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綱要》~ 辨少陰病脈證並治法 (1)
辨少陰病脈證並治法 (1)
1. 辨少陰病脈證並治法
(陽氣虛人。感風寒。其邪氣在裡者。名少陰病。)
少陰之為病。脈微細。(微陽已出表。無自里推。故微細。)但欲寐也。(正邪易地。無相爭。且其人罷敝。故欲寐也。但坐。但欲眠睡。但欲寐。皆加但字者。以人人尋常所有故也。)○少陰病。欲吐(里陽未盡出表。)不吐。(陽微故也。)心煩。(表亦已虛。故里陽雖生不能宣布。
而鬱於胸中。)但欲寐。五六日。(邪已過三焦之日數。)自利。(邪過三焦而進。則殘陽無所出。別取路於大腸而下。於是里液亦全亡也。自利者。正氣徒下。邪氣尚存之辭。)而渴者。(表液已干。里液亦因利干。但有微陽郁胸。故渴。)屬少陰也。(邪氣過三焦則為少陰。
白話文:
陽氣虛弱的人,感受風寒,邪氣在裡面的,稱為少陰病。
少陰病的症狀:
- **脈象微細:**陽氣微弱,已經透出體表,無法從內推動,所以脈象細微。
- **嗜睡:**正氣和邪氣勢力交換,沒有互相爭鬥,而且患者體虛,所以嗜睡。用「但欲寐」來描述,是因為人人都會想睡覺,所以加個「但」字強調。
- **想吐但吐不出來:**陽氣微弱,體內的陽氣無法完全排出體表。
- **心煩:**體表虛弱,陽氣雖生,卻無法宣發出去,鬱積在胸中,所以心煩。
- **嗜睡持續五到六天:**邪氣已經超過三焦的病程。
- **腹瀉:**邪氣超過三焦,進入大腸,陽氣無處可出,只能從大腸排出,導致腹瀉。這是正氣虛弱,邪氣還在的表現。
- **口渴:**體表的津液已經枯竭,內部的津液也因腹瀉而減少。但微弱的陽氣鬱積在胸中,所以口渴。
**以上症狀都屬於少陰病的表現。**因為邪氣已經超過三焦,就稱為少陰病。
)虛故引水自救。(自救津液乾燥。)若小便色白者。少陰病形悉具。(邪氣入胃。陽氣出表。小便因利。然微陽不能制水。)小便白者。以下焦虛有寒。(水兼邪在下焦。故陽氣不至。)不能制水。故令色白也。○病人脈陰陽俱緊。(津液乾燥。陽氣仍存之脈。)反汗出者。
亡陽也。(衛氣本虛。故汗漏。陰陽遂虛。成少陰病。)此屬少陰。法當咽痛。(表液干。)而復吐利。(以汗漏。里亦虛。陽氣不得獨存。欲出表而表已乾燥。故不得出而吐利。)○少陰病。咳(津液乾燥。故咽喉不利。)而下利。(陽不得出表故也。)讝語者。被火氣劫故也。
白話文:
)虛弱所以引水自救。(這是為了補充津液乾燥。)如果小便顏色呈白色,則可能出現少陰病症的全部表現。(這表示邪氣進入胃部,陽氣外散,導致小便排泄順暢。然而,微弱的陽氣無法控制水分。)小便顏色呈白色,表明下焦虛弱且有寒氣。(這意味著水分與邪氣都存在於下焦,因此陽氣無法達到。)無法控制水分,所以顏色會呈白色。
病人脈象陰陽都緊。(這是因為津液乾燥,但陽氣仍然存在。)如果反而出汗,則是失去陽氣的表現。(衛氣原本就虛弱,所以出汗。陰陽隨之虛弱,形成少陰病。)這屬於少陰病的範疇,通常會感到咽喉疼痛。(這是由於表層液體乾燥。)並且會出現腹瀉的症狀。(這是因為陽氣無法正常發散到體表。)如果病人發出錯亂的語言,可能是由於受到火氣的影響和劫奪。
少陰病會伴有咳嗽(這是因為津液乾燥,導致咽喉不適)和腹瀉(這是因為陽氣無法正常發散到體表)。如果病人出現神志不清(讝語),這可能是由於受到熱氣的影響和劫奪。
(陰陽本不和者。又加火氣。故津液益乾燥。火熱沸騰心血。)小便必難。以強責少陰汗也。(少陰當小便色白而利也。今難出者。以強取汗故也。)○少陰病。脈細沉數。(略微字。細陽微也。沉。邪在裡也。數。津液乾燥。陽氣欲出難出也。)病為在裡。不可發汗。○少陰病脈微。
不可發汗。亡陽故也。陽已虛。尺脈弱澀者。(表已虛則里亦隨虛。)復不可下之。(已曰不可發汗。恐人或疑下之症。故復戒之。)○少陰病。脈緊(血液乾燥。邪圍陽之脈。)至七八日。(邪微。故進緩。)自下利。(邪入胃。胃陽窘窮。與邪俱下。)脈暴微。手足反溫。
白話文:
陰陽本來就不相和,又加上火氣,所以津液更加乾燥,火熱沸騰,影響心血,因此小便一定困難,這是因為強行逼出少陰的汗液所致。少陰應該小便顏色白而且通暢,現在排泄困難,就是因為強行逼汗造成的。少陰病脈搏細小沉數,細微的陽氣,邪氣在裡,津液乾燥,陽氣想要出來卻難以出來,病症在裡面,不可發汗。少陰病脈搏微細,不可發汗,因為陽氣已經虛弱,陽氣已經虛弱,尺脈弱而澀,表面已經虛弱,裡邊也隨之虛弱,再次不可服用瀉藥,之前已經說過不可發汗,怕有人懷疑可以用瀉藥,所以再次告誡。少陰病脈搏緊,血液乾燥,邪氣圍繞陽氣的脈搏,持續七到八天,邪氣微弱,所以進展緩慢,從下腹瀉,邪氣入侵胃部,胃陽被逼到極點,與邪氣一同排出,脈搏突然微弱,手腳反而溫暖。
(雖下利。表陽猶存。)脈緊反去者。(下利。津液乾燥。理當脈緊。而反去者。邪除也。)為欲解也。雖煩下利。(邪漸迫。則里陽欲出表。而作煩。其窘窮者。並邪下。)必自愈。(煩。下利。雖加症而反是吉候。)○少陰病。下利。若利自止。(邪盡利止。)惡寒而踡臥。
(里陽極虛。不足溫表。而惡寒。是異表邪隔里陽之惡寒。)手足溫者。(陽氣從里亡。才存四末。)可治。(雖陽氣微甚。而邪已除。故可施治。)○少陰病。惡寒而踡。(亦以下利。而邪盡者也。)時自煩。(下利裡虛。陽氣欲出表。而表亦舊虛。故不易出。因作煩。其以非邪圍。
白話文:
雖然病人腹瀉,但表面的陽氣依然存在。脈象緊而反常地變緩,這是因為邪氣已經被驅除,病症將要痊癒。雖然病人感到煩躁,且腹瀉不止,這是因為邪氣逐漸逼近,導致裡面的陽氣想要外出表,所以才感到煩躁,而腹瀉則是因为邪气向下排泄。但這反而是個好的預兆,病人一定會自行痊癒。
少陰病的病人腹瀉,如果腹瀉自行停止,說明邪氣已經全部排出。病人感到惡寒,而且蜷縮著身體,這是因為裡面的陽氣非常虛弱,不足以溫暖表面,所以感到惡寒。這與表邪阻隔裡陽的惡寒不同。病人的手腳溫暖,說明陽氣從裡面衰竭,只残存在四肢末端。雖然陽氣微弱,但邪氣已經被驅除,所以可以治療。
少陰病的病人感到惡寒,而且蜷縮著身體,这也是因为腹瀉,而且邪氣已經被驅除。病人時而感到煩躁,是因為腹瀉導致裡面的虛弱,陽氣想要外出表,但表面的陽氣也虛弱,所以不容易外出,因此感到煩躁。這不是因為邪氣圍困。
故曰自。里鬱而後煩。故曰時。)欲去衣被者。可治。(邪盡陽盛。故可施治。)○少陰中風。(雖入胃。而邪本小。故尚內陽外邪。)脈陽微陰浮者。為欲愈。(津液漸復。故雖微陽亦能達表。令脈浮。)○少陰病。欲解時。從子至寅上。○少陰病。吐利。(邪氣迫。陽氣猶不得出表。
則吐利。)手足不逆冷。(邪因吐利而盡。里陽出表也。逆冷者。冷自本及末。是也。)反發熱者。不死。(雖吐利。陽氣仍不竭出表者。不死。)脈不至者。(吐利後。郁陽一旦雖得出表。而津液本虛。經絡亦乾燥。故陽氣中絕。脈遂不至。)灸少陰七壯。(以灸引里陽。
白話文:
所以說,內在鬱積才會感到煩躁,這就是為什麼說要順應時節。想脫衣服被子的人,可以治療。邪氣去除,陽氣旺盛,所以可以施以治療。少陰中風,雖然入侵了胃,但邪氣本就微小,所以內陽尚且存在,外邪尚且未深。脈象陽氣微弱,陰氣浮現,表示病情將要痊癒。津液逐漸恢復,所以陽氣雖然微弱,也能到達體表,使脈象浮起。少陰病想要解脫的時候,從子時到寅時之間。少陰病出現嘔吐和腹瀉,是因為邪氣逼迫,陽氣尚未能到達體表,所以才會嘔吐和腹瀉。手腳不出現逆冷的情況,是因為邪氣因嘔吐和腹瀉而盡,內在陽氣到達體表。逆冷是指冷從根本蔓延到末梢,就是這個道理。反過來發熱,則不會死亡。雖然嘔吐和腹瀉,但陽氣仍然沒有耗竭,並且到達體表,所以不會死亡。脈象摸不到,是因為嘔吐和腹瀉後,鬱積的陽氣雖然能到達體表,但津液原本就虛弱,經絡也乾燥,所以陽氣中斷,脈象就摸不到。灸少陰穴七壯,目的是用灸法引導內在陽氣。
)○少陰病。八九日。(當全入胃之日數。)一身手足盡熱者。(邪氣入胃。陽氣欲出表。而表液幹甚。難以出。因遂入經絡。走遍身。)以熱在膀胱。(言太陽隨經。)必便血也。(熱從經絡溢。)○少陰病。但厥(表液乾燥甚。陽氣難達四末。)無汗。而強發之。(以藥強發之。
故不唯從膀胱出也。)必動其血。未知從何道出。或從口鼻。或從目出。是名下厥上竭。(陽氣自不至者。先從下厥。以藥強推陽者。先從上竭。)為難治。○少陰病。惡寒身踡而利。手足逆冷者。(陽氣從里竭而及表。)不治。○少陰病。吐利躁煩。(煩躁甚者。書躁煩。
白話文:
【少陰病,八九日】:指少陰病狀持續了八到九天的時間。這是對少陰病病程的描述。
【一身手足盡熱者】:全身和四肢都出現熱像。這表明邪氣進入胃部,使得陽氣想要突破錶皮而出,但由於體內水分不足,陽氣無法順利外散,因此進入經絡,遍及全身。
【以熱在膀胱】:這裡指的是太陽病的症狀。熱氣從經絡擴散,導致可能出現尿血的情況。
【少陰病,但厥,無汗,而強發之】:少陰病患者表現為四肢冰涼、沒有汗水且強迫發汗。強迫發汗後,可能會引起出血現象,但出血的具體途徑還未確定,可能是通過口鼻,也可能是從眼睛出。
【是名下厥上竭】:這表示陽氣首先從下部開始衰弱,接著向上衰竭。如果使用藥物強行促進陽氣上升,可能會導致陽氣過度集中在上部,造成上部水分嚴重流失。
【為難治】:這種情況難以治療,暗示了病情的複雜性和嚴重性。
【少陰病,惡寒身踡而利】:患者出現畏寒、身體蜷縮、腹瀉的情況。這是因為陽氣由內向外衰竭,影響到表皮。
【不治】:對於這種病症,若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病情惡化。
【少陰病,吐利躁煩】:患者表現為嘔吐、腹瀉、焦慮和煩躁。特別是焦慮程度高的,書寫為「躁煩」。
例也。)四逆者死。(四肢逆冷。略折。)○少陰病。下利止。(邪氣與津液俱竭。)而頭眩。(虛陽欲出表。而表液乾燥甚。故不能四達。但升頭。)時時自冒者死。(陰陽斷絕。神不能應表也。有時時自之三字。虛實自異少陽之會。)○少陰病。四逆惡寒。而身踡。脈不至。
不煩。(里陽已竭。)而躁者死。(神不守手足。)○少陰病。六七日。(邪將實胃之日數。)息高者死。(虛陽不能出表。而升散一由咽喉。於是元氣。緩於呼。而急於吸。)○少陰病。脈微細沉。(邪侵胃。故陽半出在表。半殘在裡。)但欲臥。(陰症。陽微。不足支身。
白話文:
如果出現四肢冰冷的情況,病人就會死亡。少陰病患者如果腹瀉停止,但頭暈目眩,而且不斷冒汗,也預示著死亡。少陰病患者如果四肢冰冷怕冷,身體蜷縮,脈搏摸不到,沒有發燒,但卻躁動不安,也會導致死亡。如果少陰病患者在發病六七天後呼吸急促,也將會死亡。少陰病患者如果脈搏微弱、細小、深沉,並且只想躺著,這也是一種危險的徵兆。
)汗出(衛氣本虛。)不煩。(汗出。故陽氣不郁。)自欲吐。(陽氣欲出表之勢。)至五六日。(邪過三焦之日數。)自利(汗出津液乾燥。故殘陽不能復出表。遂取路於腸。)復煩躁。(因虛。)不得臥寐者死。(汗出故表虛。自利故里虛。陽氣遂無所依。而至死。)○少陰病。
始得之。(邪始侵胃之時。即一二日也。)反發熱。(陰症當不發熱。而今能發熱者。以表液未甚虛故也。)脈沉者。(陽氣舊微。且邪圍之。故令脈沉。但表液未甚虛。故取之於表。猶陽明中風用麻黃也。)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。麻黃附子細辛湯方。(邪深。故用麻黃。
白話文:
出汗(衛氣本來虛弱)。不煩躁。(出汗,所以陽氣不鬱結)。自己想吐(陽氣想要從表層發出)。到五六天(邪氣經過三焦的時間)。自己拉肚子(出汗後津液乾燥,所以殘留的陽氣不能再從表層發出,於是改從腸道排出)。再次煩躁(因為虛弱)。不能入睡的人會死亡(出汗導致表虛,拉肚子導致裡虛,陽氣無處依附,於是死亡)。
少陰病
剛開始發病時(邪氣剛侵犯胃時,也就是一兩天時)。反而發燒(陰證應該不發燒,現在發燒是因為表液還不太虛的緣故)。脈搏沉細(陽氣本來微弱,加上邪氣包圍著,所以脈搏沉細。但表液還不太虛,所以治療時取法於表證,像陽明中風用麻黃一樣)。使用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。麻黃附子細辛湯的方劑(邪氣深入,所以使用麻黃。
欲行陽。溫里。故用細辛。陽微故用附子。),麻黃(二兩),細辛(二兩),附子(一枚),上三味。以水一斗。先煮麻黃。減二升。去上沫。內藥煮。取三升。去滓。溫服一升。日三服。○少陰病。得之二三日。(邪氣漸進。津液漸干。)麻黃附子甘草湯。微發汗。(方中無細辛。
故特曰發汗。以指示猶取於表。)以二三日。無里證。(未下利。故津液未盡亡。是可取於表。)故微發汗也。麻黃附子甘草湯方。(津液稍乾者。用細辛。則恐發煩。故代之以甘草。),麻黃(二兩),甘草(二兩),附子(一枚),上三味。以水七升。先煮麻黃一兩沸。
白話文:
想要驅動陽氣,溫暖內臟,因此使用細辛。陽氣微弱,因此使用附子。麻黃(二兩)、細辛(二兩)、附子(一枚),以上三味藥材。用水一斗,先煮麻黃,減少二升,去掉上面的浮沫,加入藥材煮。取三升,去渣滓,溫服一升,每天三次。
少陰病,得到兩三天的時間(邪氣漸漸入侵,津液漸漸乾枯)。麻黃附子甘草湯,稍微發汗(方劑中沒有細辛,因此特別強調是發汗,用於將邪氣驅逐出體表)。經過兩三天,沒有出現裡證(沒有腹瀉,因此津液還沒有完全枯竭,可以驅逐出體表),所以稍微發汗。麻黃附子甘草湯的方劑(津液稍乾的人,使用細辛,可能會導致煩躁,因此用甘草代替):麻黃(二兩)、甘草(二兩)、附子(一枚),以上三味藥材。用水七升,先煮麻黃一兩,煮沸。
(尤恐多汗。故煮麻黃不甚。)去上沫。內諸藥。煮取三升。去滓。溫服一升。日三服。○少陰病。得之二三日以上。(雖經數日。而不至下利者。以邪勢不急故也。是所以里陽得津液則能自除邪也。)心中煩不得臥。(邪之所在。用前章。而但以經日久。故津液尤乾燥。作煩。
)黃連阿膠湯主之。黃連阿膠湯方。(芩連激里陽。芍藥聚津液。雞子黃阿膠生津液。此症所以不用附子者。乾燥甚而煩也。蓋此方本瀉心湯而加減者。與葛根黃連黃芩湯乾薑黃連黃芩湯等。相為表裡。),黃連(四兩),黃芩(一兩),芍藥(二兩),雞子黃(二枚),阿膠(三兩),上五味。以水五升。
白話文:
(尤其擔心出汗太多。因此煮麻黃不要太久。)除去表面的浮沫。放入其他藥材。煮取三碗。去除藥渣。溫熱服用一碗。每天服用三次。○少陰病。發病在兩三天以上。(雖然經過很多天。但沒有腹瀉的症狀。這是因為邪氣勢力不強的緣故。所以裏陽得到津液就能自行消除邪氣。)心中煩躁無法入睡。(邪氣所在的部位。使用上一章的藥方。但因為經過一段時間。所以津液更加乾燥。出現煩躁。)
黃連阿膠湯主治。黃連阿膠湯方。(黃連和黃芩激發裏陽。芍藥聚集津液。雞子黃阿膠生津液。這個症狀不用附子是因為乾燥嚴重且煩躁。這個方劑原本是瀉心湯加減而成的。與葛根黃連黃芩湯乾薑黃連黃芩湯等。相互為表裏。)黃連(四兩),黃芩(一兩),芍藥(二兩),雞子黃(二枚),阿膠(三兩),以上五味。用五碗水。
先煮三物。取二升。去滓。內膠烊盡。小冷。內雞子黃。攪令相得。溫服七合。日三服。○少陰病。得之一二日。口中和。(胃中無郁陽而有水。)其背惡寒者。(胃中已無郁陽。是當陽在表。而反惡寒者。陽虛甚也。)當灸之。(背惡寒。灸之當愈也。然里陽已衰微。雖外用灸引之。
而不足充背。故內用附子以助陽。)附子湯主之。附子湯方。(附子助陽。茯苓白朮利水。人參生津回陽。芍藥姑聚手足之津液於裡。令陽氣依之以長。),附子(二枚),茯苓(三兩),人參(二兩),白朮(四兩),芍藥(三兩),上五味。以水八升。煮取三升。去滓。
白話文:
附子湯
先將附子、茯苓、白朮煮沸三遍。取兩升湯汁,濾去渣滓。加入溶化的膠質,攪拌均勻。待略冷後,加入雞蛋黃。再攪拌均勻,溫服七合。一天服三次。
適用於
- 少陰病,持續一兩天後,口中調和舒服(胃中無熱邪,但有水濕)。
- 背部怕冷(胃中陽氣已消,陽氣應在體表,但反而怕冷,說明陽氣虛弱嚴重)。
治療方法
- 灸背部(背部怕冷,灸之可治癒。但體內陽氣已衰竭,即使外用艾灸引陽,也無法補充背部的陽氣。因此還需內服附子來助陽)。
附子湯方
- 附子兩枚
- 茯苓三兩
- 人參兩兩
- 白朮四兩
- 芍藥三兩
將以上五味藥材以八升水煮成三升湯汁,濾去渣滓。
溫服一升。日三服。○少陰病。身體痛。手足寒。(邪氣入胃。陽氣出表。然陽本微。故不盈遍身。乃覺手足寒。)骨節痛。(里陽雖出表。而表液乾燥。且濕氣在表阻陽。故骨節身體皆有痛。)脈沉者。(邪在裡。陽在表。)附子湯主之。○少陰病。下利便膿血者。(里液下利盡。
續以血。)桃花湯主之。桃花湯方。(赤石脂固腸。乾薑復陽。粳米護胃。其特護胃者。以有石藥故也。方名取於赤石脂。),赤石脂(一斤),乾薑(一兩),粳米(一升),上三味。以水七升。煮(句)米令熟。去滓。溫服七合。(已曰溫服。後又曰內赤石脂。疑錯簡。
白話文:
溫熱服用藥液一升,一天服用三次。少陰病症狀包括身體疼痛、手腳冰冷(因為寒邪入侵胃部,陽氣外泄,但陽氣本就微弱,無法遍布全身,因此感到手腳冰冷)、骨節疼痛(雖然陽氣外泄,但表面的水分乾燥,且濕氣阻礙陽氣,因此骨節和身體都會疼痛)。脈象沉細者,代表寒邪在裡,陽氣在外。可用附子湯治療。少陰病下痢並伴隨膿血者,表示體內的液體下泄殆盡,以血來補充。可用桃花湯治療。桃花湯方:赤石脂固腸,乾薑溫陽,粳米保護胃部,特別加入石藥以保護胃部。藥方名取自赤石脂。赤石脂一斤,乾薑一兩,粳米一升,三味藥加水七升,煮至米熟,去渣,溫熱服用七合。
)內赤石脂末。方寸匕。日三服。若一服愈。余勿服。(石藥故服法加叮嚀。)○少陰病。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。(津液乾燥。陽氣欲出不得出。因作痛。)小便不利。(表液極乾燥。里陽不能出表故。)下利不止。(陽氣全不能出表故所下利不止。)便膿血者。桃花湯主之。
○少陰病。下利便膿血者可刺。(熱在經絡。故刺法亦可行。蓋前章者乾燥極。故不可刺。若前章則以日淺。故針藥皆可行之。)○少陰病。吐利(邪迫裡急。而表液乾燥亦已甚。故陽氣不能出表。乃吐利。)手足厥冷。(陽氣未出表故。)煩躁(虛陽欲出。不得出。)欲死者。
白話文:
內服赤石脂末,每次服用方寸匕,一天服三次,如果服用一次就痊癒,就不要再服了。因為是石藥,所以服用時要特別注意。少陰病,如果兩三天到四五天出現腹痛,這是因為津液乾燥,陽氣想要出來卻出不來,所以才疼痛。小便不利,是因為表液極度乾燥,裡面的陽氣無法出來表層。下利不止,是因為陽氣完全無法出來表層,所以才會下利不止。如果便中有膿血,則用桃花湯治療。
少陰病,如果下利便中有膿血,可以針灸。因為熱氣在經絡裡,所以針灸也可以治。前面提到的乾燥極度的情況,就不可以針灸。如果病程較淺,針灸和藥物都可以使用。少陰病,如果出現吐利,這是因為邪氣逼迫裡急,而表液乾燥也很嚴重,所以陽氣無法出來表層,就出現吐利。手足厥冷,是因為陽氣還沒出來表層。煩躁,是因為虛陽想要出來,卻出不來。想要死掉,就是這個病症的症狀。
(因吐利而津液亡。里陽失所依。欲出表。益急。)吳茱萸湯主之。(吳茱萸溫胃除邪。又開心下。人參生津回陽。生薑鼓舞胃陽。大棗養胃。)○少陰病下利。(里液亡。邪亦除。)咽痛。(津液幹甚。故陽氣聚於上部。)胸滿(虛陽不能出。)心煩者。(表裡皆乾燥。故陽氣滿胸。
)豬膚湯主之。傷寒湯方。(邪已除。唯乾燥甚。故偏養胃。),豬膚(一斤),上一味。以水一斗。煮取五升。去滓。加白蜜一升。(咽痛故加。)白粉五合。熬香和相得。(豬膚有腥氣。故加熬米粉。令藥汁香。)溫分六服。(加米粉。故其量難知。)○少陰病。二三日(邪未盡入里。
白話文:
因嘔吐而津液喪失。胃中陽氣失去依附。想要往體外跑,更加劇烈。吳茱萸湯主治。(吳茱萸溫暖胃氣,驅除邪氣。還能疏通心下。人參滋潤津液,回升陽氣。生薑振奮胃陽。大棗滋養胃氣。)○少陰病引起的下痢。(胃中的津液喪失,邪氣也被驅除。)咽喉疼痛。(津液極度乾涸,所以陽氣聚集在上面。)胸悶(虛陽無法外出。)心煩者。(表裡都乾燥,所以陽氣充滿胸中。)
豬膚湯主治。傷寒湯方。(邪氣已經被驅除,只有乾燥很嚴重,所以偏重滋養胃氣。)豬皮(一斤),只用這一樣藥材。用水一斗煎煮,取五升。去掉渣滓,加入白蜜一升。(因為咽喉疼痛,所以加入。)白粉五合,炒香後,與藥汁充分混合。(豬皮有腥氣,所以加入炒過的米粉,使藥汁香氣濃鬱。)溫熱分六次服下。(加入了米粉,所以藥量難以確定。)○少陰病,二、三天(邪氣還沒有完全進入胃中。
)咽痛者。(不得出表之陽一向上升。且咽最欲潤澤之處。而乾燥者。故作痛。)可與甘草湯。(甘草和表裡。生津液。令陽氣得以宣達。)不差者。與桔梗湯。(里陽微而甘草不能自達者。加桔梗以助之。)甘草湯方。甘草(二兩),上一味。以水三升。煮取一升半。去滓。
溫服七合。日二服。桔梗湯方。桔梗(二兩),甘草(二兩),上二味。以水三升。煮取一升。去滓。分溫再服。○少陰病。咽中傷生瘡。(津液乾燥甚。而虛陽欲出表急。故遂動經絡。其鬱者生瘡腫。即是喉痹。)不能語言。聲不出者。苦酒湯主之。苦酒湯方。(苦酒半夏皆戟咽破瘡。
白話文:
)咽喉疼痛者。(人體陽氣未能發散,且咽喉最喜潤澤,如果乾燥就會疼痛。)可以服用甘草湯。(甘草可以調和人體內外,生津液,使陽氣得以宣通。)如果症狀未好轉,可以服用桔梗湯。(人體內陽氣微弱,甘草無法自行到達,加入桔梗幫助宣通陽氣。)
甘草湯方:甘草(二兩),以上一味藥材。加水三升,煮沸後取一升半,去除渣滓。
溫服七合,一天兩次。
桔梗湯方:桔梗(二兩),甘草(二兩),以上兩味藥材。加水三升,煮沸後取一升,去除渣滓,分兩次溫服。
○少陰病,咽喉生瘡。(津液極度乾燥,虛陽上浮急促,因此會影響經絡,鬱積成瘡腫,也就是喉痺。)無法說話,聲音發不出的,服用苦酒湯為主藥。
苦酒湯方:(苦酒、半夏這兩味藥材都能刺激咽喉,化解瘡腫。
於是又加雞卵。以護肉。),半夏(十四枚),雞子(一枚),上二味。內半夏著苦酒中。以雞子殼置刀鐶中。安火上。令三沸。去滓。少少含咽之。不差。更作三劑。○少陰病。咽中痛。(未至成瘡。)半夏散及湯主之。半夏散及湯方(以桔梗湯苦酒湯之間立方者也。夫桔梗桂枝皆推陽之物。
而桔平桂溫。此症重於桔梗湯。故代桔以桂。蓋少陰最恐汗出。故不輕用桂。先用桔。至不得已而用桂。)半夏桂枝甘草(以上各等分。)已上三味。各別搗篩。已合治之。白飲和服方寸匕。日三服。若不能散服者。以水一升。煎七沸。內散兩方寸匕。更煎三沸。下火令小冷。
白話文:
於是又加入雞蛋以保護肉(防止傷口感染),半夏(14 枚),雞蛋(1 枚),這兩種藥材放在一起。把半夏放入苦酒中,把雞蛋殼放在小刀的刀鋒上,放在火上,煮沸三次,去除雜質,少量含服。如果病情沒有好轉,再做三劑。
【少陰病,咽喉疼痛(沒有化膿)】,可用半夏散和湯來治療。半夏散和湯的方子(是根據桔梗湯和苦酒湯的方子制定的。桔梗和肉桂都是發散陽氣的藥物,但桔梗性平,肉桂性溫。此證重於桔梗湯,所以用肉桂代替桔梗。蓋少陰病最怕發汗,所以不輕易使用肉桂,先用桔梗,最後不得已才用肉桂。)
半夏、肉桂、甘草(以上藥材各等分),把以上三種藥材分別搗碎過篩,然後混合在一起,用白開水送服一湯匙,每天服用三次。如果不能直接服用散劑,可以用 1 升水煎煮 7 次,加入散劑兩大湯匙,再煎煮 3 次,離火後待稍微冷卻即可服用。
少少咽之。○少陰病下利。(邪入胃深。微陽不得出表。而別取路於腸。)白通湯主之。白通湯方。(姜附復陽。蔥白通陽。人尿開心下之邪。以復脈。謹按蔥白。通人尿。方名已以白通命之。則其有人尿可知也。又加豬膽汁湯之人尿。不在加味列。益知本方有人尿也無疑。
),蔥白(四莖),乾薑(一兩),附子(一枚),上三味。以水三升。煮取一升。去滓。分溫再服。○少陰病。下利脈微者。與白通湯。(與白通湯之症也。)利不止。厥逆無脈。乾嘔煩者。白通加豬膽汁湯主之。(下利脈微甚。而至厥逆無脈乾嘔煩者。亦猶白通湯之主症也。
白話文:
少陰病患者腹瀉,是因為邪氣深入胃部,陽氣無法發散於體表,而另尋出路進入腸道所致。白通湯可以治療這種情況,它以薑附溫陽,蔥白通陽,人尿開通下焦的邪氣,以恢復脈象。白通湯的藥方包括蔥白、乾薑、附子,用三升水煮成一升,去渣後分溫服用兩次。如果少陰病患者腹瀉,脈象微弱,可以服用白通湯。如果腹瀉不止,出現厥逆無脈、乾嘔煩躁等症狀,可以服用白通加豬膽汁湯。
但其症劇。故加豬膽。)服湯脈暴出者死。(心下頓開豁。里陽飛越者死。)微續者生。白通加豬膽汁方。蔥白(四莖),乾薑(一兩),附子(一枚),人尿(五合),豬膽汁(一合),已上三味。以水三升。煮取一升。去滓。內膽汁人尿和令相得。分溫再服。若無膽亦可用。
(無膽。即本方白通湯也。乃知二章俱白通湯症。)○少陰病。二三日不已。(是輕症。二三日當已。而不已者。有水故也。)至四五日。(邪過三焦之日數。)腹痛。(津液乾燥。故陽氣不能出。而觸腸胃。)小便不利。(陽微。故未出表。)四肢沉重。(邪兼水阻陽氣。
白話文:
如果病症嚴重,可以加上豬膽。喝完湯脈搏突然暴出來的人會死,心下突然開朗,裏陽氣飛越的人也會死,脈搏稍微恢復的人就會活。白通加豬膽汁方:蔥白四根,乾薑一兩,附子一個,人尿五合,豬膽汁一合,以上三味,用水三升,煮取一升,去渣,加入膽汁和人尿,充分混合,分開溫熱喝兩次。如果沒有膽汁,也可以不用。
如果沒有膽汁,就是白通湯。由此可知,本章節和上一章節都是白通湯的症狀。少陰病兩三天沒有好轉,這是輕症,兩三天應該就好了,沒有好轉說明有水氣,到四五天,邪氣就過三焦的日數了,腹痛是津液乾燥,陽氣不能出來,觸動腸胃,小便不利是陽氣微弱,所以還沒有出到表層,四肢沉重是因為邪氣和水氣阻礙陽氣。
)疼痛。(津液乾燥。陽氣難行。)自下利者。(因水而利。故曰自。與邪俱利故曰下利。)此為有水氣。其人或咳。或小便利。或下利或嘔者。真武湯主之。真武湯方。(茯苓白朮利水。生薑附子溫胃行水。芍藥引津液。或咳以下諸症。應方後加減法。乃亦是小青龍湯例。
),茯苓(三兩),芍藥(三兩),生薑(三兩),白朮(二兩),附子(一枚),上五味。以水八升。煮取三升。去滓。溫服七合。日三服。後加減法。若咳者加五味半斤。細辛乾薑各一兩。若小便利者。去茯苓。若下利者。去芍藥加乾薑二兩。若嘔者。去附子加生薑。足前成半斤。
白話文:
疼痛、口渴、氣血循環不暢,並且經常拉肚子,這是因為體內水氣過盛導致。患者可能出現咳嗽、頻尿、拉肚子或嘔吐等症狀。真武湯可以治療這些症狀。真武湯的配方包括茯苓、白芍、生薑、白朮、附子。用水八升,煮至三升,去除藥渣,溫熱服用,每天三次,每次七合。根據患者的具体情況可以调整药方:咳嗽者可加五味子半斤,細辛和乾薑各一兩;頻尿者可去茯苓;拉肚子者可去白芍,加乾薑二兩;嘔吐者可去附子,加生薑,總共加到半斤。
○少陰病。下利清穀。(胃腸太虛。)裡寒外熱。(邪在裡。陽在表也。其不曰內者。以傷寒之邪實里也。不曰表者。以陰症之陽氣不足充表也。里者指膈膜內。外者指皮膚外。)手足厥冷。(陽氣微。不足充表。)脈微欲絕。(陽氣將絕。)身反不惡寒。(外熱故也。)其人面赤色。
或腹痛。或乾嘔。或咽痛。或利止。脈不出者。(其人以下。疑後人加筆。本論曰外熱。故誤以為面戴陽之症。)通脈四逆湯主之。通脈四逆湯方。(虛陽將飛越。故倍乾薑復之。),甘草(二兩),附子(一枚),乾薑(三兩),上三味。以水三升。煮取一升二合。去滓。
白話文:
少陰病症狀為腹瀉清稀,說明胃腸虛弱;體內寒冷,體表卻發熱,這是因為邪氣入侵內部,陽氣不足以抵禦外邪,所以內寒外熱;手腳冰冷是因為陽氣微弱,不足以溫暖四肢;脈搏微弱快要消失,說明陽氣將要耗盡;但病人卻不覺得怕冷,這是因為體表有熱氣的緣故;患者臉色紅潤,可能伴隨腹痛、乾嘔、咽痛或腹瀉停止、脈搏摸不到的情況。此病症可以用通脈四逆湯治療,方劑包括甘草、附子、乾薑,以水煎煮服用。由於陽氣衰微,所以用乾薑加倍,以溫補陽氣。
分溫再服。其脈即出者愈。後加減法。面色赤者。加蔥九莖。腹中痛者。去蔥加芍藥二兩。嘔者。加生薑二兩。咽痛者。去芍藥加桔梗一兩。利止脈不出者。去桔梗加人參二兩。(亦小青龍例。)○少陰病四逆。(邪進阻三焦。塞經絡。內外氣不通。於是初出表之陽氣失根腳而四逆也。
謹按此章厥陰篇中之論蓋錯置此。)其人或咳。或悸。或小便不利。或腹中痛。或泄利下重者。(衛氣不護故泄利。里陽不推故下重。其人以下至下重亦小青龍之例。)四逆散主之。四逆散方。(甘草和胃行表液。枳實開心下之邪。柴胡疏通三焦。芍藥聚津液。供令陽出表之用。
白話文:
分批溫服。出汗就表示好轉。後續的減法如下: 面色發紅的,加蔥九根。 腹中疼痛的,去除蔥,加芍藥二兩。 嘔吐的,加生薑二兩。 咽喉痛的,去除芍藥,加桔梗一兩。 腹瀉止住但不出汗的,去除桔梗,加人參二兩。(根據小青龍的案例。) 少陰病四逆。(邪氣阻滯三焦,阻塞經絡,內外氣機不通,導致陽氣失衡,出現四逆的症狀。)
謹按:此章論述應歸屬於厥陰篇,誤置於此。 患者可能出現咳嗽、心悸、小便不利、腹中疼痛、泄瀉或大便下墜等症狀。(衛氣不顧護,所以泄瀉;裏陽不運行,所以大便下墜。其症狀與小青龍的案例類似。) 以四逆散為主。 四逆散方:甘草調和胃氣,增強水分代謝。(枳實)驅散肝氣,行氣通便。(柴胡)疏通三焦,氣機順暢。芍藥凝聚津液,幫助陽氣透發。
)甘草枳實柴胡芍藥。上四味。各十分搗篩。白飲和服方寸匕。日三服。後加減法。咳者加五味子乾薑各五分。並主下利。悸者加桂枝五分。小便不利者。加茯苓五分。腹中痛者。加附子一枚。泄利下重者。先以水五升。煮韭白三升。煮取三升。去滓。以散三方寸匕。內湯中。
煮取一升半。(散藥又煮之者。以治下重故也。)分溫再服。○少陰病下利。(邪氣去。正氣亦衰。)六七日。(邪已在裡之日數。是邪在深。故下利則亦去。)咳(陰亡。里陽失所依。欲出表。而表亦乾燥甚。故偏升咽喉。且帶水故作咳。)而嘔渴。(有水故阻虛陽上逆而嘔。
白話文:
「甘草、枳實、柴胡、芍藥,這四味藥物,每種都各取十分量,然後研磨成粉末,用白開水調和,服用方寸匕大小(約相當於一茶匙),每日三次。若病情需要調整,咳嗽的患者可以加入五味子和乾薑各五分,這兩味藥可以幫助治療下痢。若伴有心悸,可以加入桂枝五分。如果小便不順暢,則加入茯苓五分。若是腹部疼痛,可以加入附子一枚。若出現下痢且排便時有重感,先用五升水煮三升韭白,煮至剩三升,去除渣質,加入方寸匕大小的散藥,放入湯中一起煮,煮至剩一升半。分兩次溫熱服用。若病情需要再次調整,特別是針對下痢嚴重的情況,則需再次進行煮製。」
「少陰病,出現下痢,表示體內邪氣已逐漸消退,但同時也暗示著體內正氣可能因此而衰弱。此症狀通常發生在病程的六七日後,此時邪氣已經深入體內,因此下痢的情況也會隨之加重。咳嗽是因為陰液流失,體內的陽氣失去依附,想要進入表層,但由於表層極度乾燥,導致陽氣上逆而引起咳嗽,且伴有水分,所以咳嗽中會帶有痰。此外,患者還會感到口渴,這是因為有水分存在,阻礙了虛陽上逆,導致嘔吐。」
有水故津液不生而渴。)心煩(表裡乾燥。陽氣鬱於胸。)不得眠者。豬苓湯主之。(除水則陰陽自復。)○少陰病得之二三日。(日淺故陽氣未甚敝。然邪勢急。故作乾燥症。)口燥咽乾者。(里陽為邪所圍急。故胃中為熱。引津液甚。咽喉先知乾燥。)急下之。(姑先下之。
令里陽得活動。而後應更謀之。)宜大承氣湯。○少陰病。自利清水。色純青。(下極則藏府固有之液出。其色青者。蠻人所謂膽苦汁。漢人所謂漏底瀉之類。)心下必痛。(里陽未全出。)口乾燥者。急下之。宜大承氣湯。○少陰病六七日。(邪深。)腹脹。(里陽未得全出故脹。
白話文:
有水(停留在體內),所以津液不會產生而感到口渴。)心煩(表裡乾燥。陽氣鬱結在胸中。)無法入睡的。用【豬苓湯】治療(去除水液,那麼陰陽自然恢復平衡。)○少陰病,得病兩三天。(病症較輕,所以陽氣還沒有非常衰弱。可是邪氣勢力強勁。所以出現乾燥的症狀。)口乾咽喉乾燥的。(體內的陽氣被邪氣圍困得太緊。所以胃裡面很熱。消耗津液非常多。咽喉首先感到乾燥。)趕快用瀉法治療。(暫時先用瀉法治療。讓體內的陽氣得以活動。然後再另外想辦法處理。)適用【大承氣湯】。○少陰病。自己拉清水。顏色很青。(下痢太過,所以臟腑原有的液體流出來。顏色青的,是蠻族人所謂的膽汁。漢人所謂的漏底瀉之類。)心窩一定會痛。(體內的陽氣還沒有完全排出。)口乾的。趕快用瀉法治療。適用【大承氣湯】。○少陰病六七天。(邪氣已經深入了。)腹脹。(體內的陽氣還沒有完全排出,所以脹氣。
)不大便者。(里陽久不得出表。又不下利則必鬱閉而死。)急下之。宜大承氣湯。(自豬苓湯。至此章。皆論里病而表液乾燥極甚者。皆不得已。乃先治里救其急。而後更謀之。其曰急者。死在須臾。故治法倒行而逆施。)○少陰病脈沉者。(沉為病在裡。蓋陽明則邪全入胃。
而後用承氣湯。若少陰則其人本虛。故邪全入胃則死也。故不遑攻邪。先急溫之。保其表陽。及者生。不及者死。陽明少陰其邪位同。而用承氣之機。則有早晚。本論處方之妙。於是乎可觀也。)急溫之。宜四逆湯。○少陰病。飲食入口則吐。(邪在胸故。)心中溫溫欲吐。
白話文:
如果病人便秘很久,並且一直無法排便,就表示裡面的陽氣無法外出,如果再不排泄,一定會憋住而死,必須趕緊通便,可以使用大承氣湯。從豬苓湯到這裡,都是講述裡面的病症,並且體表非常乾燥的患者,不得已只能先治療裡面的病症,緩解其危急情況,然後再從長計議。之所以說「急」,是因為病人隨時都可能死亡,因此治療方法要倒過來,採取逆向的施治方式。如果少陰病的脈搏沉伏,表示病邪在裡面。因為陽明病的病邪會全部進入胃部,而後使用大承氣湯治療,而少陰病患者本身就虛弱,如果病邪全部進入胃部就會死亡,因此不能急於攻邪,要先趕緊溫暖身體,保護體表的陽氣,能夠及時治療就可以活命,不能及時治療就會死亡。陽明和少陰的病邪位置相同,但使用大承氣湯的时机却有早晚之分,這就是本論處方妙處的体现。如果少陰病患者吃東西就吐,表示病邪在胸部,並且感到胸口溫熱想吐,應該趕緊用四逆湯溫暖身體。
復不能吐。(邪在胸。而胃陽力微。故欲吐。而不能吐。)始得之手足寒。(欲吐故身背則不覺惡寒。但手足惡寒。)脈弦遲者。(邪在胸。而約脈源。故遲也。陽氣未甚虛。而在裡。故遲中帶弦。)此胸中實。不可下也。當吐之。若膈上有寒飲。(水飲兼邪之辭。)乾嘔者。
不可吐也。(胸中有寒飲則亦作前症也。症雖似。而胸中陽微。故不可吐也。)急溫之。(胸中陽氣微。故畜飲也。夫胸者。陽氣根本之地。若虛則危。故急溫之。)宜四逆湯。○少陰病下利。(正邪俱衰之。)脈微(陽虛)澀(陰虛)嘔(有寒飲。)而汗出。(表虛。)必數更衣。
白話文:
病人無法嘔吐,是因為邪氣在胸,胃陽氣不足,想吐卻吐不出來。剛開始的時候,手腳冰冷,因為想要嘔吐,所以背部沒有感覺到發冷,只有手腳冰冷。脈象弦而遲,是因為邪氣在胸,壓迫脈絡,所以脈象遲緩,但陽氣還沒有非常虛弱,邪氣仍在裡頭,所以脈象遲緩之中又帶有弦。這表示胸中實證,不能用瀉下藥,應該要讓病人吐出來。如果膈膜上有寒飲,也就是說有水飲和邪氣,病人會乾嘔,就不要讓病人吐了。因為胸中有寒飲也會出現同樣的症狀,雖然症狀類似,但是胸中陽氣不足,所以不能吐。要趕快溫暖病人,因為胸中陽氣不足,所以才會積存寒飲。胸部是陽氣的根本所在,如果陽氣虛弱就危險,所以要趕快溫暖病人。應該服用四逆湯。少陰病患者腹瀉,表示正氣和邪氣都衰弱,脈象微弱表示陽氣虛弱,脈象澀表示陰氣虛弱,嘔吐表示有寒飲,出汗表示表虛,一定要多次換衣服。
(邪衰而尚下利者。以衛氣虛之故也。)反少者。(初下利。而里液已亡矣。故雖數登廁。而糞則反少。)當溫。(亦宜用四逆湯。)其上。灸之。(上者膈上也。汗出表虛。且膈上有寒飲而嘔。故外以灸引陽。內以四逆湯助之。)
白話文:
如果邪氣衰弱,但仍然腹瀉,這是因為衛氣虛弱的緣故。反之,如果腹瀉初起,體內的津液已經耗損,即使多次上廁所,糞便反而減少,就應該溫補。可以使用四逆湯。如果上腹不適,可以灸灸上腹部。上腹指的是膈膜以上,汗出導致表虛,而且膈膜上有寒飲引起嘔吐,所以需要用灸法引導陽氣上行,用四逆湯溫補內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