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綱要》~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法 (9)

回本書目錄

辨陽明病脈證並治法 (9)

1.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法

(以小便不少,可知其溏因醫下之。)胸脅滿不去者。(胃中邪已除,胃外邪仍存。)小柴胡湯主之。(此症蓋當用柴胡加芒硝湯也,而誤先用大承氣湯偏治里。胃外之邪未除,故復用小柴胡湯。)

○陽明病。(亦歷誤下,而里陰亡者也。)脅下鞕滿,(中焦塞。)不大便,(胃中乾燥,故令不大便,此所以為陽明病也。)而嘔,(胃中殘陽仍存。)舌上白胎者。(以里陰已亡,表陽猶盛,故胃中益乾燥。)可與小柴胡湯。上焦得通,(服柴胡湯,上焦先通,則表液隨還入胃。)津液得下,胃氣因和,(胃陽得津液,始能活動。)身濈然而汗出解也。(胃陽發達,三焦圍解,邪與汗去。)

○陽明中風。脈弦,(津液虛。)浮,(邪圍陽。)大,(虛也。)而氣短。(表液干,里陽郁,藏府膨脹,呼吸為之促迫。)腹都滿,(里陽郁甚。)脅下及心痛,(陽之所沖作痛。)又按之氣不通,(陽實。)鼻乾不得汗,(雖陽郁甚,而表液乾燥,故不得發越。)嗜臥,(陽氣不行。)一身及面目悉黃,(津液干,熱益熾。)小便難,(津液干。)有潮熱,(表裡不相通,日晡肌膚閉,則表陽雖微,亦郁。)時時噦,(陽氣為邪所阻。)耳前後腫。(頭是骨,獨耳前後絡肉多,故里陽偏升者,成腫。)刺之小差,(郁陽小泄,諸症微除。)外不解。(雖上焦已通,而表虛之人,無津液之還入,故胃陽猶郁,三焦圍未解。)病過十日,脈續浮者,(即前所謂弦浮大之浮。)與小柴胡湯。(刺之雖小泄,而津液虛乏之人,其陽不能自通三焦,故借藥力以通之。)脈但浮無餘證者,(邪有虛無。)與麻黃湯。(雖邪微,而在深,故非麻黃,則不能發。)若不屎,(即小便難之極。)腹滿加噦者,(三焦終不通。)不治。(里陽失活動者,投柴胡黃芩等寒涼藥,則不及激之反至徹之,故不治。)

○陽明病。自汗出,若發汗,小便自利者,此為津液內竭。(並前數章,皆是津液內竭,陽氣偏勝之症。)雖硬不可攻之。(以非邪令然故也。)當須自欲大便。宜蜜煎導而通之。若土瓜根,及與大豬膽汁,皆可為導。蜜煎導方:蜜(七合)一味。內銅器中,微火煎之,稍凝,似飴狀。擾之勿令焦,著欲可丸,並手捻作挺,令頭銳大,如指長二寸許。當熱時急作,冷則硬。以內穀道中,以手急抱。欲大便時,乃去之。豬膽汁方:大豬膽(一枚)瀉汁和醋少許。以灌穀道中。如一食頃,當大便出。

○陽明病。脈遲汗出多,(邪入里,陽出表。)微惡寒者,(表仍有微邪,故惡寒。)表未解也。可發汗,宜桂枝湯。(陽明中寒,向用大承氣湯之症,而表仍微有邪,故借中風藥,以先除表邪,而後用大承氣湯。)

○陽明中風。脈浮,(中風之邪,雖全入里而小,故胃中陽仍存。)無汗而喘者,(里仍有殘陽,故表不溢。)發汗則愈。(陽明中風用太陽傷寒之藥,疑先治表後治里,故插則愈二字,以明全愈。)宜麻黃湯。

白話文:

辨陽明病脈證並治法

小便量少,可知腹瀉是因之前的瀉下藥引起的。胸脅部滿悶不舒,說明胃裡的邪氣已去除,但胃外的邪氣仍然存在,可用小柴胡湯治療。這個症狀其實應該用柴胡加芒硝湯,卻誤用了大承氣湯只治療裡證,胃外的邪氣未除,所以又用小柴胡湯。

陽明病,也是因為之前瀉下過度,導致陰液虧損。脅下脹滿,中焦阻塞,不大便,因為胃中乾燥,所以不大便,這就是陽明病的表現。又伴有嘔吐,說明胃中還有殘餘的陽氣。舌苔白厚,因為陰液已虧損,而表陽仍然盛,所以胃中更加乾燥。可以用小柴胡湯,上焦通暢後,表液會回歸胃中,津液下降,胃氣和調,胃陽得到津液滋潤,就能活動,身體微微出汗而痊癒。胃陽旺盛,三焦通暢,邪氣隨著汗液排出。

陽明中風,脈象弦細(津液虛)、浮(邪氣圍困陽氣)、大(虛弱),並且氣短(表液乾燥,裡陽鬱滯,臟腑膨脹,呼吸急促),腹部脹滿(裡陽鬱滯嚴重),脅下及心部疼痛(陽氣衝擊而痛),按壓時氣機不通(陽氣實證),鼻乾無汗(雖然陽氣鬱滯嚴重,但表液乾燥,所以不能發汗),嗜睡(陽氣運行不暢),全身和臉色都發黃(津液乾燥,熱邪更盛),小便困難(津液乾燥),有潮熱(表裡不通,午後皮膚閉塞,所以表陽雖然微弱,但也鬱滯),時常呃逆(陽氣被邪氣阻滯),耳前後腫脹(頭部是骨骼,只有耳前後的肌肉組織多,所以裡陽偏盛就腫脹),針刺後略微好轉(鬱滯的陽氣略微泄出,諸症狀略微減輕),但外邪未解(雖然上焦已通,但表虛的人,沒有津液回歸,所以胃陽仍然鬱滯,三焦圍困未解)。病情超過十天,脈象仍然浮(也就是之前說的弦浮大),用小柴胡湯(針刺雖然略微泄出,但津液虛乏的人,其陽氣不能自行通暢三焦,所以需要藥物幫助)。脈象只有浮而無其他症狀,說明邪氣虛弱,用麻黃湯(雖然邪氣微弱,但位置較深,所以不用麻黃湯,就不能發散)。如果大便不通,小便非常困難,腹部脹滿並伴有呃逆,說明三焦完全不通,不宜治療(裡陽失去活動能力,用柴胡、黃芩等寒涼藥,不僅不能激發,反而會加重病情,所以不治療)。

陽明病,自汗出,如果發汗,小便自利,這是津液內耗(前面幾章,都是津液內耗,陽氣偏盛的症狀),雖然硬結,但不可攻治(因為不是邪氣造成的),應該等到自己想大便時,用蜂蜜煎劑導引通便,例如土瓜根,以及大豬膽汁,都可以導瀉。蜂蜜煎劑:蜂蜜七分,放入銅器中,小火慢煎至略微凝固,像飴糖一樣,攪拌均勻,不要燒焦,等到可以做成丸劑時,用手搓成圓錐形,像手指一樣長,約二寸,趁熱立即使用,冷了就硬了,放入肛門中,用手緊緊按住,想大便時再取出來。豬膽汁方:大豬膽一個,取汁液,加入少許醋,灌入肛門中,約一頓飯的時間,就會大便排出。

陽明病,脈象遲緩,汗出多(邪氣入裡,陽氣出表),輕微惡寒(表證仍然有微弱的邪氣,所以惡寒),表邪未解,可以發汗,用桂枝湯(陽明中寒,之前用大承氣湯的症狀,但表證仍然有微弱的邪氣,所以用治療中風的藥物,先去除表邪,然後再用大承氣湯)。

陽明病,脈象浮(中風的邪氣,雖然全部入裡,但較輕,所以胃中陽氣仍然存在),無汗而喘(裡證仍然有殘餘的陽氣,所以表證不溢出),發汗則痊癒(陽明中風,用治療太陽傷寒的藥物,可能先治表後治裡,所以加上“痊癒”二字,說明完全痊癒),用麻黃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