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說意》~ 卷七 (1)
卷七 (1)
1. 提綱
少陽在陰陽之交,表裡之半,忌發汗吐下,瀉其陰陽,陽虛而入太陰之臟,陰虛而入陽明之腑,是為少陽壞病。如太陽病,不經汗解,轉入少陽,脅下硬滿,乾嘔不食,往來寒熱,若尚未吐下,其脈沉緊者,全是小柴胡證,宜與小柴胡湯。若已經發汗吐下溫針,以致譫妄不明,柴胡證罷,此少陽之壞病也,審其汗下溫針,所犯何逆,以法治之,救其壞也。
白話文:
少陽經位於陰陽交界處,以及表皮和內部器官的中間位置。對於少陽病,要避免發汗、吐瀉等方法,因為這樣會擾亂體內的陰陽平衡。如果身體的陽氣虛弱,可能會導致病情進入太陰系統;若是陰氣不足,則可能進入陽明系統,這都是少陽病惡化的表現。
例如,當太陽病沒有經過發汗治療,轉而進入少陽病時,患者可能會出現肋下硬塊和滿脹感,乾嘔且不想進食,同時伴有間歇性的寒熱症狀。如果患者還未進行過吐瀉或針灸治療,且脈象沈緊,這表明他們可能符合小柴胡湯的治療條件,應使用小柴胡湯進行治療。
然而,如果患者之前已經接受了發汗、吐瀉或針灸治療,導致神志不清,那麼即使他們符合柴胡湯的治療原則,也可能出現少陽病的惡化情況。這種情況下,醫生需要詳細評估患者之前的治療方式,並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療法來輓救病情。
2. 汗後心悸
傷寒脈候弦細,頭痛發熱者,是屬少陽。少陽以甲木而化相火,不可發汗,汗亡心液,火炎神亂,則生譫語,便是里入胃腑。胃和則愈,胃腑燥熱不和,則君相升浮,搖盪不安,煩而且悸也。
以相火下蟄,則神魂寧謐,而相火順降,全憑胃土,胃土右轉,陽氣清涼,而化金水,收藏得政,是以陽秘而不泄,胃土不和,燥熱升逆,甲木莫降,拔根而上炎,神魂失歸,故煩亂而悸動也。凡傷寒二三日,其心中悸動而煩擾者,是陽明土燥,相火失歸,拔根上炎,欲傳胃腑,宜小建中湯,滋燥土而清相火也。
若傷寒脈結代,心動悸者,是相火升炎,血枯木燥,經絡梗澀也,宜炙甘草湯,參、甘、大棗,補中培土,膠、地、麻仁,滋經潤燥,薑、桂,行其瘀澀,麥冬清其燥熱也。
白話文:
傷寒脈象為弦細,伴有頭痛發熱,這屬於少陽病。少陽以甲木之性質,轉化為相火。不能使用發汗治療,因為發汗會耗損心液,導致相火旺盛,神志混亂,產生胡言亂語的情況,這就是病情進入內臟,影響到胃腸的表現。如果胃腸調和,病情就會好轉;如果胃腸燥熱,不調和,相火和君火(心火)會向上升騰,搖擺不定,讓人感到煩躁且心悸。
當相火向下沈降,神智才能安寧,相火順利下降,完全依靠胃土的支持。胃土的運轉,使陽氣清涼,並轉化為金水,藏於內的相火得到控制,因此陽氣不會過度散失。但若胃土不調和,乾燥的熱氣上升逆流,甲木無法正常下降,導致相火直衝,神智失常,因此讓人感到煩亂和心悸。
對於傷寒兩三天後,心臟有跳動感和煩躁感的情況,這是陽明土燥,相火失去歸宿,直衝上部,想要進入胃腸,應使用「小建中湯」,滋潤乾燥的土,清凈相火。
若傷寒脈象結結代代,心動悸,這是相火升騰,血液乾燥,經絡堵塞的表現,應使用「炙甘草湯」,人參、甘草、大棗補充中樞,養護土性,阿膠、地黃、杏仁滋潤經絡,清除乾燥,薑、桂則可以疏通瘀滯,麥冬清凈乾燥的熱氣。
炙甘草湯,七十一
甘草(一兩四錢,炙),人參(七錢),桂枝(一兩),生薑(一兩),大棗(十二枚),生地(五兩六錢),阿膠(七錢),麥冬(一兩六錢,去心),麻仁(一兩六錢)
清酒七杯,水八杯,先煮八味,取三杯,去渣,入阿膠,火化,溫服一杯,日三服。
白話文:
炙甘草湯,配方如下:
- 甘草(一兩四錢,炙),
- 人參(七錢),
- 桂枝(一兩),
- 生薑(一兩),
- 大棗(十二枚),
- 生地(五兩六錢),
- 阿膠(七錢),
- 麥冬(一兩六錢,去心),
- 麻仁(一兩六錢)。
使用方法:準備清酒七杯,水八杯。首先將上述八味材料一起煮沸,然後取出三杯藥汁,去掉藥渣。接著加入阿膠,用小火慢煮至阿膠融化。最後,分三次溫和服用,每次一杯。
3. 表裡雙解
本柴胡湯證,法不宜下,而誤下之,柴胡證罷,此為壞病。若柴胡證不罷者,復與柴胡湯,必蒸蒸而振搖,卻發熱汗出而解。以下傷胃氣,衛氣不能遽發,故戰慄振搖,而後汗出。表解邪退,未為壞也。
如過經十餘日,反二三下之,四五日後,柴胡證應罷矣,若柴胡證仍在者,先與小柴胡湯,以解其外,使嘔吐不止,心下急迫,鬱郁微煩者,此陽明之腑束於少陽之經,表裡合病,宜大柴胡湯,表裡雙解也。
如傷寒十三日不解,期過再經,胸脅滿脹作嘔,日晡潮熱,服下藥不解,已而微利,此本大柴胡證,下之不利,今反利者,知醫以丸藥下之,遺其表證。表邪不解,內熱復郁,故雖利而不愈,此非其治也。其潮熱者,胃腸之實,宜清其里,但胸脅脹滿,上下嘔泄,是外有經證,先宜小柴胡以解外,復以柴胡加芒硝湯,清其裡熱也。
白話文:
對於柴胡湯的病情,根據醫理原則,我們一般不會使用下法進行治療,但如果錯誤地使用了下法,那麼病情可能會惡化。如果柴胡湯的病情沒有惡化,這就是一種壞病的表現。如果柴胡湯的病情沒有惡化,再次服用柴胡湯,通常會出現身體熱度上升、震顫,然後出汗,表徵逐漸解除,這是病情好轉的跡象。
如果經過十幾天的治療,反而多次使用下法,幾天後,柴胡湯的病情應該已經得到控制,如果病情仍然存在,可以先使用小柴胡湯來緩解外部的症狀,如果出現嘔吐、心下緊張、鬱悶微煩的情況,這可能表明陽明病被束縛在少陽經脈上,形成表裡合病,需要使用大柴胡湯來同時解決表和裡的問題。
如果傷寒症狀持續十三天仍未好轉,經過一段時間後,胸部和兩側脹滿,每天下午出現潮熱,服用了下藥之後沒有好轉,反而出現輕微的腹瀉,這可能是原本的大柴胡湯病情,因為錯誤地使用了下藥導致病情沒有好轉,現在反而出現腹瀉。這可能表示醫生使用了丸藥來進行下藥,遺漏了表層的症狀。表層的病症未解,內部的熱氣又再次積聚,所以即使腹瀉也不能痊癒。這種情況並非正確的治療方式。如果出現潮熱,則表明胃腸部有實熱,應該清潔腸胃。但是,如果出現胸部和兩側脹滿,上下嘔吐,這表示外在的經絡有症狀,首先應該使用小柴胡湯來解決外部的問題,然後使用柴胡加芒硝湯來清除腸胃的熱氣。
柴胡加芒硝湯,七十二
柴胡(一兩八錢),黃芩(一兩),人參(一兩),半夏(一兩七錢),甘草(一兩),生薑(一兩),大棗(十二枚),芒硝(二兩)
煎服如小柴胡法。不解,更服。
白話文:
【柴胡加芒硝湯】
材料:
- 柴胡:3錢
- 黃芩:3錢
- 人參:3錢
- 半夏:4錢
- 甘草:3錢
- 生薑:3錢
- 大棗:12顆
- 芒硝:6錢
做法: 依照小柴胡湯的煮法來煮。如果藥效未顯,可以再服用一次。
4. 下後心驚
凡少陽中風,兩耳無聞,目睛色赤,胸滿而心煩者,是胃氣上逆,賊於甲木,不可吐下,吐下則甲木升搖,悸而且驚。蓋甲木化氣於相火,隨肺胃下降而歸命門,相火下蟄,故上竅清虛,耳目聰明,中虛胃逆,肺金失斂,甲木無下行之路,濁氣填塞則耳聾,相火上炎則目赤。甲木刑胃,上脘郁迫則胸滿。
甲木失歸,相火升發則煩生。吐下傷其中氣,肺胃愈逆,甲木拔根,魂浮膽怯,是以悸而且驚也。
若傷寒八九日,醫誤下之,以致胸滿心煩,驚悸譫語,小便不利,一身盡重,不可轉側者,是下傷中氣,濕動胃逆,膽木拔根,神魂不謐,相火升炎,郁生上熱也,而經邪未解,表裡皆病。宜柴胡加龍膏牡蠣湯,茯苓去濕,大黃瀉熱,人參、大棗補中,半夏、鉛丹降逆,龍骨、牡蠣,斂其神魂,薑、桂、柴胡,行其經絡也。
白話文:
【所有屬於少陽中風的情況,兩耳聽不到聲音,眼睛顏色變紅,胸部感到滿悶並且心煩意亂,這都是因為胃氣上升,侵犯了甲木,不能使用吐或下的方法治療,否則會使甲木升騰搖動,引發心悸和驚嚇。甲木在相火的幫助下,隨著肺和胃的下降,歸向命門,相火沈降,所以上部通道清晰,耳朵和眼睛能夠聽到和看到,中間的胃氣反轉,肺金失去收斂功能,甲木沒有向下流動的路徑,混雜的氣體堵塞了耳道,所以聽力喪失;相火向上燃燒,造成眼睛紅腫。甲木侵犯胃部,上腹部受到壓迫,導致胸部滿悶。甲木失去歸宿,相火升發,引起心煩意亂。吐或下藥傷害了中氣,肺和胃更加逆轉,甲木的根部被拔起,靈魂浮動,膽怯不安,因此產生心悸和驚嚇。
如果傷寒症狀持續八九天,醫治時誤用了下藥,導致胸部滿悶、心煩意亂、驚嚇、說胡話、小便不順暢、全身沈重、無法翻身,這就是傷害了中氣,濕氣動搖了胃部,膽木的根部被拔起,神魂不穩,相火升騰,引起上部熱氣,但病因仍然存在,影響到表皮和內部器官。應該使用柴胡加龍膏牡蠣湯來治療,茯苓去除濕氣,大黃排除熱氣,人參和大棗補充中氣,半夏和鉛丹降服逆氣,龍骨和牡蠣收斂神魂,薑、桂、柴胡導通經絡。】
柴胡加龍骨牡蠣湯,七十三
柴胡(一兩四錢),人參(五錢),半夏(七錢),生薑(五錢),大棗(六枚),龍骨(五錢),牡蠣(七錢),桂枝(五錢),茯苓(五錢),鉛丹(五錢),大黃(三錢五分)
加八杯,煎四杯,入大黃,切如棋子,煮一二沸,去渣,溫服一杯。
白話文:
【柴胡加龍骨牡蠣湯】,配方如下:
- 柴胡:一兩四錢
- 人參:五錢
- 半夏:七錢
- 生薑:五錢
- 大棗:六枚
- 龍骨:五錢
- 牡蠣:七錢
- 桂枝:五錢
- 茯苓:五錢
- 頭丹:五錢
- 大黃:三錢五分
將上述藥材加入八杯水,煎煮至剩四杯,然後加入大黃,並將其切成如棋子大小。再煮一兩沸,去掉藥渣,溫熱後服用一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