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叔微

《傷寒百證歌》~ 卷三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1)

1. 第四十一證·往來寒熱歌

陰陽相勝互爭強。往來寒熱亦何常。先寒後熱為陰盛。先熱後寒責在陽。(陰陽交爭。故往來寒熱。陰氣勝。故先寒後熱。陽氣勝。故先熱後寒也。)此疾大約有三證。大小柴胡薑桂湯。中風胸滿不欲食。心煩喜嘔小柴良。(仲景云。中風往來寒熱。胸脅苦滿。默默不欲食。

心煩喜嘔者。屬小柴胡湯。)熱結在裡十餘日。卻是大柴胡克當。(仲景云。傷寒十餘日。熱結在裡。往來寒熱者。宜大柴胡湯證。)已汗復下胸脅滿。柴胡薑桂保安康。(仲景云。傷寒五六日。已汗而復下之。胸脅滿。微結。小便不利。渴而不嘔。但頭汗出。往來寒熱者。

柴胡桂枝幹薑湯主之。)

白話文:

陰陽相勝互爭強,寒熱往來無定常

陰陽相互制衡,彼此爭奪力量。寒熱交替,沒有固定的規律。

先寒後熱,是陰氣盛行;先熱後寒,則是陽氣旺盛。(陰陽相互爭奪,因此寒熱交替往來。陰氣強盛,所以先寒後熱;陽氣強盛,所以先熱後寒。)

這種病症大致有以下三種情況:

  • 大小柴胡薑桂湯: 患者寒熱往來,身體疼痛。
  • 小柴胡湯: 患者中風,胸部脹滿,食慾不振,心煩意亂,喜愛嘔吐。 (仲景說:中風引起寒熱往來,胸脅部疼痛、脹滿,沉默不語,不想吃東西,心煩意亂,喜歡嘔吐的,屬於小柴胡湯的症狀。)
  • 大柴胡湯: 患者發熱數十日,熱邪積聚在體內,寒熱往來。 (仲景說:傷寒病發數十日,熱邪積聚在體內,寒熱往來,適合用大柴胡湯。)

已汗復下,胸脅滿,柴胡薑桂保平安。(仲景說:傷寒病發五六日,已經出汗,卻又再次發熱,胸脅部脹滿,略微便秘,小便不利,口渴但不嘔吐,只有頭部流汗,寒熱往來,適合用柴胡桂枝幹薑湯。)

2. 第四十二證·汗之而熱不退歌

已汗復下脈加躁。不食狂言謾祈禱。此證謂之陰陽交。死候難醫不可道。(素問云。汗出而身復熱。脈躁病不解。汗衰狂言。不能食。病名為何也。曰病名陰陽交也。此其人所以汗出者。皆生於穀。穀生於精。今邪氣隱藏於骨肉之間。而得汗者。邪衰而精勝。則當食而不發熱。

熱者邪氣也。汗者胃氣也。今汗出而狂言。不能食。邪盛也。死候可明矣。)得汗脈靜自然生。汗後復熱命難保。(得汗而脈靜者生。躁者死。)脈若浮數可再汗。沉實之時下為好。(不得已須當汗。下之。浮尚可汗。沉實。尚可下之。)風溫之候屬葳蕤。(風溫。自汗而熱。

屬葳蕤湯。)虛煩竹葉湯為寶。(虛煩。自汗出而熱。不可下。宜竹葉湯。)更看虛實治為宜。可細斟量休草草。(淳于意診齊中御府長信病。意稱脈法熱病陰陽交者死。今切之不交。並陰陽者。脈順清而愈。其熱強未盡。猶活也。)

白話文:

病人出汗後又出現腹瀉,脈象浮躁,並且不願意進食,還胡言亂語,不斷祈禱。這種情況叫做陰陽交,預示著病危,難以醫治。汗出後身體又發熱,脈象浮躁,病情沒有好轉,反而出現汗液減少、胡言亂語、不能進食的情況,這也是陰陽交的表現,病人生命垂危。

如果病人出汗後脈象平穩,身體自然恢復,則預示著病情好轉,可以活下來。如果汗出後又發熱,則性命難保。脈象浮數可以再次用汗法治療,如果脈象沉實,則應該使用瀉法。

風溫病症屬於葳蕤湯的適用範圍。虛煩病症則適合用竹葉湯治療。治療時要根據患者的虛實情況,仔細斟酌,不可草率。

3. 第四十三證·下之而仍發熱歌

病人脈微來又澀。誤汗誤下皆為失。(脈微則氣虛。脈澀則血少。二者不可汗下。既下而又汗。榮衛皆虛。故發熱也。)既汗亡陽斯惡寒。又下陰微還熱極。(陰虛者陽必湊之。既下則陰虛。故陽入陰分。所以內外皆熱。素問云。陽虛則外熱。陰虛則內熱。故熱極也。)最忌陰陽皆已虛。

熱又不止病斯亟。更有勞復並食復。失於調治並將息。(既下之後。必須身涼。今下之而復熱者。不特汗下之誤。亦有勞復食復二證。勞復。謂病後用力。食復。謂飲食過度。失於調治之所致。)新瘥血氣尚虛羸。勞復生熱無氣力。(勞復。則無力而少氣。)脾胃尚弱食過多。

食復發熱還憎食。(食復。則發熱嘔吐。憎聞食臭矣。)小柴枳實梔子湯。數者用之宜審的。

白話文:

病人脈象微弱又澀,誤用汗法或下法都是失誤。脈象微弱表示氣虛,脈象澀則血少,這兩種情況都不適合使用汗法或下法。如果已經使用了汗法或下法,又再用汗法或下法,就會導致營衛氣虛,所以才會發熱。

汗出過多會耗損陽氣,所以會發冷。下法過度會損傷陰氣,又會引起內熱。陰虛的人陽氣必然會聚集到陰分,下法過度就會導致陰虛,所以陽氣進入陰分,就會內外皆熱。正如《素問》所說:「陽虛則外熱,陰虛則內熱。」所以才會熱極。

最忌諱的是陰陽都已經虛損了。

發熱不止,病情危急。更有勞復和食復,失於調治和休養。下法之後必須讓身體涼下來,現在下法之後反而更熱,不僅僅是汗法和下法的失誤,還可能伴隨著勞復和食復兩種病症。勞復指的是病後用力過度,食復指的是飲食過度,是失於調治造成的。

病後身體虛弱,血氣尚未恢復,勞復會導致發熱無力。勞復會導致氣虛無力。脾胃還很虛弱,飲食過度就會導致發熱,還伴隨著厭食。食復會導致發熱嘔吐,厭食聞到食物就反胃。

小柴胡枳實梔子湯可以治療這幾種情況,用藥必須謹慎。

4. 第四十四證·惡寒歌

惡寒發熱在陽經。無熱惡寒病發陰。(仲景云。發熱而惡寒者。病發於陽也。無熱而惡寒者。病發於陰也。)陽宜發汗麻黃輩。陰宜溫藥理中寧。(發於陽。宜桂枝麻黃青龍輩。發於陰。宜四逆理中也。)嗇嗇惡寒桂枝證。(仲景云。嗇嗇惡寒。翕翕發熱。桂枝證。)汗後惡寒虛不任。

(汗後惡寒。虛也。)脈微惡寒不可下。尚宜發汗莫令深。(脈微。不可下。雖發汗。亦微發汗可也。)亦有頭汗惡寒者。柴胡加桂值千金。(頭有汗而惡寒者。仲景用小柴胡加桂湯。)汗已惡寒心下痞。附子增加入瀉心。(仲景云,心下痞,而復惡寒。汗出者。附子瀉心湯主之。

方第十八。)

白話文:

如果感到發冷又發熱,病症出現在陽經;如果沒有發熱卻感到發冷,病症則出現在陰經。陽經的病症應該使用發汗的藥物,例如麻黃等;陰經的病症則應該使用溫熱的藥物,例如理中湯。如果感到輕微的發冷,屬於桂枝證。如果出汗後仍然發冷,表示身體虛弱,不能過度治療。如果脈象微弱,發冷,不宜服用瀉藥,即使要發汗,也要輕微發汗即可。如果頭部出汗卻感到發冷,可以用柴胡加桂枝湯。如果出汗後仍然發冷,並且心下痞悶,可以用附子瀉心湯。

5. 第四十五證·背惡寒歌

背陽腹陰各異位。陽弱惡寒多在背。(素問云。背為陽。腹為陰。背惡寒者。陽弱也。)一則三陽合病生。(仲景云。三陽合病。額上生汗。背惡寒者。是其證。)一則少陰寒在外。(仲景云。少陰病。得之一二日。口中和。背惡寒者。當以灸。以附子湯主之。)欲識陰陽病不同。

口和不和各分配。(仲景云。背惡寒。口不仁者。三陽合病也。又云。口中和。背惡寒者。少陰也。)合病口燥並不仁。白虎抑陽是其對。(仲景以白虎治背寒。抑退陽也。)少陰口和須灸之。附子湯兼陰自退。(解在上。)

白話文:

人體背部屬陽,腹部屬陰,兩者位置不同,功能各異。陽氣虛弱的人容易怕冷,常表現為背部怕冷。這在《素問》中就有記載,說背部屬陽,腹部屬陰,背部怕冷是陽氣虛弱的表現。

有三種情況會導致背部怕冷:一是三陽合病,即太陽、陽明、少陽三經同時生病,患者額頭出汗,背部怕冷;二是少陰寒邪入侵,患者在發病一兩天後,口中無味,背部怕冷,可以用艾灸配合附子湯治療;三是少陰寒邪在外,患者背部怕冷,但口中無味,這屬於少陰病,可以用附子湯治療。

要區分陰陽病,可以觀察患者口中的味道。三陽合病患者口乾舌燥,且有麻木感;而少陰病患者則口中無味。對於三陽合病患者,背部怕冷且口乾舌燥,可以用白虎湯治療,以抑退陽氣;而少陰病患者背部怕冷且口中無味,則需要用艾灸配合附子湯治療,以溫補陽氣,寒邪自然退去。

6. 第四十六證·厥歌

厥有冷厥有熱厥。脈證當須仔細別。冷厥才病四肢冷。脈但沉微身不熱。(冷厥。初得病便覺四肢逆冷。脈沉而微。身不甚熱也。)足多攣臥並惡寒。引衣自覆仍不渴。(仲景云。凡厥者。陰陽之氣不相順接。便為厥。厥者手足厥冷是也。故多足拘攣。外惡寒。引衣自覆不煩渴。

)熱厥身熱頭且痛。三四日內厥方發。半日之間熱復回。揚手擲足煩躁列。(熱厥與冷厥。本自不同。冷厥。才病便厥。熱厥。必四五日內方發。半日之間熱復來也。揚手擲足。心中煩躁。)要之熱深厥亦深。熱微厥亦微相侵。(仲景云。傷寒一二日。至四五日厥者。必發熱。

前厥者後必熱。厥深。熱亦深。厥微。熱亦微。厥應下之。而發汗者必口傷爛赤。)血氣不通手足冷。醫人不識卻疑陰。其脈沉伏而更滑。頭面有汗指甲溫。急便下之安可慢。不然疑似禍相仍。(沉伏而滑。伏熱在內也。四肢雖厥。指爪必溫。皆陽實也。急下之則愈。)又有正汗來相逼。

兩手一手忽無脈。手足厥冷麵不澤。細辛甘草湯脫厄。(朱肱云。忽然兩手一手無脈。手足厥冷者。恐是正汗來。故有此證。用細辛甘草湯以助其汗。汗出則可愈。)心下怔。(之成切。怔忪懼貌。)忪(職容切。心動不定。驚也。)厥有水。脈緊厥時邪在裡。(仲景云。傷寒。

厥。而心下悸。先治其水。當與茯苓甘草湯以治厥。不爾。其水入胃。必利。又云。病者手足冷。脈乍緊者。邪結在胸。心下滿而煩。即不能食。病在胸中。當吐之。宜用瓜蒂散。)發熱七八日身冷。此名臟厥為難治。(仲景云。傷寒脈微而厥。至七八日。膚冷。其人不安。

此為臟厥。非蛔厥也。蛔厥者。其人當吐。)

白話文:

有冷厥和熱厥,脈象和症狀要仔細區分。冷厥剛得病時四肢就冰冷,脈象沉而微弱,身體不太熱,腳常常抽筋,躺著並且怕冷,拉著衣服蓋住自己,也不口渴。

熱厥身體發熱,頭部還會疼痛,三四天內才會出現厥症,半天時間熱度又會回來,手腳亂揮亂踢,心煩意亂。

總之,熱度深,厥症也深;熱度輕微,厥症也輕微,互相影響。血氣不通暢,手腳就會冰冷,醫生不了解就會誤認為陰虛,脈象沉伏而滑,頭面有汗,指甲溫暖,要趕快瀉下,不可延誤,否則會很危險。

還有一種情況,是正汗逼近,兩手或其中一隻手突然摸不到脈搏,手腳冰冷,臉色暗淡無光,用細辛甘草湯可以解救。

心下怔忪,厥症伴隨著水飲,脈象緊,邪氣在裡,要先治療水飲,可以用茯苓甘草湯治療厥症,否則水飲進入胃裡,就會導致腹瀉。病人手腳冰冷,脈象時而緊縮,邪氣積聚在胸部,心下滿悶,煩躁不安,不能進食,病在胸中,應該催吐,可以用瓜蒂散。

發熱七八天後身體冰冷,這叫做臟厥,難以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