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士瀛

《仁齋直指方論》~ 卷之一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一 (2)

1. 五臟病證虛實論

五臟各有所主,至其病證莫不隨所主而見焉。面赤喜笑,舌破口乾,煩躁掌熱,心痛而噦,臍上有動氣者,心家病也。面青多怒,脅下痛硬,咳逆目眩,肢節攣急,轉筋溲難,臍左有動氣者,肝家病也。(肝乘脾挾水氣,故咳逆。足厥陰下終於陰器,故溲難。)面黑而恐,呵欠呻吟,齒痛骨痿,耳鳴精泄,足脛寒,腰脊痛,小腹急疼,瘕泄而裡急後重,臍下有動氣者,腎家病也。

白話文:

五臟各有自己主管的部位,當五臟出現疾病時,會伴隨着相應部位的病證。面紅喜笑,舌破口乾,煩躁掌熱,心痛而噦,臍上有動氣,這是心臟疾病的徵狀。面青多怒,脅下痛硬,咳逆目眩,肢節攣急,轉筋小便困難,臍左有動氣,這是肝臟疾病的徵狀。(肝臟乘脾挾水氣,所以會咳逆。足厥陰經終於陰器,所以會小便困難。)面黑而恐懼,呵欠呻吟,齒痛骨痿,耳鳴精泄,足脛寒,腰脊痛,小腹急痛,瘕泄而裡急後重,臍下有動氣,這是腎臟疾病的徵狀。

面白善嚏,憂愁欲哭,喘嗽氣逆,咽喉不利,灑淅惡寒,時作寒熱,臍右有動氣者,肺家病也。面黃、善思、善噫、善嗜,中脘脹滿,飲食不消,身體腫重,肢節痠疼,怠惰嗜臥,四肢不收,當臍動氣,是非脾家之病乎?東萊先生有曰:肝受病則目不能視,腎受病則耳不能聽,脾受病則口不能食,心受病則舌不能舉。五臟病證,以此觀之,不待智者而後知矣。

白話文:

面部發白、容易打噴嚏,憂愁想哭,喘息咳嗽、氣逆,咽喉不利,灑淅惡寒,時而發冷時而發熱,臍右有動氣,這是肺部的疾病。面色發黃、容易思考、容易打嗝、喜歡吃東西,中脘脹滿,飲食不消化,身體腫重,四肢痠痛,懶惰嗜睡,四肢不能收縮,當臍動氣,這不是脾臟的疾病嗎?東萊先生說:肝臟患病,眼睛就不能視物;腎臟患病,耳朵就不能聽覺;脾臟患病,嘴巴就不能吃東西;心臟患病,舌頭就不能抬起。五臟的病症,以此觀察,不必等到聰明的人才知道。

然而,心之惡熱者何?熱則脈潰濁也。肝之惡風者何?風則筋燥急也。腎何以惡燥?燥則精涸竭也。肺何以惡寒?寒則氣留滯也。脾何以惡濕?濕傷肌肉,肉傷則痿腫也。五臟之病,推原及本,安有不從所受中來哉?是以臟氣有餘謂之實,臟氣不足謂之虛。心實之候:口乾,喜笑,身熱,汗血,痛滿乎胛脅膺背之間。

白話文:

那麼,心裡有什麼樣的壞熱氣呢?熱氣則脈搏紊亂,而且混濁。肝臟對風邪有什麼樣的厭惡呢?風邪則筋燥急。腎臟為什麼厭惡燥熱呢?燥熱則精血枯竭。肺臟為什麼厭惡寒冷呢?寒冷則氣機留滯。脾臟為什麼厭惡濕氣呢?濕氣傷害肌肉,肌肉受傷則萎縮腫脹。五臟的疾病,追溯到根源,怎麼可以不是從所受到的因素引起的?所以,臟氣多於正常的情況叫做實,臟氣少於正常的情況叫做虛。心實的徵兆:口乾,喜歡笑,身體發熱,汗出如血,胸脅、背部之間疼痛而滿脹。

肝實之候:目赤,多怒,頭眩,耳聾,痛引乎兩脅小腹之下。腎實之候:腹膨,體腫,少氣不言,骨痛,飧泄而小便黃。肺實之候:喘促咳嗽,上氣鼻張,脛股肩疼而胸中滿。脾氣一實,必至肢體重著而不舉,腹脹,尿秘而苦飢。故曰臟氣有餘謂之實者,此也。心虛則恍惚,多驚,憂煩,少色,咳唾,舌強,腰背痠疼。

白話文:

肝氣過盛的情況:眼睛發紅,容易生氣,頭暈,耳聾,疼痛蔓延到兩側腹部以下。腎氣過盛的情況:腹部膨脹,身體腫脹,氣短不說話,骨頭疼痛,泄瀉小便發黃。肺氣過盛的情況:呼吸短促咳嗽,上氣鼻張,小腿股骨肩膀疼痛,胸部脹滿。脾氣過盛的情況下,四肢必定沉重而不能舉起,腹脹,小便不通,並且飢餓難耐。所以說臟氣過盛稱為實,就是這個意思。心氣虛的情況:精神恍惚,經常受到驚嚇,憂愁煩悶,臉色蒼白,咳嗽吐痰,舌頭僵硬,腰背痠痛。

肝虛則眼昏,胸痛,筋脅拘攣,恐懼面青,如人將捕。腎虛則心懸如飢,胸痛引脊,厥逆,溲變,䏚冷,耳鳴。肺虛則呼吸少氣,鼻涕,嗌乾,肺中聲鳴,喘之咳血。(唾中有紅縷者,此肺損,為熱氣所傷也。若脅下痛而唾鮮血者,此熱氣傷肝也。)其或吐逆泄利,飲食不消,腹脹腸鳴,四肢無力,則脾虛之證生焉。

白話文:

肝虛則眼睛昏花,胸部疼痛,筋脈、肋間攣縮拘急,恐懼時臉色發青,好像有人要捕捉他一樣。腎虛則心中懸吊如飢餓狀,胸痛延伸到脊背,呼吸困難,小便失常,手腳冰冷,耳鳴。肺虛則呼吸急促氣短,流鼻涕,咽喉乾燥,肺中發出聲音,喘咳出血。(吐出來的唾液中有紅絲的,這是肺部受傷,被熱氣所傷。如果脇肋下面疼痛,吐出鮮血的,這是熱氣傷肝。)如果出現嘔吐、腹瀉、消化不良、腹脹、腸鳴、四肢無力等症狀,則為脾虛。

故曰臟氣不足謂之虛者,此也。大抵實者瀉之,虛者補之,無過不及,以平為期。否則實實虛虛,損不足而益有餘。如東坡先生所謂至虛有盛勢,大實有羸狀。差之毫釐,疑似之間,便有死生禍福之畏。籲!何畏哉?至若心病而直視,面黧,肝病而舌卷、囊縮,腎病而腰折、骨枯,肺病而毛焦、氣出,脾病而臍突、唇反,此則五臟之氣絕也。絕者無復生之理,脫遇岐、扁亦未如之何。

白話文:

所以說臟氣不足叫做虛症,說的就是這種情況。總的來說,實證應該瀉下,虛證應該補益,不過量也不不足,以平穩均衡為目標。否則實實虛虛,損害了不足的臟器,卻讓有餘的臟器更加有餘。就像東坡先生所說的「至虛有盛勢,大實有羸狀」。相差毫釐之間,似是而非之間,就可能帶來生與死的恐懼,或吉與兇的禍福。唉!有什麼好害怕的呢?至於心臟有病就會目光直視,臉色黝黑;肝臟有病就會舌頭捲曲,囊縮;腎臟有病就會腰折,骨枯;肺臟有病就會毛髮焦枯,氣息外洩;脾臟有病就會肚臍突出,嘴脣反常。這些都是五臟之氣已經耗盡的表現。耗盡了生機,回復不生,即使遇到歧伯、扁鵲也無能為力。

雖然,病亦有虛實之證不同耳。邪氣盛則實,精氣奪則虛。脈盛、皮熱、腹脹、前後不通曰五實;脈細、皮寒、氣少、前後泄利、飲食不進曰五虛。諸病出者為虛,入者為實;(陰出乘陽,陽入乘陰。)言者為虛,不言者為實;緩者為虛,急者為實;(陰主靜則緩,陽主躁則急。

白話文:

雖然,病也有虛證和實證不同的症狀。邪氣盛行則為實證,精氣被奪則為虛證。脈搏盛大、皮膚發熱、腹脹、大小便不通暢叫做五實;脈搏細小、皮膚寒冷、氣息微弱、大小便洩利、飲食不進叫做五虛。各種疾病發作出來的為虛證,收斂回去的為實證;(陰性發作侵犯陽性,陽性發作侵犯陰性。)說話多的為虛證,不說話的為實證;緩慢的為虛證,急促的為實證。(陰主靜則緩慢,陽主躁則急促。)

)濡者為虛,堅者為實;癢者為虛,痛者為實。外痛內快者,外實內虛;外快內痛者,外虛內實。其有心腹、皮膚內外俱痛,則按之而止者虛也,按之而痛者實也。經所謂:皮虛則熱,脈虛則驚,肉虛則重,筋虛則急,骨虛則痛,髓虛則墮,腸虛則溏泄。三陽實三陰虛,汗不出;三陰實三陽虛,汗不止。

白話文:

潮濕的部位是虛症,堅硬的部位是實證;發癢的部位是虛症,疼痛的部位是實證。外在疼痛、內在舒適的,外實內虛;外在舒適、內在疼痛的,外虛內實。如果有心腹、皮膚內外一起疼痛,按壓後疼痛停止的是虛證,按壓後疼痛加劇的是實證。古典醫籍中記載:皮膚虛則發熱,脈虛則驚恐,肌肉虛則沉重,筋脈虛則痙攣,骨骼虛則疼痛,骨髓虛則脫落,腸胃虛則腹瀉。三陽經實證,三陰經虛證,汗液不出;三陰經實證,三陽經虛證,汗液不止。

與夫脈浮而緩,自汗惡風,法當解肌;脈浮而緊,無汗惡寒,法當發汗,此表病之一虛一實。脈伏而牢,腹痛秘結,法當下之;脈沉而弱,厥冷自利,法當溫之,此里病之一實一虛。內實之證,心下牢強,腹中痛滿,前後不通,乾嘔而無物出者,死。內虛之證,厥逆煩躁而吐,利不止者,亡。

是又不可不知也。故並及之。

白話文:

與那些脈浮而緩,自汗怕風,依法則應解肌;脈浮又緊,沒有汗卻怕冷,應使用發汗的方法治療,這屬於表病的一虛一實。脈伏又牢固,腹痛且便祕,應使用瀉下的方法治療;脈沉又弱,手腳冰冷且腹瀉,應使用溫補的方法治療,這屬於裡病的一實一虛。實證中,心下堅硬強盛,腹部疼痛且脹滿,大小便不通,乾嘔不出東西的,會死。虛證中,逆氣上衝,煩躁不安且嘔吐,腹瀉不止的,會死亡。

所以不可不知曉這些。因此一併記載下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