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百證歌》~ 卷二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2)

1. 第二十六證·熱病中暍歌

身熱惡寒頭痛楚,心煩躁渴如何御? (身熱、惡風、頭痛、心煩、躁渴;熱病、中暑,其證相似。但脈不同耳,語在下。)

脈洪緊盛為熱病;脈虛細弱為傷暑。 (熱病:脈必浮大洪緊;傷暑之脈:必虛細而弱。詳考諸書,暑脈多不一。仲景云:「太陽中暍者,身熱而脈微。」又云:「其脈弦細芤遲,小便已,灑灑然毛聳。」朱肱云:「脈虛身熱,得之傷暑。」又曰:「熱病脈洪大,中暑脈細弱。」當以意消息也。)

傷暑面垢並背寒,四肢倦怠汗無度。口噤五苓白虎佳,痰逆橘皮湯可愈。 (仲景云:「手足逆冷,小有勞,身即熱,口開,前板齒燥。若發其汗,則惡寒甚。加溫針,則發熱甚。數下之,則淋甚。」)

皮膚既緩腠理開,灑然毛竦風寒惡。繆加熱藥發斑黃,可怪庸醫心術誤。 (仲景云:「小便已,灑灑然毛竦。」故其人可出而惡寒。若行熱藥,便發斑發黃也。)

白話文:

[第二十六證·熱病中暍歌]

身體發熱卻怕冷,頭痛不適,心中煩躁且口渴,該如何處理呢?(身體發熱、怕風、頭痛、心裏煩悶、燥熱口渴,這些都是熱病和中暑的症狀,兩者症狀相似,區別只在於脈象的不同,詳細的說明在後面。)

脈象洪大緊盛是熱病的表現,脈象虛細弱則是中暑的跡象。(熱病的脈象必定浮大洪緊,中暑的脈象則必定虛細而弱。參考各種書籍,關於暑熱的脈象描述並不統一。仲景說,太陽中暍的人,身體發熱但脈象微弱。又說,

脈象弦細芤遲,在小便後,會有毛髮豎立的感覺,朱肱說,脈象虛而且身體發熱,是因爲中暑。他又說,熱病的脈象洪大,中暑的脈象細弱,應當依據病情來判斷。)中暑後臉部會顯得髒污且背部感覺寒冷,四肢感到疲倦無力,出汗沒有節制。口緊閉時,使用五苓白虎湯是最佳選擇,對於痰逆症狀,橘皮湯可以治療。(仲景說,手腳冰冷,稍微勞累,身體就會發熱,口張開,前板齒乾燥。如果發汗,就會非常怕冷。

加上溫針治療,發熱會更嚴重,多次下藥則會導致尿頻。)皮膚鬆弛,毛孔開放,會有毛髮豎立的感覺,對風寒更加敏感。如果錯誤地使用熱性藥物,可能會引發斑疹或黃疸,這真是庸醫的錯誤。(仲景說,小便後有毛髮豎立的感覺,因此病人會出現惡寒症狀。如果使用熱性藥物,就會引發斑疹或黃疸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