之微。入里安可復汗乎?健曰:病得細沉數脈,無論少陰,皆非汗證,是應瀉之診矣。如舌上干黃,當於三黃湯內求之。)少陰病,脈微不可發汗,亡陽故也。陽已虛,尺脈弱澀者,復不可下之。(脈微為亡陽,表虛不可汗,脈弱澀,為亡陽,裡虛不可下。
三陽云:脈弱澀,陰脈也。澀為血少,乃亡陰也,故不可下。陽字誤。觀子:少陰病,其脈微,則陽已虛矣。設誤與發汗,有不致亡陽者乎?然不獨寸脈微為陽已虛也。其尺脈弱澀者,陰更虛矣,奚可復下乎?既汗下俱在所戒,法惟溫經而邪自除矣。健曰:此二節,言少陰不可發汗與妄下之禁。
)
少陰病,脈緊,至七八日,自下利。脈暴微,手足反溫,脈緊反去者,為欲解也,雖煩,下利必自愈。(少陰病,脈緊者,寒甚也。至七八日,傳經盡,應解之時,自下利,脈暴微者,寒氣得泄也。若陰寒勝正,陽虛而泄者,則手足厥而脈緊不去;今手足溫,脈緊反去,知陽氣復,寒氣去,故為欲解。下利煩躁者逆,此正勝邪微,雖煩,下利必自止。
觀子:按真寒入臟,未有不作吐與利者。蓋腎主二便,裡虛氣寒,則下焦不復禁固,故下利。其並膈上之陽亦虛者,胃寒不納,則吐且利。此少陰病,或作於始,或得於繼,而必以是為主證也。經雖雜見於各條,而於四逆正治吐利之際,反無特出之文,則其佚而未全,明矣。
學者各以意推之可耳。健曰:少陰病,脈緊,不言惡寒發熱。至七八日,但自下利,足見真寒入臟,而非在經之表邪也。治之當以附子理中湯,下條同此。)少陰病,下利,若自利止,惡寒而蜷臥,手足溫者,可治。(少陰病,下利,惡寒蜷臥,寒極而陰勝也。利自止,手足溫者,里和陽氣得復,故為可治。
)少陰病,惡寒而蜷,時自煩,欲去衣被,可治。(惡寒而蠟,陰寒盛也,時時自煩,欲去衣被,為陽氣得復,故云可治。觀子:雖同為惡寒,身蜷自煩,則非不煩而躁之比,欲去衣被,則非四逆之比,陽猶勝陰,故可治也。健曰:既惡寒而蜷,何自煩,又欲去衣被?此陽極似陰,乃傳邪所致,而非直中之證,故云可治。不與治法,蓋脫文也。
白話文:
**《病源》說:**這是指下半身的脈象都摸不到,陰陽之氣隔絕,邪氣侵入少陰經脈絡,毒氣向上衝,所以咽喉不舒服,或者疼痛甚至長瘡。觀察病情:如果陰陽之氣都呈現緊的脈象,表示體內外的寒邪已經很深,如果這時陽氣稍微恢復,反而向外發散導致出汗,這表示陰氣過盛,陽氣將要耗竭。體內陰寒積聚,熱邪反而向上漂浮,停留在咽喉經絡引起疼痛,但其實體內寒邪很嚴重,嘔吐和腹瀉必定隨之而來,這不就是體內真寒而體表假熱,上下不協調的狀況嗎!(張)健認為:陰陽之氣都呈現緊的脈象,寸口脈和人迎脈也都是緊的,表示體表和體內都寒冷,必須用四逆湯之類的藥物來疏通血脈,挽救根本,然後再治療咽喉疼痛。少陰病,如果出現咳嗽、腹瀉、說胡話的症狀,是因為被火氣劫奪了津液的緣故,小便一定會困難,這是因為強迫少陰經發汗所導致的。
(咳嗽腹瀉,是因為體內寒冷而導致津液虧損,反而用火攻的方式劫奪津液,強迫少陰經發汗,導致津液耗竭,加上火氣的干擾,所以會說胡話,小便困難。)少陰病,脈象細微、沉伏而且快數,表示病邪在體內,不可以發汗。(少陰病,剛開始發病時,反而發熱,脈象沉伏,這是邪氣在經絡,可以用麻黃附子細辛湯來發汗。這種少陰病,脈象沉伏、細微而且快數,表示邪氣在體內,不可以發汗。
(李)觀認為:脈象細微沉伏的同時又快數,表示陽邪已經微微進入體內。進入體內怎麼可以再用發汗的方式治療呢?(張)健認為:病患出現脈象細微沉伏而且快數的情況,無論是不是少陰病,都不是適合發汗的症狀,應該是需要用瀉法來治療的情況。如果舌苔乾燥發黃,應該在三黃湯之類的藥物中尋求治療方法。少陰病,脈象微弱,不可以發汗,是因為陽氣耗盡的緣故。陽氣已經虛弱,如果尺脈又出現微弱遲澀的現象,就更不可以攻下。(脈象微弱表示陽氣耗盡,體表虛弱不可發汗,脈象微弱遲澀,表示陽氣耗盡,體內虛弱不可攻下。
三陽經說:脈象微弱遲澀,是陰脈的表現。遲澀表示血少,是陰液耗盡的表現,所以不可以攻下。這裡說的陽字應該是誤植。(李)觀認為:少陰病,如果脈象微弱,就表示陽氣已經虛弱了。如果錯誤地用發汗的方法治療,難道不會導致陽氣耗盡嗎?不僅是寸脈微弱表示陽氣虛弱,尺脈微弱遲澀,更表示陰液更加虛弱,怎麼可以再用攻下的方法呢?既然發汗和攻下都是禁忌的,治療方法只能用溫經的方式,讓邪氣自己消退。(張)健認為:這兩段話說明了少陰病不可以發汗和妄用攻下的禁忌。
少陰病,脈象緊繃,到了七八天,自己開始腹瀉。脈象突然變得微弱,手腳反而變得溫暖,緊繃的脈象也消失了,表示病情將要好轉,即使有煩躁,腹瀉也一定會自己停止。(少陰病,脈象緊繃,表示寒邪很嚴重。到了七八天,經脈傳遍,應該痊癒的時候,自己開始腹瀉,脈象突然變得微弱,表示寒氣得到發洩。如果陰寒之氣壓過陽氣,導致陽氣虛弱而腹瀉,那麼手腳會冰冷,而且脈象緊繃不會消失;現在手腳溫暖,緊繃的脈象也消失了,表示陽氣恢復,寒氣消退,所以表示病情將要好轉。如果腹瀉、煩躁不安,反而表示病情逆轉,現在正氣勝過邪氣,雖然有煩躁,腹瀉也一定會自己停止。
(李)觀認為:按照真寒進入臟腑的病情來看,沒有不出現嘔吐和腹瀉的。因為腎臟主管大小便,體內虛弱寒冷,下焦就不能固守,所以會腹瀉。如果連膈以上的陽氣也虛弱,導致胃寒不能納入食物,就會嘔吐和腹瀉。這種少陰病,有的在剛開始發病時出現,有的在發病後才出現,但都必然以嘔吐和腹瀉作為主要的症狀。雖然在各個條文都有提到,但是卻沒有在治療嘔吐和腹瀉的正治中特別提出,看來是有遺漏而沒有完整記錄下來。學者們可以各自根據自己的理解去推測。(張)健認為:少陰病,脈象緊繃,沒有提到怕冷發熱的症狀。到了七八天,只是自己開始腹瀉,足見這是真寒進入臟腑,而不是在經脈的體表邪氣。治療上應該用附子理中湯,下一條也是同樣的道理。)少陰病,腹瀉,如果自己停止腹瀉,怕冷而且身體蜷縮,手腳溫暖,就可以治療。(少陰病,腹瀉,怕冷身體蜷縮,是寒邪極盛而陰氣過盛的表現。腹瀉自己停止,手腳溫暖,表示體內陰陽調和,陽氣得以恢復,所以可以治療。)
少陰病,怕冷而且身體蜷縮,有時候自己覺得煩躁,想要脫掉衣被,就可以治療。(怕冷而且身體蜷縮,是陰寒很盛的表現,有時候自己覺得煩躁,想要脫掉衣被,表示陽氣得以恢復,所以說可以治療。(李)觀認為:雖然同樣是怕冷,身體蜷縮又覺得煩躁,這和不煩躁而焦躁的情況不同,想要脫掉衣被,這和四肢厥冷的情況不同,陽氣仍然勝過陰氣,所以可以治療。(張)健認為:既然怕冷而且身體蜷縮,為什麼又會覺得煩躁,又想要脫掉衣被?這是陽氣盛極似陰,是邪氣傳入所導致的,而不是直接中寒的症狀,所以說可以治療。沒有說明治療方法,大概是遺漏了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