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指》~ 《傷寒直指》卷六 (4)
《傷寒直指》卷六 (4)
1. 辨太陰病脈證治第十
婁氏:用四逆輩,固所當然,復用桂枝、大黃,夫大黃大寒,何為用之陰經,又兼桂枝,寒熱相雜,何也?曰:自利而渴者,屬少陰;為寒在下焦,自利不渴者,屬太陰,為寒在中焦,以四逆等溫其臟,此本經當用之藥也。其太陽病,反下之,表邪未解,乘虛傳於太陰,因而腹滿時痛,大實痛者,桂枝加芍藥大黃為宜。
)太陰為病,脈弱,其人續自便利,設當行大黃芍藥者,宜減之,以其人胃氣弱,易動故也。(腹滿痛者,太陰病也。脈弱,其人續自便利,則邪雖在裡,未成大實。欲與大黃芍藥攻滿痛者,宜少與之,以胃尚弱,易為動利也。健曰:以上皆太陰受邪本經之證,其從三陽傳入者,則俱列於太陽篇中。
)
白話文:
婁氏說:使用四逆湯這類藥方,本來就是理所當然的,但又使用桂枝、大黃,大黃性大寒,為什麼會用在屬於陰經的太陰病呢?而且還同時使用桂枝,這樣寒熱藥性混雜,是什麼道理呢?我解釋說:腹瀉又口渴的,屬於少陰病,是因為寒邪在下焦;腹瀉但不口渴的,屬於太陰病,是因為寒邪在中焦,用四逆湯等藥來溫暖它的臟腑,這是太陰本經應該使用的藥物。如果是太陽病,反而用攻下藥治療,導致表邪沒有解除,又趁著虛弱之時傳到太陰,因此出現腹部脹滿時而疼痛的情況,如果腹痛劇烈,屬於實證疼痛,就適合使用桂枝加芍藥大黃湯。
太陰病的症狀是脈象虛弱,病人持續腹瀉。如果應該使用大黃、芍藥這些藥物,藥量應該減少,因為病人的胃氣虛弱,容易受到藥物影響而腹瀉不止。(腹部脹滿疼痛,是太陰病的症狀。脈象虛弱,病人持續腹瀉,表示邪氣雖然在體內,但還沒有形成實證。想要用大黃、芍藥來攻下腹脹疼痛的,用量要少,因為胃氣還很虛弱,容易因藥物作用而腹瀉。健說:以上都是太陰經本身受邪的症狀,如果是從三陽經傳入太陰的,都列在太陽篇中了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