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指》~ 《傷寒直指》卷六 (5)

回本書目錄

《傷寒直指》卷六 (5)

1. 辨少陰病脈證治第十一

少陰之為病,脈微細,但欲寐也。(少陰為病,脈微細,為邪氣傳裡深也。衛氣行於陽則寤,行於陰則寐。邪傳少陰,則氣行於陰,而不行於陽,故但欲寐。亮宸:少陰為陰中之陰,寒邪中之,則兩陰相合,其為陰寒甚矣。脈細微者,邪在裡,而為純陰也。邪在少陰、衛氣受團,而不能出之陽,故但欲寐矣。

觀子:厥陰脈微緩,太陰脈沉細。今少陰脈亦見微細者,經異,而陰寒無大異也。衛氣夜行於陰,則寐,但欲寐者,陽氣虛,陰氣盛,故目恆瞑,昏昏然閉矣。陰主合,主靜也,然邪傳於裡,熱氣內伏者,亦多寐,宜分別治之。)少陰病,欲吐不吐,心煩,但欲寐,五六日,自利而渴者,屬少陰也。

虛,故引水自救。若小便色白者,少陰病形悉具;小便白者,以下焦虛,有寒,不能制水,故令色白也。(欲吐不吐,心煩者,表邪傳裡也。若腹滿痛,則屬太陰,此但欲寐,則屬少陰。五六日,邪傳少陰之時,自利不渴者,寒在中焦則屬太陰。此自利而渴,為寒在下焦,屬少陰。

腎虛水燥,渴欲引水自枚,下焦虛寒,不能制水,小便色白也。經曰:下利慾飲水者,以有熱故也。此下利雖渴,然以小便色白,明非裡熱,不可不察。亮宸:病入少陰,當發厥吐利,然其始,亦未盡發,但寒伏於裡,兀兀欲吐,而不即吐也。煩者,少陰之脈,從肺絡心,寒客於腎,氣上凌心,心不能堪。

陰病伏藏甚微,往往邪不甚覺,至五六日,寒極而然,故自利而渴。少陰屬水,主液,真陽虛極,不能主液,故引水自救。小便自利,色白,下焦之寒顯甚,而溫劑不可緩矣。然今之少陰病,小便多黃赤,其白者甚少,不可不知也。三陽云:此寒中陰經而傳入陰臟者,其引水自救,浮腸在上也,若有大渴,方可論陽邪傳陰熱證。

觀子:欲吐不吐,心煩,虛陽格越於上,但欲寐,自利,小便白,里之真寒已深,法當白通四逆類溫之。雖有燥渴,乃腎虛水涸,引水自救,非裡熱下利之渴也。故小便白者,少陰病形悉具,又曰下焦虛寒,故便色白。論分四段,而反復之,只是一意。成氏作熱邪內傳解,誤矣。

要知此渴,與口燥舌乾之渴不同。若兼腹滿,便閉,惡熱諸證,自當作陽邪傳裡治之。既裡虛自利,小便白,其為虛寒明甚。特曰下焦者,正見陰既盛於下,陽必格於上,豈可以煩渴而誤攻其熱哉。健曰:此少陰傷寒陰證也,文無誤,而註疏詳,不與傳邪相涉。)

病人脈陰陽俱緊,反汗出者,亡陽也,此屬少陰,法當咽痛,而復吐利。(脈陰陽俱緊,為傷寒,法當無汗;反汗出者,陽虛不固也,故云亡陽。以無陽陰獨,是屬少陰。《內經》曰:邪客少陰之絡,令人嗌痛,不可納食。少陰寒甚,是當咽痛,而復吐利。南陽:若脈沉遲,手足厥冷,或吐利,而咽中痛,此少陰證也。

白話文:

少陰病的主要症狀是脈搏微弱細小,且只想睡覺。這是因為邪氣侵入體內深處的少陰經。當衛氣運行於陽氣時人會清醒,運行於陰氣時則會想睡。邪氣傳到少陰,導致衛氣運行於陰,無法運行於陽,所以會只想睡覺。少陰是陰中之陰,若遭受寒邪侵襲,陰寒之氣會更加嚴重。脈搏微弱細小,表示邪氣在體內深處,且屬於純陰之氣。邪氣在少陰經,衛氣受阻,無法運行於陽,所以會只想睡覺。

厥陰經的脈象是微弱而緩慢,太陰經的脈象是沉而細。現在少陰經的脈象也出現微弱細小,雖然經脈不同,但陰寒的性質沒有太大差異。衛氣在夜晚運行於陰氣時,人會想睡。只想睡覺的原因是陽氣虛弱,陰氣旺盛,所以眼睛總是閉著,昏昏沉沉的。陰氣主收斂和靜止。然而,邪氣侵入體內深處,熱氣內伏的人,也容易嗜睡,需要仔細分辨病因加以治療。

少陰病的症狀有想吐卻吐不出來、心煩、只想睡覺。如果過了五六天,出現腹瀉且口渴,就屬於少陰病。這是因為身體虛弱,所以會想喝水來補充。如果小便顏色呈現白色,就表示少陰病的症狀都出現了。小便顏色白,是因為下焦虛寒,無法控制水分,所以才會呈現白色。想吐卻吐不出來、心煩,表示表邪已經傳入體內。如果腹部脹滿疼痛,就屬於太陰病;如果只是想睡覺,就屬於少陰病。過了五六天,是邪氣傳到少陰的時候。如果腹瀉但不口渴,表示寒氣在中焦,屬於太陰病。如果腹瀉且口渴,表示寒氣在下焦,屬於少陰病。

腎虛導致體內水分不足,所以會口渴想喝水。下焦虛寒,無法控制水分,小便顏色才會呈現白色。經典說:「下痢且想喝水,是因為體內有熱。」這裡雖然腹瀉且口渴,但小便顏色是白色,明顯不是體內有熱,不可不仔細分辨。病邪侵入少陰,應該會出現手腳冰冷、嘔吐腹瀉等症狀,但一開始可能不會完全發作,只是寒氣潛伏在體內,感到想吐卻吐不出來。心煩是因為少陰經脈從肺部連接到心臟,寒邪侵入腎臟,氣上衝到心,導致心臟無法承受。

陰性的疾病潛藏很深,往往不容易察覺,直到五六天後,寒氣達到極點才會顯現出來,所以才會出現腹瀉且口渴。少陰屬水,主管體液,當陽氣極度虛弱時,就無法主管體液,所以會想喝水來補充。小便自發性排出且顏色白,表示下焦的寒氣非常嚴重,必須盡快用溫熱的藥物治療。然而,現在的少陰病,小便多數是黃赤色,呈現白色的很少,這點必須要知道。三陽經說:「這是寒邪侵入陰經而傳到陰臟的病症,因為身體缺水所以會想喝水來補充,導致腸道漂浮在上腹部。如果非常口渴,才能考慮是陽邪傳入陰經造成的熱證。」

想吐卻吐不出來、心煩,是虛陽浮動於上的現象。只想睡覺、腹瀉、小便白色,表示體內的真寒已經很嚴重,應該用白通湯或四逆湯之類的溫熱藥物來治療。雖然口渴,但那是因為腎虛導致水分枯竭,想喝水來補充,並非是體內有熱引起的腹瀉口渴。所以,小便顏色呈現白色,表示少陰病的症狀都出現了,也表示下焦虛寒,所以小便顏色才會是白色。這段話分為四段來反覆說明,其實只是同一個意思。如果把它解釋成熱邪內傳,就錯了。

必須知道這種口渴,與口乾舌燥的口渴不同。如果同時有腹脹、便秘、怕熱等症狀,就應該當作陽邪傳入體內來治療。既然是體內虛弱導致腹瀉,小便又是白色,就表示虛寒非常明顯。特別強調下焦,正是因為陰氣已經盛於下,陽氣必定浮於上,怎麼能因為心煩口渴就誤認為是熱證而攻伐它呢?這就是少陰傷寒的陰證,文意沒有錯誤,注釋也很詳細,與邪氣傳變無關。

病人脈搏呈現陰陽兩脈都緊的現象,反而出汗,表示陽氣虛脫。這是屬於少陰病,依照道理應該會有咽喉疼痛,接著就會出現嘔吐腹瀉。脈搏陰陽兩脈都緊,是傷寒的表現,照道理應該不會出汗。反而出汗,表示陽氣虛弱不固,所以說陽氣虛脫。因為沒有陽氣,只有陰氣,所以屬於少陰病。《內經》說:「邪氣侵入少陰的經絡,會讓人咽喉疼痛,無法進食。」少陰寒氣嚴重,應該會咽喉疼痛,接著出現嘔吐腹瀉。如果脈象是沉而遲緩,手腳冰冷,或是嘔吐腹瀉,同時咽喉疼痛,這就是少陰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