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百證歌》~ 卷四 (3)
卷四 (3)
1. 第六十五證·吐逆歌
吐有冷熱兩證異。內脈外形當仔細。(吐有胃冷。有胃熱者。當以內脈外形辨之。)煩渴脈數手心熱。此是胃熱之所致。(孫尚云。脈來數。手心熱。煩渴者。胃熱也。竹茹湯證。)曾經汗下關脈遲。胃中虛冷理中治。(肝脈遲。胃虛也。理中丸及湯主之。)膈上寒痰四逆湯。
(仲景云。若膈上有寒。欲乾嘔者。不可吐。當溫之。宜四逆湯。)汗後虛煩竹葉已。(汗後虛煩嘔吐者。竹葉並橘皮湯證。)少陰欲吐復不吐。必竟吐之當審記。(仲景云。少陰病。其人飲食入。則心中溫溫欲吐。復不得吐。始得之。手足寒。脈弦遲。此胃中實也。不可下。
當吐之。)
白話文:
[第六十五證·關於嘔吐的情況]
嘔吐有冷性與熱性兩種不同的情況,我們在診斷時必須從脈象和外顯症狀細心區分。(嘔吐可能是由胃寒或胃熱所引起,我們應通過脈象和外顯症狀來分辨。)
如果患者感到煩躁口渴,脈搏頻率加快,手掌心發熱,這通常是由胃熱導致的。(根據孫尚的說法,脈搏快速、手掌心熱、感到煩躁口渴,這些都是胃熱的徵兆,應該用竹茹湯來治療。)
若病人曾接受過出汗或瀉下療法,且關脈顯示遲緩,則可能表示胃部虛弱寒冷,這種情況應使用理中丸或理中湯來治療。(肝脈遲緩,表示胃部虛弱,理中丸或理中湯是適用的藥物。)
膈膜以上的部位有寒痰時,四逆湯是適用的治療方法。(根據仲景的說法,若膈膜以上有寒氣,病人想嘔吐但又嘔吐不出,這種情況不能強行催吐,而應該用溫熱的方法來治療,四逆湯就是一個好的選擇。)
出汗後感到虛弱和煩躁,可以使用竹葉和橘皮湯來治療。(出汗後虛弱、煩躁且有嘔吐症狀,竹葉和橘皮湯是適用的藥方。)
少陰經的疾病,患者想嘔吐但又吐不出,最終還是會嘔吐,這種情況必須謹慎記住。(根據仲景的說法,患有少陰病的人,飲食後會感到胃部溫暖並想要嘔吐,但又嘔吐不出。剛開始時,會出現手腳冰冷、脈象弦遲的現象,這表示胃部有實症,不能用瀉下的方法治療,應該使用催吐的方法來治療。)
2. 第六十六證·霍亂歌
嘔吐而利名霍亂。(仲景云。病有霍亂者。何也。答曰嘔吐而利。此名霍亂。)四肢逆冷誠斯患。寒多不飲理中丸。熱多而渴五苓散。(仲景云。霍亂而頭痛發熱。身體疼痛。熱多。欲飲水。五苓散。寒多不飲水者。理中丸主之。又云。吐利汗出。發熱惡寒。四肢拘急。手足厥。
四逆湯主之。)暑月忽然心撮痛。兩腳轉筋多冷汗。上吐下利並躁煩。水沉香薷煎數盞。(暑月陰陽不和。清濁相干。食飲飫飽。傷於脾胃。而又取涼就冷。陰陽交錯。變成吐利。三焦溷亂。腹中撮痛。大渴而煩。兩腳轉筋者。當用香薷散主之。)
白話文:
[第六十六證·霍亂歌]
嘔吐並且腹瀉的病症被稱爲霍亂。(仲景說:有稱爲霍亂的疾病,這是什麼病症?回答是嘔吐並伴隨腹瀉,這就是霍亂。)四肢冰冷確實是這種疾病的症狀。若體內寒氣多,且沒有口渴感,則應服用理中丸。如果體內熱氣多,且感到口渴,則應使用五苓散。(仲景說:霍亂伴有頭痛、發熱、身體疼痛,熱氣多,想喝水時,應服用五苓散。寒氣多,不想喝水的人,則應使用理中丸。又說:嘔吐、腹瀉、出汗、發熱、怕冷、四肢緊繃,手腳冰涼時,應服用四逆湯。)
在炎熱的夏天,突然感到心臟劇痛,兩腳抽筋,大量冷汗,上吐下瀉並伴有煩躁,這時應多次服用由水沉香和香薷煎煮的藥劑。(在炎熱的夏季,陰陽失衡,清濁相混,飲食過飽,傷害脾胃,然後又貪涼求冷,導致陰陽交錯,變成吐瀉。三焦紊亂,腹部劇痛,極度口渴且煩躁,兩腳抽筋的情況,應該使用香薷散來治療。)
3. 第六十七證·頭疼歌
三陽往往病頭疼。隨證醫治(平聲。)各異能。(三陽經絡上至於頭。三陰至胸中而還。故三陽之邪至頭。必頭疼也。)太陽身熱麻黃證。(仲景云。太陽病頭疼發熱。身疼。無汗而喘者。麻黃湯主之。)無熱陽明胃氣蒸。(仲景云。陽明病。手足若厥者。其人頭必痛。若不嘔不飲。
手足不厥者。其頭不痛。)少陽受病脈弦細。小柴胡證自分明。(仲景云。傷寒。其脈弦細。頭痛發熱。此為屬少陽。少陽不可發汗。則譫語為屬胃。胃和則愈。不和則煩而悸。)三陰太少無頭痛。為是厥陰之證形。(三陰之中。太陰少陰無頭痛。惟厥陰有也。)非時忽有痟首疾。
(痟音消。出周禮。)必是停痰濕氣並。(停痰濕氣。亦令人頭痛。)
白話文:
[第六十七證·頭疼歌]
在中醫理論中,三條陽經(太陽、陽明、少陽)的疾病常導致頭痛。對於不同的證狀,醫治的方法各有不同。(因為三條陽經的經絡都連接到頭部,而三條陰經則到達胸部就返回,所以如果三條陽經出現問題,就會引發頭痛。)
如果太陽經絡出現問題,身體會發熱,這就是麻黃證。(根據張仲景的說法,如果太陽經絡疾病導致頭痛、發熱、身體疼痛且無汗,伴有喘息,應該使用麻黃湯來治療。)
如果沒有發熱,而是陽明經絡(胃經)的氣血過盛,這就是陽明證。(根據張仲景的說法,如果陽明經絡疾病,手腳冰冷,患者必定會頭痛。但如果手腳溫暖,就不會頭痛。)
如果少陽經絡受到影響,脈象會呈現弦細,這就是小柴胡湯證。(根據張仲景的說法,如果風寒侵襲導致脈象弦細,頭痛發熱,屬於少陽經絡疾病。這種情況下不能發汗,否則會導致譫語,這是胃經疾病的表現。只有當胃經和調,病人才能康復;如果不和調,病人會感到煩躁和心悸。)
三條陰經(太陰、少陰、厥陰)中,太陰和少陰通常不會導致頭痛,只有厥陰經絡疾病才會引起頭痛。(在三條陰經中,太陰和少陰經絡疾病通常不會導致頭痛,只有厥陰經絡疾病才會。)
如果不是在特定時間突然出現頭痛,這可能是因為體內有痰濕之氣。(如果頭痛不是在特定時間突然發生,那可能是由於體內積聚了痰濕之氣。)
4. 第六十八證·脅痛歌
少陽膽經循脅過。邪入此證痛無那。(那音糯。仲景云。少陽經絡。循脅貫耳。因邪在此。則脅痛而耳聾。)心下堅滿引脅痛。十棗醫治定須可。(仲景云。太陽中風。吐下嘔。頭痛。心下痞。堅、滿、引脅下痛。表解里未和者。十棗湯主之。)陽明堅滿大便結。項強不食並潮熱。
因而轉入少陽經。唯小柴胡湯緊切。(仲景云。陽明病。不大便。脅下堅滿。舌上有苔者。可與小柴胡湯。又云。項強脅下滿者。可與小柴胡湯。又云。傷寒五六日。中風。往來寒熱。胸脅苦滿。默默不欲食。小柴胡湯主之。又云。陽明病不解。轉入少陽。脅下堅滿。乾嘔者。
小柴胡湯主之。)病人痞積貫臍旁。痛引陰筋名臟結。(仲景云。病者。脅下痛。素有痞積。在臍旁痛。引小腹入陰筋者。名臟結。)
白話文:
[第六十八證·脅痛歌]
少陽膽經行經脅部。如果邪氣侵入這裏,就會引發難以忍受的脅痛。(那音糯。張仲景說過,少陽經絡,行經脅部,貫穿耳朵。邪氣一旦在此處,就會導致脅痛並伴隨耳聾。)
心下堅硬滿悶並牽引脅部疼痛,可用十棗湯來治療,效果應當不錯。(張仲景說過,太陽中風,嘔吐,頭痛,心下痞硬滿悶,牽引脅部疼痛。如果外表症狀已緩解但內裏尚未調和,十棗湯是主要的治療方法。)
陽明經絡堅硬滿悶,大便乾燥,頸部僵硬,食慾不振,並伴有發熱。
如果病情轉爲影響到少陽經絡,只有小柴胡湯能有效應對。(張仲景說過,陽明病,大便不通,脅下堅硬滿悶,舌上有苔的人,可以使用小柴胡湯。又說,頸部僵硬,脅下滿悶的人,可以用小柴胡湯。又說,傷寒五至六天,中風,寒熱交替,胸脅疼痛,沉默不想進食,小柴胡湯是主要的治療方法。又說,陽明病未解,轉爲影響少陽經絡,脅下堅硬滿悶,乾嘔的人,小柴胡湯是主要的治療方法。)
患者有痞積在臍旁,疼痛牽引到陰部的筋絡,這種情況被稱爲髒結。(張仲景說過,病患,脅下疼痛,素有痞積,在臍旁疼痛,牽引到小腹進入陰部的筋絡,這稱爲髒結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