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叔微

《傷寒百證歌》~ 卷三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4)

1. 第五十六證·吃噫歌

胃虛為噦名吃噫。(吃、聲啞語難也。噫胸氣飽。出息。)多因吐下緣虛極。(古人方書無吃字。惟有噦。朱肱以噦者吃氣也。)橘皮乾姜退陰散。或灸乳下皆得力。(灸法見活人書。並良方中。)又有陽明小柴胡。視其前後部何如。(仲景云。傷寒。噦而渴者。視其前後。

知何部不利。利之則愈。)因虛攻熱必生噦。仲景言之豈妄歟。(仲景云。其人本虛。攻其熱必噦。噦火外切。又於月切。逆氣也。)更有一證欲作汗。陰陽升降致屯如。胃氣上逆無休止。逡巡中汗自然除。(龐安常說。)

2. 第五十七證·譫語歌

實則譫語虛鄭聲。兩般相似最難明。(仲景云。實則譫語。虛則鄭聲。鄭聲者重語也。直視譫語而喘滿者死。下利不止亦死矣。)大小便利手足冷。更兼脈細是虛形。(此鄭聲之證也。)脈來洪數二便秘。譫語為因實得名。譫語證。本非一。或因下利或胃實。(仲景云。下利而譫語為有燥屎。

承氣湯主之。又云。陽明病。其人多汗。津液外出。胃中燥。大便必堅。堅者譫語。承氣湯主之。)三陽合病或瘀血。或是熱入於血室。(仲景云。三陽合病。腹滿身重。難以轉側。口中不仁。譫語又云。脅下滿如結胸狀。其人譫語。此皆熱入血室。)大抵發熱陽脈生。反見陰脈斯為逆。

(譫語發熱。見陽脈者生。見陰脈者死。)

3. 第五十八證·煩躁歌

傷寒煩躁證如何。陽明證與少陰科。陽明脈長大便秘。(仲景云。陽明脈長。自汗出。醫復重發其汗。其人微煩不了了者。此大便堅也。)傷風之候太陽多。(仲景云。太陽病。服桂枝。煩不解者。宜刺風池風府。卻與桂枝湯。又云。服桂枝湯。復大煩。渴不解。脈洪大者。

白虎湯。)陰盛陽虛亦煩躁。少陰之證莫令訛。(大抵陰盛陽虛亦煩故。少陰證多煩躁。少陰腎也。腎惡燥。故熱邪傳入腎經。則煩躁宜矣。仲景云。少陰病惡寒而倦。則自煩。欲去其衣者可治。又云。自利煩躁不得眠者死。)汗下而煩醫者誤。(仲景云。傷寒吐下。發汗。

虛煩。脈甚微。八九日心下堅痞。經脈動惕者。久而成萎。)病解而煩氣未和。更有虛煩宜竹葉。莫作傷寒致誤佗。(孫兆云。虛煩熱疾。與傷寒相似。得病二三日。脈不浮不惡寒。身不疼痛。但熱而煩。非表候。不可發汗。如脈不緊。實病。但熱。或不煩。非裡實。不可下。

汗下必危損。但用竹葉湯主之。其病自然而愈也。)

4. 第五十九證·懊憹歌

傷寒懊憹意忡忡。(懊、於告反。憹、千金音作農。外臺云奴凍切。)或實或虛病胃中。結胸下早陽內陷。陽明誤下胃虛空。(懊憹證有三。此一證。胃中因下空虛。而致也。仲景云。胃中空虛。客氣動膈。短氣煩躁。心中懊憹。陽氣內陷。心下因硬。則為結胸。又云。陽明證。

其脈浮緊。下之則胃中空虛。客氣動膈。心中懊憹。舌上白苔者。梔子湯主之。若渴欲飲水者。白虎湯主之。)客氣動膈心中躁。梔子湯兼大陷胸。(結胸。陷胸湯主之。白苔。梔子湯主之。)胃中燥屎宜承氣。腹滿頭堅不可攻。(此一證。胃中下後有燥屎也。仲景云。陽明病。

下之。心下懊憹微煩。胃中有燥屎者。可攻。其人腹微滿。頭硬。後溏者。不可下之。有燥屎者。宜承氣湯主之。)

5. 第六十證·怫鬱歌

怫鬱有虛亦有實。要須仔細明證脈。(怫。音拂。蓋燥屎者實也。吐下者虛也。)燥屎唯宜承氣湯。(仲景云。病者小便不利。大便乍難乍易。時有微熱。怫鬱不得臥。有燥屎故也。承氣湯主之。)吐下極虛胃寒疾。(仲景云。傷寒大吐下後。極虛。復極汗者。其人外氣怫鬱。

復與之水。以發其汗。因得噦。所以然者。胃中寒冷。故致此也。)火薰汗出目須黃。(仲景云。寸口脈。陽浮。陰濡而弱。醫如火薰郁令汗出。客熱因火而熱發。怫鬱蒸肌膚。身目為黃。)二陽並病面還赤。(仲景云。二陽並病。太陽初得病時。先發其汗。汗先出不徹。因轉屬陽明。

續自微汗出。設面色緣緣正赤者。陽氣怫鬱。當解之薰之也)脈來洪大榮氣長。(仲景云。寸口脈洪而大者。榮氣長。榮氣長則陽盛。怫鬱不得出聲。)隨經醫治何由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