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指》~ 《傷寒直指》卷五 (26)
《傷寒直指》卷五 (26)
1. 辨少陽病脈證治第九
因傷胃之津液,法以和胃為主。成氏謂調胃承氣,宇泰謂大柴胡,重則小承氣,此三者,果和胃之藥乎?抑利下之劑乎?既不可汗,而可下之乎?若此,則干誤下之禁矣。此因誤下而譫,少陽邪熱並於陽明之經,並非入腑之譫,中病之劑,惟小柴胡白虎,最得和解之妙。重與之,則悸煩亦定矣。
)
本太陽病不解,轉入少陽者,脅下硬滿,乾嘔,不能食,往來寒熱,尚未吐下,脈沉緊者,與小柴胡湯。(太陽轉入少陽,是表邪入於裡。脅下硬滿,不食,往來寒熱者,邪在半表半裡之間。若已經吐下,脈沉緊者,邪氣入腑,為裡實;邪雖入腑,外猶未解也。與小柴胡湯以和解之。
亮宸:脈沉緊,有入里之勢,然見證皆屬少陽,故用小柴胡也。觀子:夫六經皆有中風傷寒之證,為邪直傷本經,而不從他經傳來者也。此節之首曰,本太陽不解,轉少陽,傳經之邪明甚。則上二節之不從他經入,益瞭然言外矣。脅硬滿,嘔,不能食,往來寒熱,為半表裡證悉具,尚未吐下,為無誤治,不致成壞證。
此一句又與下節相照應,脈雖沉緊,證純半表裡,不得為陰病也,故小柴胡主之。經文於太陽內曰:脈雖沉緊,不為少陰病。則斯之沉緊,當同此義看。黃氏少陰法,雖悉屬和解,然有誤汗譫語屬胃一證,宜調胃承氣下之。少陽雖無汗解之法,然有小柴胡加薑桂者,亦溫解微汗之意。
又此經本證,脅痛耳聾,往來寒熱,乾嘔,或嘔苦水,宜小柴胡和解之。倘不解者,宜大柴胡下之。若胸脅多痰,瓜蒂散吐之,斯皆仲景之微旨也。)若已吐下,發汗溫針,譫語,柴胡證罷,此為壞病,知犯何逆,以法治之。(少陽之邪,在表裡之間,若妄吐、下、發汗、溫針,損耗津液,胃中乾燥,木邪干胃,必發譫語。若柴胡證未罷者,則不為逆;柴胡證罷壞病也,詳其因何治之逆,以法救之。
宇泰:救壞病,助營衛,生津液,桂枝湯類求之。觀子:即經所謂本柴胡證,誤治之,柴胡不中與也,是矣。健曰:既云柴胡證罷,為壞病,應獨以譫語為治,白虎湯主之。若尚有燥矢,而舌胎黃厚者,調胃承氣與之可也。)
三陽合病,脈浮大,上關上,但欲眠睡,目合則汗。(關脈,以候少陽之氣,太陽之脈浮,陽明脈浮大。上關上,知三陽合病也。膽熱則睡,目合則汗,知三陽合病,膽有熱也。兼善:或謂此既屬少陽篇中,亦可用小柴胡否?曰:可用。夫三陽合病,其邪發見於脈浮者,太陽也。
大者,陽明也。上關上者,少陽也。但欲眠睡,目合則汗,此膽有熱,脈證相符,故出於少陽篇中。蓋浮脈無證,不可汗;大脈無證,不可下。浮大之脈,俱上關上,知三陽合病,而熱在膽也。膽居半表半裡,故用小柴胡亦當。健曰:脈分部位,有主象、主病之往,分察、合察所犯,各可據也。
白話文:
因為損傷了胃部的津液,治療方法應該以調和胃氣為主。成氏認為應該用調胃承氣湯,宇泰認為應該用大柴胡湯,情況嚴重時用小承氣湯。這三種藥真的是調和胃氣的藥嗎?還是屬於通利腸道的藥?既然不能發汗,那可以攻下嗎?如果這樣做,就犯了誤用攻下的禁忌了。這是因為誤用攻下而導致胡言亂語,是少陽的邪熱與陽明的經脈相合,並不是邪氣入腑導致的胡言亂語。對症下藥,只有小柴胡湯和白虎湯最能達到調和陰陽的效果。如果病情嚴重,再用這兩方藥,心悸煩躁的症狀也會平息。
原本是太陽病的症狀沒有解除,轉而進入少陽病,會出現脅肋下脹滿、乾嘔、吃不下飯、時冷時熱的症狀,如果還沒有使用過吐法或下法,而且脈象是沉而緊的,就應該給予小柴胡湯。(太陽病轉入少陽,是表邪進入到身體內部。脅肋下脹滿、吃不下飯、時冷時熱,是邪氣停留在半表半裡之間。如果已經使用過吐法或下法,脈象還是沉緊,說明邪氣已經進入到臟腑,屬於裡實證;雖然邪氣進入臟腑,但體表的問題還沒有解決,所以應該用小柴胡湯來調和陰陽。)
亮宸說:脈象沉緊,有邪氣入里的趨勢,但是所看到的症狀都屬於少陽病,所以用小柴胡湯。觀子說:六經都有中風傷寒的證候,那是因為邪氣直接侵犯本經,而不是從其他經脈傳來的。這裡一開始就說“本太陽病不解,轉少陽”,很明顯是邪氣傳經。那麼前面兩段說的“邪氣不從他經傳入”就更加清楚了。脅肋下脹滿、嘔吐、吃不下飯、時冷時熱,是半表半里證的症狀都出現了,而且還沒有使用過吐下之法,說明沒有誤治,病情還沒有惡化。
這一句話又與下面一段相互呼應,脈象雖然沉緊,但症狀完全是半表半里證,不能把它看作陰病,所以用小柴胡湯來治療。經文在太陽病部分說:“脈象雖然沉緊,但不屬於少陰病”,這裡的沉緊,應該和那個意思相同。黃氏所用的治療少陰病的方法,雖然全部是和解之法,但是有因為誤用發汗導致胡言亂語的症狀,屬於胃的問題,應該用調胃承氣湯攻下。少陽病雖然沒有用發汗的方法來治療,但是有小柴胡湯加生薑、桂枝的做法,也有微微發汗來解表的含義。
另外,這篇所說的少陽病本來的症狀,是脅肋疼痛、耳聾、時冷時熱、乾嘔,或者吐苦水,應該用小柴胡湯來調和陰陽。如果病情沒有好轉,就應該用大柴胡湯攻下。如果胸脅有很多痰,可以用瓜蒂散來催吐,這些都是張仲景的精微用意。如果已經使用過吐法或下法、發汗、溫針,導致胡言亂語,且柴胡證消失,這就是病情惡化,要知道是犯了哪種錯誤的治療,然後用正確的方法來治療。(少陽病的邪氣停留在表里之間,如果妄用吐、下、發汗、溫針,會損傷津液,導致胃中乾燥,肝木之邪侵犯胃部,必定會出現胡言亂語。如果柴胡證沒有消失,就不屬於病情惡化;柴胡證消失,就是病情惡化,要詳細了解是因為哪種錯誤的治療導致的,然後用正確的方法來挽救。)
宇泰認為:治療病情惡化,應該幫助營衛,產生津液,可以用桂枝湯之類的藥來治療。觀子認為:就是經文所說的,本來是柴胡證,因為錯誤的治療,就不能再用柴胡湯了。健認為:既然說柴胡證已經消失,病情惡化,就應該單獨針對胡言亂語來治療,可以用白虎湯。如果還有大便乾燥,舌苔黃厚,可以用調胃承氣湯。
三陽經同時發病,脈象是浮大的,主要在寸關部位,患者只想睡覺,眼睛一閉上就出汗。(關脈,是觀察少陽之氣的部位,太陽脈浮,陽明脈浮大。寸關部位,說明三陽經同時發病。膽有熱就會嗜睡,眼睛一閉上就出汗,說明三陽經同時發病,膽有熱。兼善說:有人認為,既然這是在少陽病篇裡,也可以用小柴胡湯嗎?回答說:可以用。三陽經同時發病,邪氣表現在脈象是浮脈,是太陽病;脈象是大的,是陽明病;寸關部位,是少陽病。只想睡覺,眼睛一閉上就出汗,這是膽有熱,脈象和症狀符合,所以在少陽病篇中討論。浮脈沒有其他症狀,不能用發汗;大脈沒有其他症狀,不能用攻下。浮大脈象,都出現在寸關部位,說明是三陽經同時發病,而且熱在膽。膽在半表半里,所以用小柴胡湯也是合適的。健說:脈象分佈在不同部位,有主要代表的臟器、主要代表的病症,分開觀察和綜合觀察所犯的病邪,都可以作為判斷的依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