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叔微

《傷寒百證歌》~ 卷四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1)

1. 第六十一證·驚惕歌

傷寒何故生驚惕。吐下溫針或火力。(或因吐下。或因溫針。或因火劫。)下之譫語牡蠣湯。(仲景云。傷寒八九日。下之。胸滿煩驚。小便不利。譫語。一身盡痛。不可轉側者。柴胡牡蠣龍骨湯主之。)妄用溫針於理逆。(仲景云。太陽傷寒。加溫針必驚也。)風溫被火多痸(尺世切。

亦作瘛。)瘲。(瘲。子用切。仲景云。風溫被火者。微發黃色。劇則如驚癇。時痸瘲。若火熏之。一逆尚引日。再逆促命期。)陽明被火汗流出(仲景云。陽明病被火。額上微汗出。發熱。汗出不惡寒。加溫針者。必怵惕煩躁不得眠。)脈浮火劫必亡陽。(仲景云。傷寒脈浮。

醫以火迫。劫之亡陽。必驚狂臥起不安者。桂枝去芍藥。加蜀漆。牡蠣龍骨救逆湯。)三者不同同此疾。少陽中風耳無聞。吐下悸驚常惕惕。(仲景云。少陽中風。兩耳無所聞。目赤。胸中滿而不煩。不可吐下。吐下則悸而驚。)

2. 第六十二證·心悸歌

傷寒心悸有多端。大抵三陽不一般。(仲景云。悸證有八九皆屬三陽。)太陽便利多飲水。(仲景云。太陽病。小便利者。以飲水多。心下悸。小便少者。必苦。裡急也。)陽明煩嘔小便難。(仲景云。傷寒五六日。中風。往來多熱。心下悸。小便不利。心煩喜嘔者。小柴胡湯主之。

)少陽吐下仍虛悸。(仲景云。少陽中風。兩耳無所聞。目赤。胃中滿而煩。不可吐下。吐下則悸而驚。)誤下煩時胃內干。(仲景云。傷寒。其脈弦細。脅痛發熱。此屬少陽。少陽不可發汗。發汗則譫語。為屬胃。胃和則愈。胃不和則煩而悸也。)脈來結代炙甘草。(仲景云。

傷寒。脈結代。心動悸。炙甘草湯主之。方第三十九。)小建中行三日間。(仲景云。傷寒二三日。心中悸者。小建中湯。)汗過自冒桂甘證。肉瞤真武定須安。(此二證。自汗過而悸也。仲景云。發汗過多。其人叉手自冒心。心下悸。欲得按者。桂枝甘草湯。方第二十七。

又云。太陽病發汗。汗出不解。其人仍發熱。心下悸。頭眩身瞤動。振振欲擗地者。真武湯主之。方第四十二。)

3. 第六十三證·冒悶歌

二陽並病必須冒。宜刺大椎當慎表。(仲景云。太陽少陽並病。頭痛或眩冒時。如結胸痞硬。當刺大椎第一間。肺俞肝俞。慎不可發汗。)下利面赤脈沉遲。汗出中心常郁懊。(仲景云。下利脈沉遲。其人面少赤。身有微熱。下利清穀者。必鬱冒汗出。)吐下汗後或動經。(傷寒吐下後。

發汗虛煩。脈甚微。八九日。心下痞硬。氣上衝咽喉。鬱冒。經脈動惕者。久而成痿。)汲水灌身那得好。(仲景云。榮衛中風。醫為大熱。解肌發汗。熱不止。又汲水灌其身。慄慄振寒。則以重被覆之。故汗出而冒煩。)汗下表里已先虛。汗出表和痊可保。(仲景云。太陽病下之而愈。

先復發汗。以此表裡俱虛。其人必冒。冒家汗出自愈。所以然者。汗出表和故也。)

4. 第六十四證·乾嘔歌

陽明胃絡從頭走。氣上逆行須便嘔。(嘔者胃不和也。胃之絡從頭走足。今氣上行而逆。故嘔也。)陽明多嘔小柴胡。(仲景云。傷寒五六日。中風。往來寒熱。心煩喜嘔。或胸中煩而不嘔。小柴胡湯。)胸中有熱黃連候。(仲景云。傷寒。胸中有熱。胃中有邪氣。腹中痛欲嘔吐者。

黃連湯主之。第二十五。)水停心下茯苓甘。(發汗吐下後。心下逆。滿者。茯苓甘草湯。又方。心下有水氣。乾嘔者。小青龍湯主之。)先嘔後渴五苓救。(仲景云。嘔而渴者。五苓散主之。)汗後餘熱竹葉湯。(汗後虛煩嘔逆者。竹葉湯或橘皮湯。)煩虛梔子豉湯授。(煩虛者。

梔子豉湯主之。得吐勿服。余者嘔而有癕膿者。不可治嘔。膿盡乃愈。)又有少陰嘔證存。真武湯中加減否。(仲景云。少陰病。二三日不已。至四五日。腹痛。小便不利。四肢沉重。疼痛而利。此為有水氣。其人或咳。或小便自利。或下利。或嘔者。玄武湯主之。論中有加減之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