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元御

《傷寒說意》~ 卷六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六 (2)

1. 經腑雙結

傷寒五六日,頭上汗出,微覺惡寒,手足逆冷,心下脹滿,口不飲食,大便堅硬,脈沉緊而細者,此為少陽陽明兩經之微結。以兩經郁迫,結於胃口,故心下脹滿,不能甘食。此必有少陽之表證,復有陽明之裡證,其汗出惡寒,肢冷心滿者,表證也,便硬者,里證也。蓋兩經合病,土不勝木,必傳胃腑。

腑證未全,則經證未罷,故定有里證,復有表證。若純是里證,則腑熱外蒸,手足汗流,惡寒悉退,無復少陽表證矣。今頭汗惡寒,肢冷心滿,現有少陽表證,不得純謂之裡。其脈候沉緊,手足厥冷,亦不得謂之少陰。以少陰無汗,既頭上汗出,其非少陰甚明。此半表半裡,大柴胡證也。

可表裡分治,先以小柴胡解其少陽之經邪,設表解而不明瞭,再以承氣瀉其陽明之腑邪,燥矢一去,則腑熱清矣。

2. 少陽傳裡

少陽之經,在二陽之內,三陰之外,陰陽相平,不入臟腑,則止傳三陰之經,六日汗解,不解則以麻、桂發之,非柴胡湯證也。若陽盛而傳陽明之腑,陰盛而傳太陰之臟,經證未罷,是謂半表,臟證腑證俱全,是謂半里,半表半裡雙病,故用大小柴胡雙解。

若傷寒三日,病在少陽,而其脈小者,是相火非旺,不入胃腑,經盡表解,病欲自己也。若傷寒三日,病在少陽,既不陽盛入腑,則當陰盛入臟。使其人反能食不嘔,此為中氣未衰,三陰不受邪也。若傷寒六七日,當經盡表解之時,其人大熱而煩躁者,便是傳腑之候,如無大熱而其人煩躁者,是為入臟之機。蓋陰動則陽離,神氣升泄,浮越無歸,故生煩躁也。

3. 熱入血室

婦人中風,發熱惡寒,而值經水適來,得病七八日後,脈遲熱退身涼,似乎表解矣,乃胸脅之下滿如結胸,而作譫語者,此為熱入血室,蓋其經熱乘血海方虛之時,離表而歸里也。宜涼血清肝,瀉其相火。又如中風七八日,續得寒熱往來,而值經水適斷者,此亦為熱入血室,其血必結。

血結經瘀,遏閉少陽之氣,陽陷則陰束而為外寒,陰升則火炎而生內熱,故使寒熱如瘧,應時發作。宜小柴胡湯,清其經熱也。又如傷寒發熱,而值經水適來,晝日明瞭,夜則譫語,如見鬼狀者,此亦為熱入血室。蓋血為陰,夜而陽氣入於陰分,血熱發作,故譫妄不明。宜瀉熱清肝,以瀉相火。

但邪熱在下,治之毋犯胃氣及上焦清氣,則自愈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