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恆論》~ 附錄 (1)
附錄 (1)
1. 附錄
《傷寒論》原文,有《傷寒恆論》中所無者,補上備考。
6.太陽病,發熱而渴,不惡寒者,為溫病。若發汗已,身灼熱者,名風溫。風溫為病,脈陰陽俱浮,自汗出,身重,多眠睡,鼻息必鼾,語言難出。若被下者,小便不利,直視失溲。若被火者,微發黃色,劇則如驚癇,時瘈疭。若火熏之,一逆尚引日,再逆促命期。
30.問曰:症象陽旦,按法治之而增劇,厥逆,咽中乾,兩脛拘急而譫語。師曰:夜半手足當溫,兩腳當伸。後如師言,何以知此?答曰:寸口脈浮而大,浮為風,大為虛,風則生微熱,虛則兩脛攣,病形象桂枝,因加附子參其間。增桂令汗出,附子溫經,亡陽故也。厥逆,咽中乾,煩躁,陽明內結,譫語煩亂,更飲甘草乾薑湯。
夜半陽氣還,兩足當熱,脛尚微拘急,重與芍藥甘草湯,爾乃脛伸;以承氣湯微溏,則止其譫語,故知病可愈。
37.太陽病,十日以去,脈浮細而嗜臥者,外已解也,設胸滿脅痛者,與小柴胡湯;脈但浮者,與麻黃湯。
92.病發熱頭痛,脈反沉,若不差,身體疼痛,當救其裏,宜四逆湯。
98.得病六七日,脈遲浮弱,惡風寒,手足溫,醫二三下之,不能食,而脅下滿痛,面目及身黃,頸項強,小便難者,與柴胡湯,後必下重,本渴飲水而嘔者,柴胡不中與也,食穀者噦。
101.條前段。傷寒中風,有柴胡證,但見一證便是,不必悉具。
113.形作傷寒,其脈不弦緊而弱,弱者必渴,被火必譫語,弱者發熱脈浮,解之當汗出愈。
115.脈浮熱甚,而反炙之,此為實,實以虛治,因火而動,必咽燥吐血。
122.病人脈數,數為熱,當消穀引食,而反吐者,此以發汗,令陽氣微,膈氣虛,脈乃數也。數為客熱,不能消穀,以胃中虛冷,故吐也。
141.病在陽,應以汗解之,反以冷水潠之,若灌之,其熱被劫不得去,彌更益煩,肉上粟起,意欲飲水,反不渴者,服文蛤散。若不差者,與五苓散。寒實結胸,無熱證者,與三物小陷胸湯,白散亦可服。
171.太陽少陽並病,心下鞭,頸項強而弦者,當刺大椎、肺俞、肝俞,慎勿下之。
224.陽明病,汗出多而渴者,不可與豬苓湯,以汗多胃中燥,豬苓湯復利其小便故也。
331.傷寒先厥,後發熱而利者,必自止,見厥復利。
342.傷寒厥四日,熱反三日,復厥五日,其病為進,寒多熱少,陽氣退,故為進也。
380.傷寒大吐大下之,極虛,復極汗者,其人外氣怫鬱,復與之水,以發其汗,因得噦。所以然者,胃中寒冷故也。
381.傷寒,噦而腹滿,視其前後,知何部不利,利之即愈。辨霍亂病脈症並治篇
382.問曰:病有霍亂者何?答曰:嘔吐而利,此名霍亂。
白話文:
[附錄]
6.太陽病,出現發熱且口渴,不惡寒的症狀,稱為溫病。若發汗後身體發熱如灼燒,則稱為風溫。風溫的症狀包括:脈象浮而有力、自汗、身體沈重、嗜睡、鼻息粗重、說話困難。若誤用瀉下法,則會導致小便不利、眼睛直視且大小便失禁。若誤用火療法,輕則皮膚發黃,重則如驚癇發作,四肢抽搐。若一再誤用火療法,可能加速病情惡化,危及生命。
30.問:症狀看似陽旦證,按法治療後反而加重,出現四肢冰冷、咽喉乾燥、小腿拘急、譫語。醫師說:半夜手足會轉暖,雙腳會伸展。後來果然如此,為何能預測?
答:寸口脈浮而大,脈浮為風邪,脈大為虛弱。風邪導致輕微發熱,虛弱導致小腿攣縮。症狀類似桂枝湯證,因此加了附子並增加桂枝用量以發汗,附子溫經,但因過度發汗導致陽氣耗損。出現四肢冰冷、咽喉乾燥、煩躁、陽明熱結、譫語,再予甘草乾薑湯。半夜陽氣恢復,雙腳轉暖,但小腿仍微拘急,再服芍藥甘草湯,小腿便可伸展;再用承氣湯輕瀉,止住譫語,因此得知病可治癒。
37.太陽病超過十天,脈浮細而嗜睡,表示外邪已解。若出現胸悶脅痛,給予小柴胡湯;若脈仍浮,給予麻黃湯。
92.病患發熱頭痛,脈象反沈,若不癒且身體疼痛,應先救裏證,宜用四逆湯。
98.得病六七天,脈遲浮弱、惡風寒、手足溫暖,醫師多次誤用瀉下法後,導致食慾不振、脅下脹痛、全身發黃、頸項強直、小便困難,此時若誤用柴胡湯,會加重下墜感。若原本口渴飲水卻嘔吐,不宜用柴胡湯,否則進食後可能呃逆。
101.傷寒或中風,只要有一個柴胡湯的證狀即可用,不需全部症狀具備。
113.症狀看似傷寒,但脈不弦緊而弱,脈弱者必口渴,誤用火療法會譫語。若脈弱發熱且浮,應發汗治療。
115.脈浮且高熱,反用灸法治療,此為實證誤用虛治,導致火邪內動,可能引發咽喉乾燥或吐血。
122.病人脈數,脈數通常代表熱證,應食慾旺盛,但反而嘔吐,是因為發汗過度導致陽氣虛弱、胃中虛冷,脈數僅為假熱,故無法消化食物而嘔吐。
141.病在表,應以發汗治療,反用冷水噴灑或澆灌,使熱邪被困,症狀加重,皮膚起粟粒狀疹,雖想喝水卻不渴,可用文蛤散。若未癒,改用五苓散。若寒實結胸無熱證,可用三物小陷胸湯或白散。
171.太陽與少陽並病,出現心下硬滿、頸項強直,應針刺大椎、肺俞、肝俞,切勿用瀉下法。
224.陽明病汗多且口渴,不可用豬苓湯,因汗多胃燥,豬苓湯會加重小便排泄。
331.傷寒先四肢冰冷,後發熱且腹瀉,腹瀉會自止;若四肢再度冰冷,腹瀉會復發。
342.傷寒四肢冰冷四天,發熱三天,再四肢冰冷五天,表示病情惡化,寒多熱少,陽氣衰退。
380.傷寒誤用大吐大下法,使身體極度虛弱,又過度發汗,導致體表氣鬱,再飲水發汗,引發呃逆,此因胃中寒冷所致。
381.傷寒呃逆且腹滿,檢查大小便,找出阻塞部位,通利後即可痊癒。
辨霍亂病脈症並治篇
382.問:何謂霍亂?答:嘔吐與腹瀉並作,即為霍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