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解毒療法》~ 傷寒解毒療法附篇 (7)

回本書目錄

傷寒解毒療法附篇 (7)

1. 幾種普通急性傳染病解毒療法

斑疹傷寒療法,此症素稱危險之症,然亦可用排泄、解毒兩法穩確治愈。中醫普通認為,凡從內發出斑疹之病,均須要發汗劑,不可服涼泄藥,有著書教人不可用大黃、芒硝者,因此貽誤非淺。比較善治療者,主張用犀角、地黃等藥,亦不知重用解毒、排毒之法。惟王海藏主用快斑散治斑疹不快者,即升麻湯加貫眾,據稱凡由內感而發出於外之病用之有效,亦治漆瘡云云。予照用治一人漆瘡確效。按:升麻、葛根、甘草固皆解毒要品,貫眾則《本草》言其解百毒,但多服則能致泄,尤為斑疹所適應。茲擬斑疹湯方如下:

斑疹熱通用方

升麻(甲、乙,一錢至二錢),葛根(乙,三錢),赤、白芍(乙、丙,各二錢),生甘草(乙、丙,一錢),貫眾(乙、丙,三錢),黃鬱金(乙、丙,三錢),黃芩(乙、丙,三錢),連翹(乙、丙,三錢),黃連(乙,八分),象貝(乙、丙,三錢),元參(乙、丙,三錢),牛蒡子(乙、丙,三錢),鮮茅根(乙、丙,一兩),蘆根(乙,一尺)

另服:更衣丸(乙、丙)三錢,或湯方內加大黃(乙、丙)二錢,元明粉(乙、丙)二錢,並多服鮮汁。鄉間治豬瘟均用大量貫眾煎水服,一鄉人告予云:豬病多數系發疹云。斑疹症皆神識昏迷,即毒素之表現也,上方每日服一、二劑,並加意通大便,此症大便最秘結,如內服藥尚不通,則大黃、元明粉可加重,並加用灌腸法,日日暢通為宜。

七液丹極佳,聞上海止童涵春有售,蘇州則王鴻翥有售,系以大黃為主藥,為治細菌熱病之良藥,傷寒及斑疹熱、猩紅熱、白喉皆有捷效。

犀角對於斑疹解毒之效雖佳,然太貴,可不必用,且極難磨,可用玳瑁代之,價廉而解毒之力極高,或銼屑或磨汁均可。每次可用四、五分,日二、三次。

腸炎瀉痢通用方

通利散方,此方敝處送人數十年,治瀉治痢均效。三十六年四月,《中華醫學雜誌》載徐仲呂醫師文,言王冠三醫師用生熟、大黃、蒼朮、甘草粉方治痢頗著功效,據稱其效在大黃云,其方載於方書,亦名通利散,副藥二種與敝處之方稍不同而已。

生大黃(一兩半),熟大黃(一兩半),蒼朮(米泔水浸,三兩),枳殼(麩炒,二兩),橘皮(五錢),甘草(五錢)

研細末,每服市稱七分二釐。予近年制者為西式片劑,每片半公分,每服五片即七分半,較為易便。據徐仲呂醫師化學試驗,生大黃與熟大黃制止赤痢菌之功用相同。本方蒼朮米泔水浸,枳殼麩皮拌炒,皆可增加其維乙素,古人未知維他命,而由經驗所得之智識如此。

通利丸方,予從上方之法,推廣製為此丸,蓋因上方缺乏殺蟲劑,恐對於阿米巴蟲痢不效也。已用七、八年,鄰近人家夏天來索瀉痢者,每日二、三起,皆以此三包付之即愈,未愈者,次日再給三包皆愈。方中烏梅、檳榔皆殺蟲效藥,日本築田博士言烏梅治疫痢、霍亂均效。

白話文:

幾種普通急性傳染病解毒療法

斑疹傷寒的治療方法,此病向來被認為是危險的疾病,但也可以透過排泄、解毒兩種方法確實治癒。中醫一般認為,凡是內部引起斑疹的疾病,都必須使用發汗的藥物,不可服用寒涼瀉下的藥物。有些書上教人不可使用大黃、芒硝,因此造成不少延誤治療的憾事。比較擅長治療此病的醫生,主張使用犀角、地黃等藥物,卻不知重用解毒、排毒的方法。只有王海藏先生使用快斑散治療斑疹不快的症狀,也就是升麻湯加入貫眾,據說凡是由內感而發於外的疾病,使用此方都有效,也能治療漆瘡等等。我依照此方治療一位漆瘡患者,確實有效。升麻、葛根、甘草都是解毒的重要藥物,貫眾則《本草綱目》記載它能解百毒,但服用過多會導致腹瀉,尤其適用於斑疹。茲擬定斑疹湯方如下:

斑疹熱通用方:

升麻(一至二錢),葛根(三錢),赤芍、白芍(各二錢),生甘草(一錢),貫眾(三錢),黃鬱金(三錢),黃芩(三錢),連翹(三錢),黃連(八分),象貝(三錢),元參(三錢),牛蒡子(三錢),鮮茅根(一兩),蘆根(一尺)

另服:更衣丸(三錢),或在湯方中加入大黃(二錢)、元明粉(二錢),並多服用鮮果汁。鄉間治療豬瘟都使用大量貫眾煎水服用,一位鄉民告訴我:豬的疾病大多是發疹的症狀。斑疹症患者皆神識昏迷,就是毒素的表現。上方每日服用一到兩劑,並注意促進大便通暢,此病大便最容易祕結,如果內服藥物仍無法通便,則大黃、元明粉的用量可以增加,並使用灌腸的方法,每天保持通暢為宜。

七液丹效果極佳,聽說上海童涵春有售,蘇州則王鴻翥有售,是以大黃為主藥,是治療細菌性熱病的良藥,傷寒、斑疹熱、猩紅熱、白喉都有快速療效。

犀角對於斑疹解毒的效果雖好,但太貴,可以不用,而且非常難磨,可以用玳瑁代替,價格便宜而且解毒的力量很高,可以磨成粉末或榨汁服用。每次可以使用四、五分,每日兩到三次。

腸炎瀉痢通用方:

通利散方,這個方子在我住的地方已經流傳數十年,治療瀉痢都有效。三十六年四月,《中華醫學雜誌》刊登徐仲呂醫師的文章,提到王冠三醫師使用生大黃、熟大黃、蒼朮、甘草粉的方劑治療痢疾,效果顯著,據說其效力來自於大黃,這個方子記載於方書中,也稱為通利散,輔助藥物兩種與我這裡的方子略有不同。

生大黃(一兩半),熟大黃(一兩半),蒼朮(米泔水浸泡,三兩),枳殼(麩炒,二兩),橘皮(五錢),甘草(五錢)

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七分二釐(市秤)。我近年來製作成西式藥片,每片半公分,每次服用五片,相當於七分半,比較方便。據徐仲呂醫師的化學實驗,生大黃與熟大黃抑制赤痢菌的功效相同。本方使用米泔水浸泡蒼朮、麩皮拌炒枳殼,都能增加維生素B,古人不知道維生素,卻能從經驗中得到這樣的知識。

通利丸方,我根據上面的方法,推廣製作成此丸,因為上面的方子缺乏殺蟲藥物,恐怕對阿米巴痢疾無效。已經使用了七八年,鄰居夏天來求治瀉痢的,每天二、三起,都給他三包這個藥丸就痊癒了,沒有痊癒的,隔天再給三包也都痊癒了。方中烏梅、檳榔都是殺蟲的藥物,日本築田博士說烏梅治療疫痢、霍亂都有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