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叔微

《傷寒百證歌》~ 卷三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8)

1. 第六十證·怫鬱歌

怫鬱有虛亦有實。要須仔細明證脈。(怫。音拂。蓋燥屎者實也。吐下者虛也。)燥屎唯宜承氣湯。(仲景云。病者小便不利,大便乍難乍易,時有微熱,怫鬱不得臥,有燥屎故也。承氣湯主之。)吐下極虛胃寒疾。(仲景云。傷寒大吐下後,極虛,復極汗者,其人外氣怫鬱,復與之水,以發其汗,因得噦。所以然者,胃中寒冷,故致此也。)火薰汗出目須黃。(仲景云。寸口脈,陽浮,陰濡而弱,醫如火薰郁令汗出,客熱因火而熱發,怫鬱蒸肌膚,身目為黃。)二陽並病面還赤。(仲景云。二陽並病,太陽初得病時,先發其汗,汗先出不徹,因轉屬陽明,續自微汗出,設面色緣緣正赤者,陽氣怫鬱,當解之薰之也。)脈來洪大榮氣長。(仲景云。寸口脈洪而大者,榮氣長。榮氣長則陽盛,怫鬱不得出聲。)隨經醫治何由失。

白話文:

【第六十證·怫鬱歌】

怫鬱的情況既有虛症也有實症,必須仔細辨證脈象。所謂怫,讀作拂,燥屎是屬於實症的一種,而嘔吐與腹瀉則屬虛症。

燥屎的問題適合用承氣湯治療。據仲景所述,病人若出現小便不通暢、大便時難時易,伴隨輕微發熱,煩躁不安無法入眠,這都是因爲體內有燥屎,應該用承氣湯爲主進行治療。

劇烈嘔吐和腹瀉後身體極度虛弱,胃部寒冷,這屬虛症。仲景說,傷寒病人大幅嘔吐和腹瀉之後,身體極度虛弱,如果再過度出汗,外部氣機就會怫鬱。

如果醫生使用如火燻的方式讓病人出汗,反而會讓外來熱邪藉助火勢引發更嚴重的發熱,怫鬱導致肌膚與眼睛發黃。

兩陽並病,面部會呈現紅色。仲景說,當太陽經和陽明經同時生病,在太陽經剛病發時,應先發汗。如果汗出不徹底,病情就會轉至陽明經。

病人持續微微出汗,若面部呈現出正常的紅潤色澤,這是陽氣怫鬱,應當通過解表或燻法來治療。

脈象表現爲洪大,代表營氣旺盛。營氣旺盛則陽氣過盛,怫鬱導致無法發聲。

只要按照經絡理論來進行醫治,怎麼會出錯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