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百證歌》~ 卷二 (4)
卷二 (4)
1. 第三十四證·可火不可火歌
中風忽然被火劫。咽爛發黃津液竭。(仲景云。太陽中風。以火劫。發其汗。邪風被火劫。血氣流泆。其身則發黃。至於咽爛矣。)榮微血弱與燒針。煩躁昏迷併發熱。(仲景云。其脈沉者。榮氣微也。加燒針。則血留不行。更發熱而煩躁也。)陽明被火必怵惕。(玉函云。
陽明脈浮緊。加燒針者必怵惕。)太陽被火必清血。(仲景云。太陽以火薰之。不得汗。其人必躁。到經不解。必清血。)少陰火劫小便難。強責汗時翻作孽。(仲景云。少陰病。咳而下利譫語。是為被火劫故也。小便必難。為強責少陰汗。故也。)或致虛煩不得眠。或致發黃中鬱結。
或致下血如豚肝。或致譫言語無節。(仲景云。陽明病加溫針。則煩躁不得眠。陽明病。被火劫。額上汗出。必發黃。瘀熱在膀胱。蓄結成積。則下血。如豚肝。太陽陽明被火劫。必譫語。)此皆誤火之為病。切須仔細加分別。張苗欲汗外迎之。卻取燒蒸布桃葉。(陳廩丘問張苗。
連發汗不出如何。苗云亦可燒地布桃葉。蒸濕之氣於外迎之。可得汗也。)
白話文:
中風突然發病,像是被火燒灼,喉嚨潰爛,舌苔發黃,津液枯竭。這是因為太陽經中風,用火來治療,想逼出汗水,但邪風被火燒灼後,血氣散亂,身體就會發黃,甚至喉嚨潰爛。如果患者脈象沉弱,代表著氣血衰微,再用燒針治療,會導致血液停滯不通,更容易引起發熱、煩躁。陽明經被火燒灼,病人一定會心悸不安。太陽經被火燒灼,一定要清熱解毒,否則病人會躁動不安,病情加重。少陰經被火燒灼,小便就會困難,強行逼汗反而會加重病情。有些病人會出現虛煩失眠,有些人會出現發黃、內熱鬱結,有些人會出現便血,血色像豬肝一樣,有些人會神志不清,胡言亂語。這些都是誤用火灸治療造成的病症,一定要細心辨證,不要盲目施治。張苗認為,如果病人發汗不出來,可以用燒過的布包裹桃葉,蒸出濕氣,從體外引發汗液。
2. 第三十五證·可水不可水歌
太陽汗後不得眠。少與水飲當自全。(仲景云。太陽病發汗後。若大汗出。胃中乾燥。煩而不能眠。其人慾飲。當時飲之。胃中和則愈矣。)厥陰煩渴思得水。斟量多寡亦如然。(仲景云。厥陰病渴。欲飲水者。與水飲之。則愈也。)霍亂思水五苓妙。嘔吐思水豬苓痊。(仲景云。
霍亂頭痛發熱。身體疼痛。熱多飲水。五苓散主之。又云。嘔吐而病在膈上。後必思水者。急與豬苓散飲之也。)過多反病成喘咳。(小青龍證云。水停心下。成喘咳。)胃冷應知嘔噦愆。(仲景云。胃中虛冷。其人不能食。飲水則噦。)小噀皮上有粟起。(仲景云。病在陽。
當以汗解。而反以水噀之。若灌之。其人熱卻不得去。益煩。皮上粟起者是也。)水洗結胸熱可憐。(仲景玉函云。結胸身熱。以水洗之灌之。則益熱。)寒氣得水即成䭇。(䭇音噎。食不下也。仲景云。寸口脈浮大。醫乃不知。而反飲冷水。令汗大出。以得寒氣。冷必相搏。
其人即䭇。)可否醫工要達權。
白話文:
出汗后难以入睡的人,不要喝太多水,自己要多加注意。如果因厥阴病导致口渴想喝水,也要适量饮用。霍乱病患者想喝水,可以服用五苓散,呕吐者可以服用猪苓散。喝水过多会导致喘咳,胃寒则容易呕吐,少量饮水会导致皮肤上出现粟粒状疹子。用水洗患有结胸病的人,会导致病情加重。寒气遇水会形成噎膈,所以要谨慎用药,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。
3. 第三十六證·可灸不可灸歌
少陰吐利時加嘔。手足不冷是其候。口中雖和背惡寒。脈來微澀皆須灸。(仲景云。少陰病。其人吐利。手足不逆。反發熱者不死。脈不足者灸。厥少陰七壯。又云。少陰一二日。口中和。背惡寒者。當灸之。又云。下利脈微澀者。灸厥陰可五十壯。)陰毒陽虛汗不止。腹脹腸鳴若雷吼。
面黑更兼指甲青。速灸關元應不謬。(宋迪陰證訣云。陰毒。汗不止。腹脹腸鳴。面黧黑色。指甲青者。速灸關元一百壯。至三百壯。)微數之脈卻慎之。因火為邪恐難救。(仲景云。微數之脈。慎不可灸。因火為邪。則為煩逆。焦骨傷筋血。難復也。)脈浮熱甚灸為難。唾血咽乾誠戾繆。
(仲景云。脈浮熱甚。而灸之則為實。實以虛治。因火而動咽躁。必吐血。自微數之脈以下。皆不可灸也。)
白話文:
如果少陰經證出現吐瀉,並且伴隨嘔吐,手腳不冰冷,這是它的徵兆。雖然口中感到溫和,但背部卻發冷,脈象微弱而澀,都需要灸治。
(張仲景說,少陰病的患者,出現吐瀉,手腳沒有冰冷,反而發熱的,不會致命。脈象虛弱的,就應該灸治。灸治厥陰穴,可以灸七壯。又說,少陰病發病一二天,口中感到溫和,背部發冷的,就應該灸治。又說,下痢的患者,脈象微弱而澀的,灸治厥陰穴,可以灸五十壯。)
陰毒陽虛,汗流不止,肚子脹滿,腸鳴如雷聲,臉色發黑,指甲青色,要趕快灸治關元穴,一定不會錯。
(宋迪在《陰證訣》中說,陰毒發作,汗流不止,肚子脹滿,腸鳴,臉色發黑,指甲青色的,要趕快灸治關元穴,灸一百壯到三百壯。)
脈象微弱而數的,一定要謹慎,因為火邪入侵,很可能難以治療。
(張仲景說,脈象微弱而數的,一定要謹慎,不能灸治。因為火邪入侵,就會導致煩躁逆氣,灼傷骨骼、筋脈和血液,很難恢復。)
脈象浮而熱甚的,也不宜灸治,因為這樣做就等於用實火去治虛寒,容易因為火邪而導致咽喉乾燥,甚至吐血。從微弱而數的脈象以下,都不宜灸治。
4. 第三十七證·可針不可針歌
太陽頭痛經七日。不愈再傳成大疾。法中當刺足陽明。可使不傳邪氣出。(仲景玉函云。太陽病。頭痛至七日。自當愈。其經競。故也。若欲再傳者。刺足陽明。使經不傳則愈也。)桂枝服了煩不解。風府風池刺無失。(仲景云。太陽病。服桂枝。而反煩不解者。當先刺風池風府。
卻與桂枝湯服之。則愈也。)經來經斷刺期門。正恐熱邪居血室。(仲景云。婦人中風。經水適來。又云。經水適斷。熱入血室者。刺期門。隨其虛實而取之。)項強當刺大椎間。脈有縱橫肝募吉。(仲景云。太陽與少陽並病。心下痞。頭項強而眩。當刺大椎第一間。又曰。
肝乘脾。名縱。肝乘肺。名橫。皆當刺期門。期門肝募也。)婦人懷身及七月。從腰以下如水溢。當刺勞宮及關元。以利小便去心實。(仲景玉函云。婦人傷寒懷身。腹滿。從腰以下。重如水氣狀。懷身七月。太陰當養不養。此心實。當刺勞宮及關元穴。小便利則愈。)大怒大勞並大醉。
大飽大飢刺之逆。熇熇之熱漉漉汗。渾渾之脈安可失。(素問云。無刺熇熇之熱。漉漉之汗。渾渾之脈。)淺深分寸自依經。此道相傳休秘密。
白話文:
如果太陽經頭痛持續七天還沒好,就會變成更嚴重的疾病。這時候要針刺足陽明經,可以阻止邪氣繼續傳播。如果服用桂枝湯後,還是感到煩躁不安,就應該針刺風池、風府穴,再繼續服用桂枝湯,就能痊癒。女性月經來潮或剛結束,熱邪入侵血室時,就應該針刺期門穴,根據患者體質虛實調整針刺深度。脖子僵硬時,要針刺大椎穴的第一間隙。如果脈象呈現縱橫交錯,就應該針刺期門穴,因為期門是肝經的募穴。懷孕七個月時,如果腰部以下感覺像水溢出來一樣,就應該針刺勞宮和關元穴,促進小便排出,解除心實。大怒、過度勞累、醉酒、飽食、饑餓時,都不應該針刺。對於身體發熱、出汗多、脈象渾濁的人,也不要針刺。針刺的深度和位置要依據經脈走向,切勿隨意亂刺,這是祖先傳下來的寶貴醫術,不可輕易泄露。
5. 第三十八證·傷寒可溫歌
大抵冬宜熱藥溫。(大法冬宜服溫熱藥。)下利少陰有二門。(仲景云。法中可溫者。有九證。皆下利與少陰兩家而已。)腹滿身痛先救里。(仲景云。病發熱頭痛。脈反沉。若不瘥。身體更疼痛用救其里。四逆湯。又云。下利腹滿。身體疼痛。先溫其里。宜四逆湯。)脈來遲緊痛仍存。
(仲景云。下利脈遲緊。而痛未止者。當溫之。得冷者。滿而硬。腸垢。)少陰膈上有寒飲。(仲景云。少陰病。其人飲食入。則吐。心中溫溫欲吐。復不得吐。始得之。手足寒。脈弦遲。若膈上有寒飲。乾噦者。切不可吐。當溫之。)或加嘔利病難分。脈沉微澀如斯證。四逆理中湯可溫。
(仲景云。少陰下利。脈微澀者。即嘔。行者必數更衣。反少。當溫之。又云。脈沉者。急當溫之。宜以四逆湯。仲景玉函云。諸溫者。可與理中。四逆。附子湯。熱藥治之。)
白話文:
冬天通常適合服用溫熱的藥物,尤其對於下利(腹瀉)伴隨少陰症狀的患者,更應採用溫熱的治療方法。仲景醫書中提到,下利患者如果脈搏遲緩緊緊,且疼痛未消,應該溫熱治療。如果患者因受寒導致腹部脹滿硬實,腸道內有積垢,也要溫熱治療。少陰病患者,若有寒飲停滞在膈膜之上,導致乾嘔,切忌催吐,應該溫熱治療。另外,如果患者出現嘔吐和腹瀉,難以分辨病因,且脈搏沉微澀滞,也應使用溫熱的藥物治療,例如四逆理中湯。仲景醫書還提到,對於少陰下利伴隨脈搏微澀的患者,如果出現嘔吐,則應頻繁更換衣服,並採用溫熱治療。脈搏沉緩的患者也應立即溫熱治療,可以使用四逆湯等溫熱藥物。總之,對於適合溫熱治療的疾病,可以考慮使用理中湯、四逆湯、附子湯等熱藥來進行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