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述義》~ 卷四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5)

1. 虛乏

軒村曰:此條與辨脈法相發。云:病有不戰不汗出而解者,何也?答曰:其脈自微。此以曾經發汗、若吐、若下、若亡血,以內無津液,此陰陽自和,必自愈。故不戰不汗出而解也。是也。且下條亦云亡津液,則亡血,是諸失血之謂。而亡津液,總汗吐下亡血之詞,亦通。

)有汗下失度,胸中陽虛者,何?如桂枝去芍藥湯證是也。因誤下胸虛,邪氣乘入,以為胸滿,故去芍藥;然表邪猶在,故用桂散表,亦扶其陽。虛稍甚者,加附子救之。(脈促者,以邪著在高乎?金匱‧氣分:心下堅大如盤,邊如旋杯,水飲所作,桂枝去芍藥加麻黃細辛附子湯主之。)

又千金‧桂枝去芍藥加皂莢湯,治肺痿吐涎沫,並與本方同趣。蓋芍藥腹滿用之,而胸滿忌之者,以其味酸澀泥膈乎?尤氏曰:去芍藥者,恐酸寒氣味,足以留胸中之邪,且奪桂枝之性也。近是。○微惡寒。千金翼亦脫惡字。考此證,上篇末條中亦有之,乃似陽虛之驗。然未審何故。

金鑑曰:當是汗出微惡寒。若無汗出二字,乃表未解,無取乎附子也。此說不必。)如桂枝甘草湯證,是過汗胸虛。然其邪既解,虛亦為輕,故治宜小方。而師試令咳條,其病加重者也。(成氏曰:發汗多亡陽,胸中陽氣不足者,病人手叉自冒心。師見外證,知陽氣不足也。

又試令咳,而不即咳者,耳聾也,知陽氣虛明矣。耳聾者,陽氣虛,精氣不得上通於耳故也。按靈樞‧決氣篇曰:精脫者耳聾。)有誤下中虛者,何?如桂枝人參湯證是也。此數下胃虛,邪氣內陷,協熱下利,故治取雙救,蓋殆欲屬陰者矣。(脈沉滑者,協熱利;及陽明篇,

協熱便膿血,並似言裡熱,與此條異義。傷寒例:內虛熱入,協熱遂利,亦然。○此方,桂獨後煮,猶是附子瀉心湯附子後內之意,與他桂枝諸方,其例自異。徐大椿說為勝。)有誤下下脫者,何?如赤石脂禹餘糧湯證是也。此二三下之,下焦不約,以為瀉利,故治取收澀。

桃花湯之類證也。(程氏曰:下脫上結,理中反成堵截,上下二焦無由交通,所以利益甚。錢氏曰:謂之益甚者,言藥不中病,不能止而益甚,非理中有所妨害而使之益甚也。按錢說似優。要之,此條設法御病,就變示例。言誤下之後,下利不止者,有冷熱不調宜用瀉心者;

又有胃氣虛寒宜用理中者;又有下焦滑脫宜用收澀者;又有泌別不職宜用滲利者。證有數等,不可一概也。○此方,分溫三服。本草圖經引作分再服,似是。)有大邪已解,胃虛生寒者,何?如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證,汗後胃寒,虛氣壅滯者也。(此證不必有停飲。

其用半夏,蓋猶茯苓四逆用茯苓之意。如千金大半夏湯之類溫泄寒脹諸劑,皆自此方脫胎。○雞峰普濟方:殿中丞郭中妹十歲,病腹色不變,按之而大不陷,心腹下痞滿,得之因取轉數多,病已月餘。北按甲乙經云:三焦脹者,氣滿於皮膚中,殼然不堅。遂與仲景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。)

白話文:

虛乏

這段文字討論的是因各種原因導致身體虛弱的情況,以及不同的治療方法。

首先,它解釋了有些病症沒有發汗、出汗卻能自愈的原因,是因為之前的治療(例如發汗、催吐、瀉下、失血)耗損了體內的津液,但陰陽最終自行調和,所以病就好了,並不會出現發汗等症狀。文中也提到「亡津液」包含了汗、吐、下、失血等情況。

接著,討論了汗下過度,導致胸中陽氣虛弱的情況。這就像桂枝去芍藥湯的證候,因為錯誤的瀉下導致胸部虛弱,邪氣乘虛而入,造成胸悶,所以要去掉芍藥。但表邪還未完全去除,所以仍需用桂枝散解表,同時扶助陽氣,如果虛弱較嚴重,則需加入附子。脈搏急促,可能是邪氣侵犯較高部位。書中提到心下堅硬腫大如盤,邊緣如旋杯狀,是水飲積聚所致,可用桂枝去芍藥加麻黃細辛附子湯治療。另有千金方中桂枝去芍藥加皂莢湯治療肺痿吐涎沫,與此方有異曲同工之妙。芍藥用於腹滿,但胸滿則忌用,因為其酸澀之味會阻滯胸膈。去除芍藥的原因是擔心其酸寒的氣味會留住胸中的邪氣,並影響桂枝的藥效。文中提及微惡寒,可能是陽虛的表現,但原因尚不明確。 金鑑則指出,若有汗出而微惡寒,則表示表邪未解,不宜使用附子。

之後,討論了因過度發汗導致胸部虛弱的情況,類似桂枝甘草湯的證候,但因為邪氣已解,虛弱程度較輕,所以治療只需用較小的藥方。文中提到讓病人咳嗽的試驗,如果病情加重,則是陽氣不足的表現。發汗過多會耗損陽氣,病人手叉捂胸,以及試驗咳嗽而不咳,或耳聾等現象,都是陽氣虛弱的表現,因為陽氣不足,精氣無法上達耳部。

文中接著討論了因誤下導致中焦虛弱的情況,類似桂枝人參湯的證候,因多次瀉下導致胃氣虛弱,邪氣內陷,伴隨發熱腹瀉,所以需同時補益和治療。脈沉滑,伴隨發熱腹瀉,也類似裡熱的表現。此方桂枝後下,類似附子瀉心湯,與其他桂枝方不同。

又討論了因誤下導致下焦虛脫的情況,類似赤石脂禹餘糧湯的證候,因多次瀉下導致下焦虛弱,出現瀉痢,所以需要收斂止瀉。這與桃花湯等方劑的證候類似。 文中也討論了誤下後腹瀉不止的情況,可能由於寒熱失調,需用瀉心湯;也可能因胃氣虛寒,需用理中湯;也可能因下焦滑脫,需用收斂之劑;也可能因泌別功能失調,需用滲利之劑,需根據不同情況選擇藥方。

最後,討論了邪氣已解,但胃氣虛寒的情況,類似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的證候,這是因為發汗後胃寒,虛氣阻滯所致。此方使用半夏,類似茯苓四逆湯使用茯苓的用意。許多溫散寒脹的方劑都源於此方。文中最後以郭中妹的病例作結,說明此方治療三焦脹滿的有效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