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叔微

《傷寒百證歌》~ 卷二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3)

1. 第三十一證·可汗不可汗歌

脈浮唯宜以汗解。春夏用之何足怪。(仲景云。脈浮宜以汗解。又云。大法。春夏宜汗。)風若傷衛屬桂枝。寒傷榮血麻黃快。(仲景云。風則傷衛。寒則傷榮。傷衛屬桂枝。傷榮屬麻黃。二藥雖均曰發汗。自有淺深也。)項強𠘧𠘧葛根湯。心間水氣青龍對。(仲景云。項背強。

𠘧𠘧者。用麻黃葛根湯。心下有水氣者。小青龍湯主之。)少陰亦可微發汗。附子麻黃泄其外。(仲景云。少陰病。得之二三日。麻黃附子甘草湯。微發其汗。)風濕發汗惡淋漓。風氣去兮濕氣在。唯宜浥潤遍周身。濕氣風邪俱已退。(風濕。惟要微微似欲汗出。若大汗出者。

風氣雖去。濕氣仍在也。)大抵尺遲汗為逆。(自此以下。皆不可。汗也。仲景云。尺中遲者。精氣不足。血氣微少。不可汗。)微弦濡弱斯為害。(仲景云。微反在下。弦反在上。弱反在關。濡反在顛。不可發汗。發汗則寒慄至矣。)少陰沉細病在裡。少陽弦細卻主內。(仲景云。

少陰脈沉細數。病在裡。不可發汗。又云。傷寒脈弦細。頭痛發熱。此屬少陽。少陽不可發汗。)兩厥若汗必舌萎。(厥不可發汗。發汗則聲亂。咽嘶。舌萎。聲不得前。)四動汗之還窒礙。(仲景云。動氣在上。動氣在下。動氣在左。動氣在右。皆不可發汗。)瘡家汗之必成痓。

淋家汗之便血殺。衄家汗之額上陷。咽乾汗之咽卻隘。(仲景云。瘡家雖身疼痛。不可攻其表。汗之必痓。淋家。汗之必便血。衄家汗之。額上促急而緊。直視不得眗。不能眠。咽乾燥者。不可發汗。王實傷寒證治。皆用小柴胡湯。)亡血汗之必寒慄。(仲景云。亡血不可發汗。

發汗則寒慄而振。)汗家重汗精神憊。(仲景云。汗家重發汗。必恍惚心亂。小便已陰痛。)少陰強汗動經血。(仲景云。少陰無汗。而強發之。必動其血。)虛煩壞病尤須戒。(仲景云。虛煩壞病。皆不可發汗宜用小柴胡湯主之。)月經適斷適來時。切莫動經成冒昧。(此小柴胡證。

發則鬱冒不知人。)

白話文:

浮脈應該用發汗的方法治療。春夏季節使用發汗法,並沒有什麼奇怪。風邪侵犯衛氣,應該用桂枝治療。寒邪侵犯榮血,應該用麻黃治療,效果更快。項強、頸項僵硬,應該服用葛根湯。心胸積水,應該用小青龍湯治療。少陰病也可以稍微發汗,用附子、麻黃來排出體外的寒邪。風濕病發汗要小心,不能出大汗,出大汗雖然能趕走風邪,但濕氣仍然會留在體內,最好是微微出汗,讓濕氣和風邪都慢慢退去。一般來說,尺脈遲緩,就不適合發汗,因為這表示身體精氣不足,血氣虛弱,發汗會加重病情。微弦、濡弱的脈象也不適合發汗,因為這表示身體虛弱,發汗會導致寒慄。少陰脈沉細,表示病邪在內,不適合發汗。少陽脈弦細,表示病邪在內,也不適合發汗。兩厥(厥陰、少陽)脈象的人,如果發汗,舌頭會萎縮。四動脈象的人,發汗會導致呼吸困難。瘡家(有瘡瘍的人)發汗會加重病情。淋家(有淋病的人)發汗會導致便血。衄家(鼻出血的人)發汗會導致額頭凹陷。咽乾的人發汗會加重咽喉乾燥。亡血(失血)的人發汗會導致寒慄。汗家(容易出汗的人)如果過度發汗,會導致精神疲憊。少陰脈虛弱,如果強行發汗,會導致經血紊亂。虛煩、久病的人更應該避免發汗,應該用小柴胡湯治療。月經剛結束或剛來的時候,也不應該發汗,否則容易造成經血紊亂。

2. 第三十二證·可下不可下歌

宿食不消當下之。寸口浮大尺中微。(人病有宿食。何以別之。師曰。寸口脈浮大。按之反澀。尺中亦微而澀。當下之。承氣湯主之。)陽明瘀熱茵陳證。(仲景云。陽明瘀熱在裡。身必發黃。宜茵陳蒿湯主之。)譫語柴胡湯最宜。(金匱云。汗出而譫語者。有燥屎在胃中。

此風也。過經乃下之。宜大承氣湯。大柴胡湯。)結胸大陷胸丸對。瘀血抵當不可遲。(結胸。宜大陷胸下之。瘀血。宜抵當丸下之。)大便堅硬惟承氣。痞氣瀉心湯勿疑。(大便堅硬。宜下以承氣湯。痞氣虛靳。宜下以瀉心湯。)脈若陽微下則痞。(自此以下不可下也。金匱云。

陽微不可下。下之則心下痞堅。)或兼虛細更難之。(仲景云。脈微不可吐。虛細不可下。)結胸浮大下之死。(金匱云。結胸證。其脈浮大者。不可下。下之則死。)四逆若下命傾危。(金匱云。四逆厥者不可下。下之則死。虛家亦然。)惡寒自是有表證。(惡寒者。表證在。

不可下。)嘔吐仍兼胃氣虧。(仲景云。病吐者。不可下之。)不轉失氣必溏利。(仲景云。陽明病。不大便六七日。恐有燥屎。欲知之法。可與小承氣湯。若腹中轉失氣者。為有燥屎。乃可攻之。若不轉失氣者。此但頭硬後必溏泄。不可下。)陽明自汗下難為。(陽明自汗。

小便利。此為津液內竭。雖堅不可攻。宜用蜜煎導之。)咽中閉塞尤須忌。(玉函經云。咽中閉塞。不可下。下之則上輕下重。臥則欲蜷身急痛。)趺陽浮數已虛脾。(仲景云。趺陽脈浮而數。浮則傷胃。數則動脾。此非本病。醫特下之所為也。)左右上下有動氣。更在調和仔細醫。

(仲景云。動氣在右。下之則津液內竭。咽燥鼻乾。頭眩心悸。動氣在左。下之則腹滿氣急。動氣在上。下之則掌握熱煩。動氣在下。下之則腹滿卒起頭眩。)

白話文:

宿食不消化,就要馬上瀉下。寸口脈浮大,尺中脈微弱,按之都澀,就要瀉下。承氣湯可以治療。

陽明經瘀熱證,就要用茵陳蒿湯治療。仲景說,陽明經瘀熱在裡,身體必然發黃,茵陳蒿湯可以治療。

譫語,就要用柴胡湯治療。金匱要略說,汗出又譫語,是因為胃中有燥屎,這就是風邪。要等到經期過去再瀉下,可以用大承氣湯、大柴胡湯。

結胸,就要用大陷胸丸治療。瘀血阻滯,就要用抵當丸治療。

大便堅硬,就要用承氣湯瀉下。痞氣,就要用瀉心湯治療。

脈象陽微,就要瀉下,就會導致痞氣。從此以後就不可以再瀉下了。金匱要略說,脈象陽微不可瀉下,瀉下就會導致心下痞硬。

脈象虛細,更不可瀉下。仲景說,脈象微弱不可吐,虛細不可瀉下。

結胸症,脈象浮大,不可瀉下,瀉下就會死亡。金匱要略說,結胸證,脈象浮大,不可瀉下,瀉下就會死亡。

四逆證,不可瀉下,瀉下就會危及生命。虛寒體質也是一樣。金匱要略說,四逆厥證不可瀉下,瀉下就會死亡。虛寒體質也是一樣。

惡寒,就是表證,不可瀉下。

嘔吐,又兼有胃氣虧虛,不可瀉下。仲景說,病人嘔吐,不可瀉下。

腹部不轉動,失卻氣機,就要溏泄。仲景說,陽明病,六七天沒有大便,可能是有燥屎。要辨別的方法,可以服用小承氣湯。如果腹部轉動,失卻氣機,就是有燥屎,可以攻之。如果腹部不轉動,失卻氣機,那就只是頭硬,之後必然溏泄,不可瀉下。

陽明經自汗,小便不利,這是津液內竭,雖然大便堅硬,不可攻之,要用蜜煎導之。

咽中閉塞,更要忌諱瀉下。玉函經說,咽中閉塞,不可瀉下,瀉下就會導致上輕下重,臥床時就想蜷縮身體,急痛。

趺陽脈浮數,就是脾虛。仲景說,趺陽脈浮而數,浮則傷胃,數則動脾,這不是本病,是醫者瀉下所致。

左右上下都有動氣,更要細心調治。仲景說,動氣在右,瀉下就會導致津液內竭,咽喉乾燥,鼻乾,頭眩,心悸。動氣在左,瀉下就會導致腹滿氣急。動氣在上,瀉下就會導致手掌發熱,心煩。動氣在下,瀉下就會導致腹滿突然起身,頭眩。

3. 第三十三證·可吐不可吐歌

傷寒大法春宜吐。(仲景云。大法春宜吐。)宿食不消胸滿疰。(玉函云。宿食在下管。當吐之。)胸中鬱郁兼有涎。寸口微數知其故。(玉函云。胸上結實。胸中鬱郁而痛。不能食。使人按之。而反有涎唾。下利日十餘行。其脈反遲。寸口微滑。此可吐之。以上皆可吐之證也。

)脈微若吐大為逆。(仲景云。脈微不可吐。虛細不可下。)少陰寒飲無增劇。(仲景云。少陰病。其人飲食入則吐。心溫溫然欲吐。復不得吐。始得之。手足寒。脈弦遲。此胸中實可下也。若膈上有寒飲者。乾嘔不可吐,當溫之矣。)四逆虛家止可溫。誤吐內煩誰受責。(玉函金匱云。

四逆病厥不可吐。虛家亦然。又云。太陽病強吐之。則內煩。論此皆不可吐者也。)

白話文:

根據傷寒學說,春天時節,宜以吐法治療疾病。因為春天時節,容易積食不消,導致胸悶不適。如果出現胸悶、胸中鬱悶、伴有唾液增多等症狀,而且脈象微數,則可以考慮使用吐法。但是,如果脈象微弱,則不宜使用吐法,因為會加重病情。同樣地,如果患有少陰寒飲,伴有飲食入則吐、手足寒、脈弦遲等症狀,則可以考慮使用下法,而非吐法。若出現乾嘔,則應該溫之,不可強吐。四逆虛寒之體,也應忌吐,誤吐反而會加重內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