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叔微

傷寒百證歌》~ 卷三 (2)

卷三 (2)

8. 第四十七證·結胸歌

病發於陽下之早。熱氣乘虛心懆懆。(仲景云。病發於陽。而反下之。熱入因作結胸。所以成結胸者。下之早。故也。)按之石鞕頭項強。此是結胸證分曉。(仲景云。結胸者。頭項亦強。如柔痓狀。下之則和。又云。其脈浮緊。心下痛。按之如石堅。)脈浮與大未可下。先汗後下無顛倒。

(仲景云。其脈浮大。不可下。下之則死。)熱毒上攻結在胸。枳實理中應恰好。(大抵結胸未辨虛實。先與理中加枳實佳。)大抵結胸有三說。大結小結並水結。(有大結胸。有小結胸。有水結胸。仲景云。但結胸無大熱者。此為水結在胸脅也。但頭汗出者。大陷胸湯治。

)更有寒熱二證存。熱實寒實宜區別。(仲景云。太陽病。從心下至小腹滿。痛不可近者。大陷胸湯主之。此大結胸也。又云。小結胸。病正在心下按之痛。脈浮滑者。小陷胸湯主之。此小結胸也。又云。傷寒結胸。熱實脈沉緊。心下痛。大陷胸湯主之。此熱實者也。又云。

寒實結胸。無熱證者。三物小陷胸湯。白散亦可服。此寒實者也。)此外有證名臟結。脈浮關小沉細絕。(仲景云。飲食如故。時時下利。寸脈浮關小細沉緊。名曰臟結。舌上白苔。滑者。難治也。)舌上滑苔不可醫。痛引陰筋當死別。(仲景云。病者脅下素有痞。而在臍旁。

痛引小腹。入陰筋者。此名臟結。死也。)結胸之狀如痓病。從心至臍不可近。(仲景云。結胸者項亦強。如柔痓狀。又云。從心以下至臍。不可近。大陷胸湯主之。)心中懊憹並躁煩。陽氣內陷非虛靳。(靳、居焮切。固也。仲景云。膈內拒痛。胃中空虛。客氣動膈。短氣煩躁。

心中懊憹。心下因硬。則為結胸也。)

9. 第四十八證·痞歌

痛為結胸否為痞。(音被。)關脈皆沉本同類。(仲景玉函云。發於陰而反下之。因作痞。仲景傷寒論云。病發於陽。而反下之。熱入。因作結胸。病發於陰而反汗之。因作痞。蓋痛則為結胸。不痛則為痞。結胸與痞。寸脈浮。關脈皆沉。)關上若浮且瀉心。(仲景云。心下痞。

按之濡。其脈關上浮者。大黃黃連瀉心湯主之。)發渴煩躁五苓對。(仲景云。心下痞。與瀉心湯。其人渴而口煩躁。小便不利者。用五苓湯主之。)桔梗枳實湯最佳。先與服之使行氣。(晉人治痞氣。多作桔梗枳實湯。往往便瘥。以其下氣故爾。)下利雷鳴心下硬。甘草瀉心湯可治。

(仲景論中。瀉心湯加減有五證。皆為痞氣而設也。但滿而不痛者。宜半夏瀉心湯。色黃手足溫者。黃連瀉心湯。惡寒汗出者。附子瀉心湯。乾嘔食臭脅下有水氣者。生薑瀉心湯。雷鳴心下硬。心煩不得安者。甘草瀉心湯也。)

10. 第四十九證·發黃歌

寒濕在裡不能散。熱蓄脾中成此患。濕熱宿谷更相搏。鬱塞不消黃色綻。(巢氏云。寒濕在裡則熱蓄於脾胃。腠理不開。瘀熱與宿谷相搏。煩郁不得消則大小不通。故身體面目皆變黃色。)頭面有汗齊頸止。渴飲水漿曾莫間。(仲景云。但頭汗出余處無汗。齊頸而還。小便不利。

身必發黃也。)浮滑緊數脈來時。茵陳五苓皆可選。(茵陳蒿湯五苓散。皆可選用之。)瘀血之證亦相類。大便必黑此其異。血證其間多發狂。要須辨別無乖戾。(發黃與瘀血。其證相似。皆因瘀熱在裡故也。但發黃者。小便多不利。瘀血則小便利。小腹硬滿。大便黑色。

仲景云。太陽病六七日。表證仍在。脈微而沉。及不結胸。其人發狂者。以熱在下焦。少腹當硬滿。小便自利者。下血乃愈。所以然者。以太陽隨經。瘀熱在裡故也。又云。小便自利。其人如狂者。血證諦也。)白虎之證亦身熱。大率異同難辨別。白虎不能遂發黃。蓋為周身汗發越。

(白虎與發黃證亦相似。但白虎周身發汗。故不能黃。發黃證則余處無汗。齊頸而還)更有中濕並中風。發黃大抵亦皆同。濕則薰黃身盡痛。目黃風中氣難通。(仲景云。濕家之為病。一身盡痛。發熱。身色如薰黃。又有中風黃者。但目黃。氣難通也。)

11. 第五十證·發狂歌

發狂二證當別白。陽毒蓄血皆憑脈。(發狂有二證。有陽毒發狂。有蓄血發狂。)陽毒發狂多幹嘔。煩躁脈實並面赤。(難經云。重陽者狂。重陰者癲。)蓄血如狂脈沉微。但欲嗽水不咽入。小腹硬滿小便利。不發寒熱大便黑。(仲景云。陽明病七八日。表證仍在。脈微而沉。

反不結胸。其人發狂者。以熱在下焦小腹當硬滿。小便自利者。下血乃愈。所以然者。以太陽隨經。瘀熱在裡故也。抵當湯主之)大抵當汗而不汗。熱化為血如何散。血上蓄兮喜忘多。血下蓄兮還悶亂。(素問云。血在上則忘。血在下則狂。)更有火劫發狂時。桂枝救逆湯加減。

(仲景云。傷寒之脈浮。而醫以火迫劫之。亡陽。驚狂。臥起不安。屬桂枝。去芍藥。加蜀漆牡蠣龍骨。救逆湯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