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述義》~ 跋
跋
1. 跋
我茝庭先生向著傷寒論述義。既已大播於世。頃又有所發明。更譔補義。將附以行。(熙)庸劣又復何言。先生常誨(熙)輩曰。讀醫經與他書異。若讀是經。當虛心平氣。就其至平至易處。研性命之理。使文義與治術。如吻合而符契也。然為之有本。必也博徵諸載籍。多驗諸疾病之實。
會萃諸本經。優柔厭飫。浸潤涵泳。真積力久。始足以應變無窮焉。此之謂善讀者矣。世或有穿鑿拘泥。固執偏見者。有膚淺浮疏。而無心得者。有徒騖論辨。而不察證治之要者。有專拘字訓。而不究微意之所在者。此皆不善讀之過也。世又有一種固陋之弊。其人本無學識。
白話文:
我的老師庭先生在研究《傷寒論》時已經廣泛地傳授了它的意義,現在他又有了新的發現,寫了一篇補充的文章,打算把它附上一起出版。我很差勁,又能說什麼呢?老師經常告誡我們這些學生:看醫書和看其他書不同,如果要看這本書,應該放低自己的態度,保持心情平靜,在最平常、最容易的地方探究生命的道理,讓文章的意思和治療的方法能夠完全符合。但是做這個事情要有基礎,必須參考各種資料,多次實際檢驗疾病的真相。把各個版本都集中起來,慢慢地消化吸收,經過長期的努力纔能夠應付所有的情況。這樣的人才叫做好的閱讀者。世界上有些人喜歡胡亂猜測,死板刻薄,堅持自己狹隘的看法;有的人表面看起來很輕鬆,但沒有真正的領悟;有的人只注重理論辯論,卻忽視了診斷治療的重要;還有人只是單純地按照字面意思來理解,不去深入思考其中的含義。這些都是不好好閱讀造成的問題。另外,世界上也有一些人的缺點,他們本身並沒有知識和見解。
徒臆測懸揣。以為得經旨。倘有不合己意者。概謂之後人攙入。肆然刪改之。此直夏蟲疑冰。越犬吠雪之類耳。蓋據經以察病者。此其常矩。亦有由驗病而悟於經義者。此理不可不察焉。又曰。讀書之法。務遵古人。古人之言既妥矣。固無須贅說。而亦且鬥博誇多。更生意見。
左傅右會。渫渫眩矅。謂之無用之辨。吾不取也。又曰。凡讀醫經。遇訓義有確據。則舉其一二而足矣。不必取於繁冗也。又曰。訓詁雖似精。而其義不切於治者。未可也。訓詁雖得或不精。而施之於術。必有實效者。乃為得經意已。乃立說者。非通貫全經。則不可謂之盡理蘊。
白話文:
盲目猜測,以為自己掌握了經書的精髓。如果遇到不合自己想法的地方,就斷言是後人竄改,隨意刪減。這簡直是像夏蟲不懂冰,越犬吠雪一樣可笑。一般來說,應該根據經書來診斷病情,這是常規做法。當然,也有透過實際治療經驗而理解經書義理的。這種道理不可不察。
有些人讀書的時候,只求遵從古人,以為古人的話都是正確的,不需要再多說。甚至為了炫耀知識,強行提出自己的意見,左一句右一句,胡亂牽強附會,毫無用處。我並不認同這種做法。
讀醫經時,遇到有明確依據的訓詁,只需舉出其中一二便足以理解,不必追求繁瑣。即使訓詁看似精準,但實際上與治療無關,也是不可取的。反之,即使訓詁不精準,但能運用於實際治療,並且取得良好效果,才是真正理解經書的意思。想要提出自己的見解,必須通曉整部經書,才能算是真正理解其精髓。
非該盡萬理。則不可謂之得經意。矧乃欲以變律常。及拘於常。而不通變者。皆不善讀之過也。此數言者。其皆講醫經之寶筏與。讀先生之書者。先了知此理。庶乎其可矣。蓋先生蚤承家學。最湛思於此經。凡義理之聚訟難決。及治術之同異得失。必徵之古人驗之病者。考據精確。
剖析明白。無一毫張門戶之私。無一言不益於實際。其闢從前之未逮。而發張子之微意者。奚俟(熙)輩之讚揚。(熙)也門下瑣材。進不能恢其道以裨於世。退未能淑其教以仁於人。仍不揣檮昧。特揭其所聞。以書於其後。亦庶幾學者有所向方云。嘉永。四年辛亥六月。筑前日葉元熙謹識。
白話文:
這些文字主要強調了幾個重要概念:
-
理解和遵循經典原則對於醫學學習至關重要。若不如此,就不能被認為真正理解經典。更不用說想要打破常規,固守舊有觀念而不求變化的行為,都是對經典閱讀不當的表現。
-
此類討論都是醫學經典學習的寶貴指引。閱讀醫學著作的人應首先瞭解這些原則,才能獲得真正的理解。
-
作者早年承繼家學,對這部經典有深入思考。他對其中的理論爭議和治療方法的優劣評論,都是經過仔細研究和實證驗證的。他並沒有偏袒任何一方,每一句話都對實際應用有益。
-
他批判那些以前未能充分理解經典、並發展出自己的見解。他的目標是讓後來的醫學研究者有所參考和方向。
-
最後,作者在嘉永四年辛亥六月,即公元1851年6月,寫下了這段文字,表明這是他對醫學經典學習的理解和反思。他自稱為築前日葉元熙,並表示自己雖然資質平庸,但仍然希望這份理解和反思能對學習者有所幫助。
簡而言之,這段文字強調了深入學習和理解醫學經典的重要性,以及如何正確地應用這些知識進行醫學實踐。作者通過自我反思,希望能夠對醫學學習者有所啟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