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指》~ 《傷寒直指》卷五 (6)
《傷寒直指》卷五 (6)
1. 辨陽明病脈讓治第八
觀子:須識陽明亦有手足厥證,胃主四末,中虛氣寒即致也。然頭苦痛而咳,自與陰寒但厥者異矣。此類數條,最為難解,缺疑以俟明者,未敢妄為穿鑿也。健曰:無汗而小便利者,邪猶在經,而未入於裡。因無汗,故小便利也。二三日,邪熱入胃則嘔,上衝於肺則咳。陽明主乎四末,手足厥者,邪熱結而上衝,正氣不能外衛於四末,故頭痛作而手足厥矣。
上無頭痛咳嘔,則手足亦和而不厥。經文直達其理,明系邪熱內郁,皆因無汗之故。成氏反言寒氣內攻,又言寒邪外達,二說盡謬。叔微從而附和,觀子云自與陰寒,但厥者異,已明知不是寒厥,而欲言不逮耳。若不表而出之,則後學墮迷無底矣。此亦解肌湯證,何用拘泥,如厥甚者,加石膏,得涼而汗泄,可愈。
下條竟是石膏湯證,加薄荷甘桔,即瘥也。)
陽明病,但頭眩,不惡寒,故能食而咳,其人必咽痛;若不咳者,咽不痛。(陽明病,身不重,但頭眩不惡寒者,陽明中風,而風氣內攻也。經曰:陽明病,若能食,名中風。風邪攻胃,胃氣上逆則咳。咽門者,胃之系,咳甚咽傷,故必咽痛。若胃氣不逆,則不咳,其咽亦不痛也。
宇泰:胃氣主嘔,肺氣主咳,成氏以胃氣上逆則咳,恐非。蓋風邪傷肺也,肺雖不為足經,然肺主氣,風為氣類。)陽明病無汗,小便不利,心中懊憹者,身必發黃。(陽明病,無汗,而小便不利,此熱蘊於內,不得發越,心中懊憹者,熱氣鬱蒸,欲發於外,而為黃也。觀子:懊憹為邪客心胸間,加之無汗,小便不利,熱不得越己甚,有不侵入陽明者乎?然亦失治使然。
如前證不結胸,但頭汗時,能以梔子豉湯早投之,何至成身黃耶!)陽明病,被火,額上微汗出,小便不利者,必發黃。(陽明病則為內熱,被火,則火熱相合而甚。若遍身汗出,而小便利者,熱得泄越不發黃,今額上微汗出,而小不利,則熱不得越,鬱蒸於胃,必發黃也。觀子:此火劫發黃也。
額汗,便難,皆火氣所傷,陽明已作內熱,而又以火迫之。政經所謂兩陽熏灼,其身必發黃。健曰:上二證,皆茵陳蒿湯主之,可愈。)陽明病,脈浮而緊,必潮熱,發作有時。但浮者,必盜汗出。(浮為在經,緊為裡實,脈浮而緊者,表熱也,必盜汗出。盜汗者,睡中汗出也。
陽明病裡熱者自汗;表熱者盜汗。《活人》:脈浮盜汗,黃芩湯,或柴胡桂薑湯,或桂枝茯苓白朮湯。)陽明病,口燥,但欲漱水不欲咽者,此必衄。(陽明之脈,起於鼻,絡於口。陽明裡熱,則渴欲飲水,此口燥但欲漱水,不欲咽者,是熱在經,而里無熱也。陽明氣血俱多,經中熱甚,迫血妄行,必作衄也。
健曰:口燥不欲咽水,此陽明經熱,非裡熱可知矣。)
白話文:
辨陽明病脈讓治第八
觀察:要知道陽明病也有手腳冰冷的症狀,這是因為胃主管四肢末梢,當身體中間虛弱、氣血寒冷時就會這樣。但這種情況下會頭痛咳嗽,這跟陰寒導致的單純手腳冰冷是不同的。這幾條經文很難理解,我先存疑,等待更明白的人來解釋,不敢隨意亂說。
健說:沒有出汗,小便正常,表示邪氣還在經絡,沒有進入臟腑。因為沒有出汗,所以小便才能正常。如果兩三天後邪熱進入胃,就會嘔吐;向上衝到肺,就會咳嗽。陽明經主管四肢末梢,手腳冰冷是因為邪熱結聚向上衝,正氣無法到達四肢末梢,所以會頭痛、手腳冰冷。
如果沒有頭痛、咳嗽、嘔吐,手腳就會正常不冰冷。經文直接說明了這個道理,明顯是邪熱鬱積在體內,都是因為沒有出汗。成氏反而說是寒氣內攻,又說寒邪向外發散,這兩種說法都是錯的。叔微也跟著附和,觀察說這種情況與陰寒導致的手腳冰冷不同,已經很明顯知道不是寒冷導致的,只是沒有說出來。如果不說明清楚,後來的學習者就會一直迷惑。這種情況也適用解肌湯,何必拘泥?如果手腳冰冷很嚴重,可以加石膏,讓身體涼下來,出了汗就可以痊癒。
下一條經文說的是石膏湯證,加入薄荷、桔梗就會好。
陽明病,只有頭暈,不覺得怕冷,所以還能吃東西而且咳嗽,這個人一定會喉嚨痛;如果不咳嗽,就不會喉嚨痛。(陽明病,身體不覺得沉重,只是頭暈而且不覺得怕冷,這是陽明中風,風邪從內部侵襲。經文說:陽明病,如果還能吃東西,就叫做中風。風邪侵襲胃,胃氣向上逆行就會咳嗽。咽喉是胃的出口,咳嗽嚴重會傷到咽喉,所以一定會喉嚨痛。如果胃氣沒有逆行,就不會咳嗽,喉嚨也不會痛。
宇泰:胃氣主管嘔吐,肺氣主管咳嗽,成氏說胃氣上逆就咳嗽,可能不對。應該是風邪傷了肺,肺雖然不是足經,但肺主管氣,風也屬於氣。)陽明病,不出汗,小便不順暢,心中煩悶,身體一定會發黃。(陽明病,不出汗,小便不順暢,表示熱積聚在體內,無法發散,心中煩悶,表示熱氣鬱積,想要向外發散,就會發黃。觀察:煩悶是邪氣侵入心胸之間,加上沒有出汗,小便不順暢,熱無法發散已經很嚴重了,難道還能不侵入陽明嗎?但這也是因為治療失誤導致的。
如果前面的症狀沒有出現胸悶,只是頭部出汗,能及早使用梔子豉湯,怎麼會導致身體發黃呢!)陽明病,用火烤,額頭稍微出汗,小便不順暢,一定會發黃。(陽明病本身就有內熱,用火烤,火熱相加會更嚴重。如果全身都出汗,小便順暢,熱就可以發散不會發黃,現在只是額頭稍微出汗,小便不順暢,表示熱無法發散,鬱積在胃,一定會發黃。觀察:這是火烤導致的發黃。
額頭出汗,小便困難,都是火氣傷害的結果,陽明已經有內熱,又用火來逼迫。就像經文說的,兩種陽氣互相薰蒸,身體一定會發黃。健說:上面兩種情況,都用茵陳蒿湯來治療,可以痊癒。)陽明病,脈象浮而且緊,一定會出現潮熱,發作時間固定。如果只是浮脈,一定會盜汗。(浮脈表示邪氣在經絡,緊脈表示體內實熱,脈浮而且緊,表示表裡都有熱,一定會盜汗。盜汗是指睡覺時出汗。
陽明病,體內有熱會自汗;體表有熱會盜汗。《活人》中說:脈浮盜汗,可以用黃芩湯,或柴胡桂薑湯,或桂枝茯苓白朮湯。)陽明病,口乾,只想漱口不想喝下去,這一定會流鼻血。(陽明經脈起於鼻子,連到嘴巴。陽明裡熱,會口渴想喝水,現在口乾卻只想漱口不想喝下去,表示熱在經絡,體內沒有熱。陽明經氣血充足,經絡中熱盛,逼迫血液亂走,一定會流鼻血。
健說:口乾不想喝水,這是陽明經絡有熱,不是體內有熱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