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叔微

《傷寒百證歌》~ 卷二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4)

1. 第三十四證·可火不可火歌

中風忽然被火劫。咽爛發黃津液竭。(仲景云。太陽中風。以火劫。發其汗。邪風被火劫。血氣流泆。其身則發黃。至於咽爛矣。)榮微血弱與燒針。煩躁昏迷併發熱。(仲景云。其脈沉者。榮氣微也。加燒針。則血留不行。更發熱而煩躁也。)陽明被火必怵惕。(玉函云。

陽明脈浮緊。加燒針者必怵惕。)太陽被火必清血。(仲景云。太陽以火薰之。不得汗。其人必躁。到經不解。必清血。)少陰火劫小便難。強責汗時翻作孽。(仲景云。少陰病。咳而下利譫語。是為被火劫故也。小便必難。為強責少陰汗。故也。)或致虛煩不得眠。或致發黃中鬱結。

或致下血如豚肝。或致譫言語無節。(仲景云。陽明病加溫針。則煩躁不得眠。陽明病。被火劫。額上汗出。必發黃。瘀熱在膀胱。蓄結成積。則下血。如豚肝。太陽陽明被火劫。必譫語。)此皆誤火之為病。切須仔細加分別。張苗欲汗外迎之。卻取燒蒸布桃葉。(陳廩丘問張苗。

連發汗不出如何。苗云亦可燒地布桃葉。蒸濕之氣於外迎之。可得汗也。)

2. 第三十五證·可水不可水歌

太陽汗後不得眠。少與水飲當自全。(仲景云。太陽病發汗後。若大汗出。胃中乾燥。煩而不能眠。其人慾飲。當時飲之。胃中和則愈矣。)厥陰煩渴思得水。斟量多寡亦如然。(仲景云。厥陰病渴。欲飲水者。與水飲之。則愈也。)霍亂思水五苓妙。嘔吐思水豬苓痊。(仲景云。

霍亂頭痛發熱。身體疼痛。熱多飲水。五苓散主之。又云。嘔吐而病在膈上。後必思水者。急與豬苓散飲之也。)過多反病成喘咳。(小青龍證云。水停心下。成喘咳。)胃冷應知嘔噦愆。(仲景云。胃中虛冷。其人不能食。飲水則噦。)小噀皮上有粟起。(仲景云。病在陽。

當以汗解。而反以水噀之。若灌之。其人熱卻不得去。益煩。皮上粟起者是也。)水洗結胸熱可憐。(仲景玉函云。結胸身熱。以水洗之灌之。則益熱。)寒氣得水即成䭇。(䭇音噎。食不下也。仲景云。寸口脈浮大。醫乃不知。而反飲冷水。令汗大出。以得寒氣。冷必相搏。

其人即䭇。)可否醫工要達權。

3. 第三十六證·可灸不可灸歌

少陰吐利時加嘔。手足不冷是其候。口中雖和背惡寒。脈來微澀皆須灸。(仲景云。少陰病。其人吐利。手足不逆。反發熱者不死。脈不足者灸。厥少陰七壯。又云。少陰一二日。口中和。背惡寒者。當灸之。又云。下利脈微澀者。灸厥陰可五十壯。)陰毒陽虛汗不止。腹脹腸鳴若雷吼。

面黑更兼指甲青。速灸關元應不謬。(宋迪陰證訣云。陰毒。汗不止。腹脹腸鳴。面黧黑色。指甲青者。速灸關元一百壯。至三百壯。)微數之脈卻慎之。因火為邪恐難救。(仲景云。微數之脈。慎不可灸。因火為邪。則為煩逆。焦骨傷筋血。難復也。)脈浮熱甚灸為難。唾血咽乾誠戾繆。

(仲景云。脈浮熱甚。而灸之則為實。實以虛治。因火而動咽躁。必吐血。自微數之脈以下。皆不可灸也。)

4. 第三十七證·可針不可針歌

太陽頭痛經七日。不愈再傳成大疾。法中當刺足陽明。可使不傳邪氣出。(仲景玉函云。太陽病。頭痛至七日。自當愈。其經競。故也。若欲再傳者。刺足陽明。使經不傳則愈也。)桂枝服了煩不解。風府風池刺無失。(仲景云。太陽病。服桂枝。而反煩不解者。當先刺風池風府。

卻與桂枝湯服之。則愈也。)經來經斷刺期門。正恐熱邪居血室。(仲景云。婦人中風。經水適來。又云。經水適斷。熱入血室者。刺期門。隨其虛實而取之。)項強當刺大椎間。脈有縱橫肝募吉。(仲景云。太陽與少陽並病。心下痞。頭項強而眩。當刺大椎第一間。又曰。

肝乘脾。名縱。肝乘肺。名橫。皆當刺期門。期門肝募也。)婦人懷身及七月。從腰以下如水溢。當刺勞宮及關元。以利小便去心實。(仲景玉函云。婦人傷寒懷身。腹滿。從腰以下。重如水氣狀。懷身七月。太陰當養不養。此心實。當刺勞宮及關元穴。小便利則愈。)大怒大勞並大醉。

大飽大飢刺之逆。熇熇之熱漉漉汗。渾渾之脈安可失。(素問云。無刺熇熇之熱。漉漉之汗。渾渾之脈。)淺深分寸自依經。此道相傳休秘密。

5. 第三十八證·傷寒可溫歌

大抵冬宜熱藥溫。(大法冬宜服溫熱藥。)下利少陰有二門。(仲景云。法中可溫者。有九證。皆下利與少陰兩家而已。)腹滿身痛先救里。(仲景云。病發熱頭痛。脈反沉。若不瘥。身體更疼痛用救其里。四逆湯。又云。下利腹滿。身體疼痛。先溫其里。宜四逆湯。)脈來遲緊痛仍存。

(仲景云。下利脈遲緊。而痛未止者。當溫之。得冷者。滿而硬。腸垢。)少陰膈上有寒飲。(仲景云。少陰病。其人飲食入。則吐。心中溫溫欲吐。復不得吐。始得之。手足寒。脈弦遲。若膈上有寒飲。乾噦者。切不可吐。當溫之。)或加嘔利病難分。脈沉微澀如斯證。四逆理中湯可溫。

(仲景云。少陰下利。脈微澀者。即嘔。行者必數更衣。反少。當溫之。又云。脈沉者。急當溫之。宜以四逆湯。仲景玉函云。諸溫者。可與理中。四逆。附子湯。熱藥治之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