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恆論》~ 附錄 (1)
附錄 (1)
1. 附錄
《傷寒論》原文,有《傷寒恆論》中所無者,補上備考。
6.太陽病,發熱而渴,不惡寒者,為溫病。若發汗已,身灼熱者,名風溫。風溫為病,脈陰陽俱浮,自汗出,身重,多眠睡,鼻息必鼾,語言難出。若被下者,小便不利,直視失溲。若被火者,微發黃色,劇則如驚癇,時瘈疭。若火熏之,一逆尚引日,再逆促命期。
30.問曰:症象陽旦,按法治之而增劇,厥逆,咽中乾,兩脛拘急而譫語。師曰:夜半手足當溫,兩腳當伸。後如師言,何以知此?答曰:寸口脈浮而大,浮為風,大為虛,風則生微熱,虛則兩脛攣,病形象桂枝,因加附子參其間。增桂令汗出,附子溫經,亡陽故也。厥逆,咽中乾,煩躁,陽明內結,譫語煩亂,更飲甘草乾薑湯。
夜半陽氣還,兩足當熱,脛尚微拘急,重與芍藥甘草湯,爾乃脛伸;以承氣湯微溏,則止其譫語,故知病可愈。
37.太陽病,十日以去,脈浮細而嗜臥者,外已解也,設胸滿脅痛者,與小柴胡湯;脈但浮者,與麻黃湯。
92.病發熱頭痛,脈反沉,若不差,身體疼痛,當救其裏,宜四逆湯。
98.得病六七日,脈遲浮弱,惡風寒,手足溫,醫二三下之,不能食,而脅下滿痛,面目及身黃,頸項強,小便難者,與柴胡湯,後必下重,本渴飲水而嘔者,柴胡不中與也,食穀者噦。
101.條前段。傷寒中風,有柴胡證,但見一證便是,不必悉具。
113.形作傷寒,其脈不弦緊而弱,弱者必渴,被火必譫語,弱者發熱脈浮,解之當汗出愈。
115.脈浮熱甚,而反炙之,此為實,實以虛治,因火而動,必咽燥吐血。
122.病人脈數,數為熱,當消穀引食,而反吐者,此以發汗,令陽氣微,膈氣虛,脈乃數也。數為客熱,不能消穀,以胃中虛冷,故吐也。
141.病在陽,應以汗解之,反以冷水潠之,若灌之,其熱被劫不得去,彌更益煩,肉上粟起,意欲飲水,反不渴者,服文蛤散。若不差者,與五苓散。寒實結胸,無熱證者,與三物小陷胸湯,白散亦可服。
171.太陽少陽並病,心下鞭,頸項強而弦者,當刺大椎、肺俞、肝俞,慎勿下之。
224.陽明病,汗出多而渴者,不可與豬苓湯,以汗多胃中燥,豬苓湯復利其小便故也。
331.傷寒先厥,後發熱而利者,必自止,見厥復利。
342.傷寒厥四日,熱反三日,復厥五日,其病為進,寒多熱少,陽氣退,故為進也。
380.傷寒大吐大下之,極虛,復極汗者,其人外氣怫鬱,復與之水,以發其汗,因得噦。所以然者,胃中寒冷故也。
381.傷寒,噦而腹滿,視其前後,知何部不利,利之即愈。辨霍亂病脈症並治篇
382.問曰:病有霍亂者何?答曰:嘔吐而利,此名霍亂。
白話文:
-
太陽病,發燒口渴,但不怕冷的,是溫病。如果已經發過汗,身體還是很熱,就叫做風溫。風溫這種病,脈象是陰脈陽脈都浮在表面,會自己出汗,身體沉重,很想睡覺,呼吸時一定會打鼾,說話也困難。如果用瀉下的藥,小便會不順暢,眼睛直視,大小便失禁。如果用火烤,皮膚會微微發黃,嚴重時會像癲癇一樣抽搐。如果用火長時間燻烤,病況惡化一次還能拖延時日,惡化兩次就很快會沒命。
-
有人問:這種病症像陽旦證,按照陽旦證的治法治療反而加重,出現四肢冰冷、咽喉乾燥、小腿拘攣、說胡話的症狀。醫生說:到了半夜,手腳應該會暖和,兩腳也會伸直。後來就像醫生說的一樣,這是怎麼知道的?回答說:寸口脈象浮大,浮代表有風邪,大代表身體虛弱,風邪會引起微微發熱,虛弱會導致小腿拘攣。這個病症看起來像桂枝證,所以用了附子來加強效果。桂枝用多了會出汗,附子是溫暖經脈的藥,這樣會導致陽氣喪失。四肢冰冷、咽喉乾燥、煩躁不安,表示陽明經內有結滯,說胡話、煩亂,可以再喝甘草乾薑湯。
半夜陽氣回升,兩腳應該會發熱,但小腿還是微微拘攣,再給予芍藥甘草湯,小腿才會伸直;用承氣湯稍微通便後,胡言亂語的情況就會停止,所以知道病可以痊癒。
-
太陽病,經過十天左右,脈象浮細且嗜睡,表示病邪已經從體表解除了。如果出現胸悶、肋骨疼痛,給予小柴胡湯;如果脈象只是浮在表面,給予麻黃湯。
-
病人發燒頭痛,脈象反而沉在底下,如果沒有好轉,而且身體疼痛,應該要治療身體內部,適合用四逆湯。
-
得病六七天,脈象遲緩且浮弱,怕風怕冷,但手腳卻是溫暖的,醫生用瀉藥治療了兩三次,導致病人不能進食,肋骨下脹滿疼痛,臉色、眼睛和身體都發黃,脖子僵硬,小便困難。這種情況要給予柴胡湯,之後一定會便後有沉重感。本來口渴想喝水卻又嘔吐的,不能用柴胡湯,如果可以吃飯卻有打嗝的狀況。
-
條文前面已經說過。傷寒或中風,如果有柴胡證的任何一個症狀就可以使用柴胡湯,不一定要全部症狀都出現。
-
看起來像傷寒,但脈象不是弦緊而是虛弱。虛弱的人一定會口渴,如果又用火烤一定會說胡話。脈象虛弱、發熱且脈浮,只要能發汗就會痊癒。
-
脈象浮在表面而且發熱很嚴重,反而用火烤,這會讓實證變成虛證,因為火的關係會擾動體內,一定會咽喉乾燥、吐血。
-
病人脈象跳得很快,快代表有熱,應該要消化食物,反而吐了,這是因為發汗讓陽氣變虛弱,膈的氣也虛弱了,脈象才會跳得很快。快是因為體表有客熱,身體無法消化食物,因為胃裡虛冷,所以才會吐。
-
病在陽經,應該用發汗的方式解除,反而用冷水潑灑或灌,熱被抑制無法散去,反而更煩躁,皮膚起雞皮疙瘩,想喝水卻又不覺得口渴,可以服用文蛤散。如果沒好轉,給予五苓散。寒實結胸,沒有發熱的症狀,給予三物小陷胸湯,白散也可以服用。
-
太陽經和少陽經同時發病,心下有硬塊,脖子僵硬且脈弦,應該要針刺大椎、肺俞、肝俞穴位,千萬不要用瀉藥。
-
陽明病,出汗多又口渴,不可以給予豬苓湯,因為出汗多會導致胃裡乾燥,豬苓湯又會利小便。
-
傷寒先是四肢冰冷,之後才發燒又拉肚子,病一定會自己好,再次四肢冰冷又拉肚子就不好了。
-
傷寒四肢冰冷四天,發燒三天後,又四肢冰冷五天,表示病情正在惡化,寒冷多於發熱,陽氣衰退,所以病況惡化。
-
傷寒後大吐大瀉,身體極度虛弱,又大量出汗,導致體內陽氣鬱積,又給予喝水促使出汗,反而會打嗝。之所以這樣是因為胃裡寒冷。
-
傷寒,打嗝而且腹部脹滿,觀察前後陰,知道哪裡不通暢,疏通後就會好。辨別霍亂病脈症並治療篇
-
有人問:什麼是霍亂病?回答說:嘔吐又拉肚子,就叫做霍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