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叔微

《傷寒百證歌》~ 卷四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3)

1. 第七十一證·咳嗽歌

咳嗽三經要辨明。太陽陽明與少陰。太陽停水青龍候。(仲景小青龍二證。皆云心下有水氣。乾嘔發熱而咳者。小青龍湯主之。又云。心下有水氣。咳而微喘者。小青龍湯。)小柴治咳值千金。(仲景云。中風七八日。心下悸。小便不利。身有微熱。或咳者。小柴胡湯主之。

)陽明能食咽必痛。咳時頭痛定難禁。(仲景金匱云。冬陽明。但頭眩不惡寒。故能食而咳者。其人咽必痛。不咳者。咽不痛。又云。冬陽明。反無汗。小便利。二三日。嘔而咳手足厥者。其人頭必痛。若不嘔不咳。手足不厥者。頭不痛。)少陰煩渴豬苓治。泄利須還四逆靈。

(仲景云。少陰病。下利。六七日。咳而嘔渴。心煩不得眠者。豬苓湯主之。又云。少陰四逆。其人或咳。小便不利。腹中痛泄利者。四逆湯。)忽然水氣因生咳。真武湯功效最深。(仲景云。少陰病二三日不已。至四五日。腹痛。小便不利。四肢沉重。疼痛而利。此為有水氣。

其人或咳。或小便自利。或下利。或嘔。玄武湯主之。)

白話文:

咳嗽要辨別是哪條經脈出了問題,分別是太陽經、陽明經和少陰經。太陽經停水,出現青龍二證,表現為心下有水氣、乾嘔發熱咳嗽,用小青龍湯治療。如果心下有水氣、咳嗽伴隨輕微喘息,也用小青龍湯。小柴胡湯治療咳嗽效果很好,仲景說中風七、八天,心下悸動,小便不利,身體微微發熱,或者咳嗽,可以用小柴胡湯。陽明經能吃飯,咽喉一定疼痛,咳嗽時頭疼難以忍受。仲景在《金匱要略》中說,冬天陽明經病症,頭昏眼花,不畏寒,所以能吃飯卻咳嗽,咽喉就會疼痛,不咳嗽就咽喉不痛。冬天陽明經病症還表現為無汗、小便不利,持續兩三天,嘔吐咳嗽,手腳厥冷,頭部一定會疼痛。如果沒有嘔吐咳嗽,手腳不厥冷,頭部就不會疼痛。少陰經煩躁口渴用豬苓湯治療,如果腹瀉,就要用四逆湯。仲景說,少陰經病症,腹瀉持續六、七天,咳嗽嘔吐,口渴,心煩難眠,可以用豬苓湯治療。少陰經四逆證,患者可能咳嗽,小便不利,腹痛腹瀉,可以用四逆湯。突然出現水氣引發咳嗽,真武湯治療效果最好。仲景說,少陰經病症持續兩三天沒有好轉,到了四五天,腹痛,小便不利,四肢沉重疼痛,並且腹瀉,這是水氣在體內引起的。患者可能咳嗽,或者小便失禁,或者腹瀉,或者嘔吐,可以用真武湯治療。

2. 第七十二證·遺尿歌

風溫被下必失溲。鼾睡難言自汗流。(仲景云。風溫為病。脈陰陽俱浮。自汗出。身重。多眠睡。鼻息必鼾。語言難出。若被下者。小便不利。直視失溲。)三陽合病身體重。不覺遺尿也可憂。(仲景云。三陽合病。腹滿身重。難以轉側。口不仁。面垢。譫語。遺尿。發汗則譫語。

下之則額上生汗。手足厥冷。自汗宜白虎湯主之。)下焦不歸亦遺溺。三者依方病可瘳。(仲景云。下焦不歸其部。則遺溲已上三證。隨證治之可愈。)忽然直視並狂語。腎絕如何得久留。(仲景云。溲便遺失。狂言。反目直視者。此為腎絕也。)

白話文:

患了風溫病,如果使用下法治療,病人一定會小便不利。如果病人打鼾睡覺,說話困難,還伴有自汗,那更是要小心,因為這種情況下,很容易出現小便失禁。三陽合病,身體沉重,甚至不自主地遺尿,也是需要警惕的。如果下焦失調,也會造成小便失禁,這三種情況都可以根據病症用藥治療。如果病人突然出現眼睛直視、胡言亂語,那就說明腎氣衰竭,情況非常危急。

3. 第七十三證·腹滿歌

太陰腹滿必時痛。(仲景云。太陰之為病。腹滿吐食不下。下之甚。腹滿時痛。)合病腹滿身體重。(仲景云。三陽合病。腹滿身重。難以轉側。)陽明腹滿口苦幹。微喘小柴胡可用。(仲景云。陽明中風。口苦咽乾。腹滿微喘。發熱。脈浮而緊。下之。則腹滿而小便難也。

)谷疸之時且調胃。(仲景云。陽明病。脈遲欲成谷疸。下之則腹滿。)潮熱更兼便不利。勿令大下使之虛。微和胃腑宜承氣。(仲景云。陽明脈遲。腹滿而喘。有潮熱。小承氣湯主之。又云。腹大滿而不大便者。小承氣。微和其胃氣。勿令大下。)下後心煩而腹滿。梔子厚朴湯宜爾。

(仲景云。傷寒下後。心煩腹滿。臥起不安者。梔子厚朴湯。)汗後厚朴最為佳。(仲景。發汗後腹脹者。厚朴五物湯。)吐後小承當審諦。(仲景云。傷寒吐後腹滿者。小承氣湯主之。此一證當仔細辨之。)太陰桂枝芍藥湯。大實大黃湯可治。(仲景云。太陽病。醫反下之。

因腹滿時痛屬太陰。桂枝芍藥湯。大實痛。則用大黃湯主之。)

白話文:

太陰證型導致的腹滿,常伴隨陣發性疼痛。如果病患腹滿、吐食不下,瀉下過度,則腹滿時痛更加明顯。三陽合病常表現為腹滿身重,難以翻身。陽明證型的腹滿伴隨口苦咽乾、微喘,可考慮使用柴胡。谷疸之時則應注意調和胃氣。陽明脈遲、腹滿喘息,伴有潮熱,可用小承氣湯溫和胃腑,不可過度瀉下。若瀉下後心煩腹滿,可考慮使用梔子厚朴湯。發汗後腹脹,則以厚朴五物湯為宜。傷寒吐後腹滿,可用小承氣湯治療,但需謹慎辨證。太陰腹滿時痛,可用桂枝芍藥湯;若腹痛劇烈,則可使用大黃湯。

4. 第七十四證·蛔厥歌

胃冷仍加發汗重。因成蛔厥吐長蟲。病源本屬厥陰證。宜用烏梅與理中。(仲景云。蛔厥者。其人當吐。今病者靜而復時煩。此為臟寒。蛔上入其膈。故須臾得止。得食而嘔。又煩者。蛔聞食臭必出。其人當自吐蛔。烏梅丸理中丸主之。)

白話文:

胃寒的人如果再用發汗藥,病情會加重。這是因為導致疾病的根本原因是厥陰證,也就是胃寒,而患者可能會吐出蛔蟲。因此應該用烏梅和理中丸治療,這樣可以溫暖脾胃,驅除蛔蟲。

5. 第七十五證·自汗歌

傷寒自汗證有九。衛不和兮桂枝候。(仲景云。病人臟無他病。時發熱。自汗出而不愈者。此衛氣不和也。先其時發汗則愈。宜桂枝。)風溫風濕及傷風。(仲景云。風溫為病。脈陰陽俱浮。自汗出。身重多眠睡。此風溫自汗也。仲景云。濕家之為病。其人頭汗出。背強。

欲得覆被向火。又云。額上汗出。微喘。此風濕自汗也。仲景云。太陽中風。陰弱者汗自出。此傷風自汗也。)中暑亡陽柔痓有。(仲景云。太陽中暍者。其人汗出。惡寒。身熱而渴。此中暑自汗也。仲景云。傷寒自汗出。小便數。心煩微惡寒。腳攣急。桂枝加附子人參。其間增桂。

令汗出。附子溫經亡陽故也。又云。脈陰陽俱緊。而反汗出。為亡陽。屬少陰。此亡陽自汗也。仲景云。太陽病。發熱汗出。不惡寒。名曰柔痓。此柔痓自汗出。)霍亂下利四肢逆。(仲景云。霍亂吐利。汗出發熱。惡寒。四肢拘急。手足厥冷。四逆湯主之。)陽明多汗津液漏。

(仲景云。陽明病。陽脈微而汗出少者。為自和。汗多者太過。太過者陽積於內。亡津液。大便因堅也。)少陰無汗或有之。額上手背時時透。(仲景云。陰不得有汗。故知非少陰也。少陰有汗但額上手背有耳。朱迪傷寒陰證。訣云。陰病。額上手背皆有冷汗。三二日中尚可行。

)隨證治療莫令差。更看病形深體究。

白話文:

傷寒患者自汗的情況,可分為九種。

第一種是衛氣不和,這類患者體內無其他疾病,卻會發熱並自汗不止,且汗出後病情未見好轉,這是衛氣不和導致的。這時應及早發汗治療,可使用桂枝藥物。

第二種是風溫、風濕及傷風。風溫病患者脈象浮,自汗,身體沉重,嗜睡,這是風溫自汗;濕邪引起的疾病,患者頭部會出汗,背部僵硬,喜歡蓋被子,靠近火堆,或者額頭出汗,輕微喘氣,這是風濕自汗;太陽中風的患者,體質虛弱,也會自汗,這是傷風自汗。

第三種是中暑、亡陽和柔痓。太陽中暑的患者,會出汗,怕冷,身體發熱,口渴,這是中暑自汗;傷寒患者自汗,小便頻繁,心煩,輕微怕冷,腳抽筋,可使用桂枝加附子、人參湯,並適當增加桂枝的用量,使汗出,這是亡陽自汗。若患者脈象浮緊,卻反汗出,屬於亡陽,屬於少陰症,也是亡陽自汗。太陽病患者發熱出汗,不畏寒,稱為柔痓,也是柔痓自汗。

第四種是霍亂下利,四肢逆冷。霍亂患者,會嘔吐腹瀉,出汗發熱,怕冷,四肢拘緊,手腳冰冷,可用四逆湯治療。

第五種是陽明病患者,出汗過多,津液耗損。陽明病患者脈象細弱,汗出較少,則屬於自和,汗出過多則屬於太過,太過則陽氣積於內,津液耗損,大便乾燥。

第六種是少陰病患者,很少出汗,或者只有額頭、手背和背部時時出汗。少陰病患者一般不會出汗,若出現汗出,則僅限於額頭、手背和背部,且出冷汗。

針對不同的情況,應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。應仔細觀察患者的病症,深入研究病因,才能準確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