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說意》~ 卷七 (2)
卷七 (2)
1. 汗下後寒濕發黃
傷寒六七日,已經發汗,而復下之,土敗胃逆,膽木壅遏,以致胸脅滿結,小便不利,煩渴不嘔,往來寒熱,但頭上汗出,此上熱中寒,外顯少陽陽明之郁沖,內隱太陰厥陰之滯陷。宜柴胡桂枝幹薑湯,柴胡、黃芩,清相火而降煩熱,牡蠣、栝蔞,消滿結而解煩渴,薑、甘,溫中而培土,桂枝疏木而達郁也。
若得病六七日,脈遲而浮弱,外惡風寒,手足溫暖,是太陽中風,欲傳太陰之臟也。醫反二三下之,敗其胃氣,不能飲食,而少陽不降,脅下滿痛,筋脈不榮,頭項強直,土濕木遏,小便不利,面目身體悉發黃色,此陰盛陽虛,膽胃郁沖,肝脾滯陷。一與柴胡湯,寒瀉肝脾,清氣愈陷,後必下重。
白話文:
如果一個人發病六七天,已經使用過發汗藥物,之後又進行了下法治療,導致脾胃功能失調,膽木(膽)被堵塞,導致胸部和脹部有滿滿的感覺,小便不通暢,有口渴但不想吐,時冷時熱,只有頭部出汗,這是上部熱力與中部寒氣交織,外部表現為少陽與陽明的鬱積,內部則有太陰與厥陰的滯塞。
適合使用柴胡、桂枝和乾薑湯。其中,柴胡和黃芩能清熱降火,牡蠣和栝蔞能消除胸部脹滿和口渴,薑和甘草能溫暖中焦並滋養土氣,桂枝能疏開木氣,讓鬱氣得以宣散。
如果病患在六七天後,脈搏遲緩而浮弱,外在表現畏風怕冷,但手腳卻暖和,這表示是太陽中風,預示著要轉向影響太陰的臟器。然而醫生卻使用了兩三次的下法,打亂了脾胃的運行,導致患者無法正常飲食。同時,少陽未能順利下降,脹滿疼痛在肋下,筋脈得不到營養,頭項僵硬,土氣被濕氣阻礙,小便不通暢,臉部和身體各處出現黃色。這是陰邪過盛,陽氣虛弱,膽胃的鬱積,肝脾的滯塞。
這種情況下,給患者服用柴胡湯,可以清瀉肝脾,使氣勢更加穩固,預計之後會出現下痢的情況。
凡渴而飲水即嘔者,便是太陰濕旺,柴胡湯不中與也。飲水嘔者,食谷必噦,以其胃氣之敗也。
柴胡桂枝幹薑湯,七十四
柴胡(二兩八錢),黃芩(一兩),甘草(七錢),桂枝(一兩),乾薑(一兩),牡蠣(一兩),栝蔞根(一兩四錢)
水十二杯,煎六杯,去渣,再煎三杯,溫服一杯,日三服。初服微煩,復服汗出愈。
白話文:
如果口渴喝水後立刻感到噦心嘔吐,這表示是太陰部位的濕邪過盛,這種情況不適合使用柴胡湯。喝水後噦心嘔吐,則表明食進食物後也會有噦心的情況,這是因為胃氣已經受到損傷。
方名:柴胡桂枝乾薑湯,配方編號:七十四。
成分:
- 柴胡(二兩八錢)
- 黃芩(一兩)
- 甘草(七錢)
- 桂枝(一兩)
- 幹薑(一兩)
- 牡蠣(一兩)
- 栝蔞根(一兩四錢)
使用方法:取藥材用水煮沸後,用十二杯水煎煮至剩六杯,去渣後再煮三杯,最後得到的藥液分為四份,每次服用一杯,一天共服用三次。初次服用可能會有些許煩躁感,但再次服用後會開始出汗,病症即會得到改善。
2. 誤下成結胸
太陽與少陽並病,頭項強痛,或相火升浮,而生眩冒,時如結胸,心下痞硬者,此少陽陽明之經上逆而壅塞也,當刺肺俞、肝俞,散其鬱結,慎勿發汗,汗亡津液,則相火燔騰,而生譫語,血枯木燥,而脈弦硬。若五六日,譫語不止,宜刺期門,以瀉厥陰,肝膽同氣,瀉肝即所以瀉膽也。汗既不可,下亦非宜,汗下傷中,甲木沖逆,此結胸之由來也。
若太陽少陽並病,而反下之,致成結胸,心下硬滿,泄利不止,水漿不下,此少陽經氣上逆而迫束陽明之腑也。相火升炎,其人必苦必煩。凡傷寒十餘日,結熱在裡,而有陽明腑證,復往來寒熱,而有少陽經證,宜大柴胡湯,雙解表裡。若但有結胸,而外無大熱者,此為停水結在胸脅也,觀其頭上微汗出者,是水飲阻格,陽氣升泄於上,宜大陷胸湯,瀉其濕熱也。(方在「太陽」)
白話文:
如果太陽和少陽兩種病狀同時出現,可能會引起頭部和脖子的疼痛,或者因為內火上升,導致頭暈眼花,時常感覺像是有胸腹積聚的症狀,這可能是少陽和陽明兩條經絡上逆堵塞所導致的。在這種情況下,應當針灸肺俞、肝俞穴位,以散開積聚的氣血,但要小心不要發汗,避免因發汗而流失體液,這樣會讓內火更加熾烈,引發語無倫次的情況,甚至導致血液乾涸,皮膚乾燥,脈象緊硬。
如果病情持續五六天,仍然語無倫次,則應該針灸期門穴,用以瀉降厥陰,由於肝和膽氣息相通,瀉肝就等於瀉膽。既然發汗和下藥都不適合,那麼使用這些方法也必須謹慎,否則會傷害脾胃,導致甲木上衝,這正是形成結胸的原因之一。
如果太陽和少陽兩種病狀同時出現,但卻誤用了下法,導致形成結胸,心下部位變得硬滿,並且伴有腹瀉不止、飲食難下等症狀,這可能是少陽經絡氣流上逆,壓迫了陽明的臟腑所造成的。內火上升,患者必然感到痛苦和煩躁。對於這種病症,如果已經超過十餘日,且有裡熱積聚的現象,又出現了陽明腑的症狀,以及少陽經的症狀反覆出現,則可以使用「大柴胡湯」,來調節表裡兩面的病情。如果只有結胸的症狀,但外部沒有大熱的現象,這可能是胸脅處積聚了水分,看頭部微微出汗,這是水氣阻塞,陽氣升發到上部所致,應該使用「大陷胸湯」來排除濕熱。
3. 誤下成痞
傷寒五六日,嘔而發熱者,柴胡湯證具備,而誤以他藥下之,若柴胡證仍在者,復與柴胡湯,必蒸蒸振慄,發熱汗出而解,此雖是誤下,未為逆也。若心下硬滿疼痛者,此為下早而成結胸也,宜服大陷胸湯(方在「太陽」)。若但硬滿而不痛者,此為誤下而成痞也,宜半夏瀉心湯,半夏降逆,芩、連清上,薑、棗、參、甘,溫補中氣也。
半夏瀉心湯,七十五
白話文:
傷寒病經過五六天後,如果出現噁心和發燒的情況,這是柴胡湯的適用症狀。但如果錯誤地使用其他藥物進行治療,導致病情惡化,只要柴胡湯的症狀仍然存在,再次服用柴胡湯,通常會有熱度上升,身體震顫,然後出汗退燒的現象,這表示即使先前的治療方法錯誤,但最終的結果並沒有逆轉病情。
然而,如果病人的胸口感到緊繃且疼痛,這可能表明在病情早期就進行了不當的下藥治療,導致形成結胸病。對於這種情況,應當使用大陷胸湯來進行治療(此藥方詳細內容在「太陽」篇中有記載)。
若只表現為胸口緊繃而不伴隨疼痛,這可能是因錯誤的下藥導致的胃痞病。對於這種情況,可以使用半夏瀉心湯進行治療。半夏可以降逆氣,黃芩和黃連則能清熱解毒,而薑、棗、黨參和甘草則能溫補中焦的氣血。
此外,提到的半夏瀉心湯的配方共有七十五個成分。
半夏(一兩七錢),人參(一兩),乾薑(一兩),甘草(一兩),大棗(十二枚),黃芩(一兩),黃連(三錢五分)
水十杯,煎六杯,去渣,再煎三杯,溫服一杯,日三服。
白話文:
材料:
- 半夏:7錢(約12克)
- 人參:1兩(約30克)
- 幹薑:1兩(約30克)
- 甘草:1兩(約30克)
- 大棗:12枚
- 黃芩:1兩(約30克)
- 黃連:3錢5分(約6克)
做法:
- 將上述所有材料用水煮沸,共煮出10杯水。
- 然後過濾掉渣,再將剩下的汁液煮沸,直到剩下3杯。
- 每天服用一杯,共三次,每天三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