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元御

《傷寒說意》~ 卷三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1)

1. 提綱

衛氣為陽,風傷衛者,病發於陽也。衛傷則遏逼營血,而生裡熱。血化於臟,臟陰衰者,多傳陽明之腑。營血為陰,寒傷營者,病發於陰也。營傷則束閉衛氣,而生表寒。氣化於腑,腑陽弱者,多傳太陰之臟。

病發於陽者,俟其熱邪傳裡,已入胃腑,非不可下。方其在經,法應汗解,而反下之,表陽內陷,則成結胸。病發於陰者,內寒鬱動,易入脾臟,始終忌下。方其在經,亦應汗解,而反下之,里陰上逆,則成痞證。

太陽之病,不解於太陽之經,而內傳臟腑,生死攸關,是皆太陽之壞病也。然入腑則用承氣,入臟則用四逆,猶有救壞之法。至於未入胃腑,下早而為結胸,未入脾臟,誤下而成痞證,則壞而又壞矣。仲景變承氣而為陷胸,變四逆而為瀉心,所以救壞中之壞也。

白話文:

衛氣屬陽,風傷衛氣,病症會在陽面出現。衛氣受損,會阻塞營血流通,導致內部熱症。血液聚於五臟,若五臟陰氣衰弱,則常傳至陽明大腸。營血屬陰,寒氣傷害營血,病症會在陰面出現。營血受損,會困擾衛氣,引起外部寒症。氣血在大腸形成,若大腸陽氣不足,常傳至太陰肝膽。

在陽面發病,當熱邪進入內部,進入胃腸,不是不可以使用通便方法。若病初就在脈象上表現,應當使用發汗治療,若反而使用了通便方法,使表層陽氣深入內部,會形成胸腔積結。在陰面發病,內部寒氣聚集,容易影響脾臟,始終要避免使用通便方法。若病初就在脈象上表現,也應當使用發汗治療,若反而使用了通便方法,使內部陰氣上衝,會形成脹滿病症。

太陽病,若不解除在經絡上的病症,而轉向五臟六腑,生死問題就十分嚴重,這是太陽病惡化的表現。然而,若進入到五臟六腑才使用通便方法,進入到五臟才使用溫裏方法,還有輓救的可能。至於在經絡上就過早使用通便方法,形成胸腔積結;在脾臟前就錯誤使用通便方法,形成脹滿病症,則是惡化到極點了。張仲景改變了通便方法為開胸方法,改變了溫裏方法為清心方法,就是為了輓救更嚴重的病情。

2. 結胸大陷胸湯證

結胸者,將來之陽明腑證,下早而成者。胃腑燥熱,汗亡里陰,則入陽明,胸膈濕熱,下陷表陽,則成結胸。陽明戊土,化氣於燥金,是以胃熱則生燥,太陰辛金,化氣於濕土,是以肺熱則生濕。腑熱將作,胸熱先生,故未入陽明,而遽下之,則成結胸。

如太陽病,脈浮而兼動數,風中於表則脈浮,熱盛於經則脈數,表閉里鬱則脈動,動而不得外泄則痛生。然數從浮見,尚非內實,浮則表證不解,其人頭痛,發熱,汗出,惡寒者,表未解也。表未解者不可下,下則表陽內陷。醫不解表,而反下之,動數之脈,變而為遲,以其腑熱未起,下則陽負而陰勝也。

白話文:

結胸症狀,是將來會發展成陽明腸胃病症狀,且因下藥過早而產生的病症。胃腸部位因為燥熱,體內陰液被排出,導致進入陽明腸胃系統,造成胸腔和膈膜的濕熱積聚,下陷影響表層陽氣,最終形成結胸症狀。陽明屬戊土,它在乾燥的金屬(肺)中生成氣息,所以胃部燥熱會引發乾燥。太陰屬辛金,在濕潤的土中生成氣息,因此肺部熱則會生出濕氣。腸胃熱度升高時,胸腔熱度通常先上升,因此在還未進入陽明系統前就進行下藥,便會導致結胸症狀的產生。

例如,太陽病的脈象表現為浮動,風邪侵襲表皮使脈象浮現,經脈熱盛使脈象數跳,表皮閉塞、內裡積滯使脈象動,動脈不能向外散發,疼痛就會產生。然而,數跳的脈象從浮現看出來,尚未達到內臟實質性的病態。脈象浮現意味著表皮症狀仍未解除,病人可能會有頭痛、發熱、出汗、畏寒的情況,這表示表皮未得到解救。若表皮未得到解救就進行下藥,會使得表層陽氣陷入。如果醫生不懂得如何治療表皮問題,反而進行下藥,原本浮動數跳的脈象可能會轉為遲緩,因為在下藥後,陽氣被抑制,陰氣佔據上風。

胃主降濁,土敗胃逆,甲木上衝,膽胃之氣,兩相格拒,於是胸中作痛。甲木下行,而化相火,在下為主,在上為客。心肺之氣,為甲木逆上之客氣所沖,不得下達,相火鬱發,外無泄路,於是息短胸盈,煩躁懊憹。膈熱內郁,而經陽外束,既不外泄,勢必內陷,經腑之氣,閉塞堅凝,心中硬滿,是為結胸。氣滯則生飲,宜大陷胸湯,瀉熱而排飲也。

若不成結胸,而下傷中氣,其在陽分,則濕熱鬱蒸而頭上汗出,其在陰分,則濕寒凝澀而小便不利,土敗濕作,身必發黃也。

大陷胸湯,四十二

白話文:

胃的功能是降納食物,如果胃的運作失常,土氣衰敗,會導致胃氣逆反。甲木(代表肝氣)上衝,與膽胃之氣相抵觸,這會引起胸部疼痛。甲木之氣雖從下而行,但轉化為相火(代表內熱),在下部主導,在上部則為客體。心肺之氣被甲木上衝的氣體沖擊,不能順利下達,相火積聚而未能宣發,外無出路,於是引起呼吸急促、胸部脹滿、焦慮煩躁。膈熱積聚於內,經絡的陽氣被束縛,無法外洩,勢必深入內部,使得經絡和臟腑之氣閉塞堅硬,心中感覺硬滿,這就是結胸的現象。氣流阻滯會引發飲食積聚,應使用「大陷胸湯」來清熱利飲。

如果沒有形成結胸,但中氣受損,位於陽部,則是因濕熱鬱蒸而引起頭部出汗,位於陰部,則是因濕寒凝滯導致小便不暢。若土氣衰敗,加上濕氣作祟,身體必定會出現黃疸的症狀。

「大陷胸湯」,配方編號為9891,共有四十二味藥材。

大黃(二兩一錢),芒硝(五錢六分),甘遂(一錢,研末)

水六杯,先煎大黃,取二杯,去渣,入芒硝,煎一兩沸,入甘遂末,溫服一杯。得快利,止後服。

白話文:

大黃(2兩1錢),芒硝(5錢6分),甘遂(1錢,研成粉末)

用六杯水,先煮大黃,取得兩杯湯汁,去掉渣滓,加入芒硝,再煮至水沸一次,加入甘遂粉末,溫熱服用一杯。若感到快速通便舒暢,則在之後停止服用。

3. 結胸諸變

傷寒六七日,經盡當解,而一有結胸,則至期不解。其膈熱鬱蒸,已成實邪,心下滿痛,按之堅硬如石,關脈浮緊,是濁陰格其清陽,結塞不開,宜大陷胸湯也。若重發其汗,又復下之,津亡燥動,舌乾發渴,日晡之時,小發潮熱,不大便五六日,從心下以至少腹硬滿疼痛,手不敢近,是邪熱已深,濕將化燥,結胸而下連胃腑也。腑證合用承氣,但潮熱非甚,亦宜用大陷胸湯也。

若項亦強直,狀如柔痙,是濕熱熏蒸,津涸筋燥,結胸而上連頸項也。亦宜陷胸,湯恐速下,變而為丸,大黃、芒硝,清其熱,葶藶、杏仁,瀉其濕也。

白話文:

傷寒症狀持續了六七天,按照常理應該已經痊癒,但如果出現結胸的情況,就可能超過預期的時間無法恢復。這時如果胸膈部的熱氣積聚,形成實邪,會出現心下部的滿脹疼痛,按壓時會感覺到堅硬如石,關脈浮緊,這是因為陰邪阻滯了陽氣,導致結塊堵塞,不能自行開通。這種情況下,應使用「大陷胸湯」來治療。

若再進行過度的發汗或下藥,會導致津液流失,使身體變得乾燥,舌頭乾裂口渴,尤其是下午時分,可能會出現潮熱的現象,連續五六天不排便,從心下部位開始一直到少腹部,出現硬塊和疼痛,手都不敢靠近,這表明邪熱已經深入,濕氣轉化為乾燥,形成了結胸,並且向下延伸到了胃部。

對於這種情況,可以用「大承氣湯」來治療。如果只是輕微的潮熱,也可以使用「大陷胸湯」。

若出現頸部和背部肌肉僵硬,狀似筋縮,這是因為濕熱蒸騰,津液乾涸,筋絡乾燥,形成結胸,並向上延伸到了頸項部位。這種情況也適合使用「大陷胸湯」,但為了防止迅速下藥導致不良反應,可以改為使用丸劑,使用「大黃」、「芒硝」來清熱,「葶藶」、「杏仁」來利濕。

結胸之證,下陰上陽,寸浮關沉,而其可以下愈,以其下焦之陽,未至絕根,故推陷上焦之陽,使之下接陽根。若其脈浮大,絕無沉意,是陽根已絕,萬不可下,下之則死矣。若遷延日久,結胸之證,無一不俱,一見煩躁,則上熱已極,陽根盡泄,雖不下而亦死矣。

若輕者,名為小結胸,亦在心下,但按之則痛,與大結胸之不按亦痛異,脈候浮數滑,與大結胸之寸浮關沉異。此亦濕熱鬱蒸之病,宜小陷胸湯,黃連清其熱,半夏降其逆,栝蔞滌其痰也。

大陷胸丸,四十三

白話文:

結胸症狀,表現為下部陰虛上部陽盛,脈象寸位浮動而關位深沈,但有可下治療的可能,因為下焦的陽氣尚未完全消失,所以可以推拿上焦的陽氣,使之向下連接陽氣的根源。但如果脈象浮大且全無沈穩的感覺,表示陽氣已經消失,絕對不能進行下法治療,否則會導致死亡。若病情拖延日久,結胸的症狀全部出現,一見到煩躁的情況,則表示上部熱度極高,陽氣已經完全流失,即使不進行下法治療也會導致死亡。

對於輕微的病例,稱為小結胸,也在心下部位,只是按壓時會感到疼痛,和大結胸在按壓時也感到疼痛有所不同,脈象呈浮動、數量快速、滑膩,與大結胸的脈象寸位浮動、關位深沈不同。這是濕熱積聚的病症,適合使用「小陷胸湯」,以黃連清熱,半夏降逆,栝蔔清除痰濕。

「大陷胸丸」,配方編號為四十三。

大黃(二兩八錢),芒硝(一兩七錢),葶藶(一兩七錢,熬),杏仁(二兩八錢)

大黃、葶藶為末,入杏仁、芒硝,合研如脂,丸彈子大,以甘遂末一錢匕,白蜜一小杯,水二杯,煎一杯,溫頓服之,一宿乃下。不下,再服,取下為效。禁忌如常。

小陷胸湯,四十四

黃連(三錢五分),半夏(一兩七錢),栝蔞實(大者一枚)

水六杯,先煎栝蔞,取三杯,去滓,入諸藥,煎二杯,分溫三服。

白話文:

大黃(2兩8錢)、芒硝(1兩7錢)、葶藶(1兩7錢,熬煮後使用)、杏仁(2兩8錢)。首先將大黃和葶藶研磨成粉末,然後加入杏仁和芒硝,混合研磨至狀如油脂。製成彈子大小的丸狀,每服量用甘遂粉末1錢匕、白蜜一小杯、水二杯,煎至剩下一杯,趁熱飲用,一夜後即可通便。若未見效,可再次服用,直到排便為止。飲食禁忌與平常一樣。

小陷胸湯(第44號方) 黃連(3錢5分)、半夏(1兩7錢)、栝蔞實(選用大顆粒一枚)。 用水6杯,先將栝蔞煮沸,取3杯濃汁,去除殘渣,再加入其他兩種藥材,繼續煮至剩餘2杯,分三次溫服。

4. 臟結

結胸與臟結不同,結胸者,陽明之病,其證不按亦痛,按則痛劇難忍,寸脈浮,關脈沉,是上熱而下寒也,臟結者,太陰之病,狀如結胸,其實乃太陰胸下結硬之痞證而無上熱者也,飲食如故,時時下利,其脈寸浮關沉,亦如結胸,但關則小細沉緊,腑陽頹敗,臟陰牢結,究與結胸脈殊。

若舌上白胎滑者,其病難治,蓋舌為心竅,白為肺色,心火既衰,肺津瘀濁,膠塞心宮,故舌起白胎,胃土燥熱,則胎黃澀,肺金濕寒,則胎白滑也。若脅下素有痞塊,連在臍旁,痛引少腹,而入陰筋,緣土濕木鬱,筋脈短急,故牽引作痛,肝主筋,脈自少腹而絡陰器,其經絡如此也。此其土敗木賊,中氣磐郁,四維不轉,是名臟結。

白話文:

結胸和臟結是兩種不同的病症。結胸是由陽明經所引起,症狀是按壓不痛,但當按壓時會感到疼痛加劇,難以忍受。脈象表現為寸脈浮現,關脈深沈,顯示上部熱盛而下部寒涼。

相反,臟結是由太陰經所引起,外觀看起來類似結胸,實際上是太陰經胸下結硬的痞證,並且沒有上部的熱症。患者的飲食習慣保持正常,時常出現下痢。脈象表現為寸脈浮現,關脈深沈,與結胸相似,但關脈更為細小、沈緊。這表示腑陽衰敗,臟陰堅實。總體來說,它與結胸的脈象有很大的差別。

如果舌頭上覆蓋著白色黏膩的胎狀物質,那麼這種病可能難以治療。舌頭是心臟的通道,白色的顏色代表肺部的表現。如果心火衰弱,肺部的津液凝結成瘀濁,阻塞心宮,舌頭就會出現白色胎狀物質。胃土乾燥熱烈,使得胎狀物質呈現黃色且黏稠;肺金濕寒,則胎狀物質呈現白色且滑膩。

如果脛下原本就有一個痞塊,連接至肚臍旁,疼痛引向小腹,並進入陰器,這是因為土氣敗壞,木氣積聚,導致筋脈緊縮,所以產生疼痛。肝主筋,脈路從少腹連接到陰器,就是這樣的一條經絡。這表明中氣沈滯,四面八方的氣流無法流通,被稱為臟結。

結而不解,必死無疑也。臟結之證,陰勝則寒,陽復則熱,寒為死機,熱為生兆。陰陽相搏,多見煩躁。復之過者,邪熱內燔,亦有下證。若絕無陽證,不往來寒熱,人反靜而不躁,舌上胎滑者,是為純陰,不可攻也。

白話文:

結塊而不散解,必定兇險,難以生還。對於內有積結的病狀,陰氣佔主導時會表現出寒症,而陽氣復蘇則會呈現熱徵。寒象是死亡的跡象,熱象則是生命恢復的徵兆。陰陽氣息交戰時,患者往往會感到焦慮和不安。如果病情發展過於嚴重,可能會導致邪熱在體內燃燒,並出現下部的症狀。倘若完全沒有陽性症狀,即不時地出現寒熱交替的情況,但患者卻表現得平靜而不躁動,舌苔滑膩,這代表體內屬純陰,不宜進行攻擊性的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