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說意》~ 卷二 (5)
卷二 (5)
1. 火逆汗下後煩躁
太陽經病,誤用火熏,助其經熱,是謂火逆。火逆之證,熱在表,不在裡,誤服下藥,虛其里陽,其病不解。因復燒針發汗,亡其表陽,陽根欲脫,遂至煩躁不安。宜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,疏木培土,斂神氣而除煩躁也。
凡或汗或下,病不解而生煩躁者,皆土敗水侮,陽根欲脫,宜茯苓四逆湯,參、甘,培其中氣,薑、附,溫其水土,茯苓瀉其腎邪也。
若下之瀉其里陽,又汗之亡其表陽,晝而陽氣飛越,煩躁不得眠,夜而陽氣收斂,安靜無擾,不嘔不渴,內無里證,身不大熱,外無表證,而脈候微沉,是陽虛而內寒,宜乾薑附子湯,溫中下以回陽氣也。
白話文:
太陽經出現病症時,如果錯誤地使用熱蒸氣治療,會助長經絡的熱氣,這種情況被稱為「火逆」。火逆的情況下,熱氣停留在體表,而不是體內,如果誤服了能清熱的藥物,反而耗損了體內的陽氣,病情無法得到緩解。再進行燒針發汗,這會耗盡表層的陽氣,使陽氣根基變得脆弱,最終導致人感到焦慮和不安。此時應使用「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」,它能夠調理肝脾,收斂心神,消除焦慮和不安。
當出現過度出汗或排便後,病情沒有好轉反而感到焦慮時,這是因為脾氣不足導致水分侵擾,陽氣根基欲脫離,應該使用「茯苓四逆湯」。其中的參、甘可以補養中樞,薑、附則能加溫體內的水分和土壤,茯苓則能排出腎部的邪氣。
若使用下法導致體內陽氣流失,再使用發汗法讓表層陽氣消失,白天陽氣升騰,讓人感到焦慮無法入睡,夜晚陽氣收斂,人處於平靜狀態,沒有嘔吐和口渴的症狀,體內沒有內訌的證據,身體並不會有大範圍的發熱,外部沒有表層的症狀,脈搏呈現微弱沈緩,這表明是陽氣虛弱加上體內寒冷,應使用「乾薑附子湯」來溫暖中樞並回復陽氣。
蓋陽亡則寒生,若平素汗多,而重發其汗,陽神不歸,必恍惚心亂,小便之後,陰管作疼。以乙木遏陷,疏泄不暢,便後木氣凝澀而不達也。
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,三十九
桂枝(三錢五分),甘草(七錢),龍骨(七錢),牡蠣(七錢)
水五杯,煎二杯,溫服大半杯,日三服。
茯苓四逆湯,四十
茯苓(二兩一錢),人參(三錢五分),甘草(七錢),乾薑(五錢二分),附子(一枚,炮,去皮臍,破八片)
白話文:
當人身之陽氣消失,則會產生寒症。如果一個人原本就流汗過多,再施以過度的發汗治療,導致陽氣散失,可能會引起心神不定、混亂,甚至在小便後,感到下體疼痛。這是由於肝木(乙木)被壓抑,氣機無法順暢流通,造成大便後木氣凝滯,不能正常排出。
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,配方如下:
桂枝(三錢五分),甘草(七錢),龍骨(七錢),牡蠣(七錢)
用水五杯,煎煮至剩兩杯,溫熱服用大約一半杯,每日三次。
茯苓四逆湯,配方如下:
茯苓(二兩一錢),人參(三錢五分),甘草(七錢),乾薑(五錢二分),附子(一枚,經過炮製,去皮和臍,然後切為八片)
以上配方請由專業中醫師根據個人情況進行適當調整與使用。
水五杯,煎二杯,溫服大半杯,日三服。
乾薑附子湯,四十一
乾薑(三錢五分),附子(一枚,生用)
水二杯,煎一杯,頓服。
白話文:
取水五杯,煮沸後剩下兩杯,分成三次,每次喝大約一半杯,每日進行三次。
這是「乾薑附子湯」的配方,共四十一則。
所需材料: 乾薑(三錢五分), 附子(一枚,使用生品)
取水兩杯,煮沸後剩下一杯,一次性飲用。
2. 汗後吐蛔
太陽經病,汗下亡陽,土濕水寒,木氣不達,則病及厥陰肝臟。如臟腑素寒,復發汗,以亡其陽,胃冷而氣逆,必吐蛔蟲。
白話文:
太陽經出現病症,若因過度發汗或下藥導致陽氣流失,加上脾土濕潤、腎水寒冷,使木氣無法正常運行,則可能影響到厥陰肝臟。如果原本脾胃就寒涼,再進行發汗治療,導致陽氣進一步流失,胃部會變得寒冷並引起氣逆,這時很可能會吐出蛔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