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元御

《傷寒說意》~ 卷一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2)

1. 太陽傷寒麻黃湯證

營秉木氣,其性溫散,溫散則竅開,開則有汗。寒以斂之,營血不達,則無汗。營以發達為性,寒愈斂而營愈發,發而不透,故裹束衛氣,而生表寒。寒氣閉藏,衛陽郁陷,是以惡寒。寒性閉澀,是以脈緊。經氣迫束,則見體痛。胃主降濁,陽明不降,濁氣上湧,則生嘔逆。

衛司於肺,肺氣阻逆,故作喘促。麻黃,麻黃瀉衛氣之郁,杏仁降肺氣之逆,桂枝通經,甘草培土,此傷寒之法也。

麻黃湯,二

麻黃(一兩),桂枝(七錢),杏仁(七十枚,去皮尖),甘草(七錢,炙)

白話文:

營氣來自木質,其性溫和且有疏散作用,溫和且疏散使得孔竅開闢,開闢則會出汗。寒冷會收斂這種性質,如果營血不能達到適當的溫度,則不會出汗。營氣本來就是發展擴張的性質,寒冷愈是收斂,營氣就愈是擴張,但若擴張而不透發,就會包裹住衛氣,導致表層出現寒症。寒冷的氣候封閉收縮,使衛陽之氣被壓抑,因此會感到畏寒。寒冷的性質封閉收縮,所以脈搏緊繃。經絡受到緊迫束縛,則會出現體痛。胃主負責消化和吸收,陽明經如果沒有順利下降,消化後的濃稠氣體上升,就會產生嘔吐感。

衛氣主管肺部,肺氣阻塞逆流,所以會出現呼吸困難的情況。

麻黃具有疏解衛氣被封閉的效用,杏仁可以調節肺氣逆流的情況,桂枝能疏通經絡,甘草則能滋養土氣,這是治療傷寒的基本方法。

麻黃湯配方:

麻黃(一份兩錢),桂枝(七錢),杏仁(七十枚,去皮尖),甘草(七錢,炙)

水九杯,先煎麻黃,減二杯,去上沫,入諸藥,煎二杯,溫服大半杯,覆衣取汗,不用飲粥。余如服桂枝法。

白話文:

「取水九杯,首先煎煮麻黃,減少二杯,去除上層泡沫,加入其他藥材,再煎煮二杯,溫熱後服用大約一杯的量,覆蓋衣物以引發出汗,不需要飲食粥品。其餘的服用方法類似桂枝湯的服用方式。」

2. 太陽風寒兩感桂麻各半湯證

傷寒營閉衛郁,則生表寒,中風衛閉營郁,則生裡熱,風寒雙感,營衛俱傷,則寒熱往來,形狀如瘧。蓋寒傷營則營欲泄,泄而不透,故斂束衛氣而為寒,風傷衛則衛欲閉,閉而不開,故遏逼營血而為熱。營鬱熱發,及其衛衰而營血外乘,又束衛氣而寒來,衛郁寒生,及其營衰而衛氣外乘,又遏營血而熱來,此先中於風而後傷於寒,營衛交爭,迭為勝負之故也。

若其人便調不嘔,寒熱頻發,日二三度,脈微緩者,是正氣頗旺,不久將罷,病為欲愈,無用治也。若脈浮而緊,面熱身癢,是陽為陰鬱,欲發而未能也。「仲景脈法」:寸口脈浮而緊,浮則為風,緊則為寒,風則傷衛,寒則傷營,營衛俱傷,骨節煩疼,當發其汗,宜桂枝麻黃各半湯,雙瀉營衛也。

白話文:

傷寒導致衛氣阻塞,會產生表層的寒症;中風使衛氣阻塞,則會引發內部的熱症。如果同時受到風和寒的影響,衛氣和營氣都受到損傷,就會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,類似於瘧疾的表現。這是因為寒氣影響了營氣,讓營氣想要排出,但排除不夠暢通,於是收縮衛氣,導致寒症;風氣影響衛氣,使衛氣想要封閉,但封閉不夠開闊,於是壓迫營血,引發熱症。

營氣鬱積熱氣發作,當衛氣衰弱,營血向外流動時,再次收縮衛氣,引發寒症;衛氣鬱積寒氣生成,當營氣衰弱,衛氣向外流動時,再次壓迫營血,引發熱症。這是先受到風邪侵襲,接著受寒邪影響,營氣與衛氣相互爭奪,結果不斷變換勝負的原因。

如果一個人的情況穩定,沒有嘔吐,寒熱反復出現,一天兩三次,脈象輕微緩慢,這表示他的正氣還頗為旺盛,病情不久將結束,預示著病情可能要好轉,無需特別治療。如果脈象浮緊,臉部發熱,身體癢,這是陽氣被陰邪困擾,即將發作卻還未完全發作。根據「仲景脈法」的描述,寸口處脈象浮緊,浮表示風邪,緊表示寒邪,風邪影響衛氣,寒邪影響營氣,當營氣與衛氣同時受損,會導致關節疼痛,應當發汗,適合使用「桂枝麻黃各半湯」,來同時調理營氣與衛氣。

若其寒熱不頻,日僅再作,是其正氣之虛,不能頻發,而風多寒少,衛郁不盛,宜桂枝二麻黃一湯,重瀉其營而輕瀉其衛也。如其發熱作渴,脈浮而洪大者,是兼有裡熱,宜桂枝二越婢一湯,稍清其內熱也。

桂枝麻黃各半湯,三

桂枝(五錢),芍藥(三錢),甘草(三錢),生薑(三錢),大棗(四枚),麻黃(三錢),杏仁(二十四枚)

白話文:

如果一個人的寒熱現象不多,一天只出現兩次,這表示他的正氣較虛弱,不足以經常引發病症,且風邪偏多而寒邪偏少,衛氣壅塞而不旺盛,適合使用「桂枝二麻黃一湯」,這是為了重補營養和輕補衛氣。如果此人出現發熱並伴有口渴,脈象浮大,則可能有內熱相兼,應使用「桂枝二越婢一湯」,這樣可以稍微清理內熱。

「桂枝」和「麻黃」各取一半的湯劑配方如下:

  • 桂枝:五錢
  • 芍藥:三錢
  • 甘草:三錢
  • 生薑:三錢
  • 大棗:四枚
  • 麻黃:三錢
  • 杏仁:二十四枚

水五杯,先煮麻黃,去上沫,入諸藥,煎杯半,溫分三服。

桂枝二麻黃一湯,四

桂枝(五錢),芍藥(四錢),甘草(三錢,炙),生薑(四錢),大棗(五枚),麻黃(二錢),杏仁(十六枚,去皮尖)

水五杯,先煮麻黃,去上沫,入諸藥,煎二杯,溫服一杯,日再服。

桂枝二越婢一湯,五

桂枝(二錢),芍藥(二錢),甘草(二錢),生薑(三錢),大棗(四枚),麻黃(二錢),石膏(二錢,碎,綿裹)

水五杯,煎二杯,溫服一杯。

白話文:

  1. 水五杯,先煮麻黃,去上沫,入諸藥,煎杯半,溫分三服。

配方:桂枝(五錢)、芍藥(四錢)、甘草(三錢、炙)、生薑(四錢)、大棗(五枚)、麻黃(二錢)、杏仁(十六枚、去皮尖)。

做法:將五杯水加入麻黃,先煮沸後去掉浮沫,再加入其他所有藥材,繼續煮至剩餘約一杯半的量,然後分為三份,每天兩次溫服。

  1. 水五杯,先煮麻黃,去上沫,入諸藥,煎二杯,溫服一杯,日再服。

配方:桂枝(五錢)、芍藥(四錢)、甘草(三錢、炙)、生薑(四錢)、大棗(五枚)、麻黃(二錢)、杏仁(十六枚、去皮尖)。

做法:將五杯水加入麻黃,先煮沸後去掉浮沫,再加入其他所有藥材,繼續煮至剩餘約兩杯的量,然後取出一份溫服,一天內可再服用一次。

  1. 水五杯,煎二杯,溫服一杯。

配方:桂枝(二錢)、芍藥(二錢)、甘草(二錢)、生薑(三錢)、大棗(四枚)、麻黃(二錢)、石膏(二錢、碎、綿裹)。

做法:將五杯水加入所有藥材,一起煮沸至剩餘約兩杯的量,然後取出一份溫服。

3. 太陽風寒大青龍湯證

中風,脈浮緩而有汗,傷寒,脈浮緊而無汗,若中風,脈緊身疼,發熱惡寒,無汗而煩躁者,是衛氣閉斂,風不能泄,營熱鬱遏,莫由外達,故證似傷寒,而加以煩躁。經熱不解,內傳於胸,則見燥渴。宜大青龍湯,麻黃瀉其衛郁,石膏清其肺熱,經熱清散,燥渴自止。

然青龍發汗,最善亡陽,必無少陰證者,而後可用。若脈微而弱,汗出惡風者,是腎陰盛而衛陽虛,風能疏泄而衛不閉斂,慎勿服此。服之汗多陽亡,遂入少陰之臟,則四肢厥逆,筋惕肉瞤。此為逆治,宜以真武湯救之。蓋四肢秉氣於脾胃,汗瀉中焦溫氣,陽亡土敗,寒水上凌,四肢失秉,故手足厥逆。

白話文:

中風的情況,脈象表現為浮緩且有汗;傷寒則脈象為浮緊且無汗。如果中風的脈象表現為緊張、身體疼痛、發熱且畏寒,但沒有汗且煩躁,這表示衛氣被閉鎖,風邪無法疏散,營血中的熱邪被壓抑,無法從外部排出,所以症狀看起來類似傷寒,並且加上煩躁。經絡熱邪未能解開,轉移到胸部,就會出現乾燥口渴的症狀。適應治療方式是使用「大青龍湯」,其中「麻黃」可以疏解衛氣的阻塞,「石膏」則能清淨肺部的熱邪。經絡熱邪得到清散,乾燥口渴的症狀自然會消失。

然而,使用「大青龍湯」時要特別注意,因為它具有發汗的強效作用,容易導致陽氣流失,因此必須確定沒有「少陰」(即心、腎)的證狀才能使用。如果脈搏微弱且有出汗和畏風的情況,這是腎陰過盛而衛陽不足的表現,風邪可以疏通但衛氣不會閉鎖,務必要謹慎不可服用「大青龍湯」。如果誤用,會導致大量出汗,陽氣流失,進而進入少陰的器官,導致四肢冰冷、筋肉顫抖。這種情況是逆向治療,應該使用「真武湯」來救援。因為四肢的氣息來自脾胃,使用「大青龍湯」會導致中焦的溫氣流失,陽氣耗盡,脾胃受損,寒氣上衝,四肢失去氣息支持,因此出現四肢冰冷的症狀。

水寒土濕,木鬱風動,經脈撼搖,故筋肉動惕。真武湯燥土瀉濕,溫寒水而滋風木也。真武湯在「少陰」。

大青龍湯,六

麻黃(二兩),桂枝(七錢),甘草(七錢,炙),杏仁(五十粒),石膏(雞子大,研),生薑(一兩),大棗(十二枚)

水九杯,煎三杯,溫服一杯,取汗。不汗,再服。汗多者,溫粉粉之。汗多陽亡遂虛,惡風煩躁,不得眠也。

白話文:

水寒土濕,木鬱風動,經脈撼搖,因此筋肉震顫。真武湯可以燥土瀉濕,溫暖寒水並滋養風木,所以適用於此情況。真武湯在「少陰」部分。

青龍湯配方如下:

  • 麻黃(二兩)
  • 桂枝(七錢)
  • 甘草(七錢,炙)
  • 杏仁(五十粒)
  • 石膏(雞蛋大小,研磨)
  • 生薑(一兩)
  • 大棗(十二枚)

用水九杯煮沸,煎至三杯,熱服一杯,以引發出汗。若未出汗,可再服一次。出汗過多時,用溫粉覆蓋身體。大量出汗會導致陽氣喪失,出現畏寒、煩躁、難以入睡的情況。

4. 衄血

傷寒皮毛外閉,衛氣莫泄,經脈郁隆,而傍無透竅,勢必上尋出路,發於鼻孔。衛氣升騰,沖逼營血,隨而上溢,是為衄證。衄則衛泄病除,亦同汗解。但營血上溢,損傷頗重。此麻黃、青龍之證,失不早服,故至於此。將衄之時,必先脈浮頭痛,鼻燥口乾。此際早以麻黃髮表,則無衄理。若衛鬱熱盛,宜加石膏、生地,發衛氣而涼營血也。

白話文:

傷寒導致皮膚和毛孔外部閉塞,衛氣無法正常排出,經絡中的血液因此堵塞,無法找到流通的通道,於是被迫尋找出路,最終表現為鼻孔出血。衛氣上升,衝擊營血,隨之上升溢出,這就是我們稱為「衄證」的情況。衄證出現時,衛氣得以釋放,病情得到緩解,就像出汗一樣。然而,營血上溢,對身體的損傷卻比較嚴重。這是麻黃和青龍草的使用情境,如果未能及早服用這些藥物,就可能會發展到衄證這種情況。在衄證發生之前,通常會有脈象浮現、頭痛、鼻腔乾燥、口乾等症狀。此時,如果能及早使用麻黃發汗,就可以避免衄證的發生。如果衛氣被阻滯且熱度較高,則應添加石膏和生地,用來發散衛氣並清涼營血。

5. 太陽傷寒小青龍湯證

太陽表證不解,陽虛之人,積水鬱動,或熱渴飲冷,新水不消,乘表邪外束,氾濫逆行,客居心下,阻陰陽交濟之路,致令胃氣上逆,而為嘔噫,肺氣上逆,而為咳喘,膽火上逆,而為燥渴,土濕木賊,而為泄利,土濕木鬱,而少腹脹滿,小便不利。里水外寒,纏綿不解,是為異日內傳三陰之根。

小青龍湯,麻、桂,發汗以瀉積水,半夏降逆而止嘔噫,薑、辛、五味,下氣而平咳喘也。

小青龍湯,七

麻黃(一兩),桂枝(一兩),甘草(七錢),芍藥(一兩),半夏(一兩),細辛(一兩),乾薑(七錢),五味(一兩五錢)

白話文:

太陽經的病症若未得到解決,對於陽氣不足的人來說,積水會不斷積聚,或者出現熱渴想要飲用冷飲,新鮮的水分無法消化,當外來的風邪束縛於表層,使水分泛濫並逆流,停留於心下,阻礙了陰陽的交換,導致胃部氣體上逆,引起嘔吐,肺部氣體上逆,引發咳嗽與喘息,膽火上逆,造成口乾舌燥,脾胃濕氣,導致腹瀉,脾氣受濕氣困擾,導致少腹部脹滿,小便不通暢。如果內有積水外加寒邪纏繞不散,則是未來將影響到三陰的基礎。

小青龍湯,使用麻黃、桂枝發汗以排除積水,半夏能降逆止嘔,生薑、辛、五味子則能調理氣息,平緩咳嗽與喘息。

小青龍湯配方如下:

麻黃(一兩),桂枝(一兩),甘草(七錢),芍藥(一兩),半夏(一兩),細辛(一兩),乾薑(七錢),五味(一兩五錢)。

水十杯,煎三杯,溫服一杯,覆衣。若微利者,去麻黃,加芫花如雞子大,熬令赤色。若渴者,去半夏,加栝蔞根一兩。若噫者,去麻黃,加附子一枚,炮。若小便不利,少腹滿者,去麻黃,加茯苓一兩四錢。若喘者,去麻黃,加杏仁二兩八錢,去皮尖。

白話文:

取水十杯,煎煮至三杯,調和溫熱後飲用一杯,並覆蓋衣物保持體溫。若出現輕微的排便(微利)現象,則去掉麻黃,加入大約雞蛋大小的芫花,並將其熬煮至呈紅色。若感到口渴,則去掉半夏,並加入栝蔞根一兩。若出現嘔吐(噫)的情況,去掉麻黃,並加入炮製過的附子一枚。若小便不順暢,腹部有脹滿感(少腹滿),則去掉麻黃,並加入茯苓一兩四錢。若出現喘息(喘)的症狀,去掉麻黃,並加入去皮尖的杏仁二兩八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