橘南谿

《傷寒論綱要》~ 辨太陰病脈證並治法

回本書目錄

辨太陰病脈證並治法

1. 辨太陰病脈證並治法

(陽氣虛人。感風寒。其邪氣在表者。名曰太陰。)

太陰之為病。(邪雖圍表。而陽氣舊微。不能與邪爭。故作症不多。)腹滿而吐。食不下。(津液舊虛。陽氣難以出。加之以表邪。故腹滿。陽氣不得出表。而升咽者。致吐食。雖吐而無聲者。是陽氣微之故也。)自利益甚。(陽虛人。舊利。今又邪圍。故陽氣失活動。利益甚。

然非邪入胃而利。故曰自利。)時腹自痛。(津液舊虛。加之以表邪。故里陽欲出難出。因作痛。曰時者。以陽氣微。故盈而後始痛也。曰自者。非邪入胃而作痛也。)若下之。(表邪乘虛而入。)必胸下結鞕。(似結胸而微。)○太陰中風。四肢(陽之復。自里始。而及四肢。

白話文:

(陽氣虛弱的人,受到風寒侵襲。如果邪氣仍停留在體表,稱為太陰病症。)

太陰病症的特徵是,雖然邪氣環繞在體表,但原本陽氣就已經虛弱,無法與邪氣抗爭,所以表現出來的症狀不多。腹部會感到滿脹,並且沒有胃口進食。這是因為體內原本就缺乏津液,加上外邪的影響,導致腹部滿脹。陽氣無法從體表排出,反而逆流至喉嚨,造成嘔吐現象。即使嘔吐時沒有聲音,也是因為陽氣微弱所致。

原本有腹瀉的人,現在情況更為嚴重。這是因為陽氣虛弱,原有的腹瀉現象更加劇烈。但這並不是因為邪氣進入胃部所導致的腹瀉,所以稱為「自利」。偶爾會感到腹部疼痛。這是由於原本就缺乏津液,再加上外邪的影響,使得體內的陽氣想要排出但無法順暢,因此產生疼痛。疼痛時而出現,表示陽氣微弱,需要累積到一定程度才開始痛。疼痛是來自於體內而非由邪氣引發。

如果進行了不當的排泄(如過度的下藥排便),可能會導致胸部以下出現結塊,類似於結胸但程度較輕。

(如果陽氣虛弱的人受到風寒侵襲,通常從內部開始影響,然後擴散至四肢。)

)煩疼。(陽氣欲復。煩疼。是陰病故貴陽復。猶陽病貴津液復也。)陽微陰澀而長者。為欲愈。(是陰病。故陽虛微。陰乾燥。然脈漸長者。邪氣退正氣復之候也。)○太陰病。欲解時。從亥至醜上。○太陰病脈浮者。可發汗。宜桂枝。○自利。(凡人居常大便不溏瀉者。

陽氣揚之也。今陰病。則陽氣乏於攝陰之力故自利。)不渴者。(里仍微有陽。故津液亦未甚乾燥。)屬太陰。以其藏有寒故也。(以藏舊有虛寒故邪氣隨入。是以並謂之寒。)當溫之。宜服四逆輩。(邪不在表裡。故桂枝大黃皆難用。)○傷寒脈浮。(邪在表。)而緩。(虛)手足自溫者。

白話文:

病人感到煩躁疼痛,這是因為陽氣想要恢復,而煩躁疼痛是陰病的症狀,所以需要陽氣來恢復。就像陽病需要津液來恢復一樣。陽氣微弱,陰氣乾燥,脈象逐漸變長,這表示疾病要痊癒了,因為這是陰病,所以陽氣虛弱,陰氣乾燥,但脈象逐漸變長,說明邪氣退去,正氣恢復的徵兆。太陰病快要好轉時,從晚上十點到凌晨兩點之間症狀會比較明顯。太陰病脈象浮的,可以用發汗的方法治療,適合使用桂枝。病人自利(腹瀉),這是因為陽氣不足以收攝陰氣所致。病人沒有口渴,說明身體裡仍然有一點陽氣,所以津液還沒有非常乾燥。這些症狀屬於太陰病,因為太陰主寒,身體裡本來就虛寒,所以容易受到邪氣入侵。應該用溫熱的方法治療,適合服用四逆湯類的藥物。傷寒病脈象浮,說明邪氣在表,脈象緩,說明身體虛弱,手腳溫暖,說明邪氣沒有深入內裡。

(溫。示不熱又不冷也。以邪淺故也。)系在太陰。(經日久。是當轉少陰。而猶在太陰。故曰系在。)太陰當發身黃。(津液舊虛人。邪又在表日久。則表鬱而當發身黃症也。)若小便自利者。(以小便利。知陽出表。)不能發黃。(陽不郁故也。此所謂屬陽明者。)至七八日。

(日久而才始入少陰。)雖暴煩下利。日十餘行。(作暴煩者。以邪入胃。胃陽欲出表故也。作下利者。以邪入胃。胃陽窘。別取路於大腸之故也。)必自止。(胃陽未甚虛之人。故邪下盡而正氣仍存。)以脾家實。(系在發黃。暴煩。皆是脾陽實故也。)腐穢當去故也。(腸胃中之邪氣瘀物並去盡。

白話文:

溫和的治療方式表示病人的體溫既非高燒也不低燒,這是因為病邪的程度較淺。治療過程主要在太陰經進行。如果病情持續時間長,則應轉移到少陰經,但仍然在太陰經,所以稱為「系在」。在太陰經的治療通常會導致身體出現黃疸的症狀。對於原本津液不足的病人,如果病邪長期停留在表層,可能會導致表層阻塞,進而引發黃疸症狀。如果小便能自行排出,表示體內的陽氣已開始從表層逸出。因此,不會出現黃疸。如果病情發展到七八天。

如果病情拖延較長時間後才進入少陰經,即使突然出現嚴重的腹瀉,每天大約十多次排便,這表示邪氣已經進入胃部,導致胃的陽氣想要從表層逸出。腹瀉則是因為邪氣進入胃部,使胃的陽氣受困,迫使體內尋找其他途徑,例如大腸,來排出體外。然而,這種情況最終會自行停止,因為胃部的陽氣並未完全虛弱,邪氣排出後,正氣依然存在。這是因為脾臟過度強盛,導致體內的腐敗物質需要排出。

)○本太陽病。醫反下之。(前章表液先虛。里未甚虛之症也。此章里液先虛。表未甚虛之症也。以反對成篇次。)因爾腹滿時痛者。(下之故虛陽欲出表。)屬太陰也。(裡虛而邪在表。是太陰病也。)桂枝加芍藥湯主之。(胃陽欲出表而難出。故作滿且痛。此方加芍藥者。

為引表之津液。而聚於裡也。)○大實痛者。(里陽鬱閉急故加大黃救之。猶不離桂枝湯者。以表液未甚虛故也。若夫陽明篇所論。急下之症。則表液乾燥甚。故強用桂枝。則陽氣益鬱閉而死也。)桂枝加大黃湯主之。○太陰為病。脈弱。(胃氣弱。故脈亦弱。)其人續自便利。

白話文:

太陽病,如果用下法治療,病人反而腹滿且疼痛,這是因為里虛陽欲出表,屬於太陰病。用桂枝加芍藥湯治療,可以引表之津液聚於裡。如果腹痛劇烈,是里陽鬱閉,用桂枝加大黃湯治療。太陰病脈弱,病人會不停地拉肚子。

(自未得病時。至得病日而續利也。自利下利。不可偏言。故曰自便利。)設當行大黃芍藥者。宜減之。(以意斟酌之。)以其人胃氣弱。易動故也。

白話文:

從沒有生病到開始生病後一直拉肚子,不能只說是因為某種原因引起的拉肚子,所以才會說自己拉肚子。如果需要用大黃和芍藥來治療的話,應該減少劑量。因爲這個人的脾胃功能較弱,容易受到藥物的影響而導致腹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