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指》~ 《傷寒直指》卷四 (15)
《傷寒直指》卷四 (15)
1. 辨太陽病脈證治下第七
傷寒中風,醫反下之,其人自利,日數十行,穀不化,腹中雷鳴,心下痞硬而滿,乾嘔,心煩不得安。醫見心下痞,謂病不盡,復下之,其痞益甚,此非熱結,但以胃中虛,客氣上逆,故使硬也。甘草瀉心湯主之。(傷寒中風,是傷寒,或中風也。邪氣在表,醫反下之,虛其腸胃,而氣內陷也。
下利日數十行,穀不化,腹中雷鳴者,下后里虛胃弱也。心下痞硬,乾嘔心煩,不得安者,胃中空虛,客氣逆也。與瀉心湯以攻痞,加甘草以補虛。前以汗後胃虛,是外傷陽氣,故加生薑;此以下後胃虛,是內損陰氣,故加甘草。觀子:傷寒中風者,風邪與寒邪,下早皆成痞耳。
不當下而下之,重傷裡氣,故下利日數十行,完穀雷鳴也。腸胃雖虛,邪熱不除,故硬滿,乾嘔心煩。土居心下,位中央,升降陰陽,變通上下者也。傷則虛而不運,邪氣留滯,醫者不知為虛痞,又復下之,正益虛而邪益深,痞硬何由去乎?夫下利數十行,完穀雷嗚,火化急迫可知。君甘草以緩腸胃之氣,邪氣內結為熱,芩連以清之。
煩不得安,正氣內虛,乾薑以復之,半夏以散逆氣,大棗以養脾氣,中土妝寧,而痞自解矣。此條自首至乾嘔心煩句為一證。醫見以下,又一證,甘草瀉心湯,是治復下後,已甚痞,非治初證之痞也。設未經復下,遂無正治之劑乎。味此,當正屬半夏瀉心湯也。蓋柴胡條內,雖止說得但滿不痛,為證在如結胸,對舉而言。
若詳具之,自當有以上諸證在,非便以心下滿而硬痛一句了卻也,此非熱結者,見不與結胸之熱實同,但虛邪凝結為痞耳。健曰:此節文順詳,總以心下滿而痛者為結胸,硬滿不痛者為痞。但甘能作滿,豈可用甘草為君,何不以半夏為君,甘草為使,始妙也。)
傷寒服湯藥,下利不止,心下痞硬,服瀉心湯已。復以他藥下之,利不止,醫以理中與之,利益甚。理中者,理中焦,此利在下焦,赤石脂禹餘糧湯主之。複利不止者,當利其小便。(傷寒服湯藥,下後,利不止,而心下痞硬者,氣虛而客氣上逆也,與瀉心湯攻之,則痞已。醫復以他藥下之,又虛其里,致利不止也。
理中丸,脾胃虛寒下利者,服之愈。此以下焦虛,故與之,其利益甚。《聖濟經》曰:滑則氣脫,欲其收也。如開腸洞瀉,便溺遺失,澀劑所以收之,此利由下焦不約,與赤石脂禹餘糧湯,以澀洞瀉。下焦主分清濁,下利水穀不分,若服澀劑,而利不止,當利小便,以分其氣。
觀子:服湯藥,利不止,是始為誤下也。復以他藥,利不止,是終為誤下也。醫因利久不止,意為虛寒,遂用理中溫之,不知利不在脾胃,既由熱入邪陷,以成痞,復加溫補中州之藥,心下之邪,何由得解,利所以益甚也。夫腸開洞瀉,病在下焦滑脫,法當用石脂、餘糧,澀而固之,復不止,邪熱壅結,未能去也,以分利藥行之。此利在下焦,大須著眼,蓋利有由中焦者,脾胃虛,邪陷成利是也。
白話文:
如果得了傷寒或中風,醫生反而用瀉藥來治療,病人就會開始腹瀉,一天拉十幾次,拉出來的都是未消化的食物,肚子裡還會咕嚕咕嚕叫,胸口悶脹、發硬,想吐,心裡煩躁不安。醫生看到胸口悶脹,以為病還沒好,又再用瀉藥,結果胸口悶脹更嚴重了。這不是熱邪造成的堵塞,而是因為胃氣虛弱,虛邪之氣向上衝逆,所以才會覺得胸口發硬。這種情況要用甘草瀉心湯來治療。(這是說,傷寒或中風,本來邪氣在體表,卻用了瀉藥,反而讓腸胃虛弱,邪氣因此內陷。)
腹瀉一天十幾次,拉出來的都是未消化的食物,肚子裡咕嚕咕嚕叫,這是因為用了瀉藥後,腸胃虛弱的緣故。胸口悶脹發硬,想吐,心裡煩躁不安,這是因為胃裡空虛,虛邪之氣向上衝逆所導致。要用瀉心湯來消除胸口的悶脹,再加上甘草來補虛。之前因為發汗導致胃虛,是外傷了陽氣,所以要加生薑;這裡因為用了瀉藥導致胃虛,是內損了陰氣,所以要加甘草。可以知道,傷寒或中風,如果太早用瀉藥,都會導致胸口悶脹的毛病。
不應該用瀉藥卻用了,嚴重傷害了身體的內部,所以才會腹瀉一天十幾次,拉出來的都是未消化的食物,肚子裡咕嚕咕嚕叫。雖然腸胃虛弱,但邪熱並沒有消除,所以才會胸口悶脹發硬,想吐,心裡煩躁。脾胃在胸口下方,位於中間,負責升降陰陽,運化上下,如果受傷就會虛弱,無法正常運作,邪氣就會停留在體內。醫生不知道這是虛證導致的悶脹,又再用瀉藥,只會讓身體更虛弱,邪氣更深入,胸口悶脹怎麼可能會好呢?腹瀉一天十幾次,拉出未消化的食物,肚子裡咕嚕咕嚕叫,很明顯是體內火氣急迫所致。用甘草來緩和腸胃的氣機,邪氣在體內結成熱,用黃芩、黃連來清除。
心煩不安,是因為正氣虛弱;用乾薑來恢復正氣,用半夏來消除逆氣,用大棗來滋養脾氣,讓脾胃安定,胸口的悶脹自然就會消除。上面從頭到「想吐,心裡煩躁不安」這段描述的是一種情況;醫生看到「胸口悶脹」以下,又是一種情況。甘草瀉心湯是用來治療再次用瀉藥後,胸口更嚴重悶脹的情況,並不是治療最初的悶脹。如果沒有再次使用瀉藥,難道就沒有適當的治療方法嗎?仔細思考,應該使用半夏瀉心湯才對。雖然柴胡的條文裡只說「但悶不痛」,好像是結胸的症狀,但如果詳細說明,應該會有以上提到的各種症狀,不能只用「胸口悶脹發硬」一句話就帶過。這裡說的「不是熱結」,是說它和結胸的熱實證不同,只是虛邪凝結造成的悶脹。有人說,這段文字解釋得很清楚,總之就是胸口悶脹且痛的是結胸,胸口悶脹但不痛的是痞。但是,甘草會使人感到脹滿,怎麼可以用甘草作為主要藥物呢?為什麼不用半夏作為主要藥物,而用甘草作為輔助藥物,這樣才比較好。
如果得了傷寒,服用了湯藥後腹瀉不止,胸口悶脹發硬,服用瀉心湯後應該會好。如果又用其他瀉藥,導致腹瀉不止,醫生就用理中湯來治療,結果腹瀉反而更嚴重。理中湯是調理中焦的藥,而這裡的腹瀉是在下焦,應該用赤石脂禹餘糧湯來治療。如果腹瀉仍然不止,應該利小便。(這是說,得了傷寒,服藥後腹瀉不止,胸口悶脹發硬,是因為氣虛,虛邪之氣向上衝逆,用瀉心湯來攻擊它,悶脹就會好。醫生又用其他瀉藥,導致身體更虛弱,腹瀉才會不止。)
理中丸是治療脾胃虛寒導致腹瀉的藥,吃了會好。這裡的情況是下焦虛弱,所以用了理中丸,結果腹瀉反而更嚴重。《聖濟經》說:「滑脫就會耗損氣,要用藥來收斂它。」如果像腸子開了洞一樣不斷腹瀉,大小便失禁,就要用收澀的藥來治療,這種腹瀉是由於下焦約束不住,所以要用赤石脂禹餘糧湯來收澀止瀉。如果用了收澀的藥,腹瀉仍然不止,應該利小便,讓身體裡的水分能正常排出。
可以知道,服藥後腹瀉不止,一開始就是誤用了瀉藥。又用其他藥,導致腹瀉不止,最後還是誤用了瀉藥。醫生因為腹瀉很久都沒好,以為是虛寒,就用理中湯來溫補,卻不知道腹瀉不是脾胃的問題,而是因為邪熱入侵,導致氣機內陷,形成胸口悶脹,又用溫補中焦的藥,胸口的邪氣怎麼可能消除呢?所以腹瀉才會更嚴重。如果像腸子開了洞一樣不斷腹瀉,這是下焦滑脫的毛病,應該用赤石脂、禹餘糧這些收澀的藥來固澀,如果還是不止,是因為邪熱壅結,還沒有排出,應該用利水的藥來導出。這種腹瀉是下焦的問題,要特別注意,因為有的腹瀉是中焦引起的,是因為脾胃虛弱,邪氣內陷導致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