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述義》~ 卷二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1)

1. 卷二

2. 述太陽病

太陽病者,表熱證是也。蓋邪之初感,必先犯表,則正氣不暢,並而為熱(山田正珍注提綱曰:頭項強痛,謂頭痛項強。瓜蒂散條云:病如桂枝證,頭不痛項不強,可以徵焉。此條統論中風傷寒,故啻云脈浮,而不分緊與緩也。惡寒亦兼惡風言,惡風輕,惡寒重,舍輕取重,所謂舉大而小從者也。其不言發熱者,以有或已發熱,或未發熱之異也。此說為是)。

此病大端有二:一則其人腠理素疏者,倘被邪客,其表愈開,邪不內迫,徒泛漫肌肉,故衛特受傷(觀衛氣不與營氣和諧,及營弱衛強等語,則中風之邪,不著營分也明矣),是屬表虛(虛者,疏泄之義,非虛乏之虛),所謂名為中風者矣。治以桂枝湯,調和營衛,而汗解之(尤怡醫學讀書記曰:傷寒發熱者,陽氣被鬱而不伸也;中風發熱者,陽氣被引而外浮也。郁者必發之,浮者不徒解散而已。此桂枝湯,所以兼陰陽通合散為劑也)。

一則其人腠理素致者,邪正相搏,更致緊閉,遂迫骨節,故營衛俱傷(觀營衛俱病,骨節煩疼條,則傷寒之邪,亦傷衛分也明矣),是屬表實(實者,緊閉之義,非結實之實),所謂名為傷寒者矣(尤氏曰:不言無汗者,以脈緊該之也)。治以麻黃湯,發泄郁陽而汗解之(麻黃為汗藥中之最烈者,金匱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湯條曰:麻黃發其陽,蓋發陽二字,實盡其功用,不待李時珍發散肺經火鬱之說也。其得桂枝,而發表更銳者,猶大黃之於芒硝耳。金匱又曰:其人形腫者,加杏仁主之。其證應內麻黃,以其人遂痹,故不內之。據此,杏仁之與麻黃,唯有緊慢之別,而其開鬱則稍均,不特為治喘而用也。且此方之妙,固在單捷,所以不用薑棗等品,柯氏說雖密,至大青龍而不通矣)。

此其分也(詳此二證,朱氏成氏主風寒營衛相配之說,爾來諸家,無復異議,迄至柯氏,辨駁殆盡,而張志聰實闢其端,說見集註凡例,及侶山堂類辯,惜語焉未詳耳。尤氏曰:邪氣之來,自皮毛而入肌肉,無論中風傷寒,未有不及於衛者,其甚者,乃並傷於營耳。郭白雲所謂涉衛中營者,是也,亦為明確。今考郭氏猶分風寒,然其言頗精,仍拈於下:曰:問曰:太陽一經,何其或有汗,或無汗也?雍曰:系乎營衛之氣也。營行脈中,衛行脈外,亦以內外和諧,而後可行也。風邪之氣,中淺則中衛,中衛則衛強,衛強不與營相屬,其剽悍之氣,隨空隙而外出,則為汗矣。故有汗者,衛氣遇毛孔而出者也。寒邪中深,則涉衛中營,二氣俱受病,無一強一弱之證。寒邪營衛,相結而不行,則衛氣無自而出,必用藥發其汗,然後邪去而營衛復通。故雖一經,有有汗無汗二證)。

白話文:

太陽病,指的是身體表面發熱的症狀。這是因為外邪剛侵入人體時,必定先侵犯體表,導致體內正氣運行不暢,進而產生熱象。(註解說,像是頭痛、脖子僵硬,這就是頭痛項強。如果像桂枝湯證,只是類似但頭不痛脖子不僵硬,就可以用來區別。這裡總論中風和傷寒,所以只說脈象浮,沒有細分脈是緊還是緩。惡寒也包含怕風的意思,怕風比較輕微,怕冷比較嚴重,取嚴重的那種說。沒有特別說發熱,是因為有的時候已經發熱,有的時候還沒發熱,這說法是對的。)

這種病大致分為兩種情況。一種是體質本來就腠理疏鬆的人,一旦受到外邪侵襲,體表會更加開洩,邪氣不會深入體內,只會停留在肌肉,這樣就只傷到衛氣。(從衛氣不和營氣協調,以及營弱衛強等說法,可以知道中風的邪氣,是不會侵犯營分的。)這種情況屬於表虛。(這裡的虛,是指疏洩的意思,不是虛弱的虛。)這就是所謂的中風,用桂枝湯來治療,調和營衛,通過發汗來解除病症。(註解說,傷寒發熱是因為陽氣被鬱住而不能伸展,中風發熱是因為陽氣被引導到體表而浮散,鬱住的就要發散開來,浮散的也不能單純解散,所以桂枝湯可以同時兼顧陰陽,使其通合。)

另一種是體質本來就腠理緻密的人,邪氣和正氣相互搏鬥,導致體表更加緊閉,邪氣會深入骨節,這樣營氣和衛氣都會受損。(從營衛俱病、骨節煩疼等說法,可以知道傷寒的邪氣,也會侵犯衛分。)這種情況屬於表實。(這裡的實,是指緊閉的意思,不是結實的實。)這就是所謂的傷寒。(註解說,不說沒有汗,是因為脈象緊就包含了沒有汗的意思。)用麻黃湯來治療,發散被鬱住的陽氣,通過發汗來解除病症。(麻黃是發汗藥中最猛烈的藥。有說法說麻黃能發散陽氣,發陽二字就已經說盡它的功用,不必再說它能發散肺經火鬱。它和桂枝一起用,發表的效果會更強,就像大黃之於芒硝一樣。還有說法說,如果病人身體腫脹,要加杏仁,因為病人的情況屬於麻痺,所以不直接使用麻黃。由此可知,杏仁和麻黃的區別只在於作用快慢,但開鬱的作用差不多,不只是用來治療喘的。而且這個方子的妙處就在於單純快捷,所以不用生薑、大棗等。柯氏的說法雖然周密,但到了大青龍湯就不適用了。)這就是這兩種病的分別。(詳細分析這兩種病,前人主張風寒傷營衛的說法,後來的醫家都沒有異議,直到柯氏,才把這些說法駁斥得差不多,而張志聰才真正開啟新的觀點,詳細的內容可以看相關著作。可惜的是,沒有說得很清楚。註解說,邪氣的侵入,是從皮毛進入肌肉,無論是中風還是傷寒,都會侵犯到衛氣,嚴重時才會同時傷到營氣。有醫家說,邪氣會侵犯衛分再進入營分,這說法也算明確。現在考證這位醫家的說法,雖然他還分風寒,但他的說法很精闢,可以參考。他說,問:太陽經的病,為什麼有的有汗,有的沒有汗?答:這和營衛之氣有關。營氣在脈中運行,衛氣在脈外運行,只有內外和諧,才能正常運行。風邪侵入淺層,就會傷到衛氣,導致衛氣強盛,衛氣強盛不和營氣協調,它會隨著空隙而散發出去,就會出汗。所以有汗,是因為衛氣從毛孔散發出去。寒邪侵入深層,就會侵犯衛氣和營氣,導致兩種氣都受損,沒有一強一弱的區別。寒邪會讓營氣和衛氣相互阻結而不運行,衛氣無法散發,必須用藥來發汗,才能讓邪氣排出,使營衛恢復暢通。所以即使是同一個太陽經,也會有出汗和不出汗兩種情況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