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綱要》~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法 (7)
辨陽明病脈證並治法 (7)
1.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法
(五六枚言多也。是雖中風,可用大承氣湯。)
若能食者,但鞕爾。(燥屎在於常位。)宜大承氣湯主之。(燥屎在胃中者,大承氣湯;但鞕者,小承氣湯。)
○陽明病,下血。(其脈滑疾,而表液已燥者,里陽難出表,故陽氣偏從經絡,於是血氣流溢,遂下血。)讝語者,此為熱入血室。
但頭汗出者。(邪未全入胃,表仍有所阻,故不至濈然汗出。)刺期門,隨其實而瀉之。(不可汗,不可下,乃隨其實處而治之。)濈然汗出則愈。(刺經泄熱,陽氣能活動,則表和,而始得濈然汗。)
○汗出讝語者。(汗出過多,結燥屎,里陽出表而煎心。)以有燥屎在胃中。(此章解反不能食之章之文,故添在胃中之三字。)此為風也。(讝語之作,因津液乾燥與胃陽鬱於胸,故定為中風。)須下之。(不用當字,而用須字,可見其攻當斟酌也。)過經乃可下之。(須屎定鞕邪全入而後可下之。)下之若早,(徒擊殘陽。)語言必亂。(乾燥及心血,又里陽鬱於胸,煎心急。)以表虛里實故也。(表液益虛,燥屎並邪實於胃。)下之則愈。(雖已虛,而燥屎並邪實胃,故不得已用大承氣湯。)宜大承氣湯。(中風用大承氣湯,故曰宜。)
○傷寒四五日,(傷寒,指表邪之辭;四五日是邪在表之時也。據此二句則當發汗出,然邪厚故進急,而向於實胃。)脈沉(當浮,而不浮,)而喘滿。(邪將實於胃,殘陽窘甚,即大承氣湯之本章所謂滿而喘者。)沉為在裡,(邪入里,陽出表,故脈不能浮。)而反發其汗。(徒攻無邪之地。)津液越出,大便為難,表虛里實。(津液虛於表,邪實於裡。)久則讝語。(至六七日,則心血遂至沸騰。)
○三陽合病,(邪大,故跨表裡。)腹滿身重,難以轉側;(此二症,即大承氣湯本章所謂腹滿身重者;邪入里七八分,能作此症也。)口不仁;(陰陽為邪所阻,故神不易應口舌;是邪塞三焦而所作也,即是少陽口苦之甚者也。)而面垢;(汗多則不垢,乾燥亦不垢;但表液濃黏,能俾垢汙;是津液雖不虛,而邪多故熱亦多,乃令津液濃黏。)讝語;(熱多故也。)遺屎。(神為邪所阻,膀胱不守。)發汗則讝語,(津液虛,則熱益熾。)下之則(亡陰,)額上生汗,(里陽失所依,飛越於額上。)手足逆冷。(里陽失所依,故不足及四末。)若自汗出者,(里陽稍得出表。)白虎湯主之。(投大寒之藥,則鬱陽激發,能與表陽相合,而驅邪;若自汗不出者,妄克里陽,則陽氣消滅而死;是表無援陽之故也。)
○二陽並病,(蓋惡寒頭痛潮熱並見之症。)太陽證罷,(已發汗,以除太陽之邪。)但發潮熱;(太陽已差,陽明獨存。)手足(汗及手足示太陽之邪全去,)漐漐汗出;(太陽雖無邪,而汗不至濈濈者,以里邪元小,而殘陽仍在於里故也。)大便難;(胃仍有殘陽故大便未至鞕。)而讝語者,(邪不實而作讝語者,以太陽曾發汗故也。)下之則愈。(疑小承氣湯故插此句。)
白話文:
辨陽明病脈證並治法
病人說話很多,雖然是中風,但可以用大承氣湯治療。如果病人還能吃東西,只是大便乾燥,(乾燥的糞便停留在正常位置),就應該用大承氣湯治療;如果乾燥的糞便停留在胃中,大便乾燥厲害的用大承氣湯,大便只是略微乾燥的用小承氣湯。
陽明病患者下血,脈象滑數,而表面的津液已經乾燥,裡面的陽氣難以透達於表面,所以陽氣偏盛於經絡,於是氣血溢出,導致下血。病人胡言亂語,這是熱邪侵入血室,只是頭上出汗(邪氣還未完全進入胃部,表面仍然有所阻礙,所以不會全身大汗淋漓),用針刺期門穴,隨著病情的實際情況瀉血。(不可以發汗,不可以瀉下,只能根據實際病情治療。)全身大汗淋漓則病癒。(針刺經絡洩熱,陽氣能活動,則表邪消除,然後才能全身大汗淋漓。)病人汗出而胡言亂語(汗出過多,導致大便乾燥,裡面的陽氣透達於表面而灼傷心臟),是因為胃中有乾燥的糞便。(此段解釋了不能進食的原因,所以增加了“在胃中”三字。)這是中風。(胡言亂語的產生,是因為津液乾燥和胃陽鬱結於胸,所以確定為中風。)必須瀉下。(不用「當」字,而用「須」字,說明瀉下需要斟酌。)等到經絡氣血運行正常後才能瀉下。(必須等到糞便乾燥,邪氣完全侵入後才能瀉下。)如果瀉下過早,(只會損傷殘餘的陽氣),說話必然會更加胡言亂語。(乾燥損傷心血,胃陽鬱結於胸,灼傷心臟,感到焦慮。)這是因為表虛里實的緣故。(表面的津液更加虛弱,乾燥的糞便和邪氣停滯於胃部。)瀉下後病癒。(雖然已經虛弱,但乾燥的糞便和邪氣停滯於胃部,所以不得不使用大承氣湯。)宜用大承氣湯。(中風用大承氣湯,所以說宜用。)
傷寒病四五天,(傷寒,指的是表邪。四五天是邪氣在表的階段。根據這兩句話,應該發汗。但是邪氣很盛,所以病情急劇發展,而趨向於胃實。)脈象沉而(應該浮,卻不浮)喘滿。(邪氣將要實於胃部,殘餘的陽氣非常窘迫,這正是大承氣湯主治的“滿而喘”症狀。)脈沉表示邪氣在裡。(邪氣入裡,陽氣出表,所以脈象不能浮。)反而出汗。(只是攻擊沒有邪氣的地方。)津液大量外洩,大便困難,表虛里實。(表面的津液虛弱,裡面的邪氣實滯。)時間久了就會胡言亂語。(到六七天,心血就會沸騰。)
三陽合病(邪氣很盛,所以遍及表裡),腹部脹滿,身體沉重,難以翻身。(這兩種症狀,正是大承氣湯主治的“腹滿身重”,邪氣侵入裡七八分,就會出現這些症狀。)口無知覺。(陰陽被邪氣阻礙,所以神志不能正常反應到口舌,這是邪氣阻塞三焦所致,也是少陽病口苦的嚴重情況。)面容汙穢。(汗多則不汙穢,乾燥也不汙穢,只有表面的津液濃稠粘膩,才會導致汙穢,這是津液雖然不虛,但是邪氣多,所以熱也多,導致津液濃稠粘膩。)胡言亂語(因為熱邪過盛)。遺尿(神志被邪氣阻礙,膀胱失守)。發汗就會胡言亂語(津液虛弱,熱邪就會更加熾盛)。瀉下就會(損傷陰液),額頭出汗(裡面的陽氣失去依託,溢出於額頭)。手足冰冷(裡面的陽氣失去依託,所以不足以到達四肢末端)。如果自汗出(裡面的陽氣稍微透達於表面),用白虎湯治療。(使用大寒的藥物,可以激發鬱結的陽氣,與表面的陽氣相合,驅除邪氣,如果自汗不出,妄圖克伐裡面的陽氣,就會導致陽氣消滅而死亡,這是表面沒有援引陽氣的緣故。)
二陽並病(寒熱頭痛潮熱同時出現的症狀),太陽病證狀消失(已經發汗,去除太陽病的邪氣),只是發潮熱(太陽病已經好轉,只有陽明病症狀存在),手足(汗出及手足表示太陽病的邪氣完全消失)微微出汗(太陽病雖然沒有邪氣,但是汗出不暢,是因為裡面的邪氣較少,而殘餘的陽氣仍在裡面的緣故),大便困難(胃部仍然有殘餘的陽氣,所以大便不暢),而胡言亂語(邪氣不實而胡言亂語,是因為太陽病曾經發汗的緣故),瀉下則病癒(疑似小承氣湯,所以加上這一句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