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元御

《傷寒說意》~ 卷二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4)

1. 汗後表虛漏泄惡風惡寒

太陽經病,土負水勝,則入少陰腎臟。如汗後漏泄不止,表疏惡風,小便艱難,四肢微急,屈伸不柔者,此汗泄而陽亡也。經絡之陽,根於腎水,宜桂枝加附子湯,以培陽根也。若汗後表病不解,反惡寒者,亦汗亡營中之陽也,宜芍藥甘草附子湯,甘草培土,芍藥斂營,附子溫腎水而暖營血也。若下後復汗,身體振寒,脈候微細,以下亡其里陽,汗亡其表陽,致內外俱虛故也。

桂枝加附子湯,三十二

白話文:

太陽經的疾病,如果土氣過盛而水氣過旺,那麼病邪會進入少陰腎臟。比如在出汗後,仍然有漏水不停、怕風、小便困難、四肢略感緊繃、動作不靈活的情況,這表示陽氣已經流失。太陽經的陽氣根植於腎水,應使用「桂枝加附子湯」來滋養和培固體內的陽氣。如果出汗後,表層疾病未解,反而感到寒冷,這表示陽氣流失在營血中,應使用「芍藥甘草附子湯」。其中,甘草滋養土氣,芍藥收斂營血,附子溫暖腎水,使營血得以溫暖。如果在下過後再次出汗,身體出現震顫的寒意,脈搏微弱細小,這是因為裡部的陽氣被消耗,表層的陽氣也流失,導致內外都虛弱了。

「桂枝加附子湯」,配方編號三十二。

桂枝(一兩),芍藥(一兩),甘草(七錢),生薑(一兩),大棗(十二枚),附子(一枚,炮)

煎如桂枝法。

芍藥甘草附子湯,三十三

芍藥(一兩),甘草(一兩),附子(一兩)

水五杯,煎杯半,分溫再服。

白話文:

桂枝(30公克)、芍藥(30公克)、甘草(21公克)、生薑(30公克)、大棗(12顆)、附子(1顆,先經炮製處理)。

煎煮方式依照桂枝的煎煮方法進行。

芍藥甘草附子湯方,第33則

芍藥(30公克)、甘草(30公克)、附子(30公克)

用五杯水煎煮至一杯半後,分成兩次溫和服用。

2. 汗吐下後心滿氣衝頭眩身搖心悸肉瞤

傷寒吐下後,心下逆滿,氣上衝胸,起則頭眩,脈沉而緊者,土敗陽虛,濁陰上乘也。又復發汗,以亡經中之陽,溫氣外泄,血冷木枯,風動身搖,振振不已。此其病在經絡,根原臟腑,緣於水泛土濕,木鬱風動。宜苓桂朮甘湯,燥土而瀉水,疏木而達郁也。

若發汗之後,汗出不解,病人仍發熱,心下荒悸,頭目眩暈,皮肉瞤動,身體振搖,勢欲穴地自安,此以汗出陽亡,水寒土濕,木鬱風動,衝擊而不寧也。宜以真武湯,瀉濕燥土,清風木而溫寒水也。

凡汗多陽亡,其人叉手自冒其心,心下動悸,欲得手按者,緣於土敗木鬱,風動神搖,宜桂枝甘草湯,疏木而培土也。汗多陽亡,病人叉手自冒其心者,率多耳聾,以肺胃逆行,膽木不降,濁氣上填,孔竅不虛靈也。

白話文:

傷寒後如果嘔吐或下瀉,會出現心下部反常滿脹、氣往上衝到胸部,起牀時頭會眩暈,脈象沈緊的情況,這是因為脾土衰敗、陽氣虛弱,導致混濁的陰氣上行。若再進行發汗治療,會使得原本的陽氣流失,體表溫度下降,血液冷卻,木氣枯萎,風動使身體顫抖不止。這種病症是從經絡開始,根源在於內臟,可能是由於水分過多、土濕過重、木氣積聚導致風動。

適合使用「苓桂朮甘湯」,此方能除掉土溼、導出水分,疏通木氣以解鬱。

如果發汗後仍出汗不止,病人仍然發熱,心下部驚悸,頭目眩暈,皮膚顫抖,身體不停搖晃,有想鑽地洞尋求安靜的傾向,這可能是因為出汗導致陽氣流失,水寒土濕,木氣積聚,風動使心神搖晃不安。此時應使用「真武湯」,此方能消除濕氣、乾燥土氣,清涼風木、溫暖寒水。

對於大量出汗導致陽氣流失,病人雙手交叉護住心臟,心下部悸動,希望用手按壓,這是因為脾土衰敗、木氣積聚,風動使神志搖晃。此時適合使用「桂枝甘草湯」,此方能疏通木氣、培養脾土。

大量出汗導致陽氣流失的病人,雙手交叉護住心臟,往往會有耳鳴的現象,這是因為肺和胃的氣上升,膽木不能下降,混濁的氣體向上堵塞,使得耳鼻喉等孔竅失去靈敏性。

大抵脈候浮數,法當汗解,若下敗脾陽,身重而心悸者,則不可發汗,當俟自汗而解。此其尺中脈微,里陽原虛,須陽氣漸復,表裡皆實,經氣外發,自能汗愈也。

凡尺脈遲微者,皆不可汗。營候於尺,汗化於營,尺微營虛,故不可汗。汗之亡陽者,亡其血中之溫氣也。(真武湯,在「少陰」)

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,三十四

茯苓(一兩四錢),桂枝(七錢),白朮(七錢),甘草(七錢)

白話文:

大抵脈象浮數時,方法應以發汗來治療,但如果因為錯誤地使用下法導致傷害了脾的陽氣,出現身體沈重且心悸的情況,則不能進行發汗,應等待自行出汗來恢復。這表示尺脈中的脈象微弱,體內的陽氣原本就虛弱,需要等待陽氣逐漸恢復,當體內和表面都變得實滿,經絡的氣血外發,自然就能夠出汗痊癒。

所有尺脈遲弱微細的症狀,都不適合使用發汗的方法。因為脈象在尺部表示營養供應的狀況,如果尺脈微弱表示營養不足,所以不適合發汗。過度發汗會導致陽氣流失,這等同於失去血液中的溫暖氣息。

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(方號37886),配方組成如下:

茯苓(一兩四錢),桂枝(七錢),白朮(七錢),甘草(七錢)

水六杯,煎三杯,溫分三服。

桂枝甘草湯,三十五

桂枝(一兩四錢),甘草(七錢)

水三杯,煎一杯,頓服。

白話文:

「取水六杯,煎煮後保留三杯,溫熱後分三次服用。這指的是『桂枝甘草湯』,配方如下:

桂枝(一份量為一兩四錢),甘草(一份量為七錢)。

取水三杯,煎煮後保留一杯,一次飲用完畢。」

3. 汗下後發作奔豚

汗後陽亡土濕,風木鬱動,則生振悸。輕者悸在心下,重者悸在臍間。臍下振悸,根本搖動,是欲作奔豚之象也。奔豚之發,起於少腹,直犯心胸,衝突擊撞,其痛不支,咽喉閉寒,七竅火發,病之最凶惡者。宜苓桂甘棗湯,泄濕培土,補脾精而達木鬱也。

凡燒針取汗,表泄陽虛,針孔被寒,核起而赤者,必發奔豚。緣外寒閉束,風木鬱沖之故。宜先灸核上各一壯,散其外寒,以桂枝加桂湯,疏木而下衝也。至於下後陽虛,下焦陰氣上衝者,亦皆奔豚之證,悉宜桂枝加桂湯也。

白話文:

汗後導致陽氣流失,加上土溼和風木鬱動的情況,會引起振悸。輕微的情況,振悸可能發生在心下;若情況嚴重,振悸會出現於臍間。若振悸發生在臍下,表示根本搖動,這就是奔豚症狀的預兆。奔豚症狀開始時,從少腹發作,直指心胸,衝突撞擊,疼痛難忍,咽喉閉塞,七竇口發熱,這是病情中最為嚴重的狀態。應使用苓桂甘棗湯,排出濕氣,養護土氣,補充脾精,並解開風木的鬱滯。

對於通過燒針方式引出汗液,導致表層陽氣虛弱,針孔處受到寒氣侵襲,出現紅腫的狀況,必定會引發奔豚。這是因為外寒閉塞,加上風木鬱動的結果。此時,首先應灸針孔上方各一壯,散去外寒,使用桂枝加桂湯,疏通風木並下衝。

至於服藥後導致陽氣虛弱,下焦陰氣上衝的情況,都符合奔豚的症狀。全都需要使用桂枝加桂湯來治療。

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,三十六

茯苓(一兩八錢),桂枝(一兩四錢),甘草(一兩),大棗(十五枚)

甘瀾水十杯,先煎茯苓,減二杯,入諸藥,煎三杯,溫服一杯,日三服。

作甘瀾水法:用水十杯,置盆內,以勺揚之數百遍,水上有珠子千顆相逐,乃取用之。

桂枝加桂湯,三十七

桂枝(一兩七錢),芍藥(一兩),甘草(七錢),生薑(一兩),大棗(十二枚)

煎如桂枝法。

白話文:

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,配方包含茯苓(一兩八錢),桂枝(一兩四錢),甘草(一兩),大棗(十五枚)。使用甘瀾水十杯,首先煎煮茯苓,減少兩杯水量後,加入所有藥材,再煎煮至剩餘三杯,接著溫熱服用一杯,每日需服用三次。製造甘瀾水的方法是,使用十杯水放入盆中,用勺子攪拌數百次,使水面上浮現一千個珠狀泡沫,然後使用這些泡沫。

桂枝加桂湯,配方包括桂枝(一兩七錢),芍藥(一兩),甘草(七錢),生薑(一兩),大棗(十二枚)。其煎煮方法與桂枝湯相同。

4. 火劫溫針後驚悸發狂

傷寒脈浮,應以汗解,醫以火逼劫之,汗多陽亡,必驚悸發狂,起臥不安。以土敗胃逆,膽木拔根則驚生,濁陰上填,迷塞心宮則狂作。宜救逆湯,桂枝去芍藥之瀉陽,加蜀漆吐敗濁以療狂,龍骨、牡蠣,斂神魂以止驚也。

凡傷寒誤用溫針取汗,以亡其陽,膽木拔根,必生驚悸也。

救逆湯,三十八

桂枝(一兩),甘草(七錢),生薑(一兩),大棗(十二枚),蜀漆(一兩,洗去腥),龍骨(一兩四錢),牡蠣(一兩七錢,熬)

水十二杯,先煮蜀漆,減二杯,入諸藥,煎三杯,溫服一杯。

白話文:

當一個人患了傷寒症,如果脈象浮現,應該以發汗的方式來治療,但醫生卻使用熱力逼迫患者出汗,導致大量出汗而使陽氣流失,可能會引發心悸或精神錯亂,並造成坐臥不安的情況。這是因為熱力使脾胃功能失調,膽木根被拔除後,會引發心悸,混亂的陰氣上沖,堵塞心臟,導致精神錯亂。這時需要服用「救逆湯」,其中的桂枝去除芍藥的耗散陽氣作用,加上蜀漆來排出體內的廢物,治療精神錯亂。龍骨和牡蠣能收斂神智,止住心悸。

若在治療傷寒時錯誤地使用溫針來取汗,會導致陽氣流失,膽木根被拔除,必然會引發心悸。

「救逆湯」配方如下:

桂枝(一份兩錢),甘草(七錢),生薑(一份兩錢),大棗(十二個),蜀漆(一份兩錢,清洗去腥味),龍骨(一份四兩七錢),牡蠣(一份七錢,熬煮)。將十二杯水,先煮蜀漆,減少兩杯後,加入所有藥材,再煮至三杯,最後溫和地服用一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