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指》~ 《傷寒直指》卷四 (8)
《傷寒直指》卷四 (8)
1. 辨太陽病脈證治下第七
或侵少陽,或侵少陰,或侵陽明,或結於胸,或入於腸,隨其所傳陷,而莫不徵之於脈,誠病之先機乎。玩此,又以悟傳經之微旨,原不可拘拘為者。)
病在陽,應以汗解之,反以冷水潠之,若灌之,其熱被劫不得去,彌更益煩。肉上粟起,意欲飲水,反不渴者,服文蛤散。若不差者,與五苓散。寒實結胸,無熱證者,與三物小陷胸湯,白散亦可服。(病在陽,為邪在表也,法當汗出而解,反以冷水潠之,灌洗,熱被寒水,外不得出,則反攻其里,彌更益煩。肉上粟起者,水寒之氣,客於皮膚也。
意欲飲水者,里有熱也。反不渴者,寒在表也。與文蛤散以散水寒之氣。若不差,是水熱相摶,欲傳於裡,與五苓散發汗以和之。始熱在表,因水制之,不得外泄,內攻於裡,結於胸脅,心下硬痛,本是水寒伏熱為實,故謂之寒實結胸。無熱證者,外無熱,而熱悉收斂於裡也,與小陷胸湯以逐之。
與白散下熱,故亦可攻。觀子:此寒實結胸致病之由,與隨證施治之法。結胸皆由下早,熱入而成。此未曾下,而以冷水潠灌,致在表之邪,隨水寒之氣,鬱伏入內,而成寒結胸也。邪在陽者,從汗外解。潠灌則轉劫入里矣,奚從去乎?由是內則熱入而彌煩,外則寒凝而粟起。
邪熱在胸,意欲飲水,寒氣內凌,究不成渴。其淺而易解者,與文蛤散;深而難去者,與五苓散,庶幾相搏之氣,導而散之。不已者,必閉熱入里,而悉收斂於內,外更無熱證也。是寒已成實,而結胸中,宜三物小陷胸湯,以除焦膈之煩灼,而被劫之邪自去矣。猶不已,則結久而痰飲邪濁,留之深固也。
與白做攻之,而膠滯之物悉蠲矣。水結胸,乃過飲停水,是有物為病。此惟溪灌洗濯,寒冷之氣,劫熱而成,雖曰寒實,較之停飲者,有有形無形之殊。)
太陽與少陽並病,頭項強痛,或眩冒,時如結胸,心下痞硬,當刺大椎第一間,肺俞、肝俞,慎不可發汗,發汗則譫語。脈弦,五六日,譫語不止,當刺期門。(太陽之脈,絡頭下項。頭項強痛者,太陽表病也。少陽之脈,循胸絡膈如結胸,心下痞硬者,少陽表病也。太少陽相併為病,不能在表,故頭項不但強痛,而或眩冒,亦未全入里,故時如結胸,心下痞硬,此邪在半表半裡之間。刺大椎第一間肺俞,以瀉太陽之邪;刺肝俞,以瀉少陽之邪。
邪在表,則可發汗,在半表半裡,不可發汗。發汗則亡津液,損動胃氣。少陽之邪,因干於胃,土為木刑,必發譫語。脈弦,至五六日,傳經盡,邪熱去,而譫語當止。著復不止,為少陽邪熱甚也。刺期門,瀉肝膽之氣。觀子:太陽之病,頭項強痛而已。或眩冒者,與少陽並病也。
少陽之病,脅下硬滿而已,如結胸,心下痞硬者,與太陽並病也。太陽當汗,有少陽,則不可汗。少陽當和解,有太陽則和解邪不去,此非湯藥所能行也。惟刺大椎第一間、肺俞,而太陽之熱邪以瀉;刺肝俞,而少陽之熱邪以瀉,則二經之氣悉和矣。若不知而誤汗,亡津損胃,則必譫語。
白話文:
有時病邪會侵犯少陽經,有時會侵犯少陰經,有時會侵犯陽明經,有時會停留在胸部,有時會進入腸道。隨著病邪傳遞和侵犯的部位不同,各種情況都會在脈象上有所表現,這真是疾病發生的先兆啊。仔細研究這些現象,可以領悟到病邪傳遞的奧妙,其實不必過於拘泥。
如果病邪在表(陽),應該用發汗的方式來解除,反而用冷水噴灑或灌洗,熱邪被寒冷之氣阻礙而無法散出,反而更加煩躁。皮膚上出現像雞皮疙瘩一樣的突起,表示想喝水,但實際上卻不覺得口渴,這時候應該服用文蛤散。如果情況沒有好轉,就服用五苓散。如果出現寒邪積聚在胸部,沒有發熱的症狀,就用三物小陷胸湯,也可以服用白散。
(病邪在表,屬於邪氣侵犯陽經,治療原則是用發汗來解除。如果反而用冷水噴灑或灌洗,熱邪被寒冷的水阻礙,無法從體表散出,反而會侵入體內,導致更加煩躁。皮膚出現像雞皮疙瘩的突起,是因為寒水之氣停留在皮膚表面。
想要喝水,表示體內有熱。實際上不覺得口渴,表示寒邪在體表。服用文蛤散可以散去體表的水寒之氣。如果情況沒有好轉,說明是水和熱互相搏擊,準備向體內傳遞,應該用五苓散來發汗並調和。起初熱邪在體表,因為受到水寒的抑制,無法向外發散,轉而侵入體內,積聚在胸脅部位,導致心下硬痛。這本來就是水寒和伏藏的熱邪相互結合所造成的實證,所以稱為寒實結胸。沒有發熱的症狀,是因為體表沒有熱,而熱邪都收斂在體內。用小陷胸湯可以驅逐體內的邪氣。
服用白散可以清熱,所以也可以用來攻下。由此可見,寒實結胸的病因和治療方法都應該根據具體情況來施治。結胸通常是因為過早地使用攻下藥,導致熱邪內陷而形成。這裡的情況是,沒有使用過攻下藥,而是因為用冷水噴灑灌洗,導致體表的邪氣隨著寒水之氣鬱積進入體內,形成了寒實結胸。邪氣在體表(陽),應該用發汗的方式向外解除。如果用冷水噴灑灌洗,就會讓邪氣轉而進入體內,如何能去除呢?因此,體內會因為熱邪內陷而更加煩躁,體表則會因為寒邪凝結而出現雞皮疙瘩。
邪熱在胸,所以想喝水,但是因為寒氣侵凌,所以實際上不覺得口渴。病情較輕而且容易解決的,用文蛤散;病情較深而且難以去除的,用五苓散,或許能使互相搏擊的邪氣疏導散開。如果還沒有好轉,一定會導致熱邪閉塞,侵入體內,都收斂在內部,體表反而沒有發熱的症狀。這表示寒邪已經形成實證,結聚在胸部,應該用三物小陷胸湯,來解除胸膈的煩熱,被寒邪所阻滯的邪氣自然就會散去。如果還沒有好轉,就說明結胸的時間長了,痰飲和邪濁之氣滯留得更深更牢固。
可以用白散來攻下,清除黏膩的物質。水結胸是因為飲水過多導致停水,是有具體物質引起的疾病。而這裡的情況是因為用冷水噴灑灌洗,寒冷之氣阻礙熱邪而形成,雖然也稱為寒實,但與停飲引起的結胸相比,一個是無形之邪,一個是有形之物,這是它們的區別。)
太陽病和少陽病同時發生,會出現頭頸強直疼痛,或者頭暈目眩,有時像結胸一樣,心下痞硬。這時候應該針刺大椎穴和第一胸椎棘突下,以及肺俞穴和肝俞穴,千萬不能發汗,發汗會導致說胡話。如果脈象是弦脈,而且經過五六天,說胡話的情況還沒有停止,就應該針刺期門穴。
(太陽經的脈絡,循行於頭部和頸部下方。頭頸強直疼痛,屬於太陽經的表證。少陽經的脈絡,循行於胸部和膈部,如果出現像結胸一樣的症狀,心下痞硬,屬於少陽經的表證。太陽病和少陽病同時發生,不能只停留在表,所以不僅頭頸強直疼痛,而且會出現頭暈目眩,也沒有完全入裡,所以會時不時出現像結胸一樣的症狀,心下痞硬,這是因為邪氣在半表半裡之間。針刺大椎穴和第一胸椎棘突下,以及肺俞穴,是為了瀉太陽經的邪氣;針刺肝俞穴,是為了瀉少陽經的邪氣。
邪氣在表,可以用發汗的方法來治療,如果邪氣在半表半裡,就不能用發汗的方法。發汗會損傷津液,損害胃氣。少陽經的邪氣會影響胃,木克土,一定會導致說胡話。如果脈象是弦脈,經過五六天,病邪應該已經傳遍經絡,邪熱散去,說胡話的情況應該停止。如果還沒有停止,說明少陽經的邪熱很嚴重。針刺期門穴,可以瀉肝膽之氣。由此可見,太陽病只是頭頸強直疼痛而已。如果出現頭暈目眩,就說明與少陽病同時發生了。
少陽病只是脅下脹滿而已,如果出現像結胸一樣的症狀,心下痞硬,就說明與太陽病同時發生了。太陽病應該用發汗的方法治療,但是如果同時有少陽病,就不能用發汗的方法。少陽病應該用和解的方法治療,但是如果同時有太陽病,單純用和解的方法無法去除邪氣,這不是湯藥可以解決的。只有針刺大椎穴和第一胸椎棘突下,以及肺俞穴,來瀉太陽經的熱邪;針刺肝俞穴,來瀉少陽經的熱邪,才能使兩條經脈的氣機都調和。如果不明情況而誤用發汗,就會損傷津液和胃氣,必然會導致說胡話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