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叔微

《傷寒百證歌》~ 卷四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1)

1. 第六十一證·驚惕歌

傷寒何故生驚惕。吐下溫針或火力。(或因吐下。或因溫針。或因火劫。)下之譫語牡蠣湯。(仲景云。傷寒八九日。下之。胸滿煩驚。小便不利。譫語。一身盡痛。不可轉側者。柴胡牡蠣龍骨湯主之。)妄用溫針於理逆。(仲景云。太陽傷寒。加溫針必驚也。)風溫被火多痸(尺世切。

亦作瘛。)瘲。(瘲。子用切。仲景云。風溫被火者。微發黃色。劇則如驚癇。時痸瘲。若火熏之。一逆尚引日。再逆促命期。)陽明被火汗流出(仲景云。陽明病被火。額上微汗出。發熱。汗出不惡寒。加溫針者。必怵惕煩躁不得眠。)脈浮火劫必亡陽。(仲景云。傷寒脈浮。

醫以火迫。劫之亡陽。必驚狂臥起不安者。桂枝去芍藥。加蜀漆。牡蠣龍骨救逆湯。)三者不同同此疾。少陽中風耳無聞。吐下悸驚常惕惕。(仲景云。少陽中風。兩耳無所聞。目赤。胸中滿而不煩。不可吐下。吐下則悸而驚。)

白話文:

傷寒為什麼會讓人驚慌失措呢?這是因為使用了吐瀉、溫針或火灸的方法造成的。可能是因為吐瀉,也可能是因為溫針,也可能是因為火灸。如果患者出現神志不清,可以服用牡蠣湯。張仲景說,傷寒病發八九天,如果使用瀉下方法,患者可能會出現胸悶煩躁、驚慌失措、小便不利、神志不清、全身疼痛難以翻身的情況,可以用柴胡牡蠣龍骨湯來治療。如果錯誤地使用溫針,也會導致病情加重。張仲景說,太陽傷寒,如果使用溫針就會使患者驚慌。風溫病被火氣所傷,患者可能會出現發熱、黃疸、驚癇、抽搐、時而昏迷時而清醒等症狀。如果火氣過盛,患者就會很快惡化。陽明病被火氣所傷,患者可能會出現額頭微汗、發熱、出汗不畏寒等症狀。如果使用溫針,患者就會感到驚恐不安、煩躁失眠。脈浮而出現火劫,患者就會失去陽氣。張仲景說,傷寒患者脈象浮,如果使用火灸的方法,就會導致患者失去陽氣,出現驚慌失措、臥起不安等症狀,可以用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來治療。這三種情況雖然病因不同,但都會出現相同的症狀。少陽中風的患者,可能會出現耳聾、目赤、胸悶不煩等症狀,不能使用吐瀉方法。使用吐瀉方法,就會使患者心悸、驚慌。

2. 第六十二證·心悸歌

傷寒心悸有多端。大抵三陽不一般。(仲景云。悸證有八九皆屬三陽。)太陽便利多飲水。(仲景云。太陽病。小便利者。以飲水多。心下悸。小便少者。必苦。裡急也。)陽明煩嘔小便難。(仲景云。傷寒五六日。中風。往來多熱。心下悸。小便不利。心煩喜嘔者。小柴胡湯主之。

)少陽吐下仍虛悸。(仲景云。少陽中風。兩耳無所聞。目赤。胃中滿而煩。不可吐下。吐下則悸而驚。)誤下煩時胃內干。(仲景云。傷寒。其脈弦細。脅痛發熱。此屬少陽。少陽不可發汗。發汗則譫語。為屬胃。胃和則愈。胃不和則煩而悸也。)脈來結代炙甘草。(仲景云。

傷寒。脈結代。心動悸。炙甘草湯主之。方第三十九。)小建中行三日間。(仲景云。傷寒二三日。心中悸者。小建中湯。)汗過自冒桂甘證。肉瞤真武定須安。(此二證。自汗過而悸也。仲景云。發汗過多。其人叉手自冒心。心下悸。欲得按者。桂枝甘草湯。方第二十七。

又云。太陽病發汗。汗出不解。其人仍發熱。心下悸。頭眩身瞤動。振振欲擗地者。真武湯主之。方第四十二。)

白話文:

傷寒引起的心悸有很多種原因,大部分都屬於三陽經的病變。太陽經的病症主要表現為頻繁小便、大量飲水、心下悸動。陽明經的病症則以心煩、嘔吐、小便困難為主。少陽經的病症包括吐瀉後依然心悸、誤用下法導致胃部虛弱、心煩,以及脈象弦細、脅痛發熱。針對不同病症,可用炙甘草湯、小建中湯、桂枝甘草湯、真武湯等方劑治療。

3. 第六十三證·冒悶歌

二陽並病必須冒。宜刺大椎當慎表。(仲景云。太陽少陽並病。頭痛或眩冒時。如結胸痞硬。當刺大椎第一間。肺俞肝俞。慎不可發汗。)下利面赤脈沉遲。汗出中心常郁懊。(仲景云。下利脈沉遲。其人面少赤。身有微熱。下利清穀者。必鬱冒汗出。)吐下汗後或動經。(傷寒吐下後。

發汗虛煩。脈甚微。八九日。心下痞硬。氣上衝咽喉。鬱冒。經脈動惕者。久而成痿。)汲水灌身那得好。(仲景云。榮衛中風。醫為大熱。解肌發汗。熱不止。又汲水灌其身。慄慄振寒。則以重被覆之。故汗出而冒煩。)汗下表里已先虛。汗出表和痊可保。(仲景云。太陽病下之而愈。

先復發汗。以此表裡俱虛。其人必冒。冒家汗出自愈。所以然者。汗出表和故也。)

白話文:

如果兩種陽氣同時生病,就一定要冒汗。刺大椎穴要謹慎,要注意表症。下痢、臉色發紅、脈象沉遲,出汗卻感到胸悶,這是陽氣鬱結的表現。吐瀉或發汗之後,可能引起經脈跳動。如果用冷水灌身,反而會加重病情。出汗後,如果表裡都虛弱,就容易冒汗,但冒汗之後,只要表症緩解,就能痊癒。

4. 第六十四證·乾嘔歌

陽明胃絡從頭走。氣上逆行須便嘔。(嘔者胃不和也。胃之絡從頭走足。今氣上行而逆。故嘔也。)陽明多嘔小柴胡。(仲景云。傷寒五六日。中風。往來寒熱。心煩喜嘔。或胸中煩而不嘔。小柴胡湯。)胸中有熱黃連候。(仲景云。傷寒。胸中有熱。胃中有邪氣。腹中痛欲嘔吐者。

黃連湯主之。第二十五。)水停心下茯苓甘。(發汗吐下後。心下逆。滿者。茯苓甘草湯。又方。心下有水氣。乾嘔者。小青龍湯主之。)先嘔後渴五苓救。(仲景云。嘔而渴者。五苓散主之。)汗後餘熱竹葉湯。(汗後虛煩嘔逆者。竹葉湯或橘皮湯。)煩虛梔子豉湯授。(煩虛者。

梔子豉湯主之。得吐勿服。余者嘔而有癕膿者。不可治嘔。膿盡乃愈。)又有少陰嘔證存。真武湯中加減否。(仲景云。少陰病。二三日不已。至四五日。腹痛。小便不利。四肢沉重。疼痛而利。此為有水氣。其人或咳。或小便自利。或下利。或嘔者。玄武湯主之。論中有加減之法。

白話文:

陽明經絡從頭部開始,向上運行。如果氣逆流向上,就會導致嘔吐。嘔吐是因為胃氣不和,胃經絡從頭部走到腳部,現在氣逆流向上,所以會嘔吐。陽明經絡容易出現嘔吐,可以用小柴胡湯治療。傷寒五六天出現中風、往來寒熱、心煩喜嘔或胸中煩悶不嘔的症狀,可以用小柴胡湯治療。胸中有熱可以用黃連湯治療。傷寒,胸中有熱,胃中有邪氣,腹部疼痛想嘔吐的,可以用黃連湯治療。水停留在心下可以用茯苓甘草湯治療。發汗吐下後,心下逆氣,腹部脹滿的,可以用茯苓甘草湯治療。心下有水氣,乾嘔的,可以用小青龍湯治療。先嘔吐後口渴可以用五苓散治療。傷寒,嘔吐又口渴的,可以用五苓散治療。出汗後餘熱可以用竹葉湯治療。出汗後虛煩嘔吐的,可以用竹葉湯或橘皮湯治療。煩躁虛弱可以用梔子豉湯治療。煩躁虛弱的,可以用梔子豉湯治療。如果嘔吐後就沒有其他症狀,不用服藥。如果嘔吐還有膿塊,就不要治療嘔吐,等膿消了自然就會好了。少陰也有嘔吐的症狀,可以用真武湯加減治療。傷寒少陰病,兩三天沒有好轉,到四五天,腹部疼痛,小便不利,四肢沉重,疼痛並且小便通暢,這表示有水氣。病人可能咳嗽,或者小便自利,或者腹瀉,或者嘔吐,可以用真武湯治療。論述中有一些加減的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