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元御

《傷寒說意》~ 卷三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3)

1. 瀉心諸變

傷寒中風,醫不解表,而反下之,敗其中氣,腹中雷鳴下利,日數十行,完穀不化,心下痞滿,乾嘔心煩,不得安靜。醫見心下之痞,以為熱結在中,下之未盡,乃復下之,中氣更敗,其痞愈甚。不知此非結熱,但以中脘虛虧,不能制伏陰邪,客氣上逆,故成硬滿。宜甘草瀉心湯,甘、棗、薑、夏,溫補胃氣而降濁陰,芩、連,清其膽火也。

若傷寒汗出解後,胃中氣不調和,心下痞硬,乾噫食臭,脅下有水氣,腹中雷鳴下利者,此甲木剋土,土虛不能制水,水鬱膽部,而積於脅下,水合木邪,以賊中氣,脾土陷泄而胃土逆塞也。宜生薑瀉心湯,薑、甘、參、夏,溫補中氣,以轉樞機,芩、連,清其膽火也。

甘草瀉心湯,四十八

甘草(一兩四錢),大棗(十二枚),半夏(一兩七錢),乾薑(一兩),黃芩(一兩),黃連(三錢五分)

水十杯,煮六杯,去渣,再煎取三杯,溫服一杯,日三服。

生薑瀉心湯,四十九

生薑(一兩四錢),人參(七錢),甘草(七錢),大棗(十二枚),半夏(一兩七錢),乾薑(三錢六分),黃芩(一兩),黃連(三錢五分)

水十杯,煮六杯,去渣,再煎取三杯,溫服一杯,日三服。

2. 瀉心變法

傷寒服瀉下湯藥,下利不止,心下痞硬,服瀉心湯已,下利如故。醫謂內熱,復以他藥下之,其利不止。又謂內寒,以理中與之,其利益甚。不知理中者,分理中焦,此其利在下焦滑脫,非理中所能,宜赤石脂禹餘糧湯,固其滑脫,利乃可止。若使複利不止者,此土濕木陷,後竅疏泄而失藏也,當利其小便,開其水道,則穀道閉矣。

下利上痞,總因濕旺。凡誤下心痞,與瀉心湯不解,口燥心煩,小便不利者,悉緣土濕木鬱,不能疏泄水道,宜五苓散,燥土而瀉濕也。(方在「太陽」)

赤石脂禹餘糧湯,五十

赤石脂(五兩六錢,研),禹餘糧(五兩六錢,研)

水六杯,煮取二杯,分三服。

3. 瀉水排飲

痞證陰陽格拒,寒熱逼蒸,則生水氣,所謂陰陽交,則生濕也。

太陽中風,而有下利嘔逆之證,是水旺土濕,胃逆而為嘔,脾陷而為利也。是宜攻其水,然必表解者,方可攻之。

若其濕邪郁阻,濁氣升塞,頭痛乾嘔短氣,心脅痞硬作疼,而外則汗出而不惡寒者,是表解里未和也。宜十棗湯大棗培土,芫、遂、大戟,瀉其里水也。

凡傷寒,發汗吐下解後,心下痞硬,噫氣不除者,緣土敗濕滋,胃氣上逆,肺郁痰化,清道壅塞。宜旋覆花代赭石湯,參、甘、大棗,補其中氣,半夏、薑、赭,降其沖逆,旋覆行其痰飲也。

他若病如桂枝證,頭不痛,項不強,寸脈微浮,心中痞硬,氣衝咽喉,不得喘息,此為濕盛胃逆,濁陰填塞,肺鬱而化寒痰,停瘀胸膈,故氣衝而不下也。法當吐之,以瓜蒂散,湧其寒痰。但吐法頗升膈上清陽,諸亡血之家,肺氣素逆,勿用此法。

棗湯,五十一

芫花甘遂,大戟,大棗(十枚)

等分為末,水二杯,煮大棗肥者十枚,取大半杯,去棗,入藥末,強人服一錢匕,弱者半錢,平旦溫服。若下少,病不除者,明日再服半錢。得快利後,糜粥溫養。

旋覆花代赭石,五十二

旋覆花(一兩),人參(七錢),半夏(一兩七錢),甘草(一兩),代赭石(三錢五分,煅,研),生薑(一兩七錢),大棗(十二枚)

水十杯,煮取六杯,去滓,再煎取三杯,溫服一杯,日三服。

瓜蒂散,五十三

瓜蒂(一分,熬),赤小豆(一分)

研末,取一錢匕,以香豉三錢五分,熱湯大半杯煮稀糜,去渣,取汁和散,溫頓服之。不吐者,少加之,得快吐乃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