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恆論》~ 附錄 (2)
附錄 (2)
1. 附錄
383.問曰;病發熱頭痛,身疼惡寒,吐利者,此屬何病?答曰:此名霍亂。霍亂自吐下,又利止,復更發熱也。
384.傷寒,其脈微澀者,本是霍亂,今是傷寒,卻四五日至陰經上,轉入陰必利,本嘔下利者,不可治也。欲似大便而反失氣,仍不利者,此屬陽明也,便必鞭,十三日愈,所以然者,經盡故也。下利後,當便鞭,鞭則能食者愈。今反不能食,到後經中,頗能食,復過一經能食,過之一日當愈,不愈者,不屬陽明也。
385.惡寒脈微而復利,利止,亡血也,四逆加人參湯主之。
四逆加人參湯方
甘草二兩(炙),附子一枚(生、去皮,破八片),乾薑一兩半,人參一兩
上四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二合,去渣,分溫再服。
386.霍亂,頭痛發熱,身疼痛,熱多欲飲水者,五苓散主之。寒多不用水者,理中丸主之。
387.吐利止,而身痛不休者,當消息和解其外,宜桂枝湯小和之。
388.吐利汗出,發熱惡寒,四肢拘急,手足厥冷者,四逆湯主之。
389.既吐且利,小便復利,而大汗出,下利清穀,內寒外熱,脈微欲絕者,四逆湯主之。
390.吐已下斷,汗出而厥,四肢拘急不解,脈微欲絕者,通脈四逆加豬膽湯主之。
通脈四逆加豬膽湯方
甘草二兩(炙),乾薑三兩強人可四兩,附子大者一枚(生去皮,破八片),豬膽汁半合
上四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二合,去渣,內豬膽汁,分溫再服,其脈即來。無豬膽,以羊膽代之。
391.吐利發汗,脈平小煩者,以新虛不勝穀氣故也。
白話文:
[附錄]
383.問:病人發燒頭痛,全身疼痛畏寒,還嘔吐腹瀉,這是什麼病?答:這是霍亂。霍亂會先嘔吐腹瀉,然後瀉止,接著又發燒。
384.傷寒,脈象微弱而澀滯的,原本是霍亂,現在卻變成傷寒,四五天後病邪到達陰經,轉入陰經必定腹瀉,原本就嘔吐腹瀉的,不可治療。想要大便卻反而沒有力氣,仍然不能通便的,這是屬於陽明經症,大便必定會通暢,十三天就會痊癒,原因是經氣已盡。下瀉之後,應該大便通暢,大便通暢就能進食,就能痊癒。現在反而不能進食,等到病情到達後經,還能進食一些,再過一經又能進食,再過一天就應該痊癒,如果不痊癒,就不是陽明經症。
385.畏寒、脈象微弱又腹瀉,腹瀉停止後,是失血的症狀,用四逆加人參湯治療。
四逆加人參湯藥方: 甘草二兩(炙烤),附子一枚(生附子,去皮,切成八片),乾薑一兩半,人參一兩。 以上四味藥材,用三升水煎煮成一升二合,去渣,分次溫服。
386.霍亂,頭痛發燒,全身疼痛,發熱較多想喝水,用五苓散治療;如果畏寒較多不想喝水,用理中丸治療。
387.嘔吐腹瀉停止,但全身疼痛不止,應該緩解表證,宜用桂枝湯少量服用。
388.嘔吐腹瀉出汗,發熱畏寒,四肢拘緊,手腳冰冷,用四逆湯治療。
389.既嘔吐又腹瀉,小便也頻數,而且大量出汗,下瀉清稀的谷物狀大便,內寒外熱,脈象微弱將要斷絕,用四逆湯治療。
390.嘔吐已止,腹瀉也停止,出汗卻出現厥逆(肢體冰冷),四肢拘緊不能舒展,脈象微弱將要斷絕,用通脈四逆加豬膽湯治療。
通脈四逆加豬膽湯藥方: 甘草二兩(炙烤),乾薑三兩(體壯者可用四兩),附子大者一枚(生附子,去皮,切成八片),豬膽汁半合。 以上四味藥材,用三升水煎煮成一升二合,去渣,加入豬膽汁,分次溫服,脈象就會恢復。沒有豬膽,可以用羊膽代替。
391.嘔吐腹瀉出汗,脈象平穩但略微煩亂,這是因為新病虛弱,不能承受穀氣的緣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