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綱要》~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法 (2)

回本書目錄

辨陽明病脈證並治法 (2)

1.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法

(太陽病,加此一症,以示將入陽明之候。)而反汗出濈濈然者,(邪未減,而反汗出者,是邪入里,陽出表也;以其濈濈然,知表無邪。)是轉屬陽明也。(不因誤治,不因虛,而入陽明;此邪完而入里之症,陽明之重者也。此篇舉輕者與重者,以擬太陽篇中風傷寒並舉之例。)

○傷寒三日,陽明脈大。(邪在少陽,則陽氣分在表裡,故其脈小;邪在陽明,則陽氣全在表,故其脈大。蓋陽氣滿,津液溢,則見脈大;陽氣分,津液乏,則見脈小。其日數皆以三日者,是入陽明者邪進急;而留少陽者,此係邪進緩之故也。)

○傷寒脈浮,(邪在表。)而緩,(陽郁不甚。)手足自溫者,(雖陽微而不至冷。蓋發熱者太陽,逆冷者少陰。今不服藥而能溫,是太陰也。)是為系在太陰。太陰者,身當發黃。(邪在表,微陽不能破邪,而經日久則鬱而發黃。)若小便自利者,(陽氣出表推膀胱,故大便利也。以陽氣已出表,是故不發黃。)不能發黃。至七八日,(邪入里之日數。)大便鞕者,(頓虛人。初雖見陰症,而經日久而陽氣漸復,遂成陽症。)為陽明病也。

○傷寒(即是前章之病人。)轉系陽明者,(從太陰進者,法當入少陰,而陽氣漸復,成陽明病故曰系。)其人(雖成陽明病,其症不劇,故亦曰其人。)濈然微汗出也。(汗微者,從太陰轉故也。)

○陽明中風。(是太陽汗出過多,因轉屬陽明者也。蓋稱陽明中風者,其邪小也。是邪雖已入胃,而以其小故不足實於胃,陽氣仍半在裡,是以作脈浮腹滿等。)口苦,(津液乾燥,而熱勝則口苦,譬猶炙梨慄焦,則其味苦之理也。)咽乾,(津液乾燥而熱熾。)腹滿,(里陽郁。)微喘,(胃中之外面邪圍,故里陽止。)發熱惡寒,(邪已入胃,故三焦卻通利;但胃中之邪圍里陽,故作發熱惡寒。)脈浮而緊。(津液虛。蓋浮邪令然,緊虛令然,故插而字別之。是不似太陽浮緊之脈,外邪令之如是之也。)若下之,則腹滿,(津液大虛,里陽不得出表。)小便難也。(津液已虛,故陽氣不得出表,而推膀胱,乃小便難出。若此而加噦者,為不治。)

○陽明病,若能食,名中風。(邪小故雖入胃而不能實;其所不及,陽仍存,故能食。)不能食,名中寒。(邪實胃,胃陽盡出表,胃中無消穀之陽,故不能食。此即太陽篇所稱傷寒者也。凡風寒之邪,從外而內,至胃而止,猶矢之至的也,故至陽明為中。若夫中風,其邪固薄,法不能入胃,但以侵表為極,故太陽為中。陽明無有中風,而間有之者,皆引而致者也,非邪之本分,故不須別立名。)

○陽明病,若中寒:(後人以中寒,誤為後世所謂直中者,故冒若字,作一種病,以起論。)不能食;小便不利。(陽明中寒,小便當利,而不利者,其人陽微,不足充表故也。)手足濈然汗出。(自汗不遍身者,亦陽以不充表故也。)此欲作固瘕。(胃中無陽,乃水穀不分而下利。固,沉固也。)

白話文:

辨陽明病脈證並治法

太陽病加重出現某些症狀,預示將要發展成陽明病。病人反而出現汗出很多的情況,這是因為邪氣尚未減弱,反而汗出,說明邪氣入裡,陽氣外泄。由於汗出很多,說明表層沒有邪氣。這就轉變為陽明病了。這並不是因為誤治或體虛而轉化為陽明病,而是邪氣完整地侵入裡面的症狀,屬於陽明病中的重症。本章既講述輕症也講述重症,與太陽篇中中風、傷寒並舉的例子相呼應。

傷寒三日,陽明脈大。邪氣在少陽,則陽氣分佈在表裡,所以脈象較小;邪氣在陽明,則陽氣全部在表,所以脈象較大。這是因為陽氣充盈,津液旺盛,所以脈象大;如果陽氣不足,津液缺乏,則脈象小。發病三日就出現這種情況,說明是轉化為陽明病,邪氣入侵迅速;而停留在少陽的,則是邪氣入侵緩慢的緣故。

傷寒脈浮而緩,手足自溫,這是因為邪氣在表,陽氣鬱滯不嚴重,雖然陽氣微弱,但並不寒冷。發熱是太陽病,逆冷是少陰病,現在沒有服藥也能溫暖,這是太陰病的表現。太陰病應該會發黃,但如果小便通暢,則不會發黃,因為陽氣外泄推動膀胱,所以小便通暢。如果沒有發黃,到七八天,大便乾燥,這是因為體質虛弱的人,雖然一開始出現陰證,但經過幾天,陽氣逐漸恢復,就轉變成陽證,成為陽明病。

傷寒轉變為陽明病,病人微微出汗,汗少是因為從太陰轉變而來的。

陽明中風,這是因為太陽病汗出過多,轉變為陽明病。所謂陽明中風,其邪氣較輕微,邪氣雖然已經進入胃部,但因其輕微,不足以充盈胃部,陽氣仍然有一半留在裡邊,所以表現為脈浮腹滿等症狀。口苦、咽乾、腹滿、微喘、發熱惡寒、脈浮而緊,若服用瀉藥,則腹滿加重,小便困難。如果出現呃逆,則難以治療。

陽明病,如果能吃東西,稱為中風;不能吃東西,稱為中寒。這是因為邪氣輕微,雖然進入胃部,但不能充盈,陽氣仍然存在,所以能吃東西。如果邪氣充盈胃部,胃陽氣全部外泄,胃中沒有消化食物的陽氣,所以不能吃東西。這與太陽篇中所說的傷寒相同,風寒邪氣從外向內侵入,到達胃部就停止,如同箭射中靶心一樣,所以到陽明為中。而中風,其邪氣本來就輕微,通常不能進入胃部,只能侵犯到表層,所以太陽為中,陽明沒有中風,間或出現的,都是引發而成的,不是邪氣的本質,所以不需要另立名稱。

陽明病若為中寒,不能吃東西,小便不利,手足微微出汗,這是因為胃中沒有陽氣,水穀不能消化而下利,將要形成固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