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濬

《傷寒瘟疫條辨》~ 卷四 (19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19)

1. 醫方辨引

今人視為四時套藥,無論感冒、傷風、傷寒、時氣、溫病,亦無論經絡臟腑,概以沖和湯和之。此張元素之說誤之也,須知之。

葛根加半夏湯,太陽陽明合病,下利而嘔,又云不利但嘔,此方主之。(此以利嘔辨風寒之不同也。寒為陰,陰性下行,裡氣不和,故利而不嘔;風為陽,陽性上行,裡氣逆,故嘔而不利,加半夏之辛散,以下逆氣。不利而嘔,則風寒兩感也。)

葛根(三線),半夏(薑製),麻黃(去節,泡去黃汁,炒乾,各二線),桂枝,白芍,甘草(炙,各錢半),生薑(二錢),大棗(二枚)

水煎麻黃、葛根去沫,次入諸藥煎服,覆取微汗。

增損普濟消毒飲,太和年,民多疫癘,初覺憎寒壯熱體重,次傳頭面,腫盛目不能開,上喘,咽喉不利,口燥舌乾,俗名大頭瘟。東垣曰:半身以上天之陽也,邪氣客於心肺,上攻頭面而為腫耳。經謂清邪中於上焦,即東垣之言益信矣。

元參(三錢),黃連(二錢),黃芩(三錢),連翹(去心),梔子(酒炒),牛蒡子(炒研),藍根(如無,以青黛代之),桔梗(各二錢),陳皮,甘草(生,各一錢),全蟬蛻(十二個),白殭蠶(酒炒),大黃(酒浸,各三錢)

水煎去渣,入蜜、酒、童便冷服。

芩、連瀉心肺之熱為君,元參、陳皮、甘草瀉火補氣為臣,翹、梔、蒡、藍、蠶、蟬散腫消毒定喘為佐,大黃蕩熱斬關,推陳致新為使,桔梗為舟楫,載藥上浮,以開下行之路也。

真武湯,太陽病,發汗太過,仍發熱,(汗雖出而表不除之故也。)心下悸,(心生血,汗為心液,多則心虛。)頭眩身瞤,振振欲擗地,(振搖欲伏地不能起。喻氏注云:振振欲擗地五字,形容亡陽之狀如繪,汗多則衛氣解散,振振然四顧無可置身,欲擗地中而避處也。猶陰證似陽,欲坐井中而就冷也。何得妄指《詩經》注,擗拊心貌為解哉?——眉批)及少陰病腹痛,小便不利,四肢沉重疼痛,自下利者,此為有水氣,或咳,或嘔,或小便利者,並此方主之。

白朮(土炒,二錢),白茯苓(三錢),白芍(三錢),生薑(三錢),附子(炮,一錢半)

水煎溫服。少陰病加減法:咳加乾薑、細辛、五味子各一錢,嘔去附子倍生薑,小便利去茯苓,下利去白芍加乾薑二錢。

汗多而心下悸,此心亡津液,腎氣欲上而凌心也;頭眩而身瞤,此汗多亡陽,虛邪不靖而內動也。真武北方之神,司水火者也。今腎氣凌心,虛邪內動,有水火奔騰之象,故名此湯以主之。

白朮、茯苓補土利水之物也,可以伐腎而療心悸;附子、生薑回陽益衛之物也,可以壯火而制虛邪;白芍酸以收陰,用白芍者,以小便不利,則知其人不但真陽不足,真陰亦已虧矣。若不用白芍以固護其陰,豈能勝附子之雄悍乎!

白話文:

醫方辨引

現代人把沖和湯當作四季通用的藥方,不論是感冒、傷風、傷寒、時疫、溫病,也不論是哪個經絡臟腑出了問題,都用它來治療。這是張元素的說法錯誤了,必須要知道這一點。

葛根加半夏湯,適用於太陽經和陽明經同時生病,症狀是腹瀉並嘔吐,或者只是嘔吐不腹瀉。這個方子可以治療這些症狀。(腹瀉嘔吐可以區分風寒的不同:寒屬陰,陰性向下走,臟腑氣機不調,所以腹瀉而不嘔吐;風屬陽,陽性向上走,臟腑氣機逆亂,所以嘔吐而不腹瀉。加入辛溫散寒的半夏,可以向下疏通逆亂的氣機。如果只是嘔吐不腹瀉,那就是風寒兩種邪氣都侵犯了。)

藥方組成:葛根(三錢),半夏(薑製,三錢),麻黃(去節,泡去黃汁,炒乾,三錢),桂枝(一錢半),白芍藥(一錢半),炙甘草(一錢半),生薑(二錢),大棗(二枚)

用法:先用水煎煮麻黃、葛根,去渣取汁,再加入其他藥物煎煮服用,服用後蓋被取微汗。

增損普濟消毒飲,太和年間,民間流行瘟疫,初期症狀是畏寒、發熱、身體沉重,然後傳至頭面部,腫脹嚴重到眼睛都睜不開,呼吸急促,咽喉腫痛,口乾舌燥,民間俗稱大頭瘟。東垣(指醫家李東垣)說:半身以上屬於天的陽氣,邪氣侵犯心肺,上攻頭面而導致腫脹。經書上說邪氣侵犯上焦,這與東垣的說法更加吻合。

藥方組成:元參(三錢),黃連(二錢),黃芩(三錢),連翹(去心,二錢),梔子(酒炒,二錢),牛蒡子(炒研,二錢),藍根(如無,以青黛代之,二錢),桔梗(二錢),陳皮(一錢),生甘草(一錢),全蟬蛻(十二個),白殭蠶(酒炒,三錢),大黃(酒浸,三錢)

用法:水煎去渣,加入蜂蜜、酒、童便冷服。

黃芩、黃連瀉去心肺的熱邪為主藥,元參、陳皮、甘草瀉火補氣為輔藥,連翹、梔子、牛蒡子、藍根、白殭蠶、蟬蛻散腫解毒定喘為佐藥,大黃蕩滌邪熱,推進陳代謝新為使藥,桔梗引導藥物上行,以開通向下排邪的通道。

真武湯,適用於太陽經病證,發汗太多,仍然發熱(雖然汗出了,但是表邪並沒有去除),心悸(心臟依靠血液,汗液是心臟的津液,汗出太多則心虛),頭暈目眩,身體顫抖,想要撲倒在地(顫抖想要撲倒在地,不能站立。喻氏注釋說:顫抖想要撲倒在地這五個字,生動地描寫了陽氣衰竭的樣子,汗出太多,衛氣散失,人會顫抖,四處張望,找不到可以安身的地方,想要撲倒在地,尋求安靜的地方躲避。這就像陰證看似陽證,想要躲進井裡避寒一樣。怎麼可以胡亂引用《詩經》的注釋,把擗拊心貌當作解釋呢?——眉批),以及少陰經的腹部疼痛,小便不利,四肢沉重疼痛,腹瀉等症狀,這是由於體內有水濕,或者咳嗽、嘔吐、小便不利等症狀,都可以用這個方子治療。

藥方組成:白朮(土炒,二錢),白茯苓(三錢),白芍藥(三錢),生薑(三錢),附子(炮製,一錢半)

用法:水煎溫服。少陰經病證的加減方法:咳嗽加乾薑、細辛、五味子各一錢;嘔吐去除附子,加倍生薑;小便不利去除茯苓;腹瀉去除白芍藥,加乾薑二錢。

汗出太多而心悸,這是因為心臟失掉津液,腎氣想要上行而侵犯心臟;頭暈目眩而身體顫抖,這是因為汗出太多而陽氣衰竭,虛邪不能平息而內動。真武是北方的神,掌管水火的。現在腎氣侵犯心臟,虛邪內動,有水火交戰的象徵,所以用這個方子來治療。

白朮、茯苓是補土利水的藥物,可以抑制腎氣而治療心悸;附子、生薑是回陽益衛的藥物,可以增強陽氣而制伏虛邪;白芍藥味酸可以收斂陰液,之所以用白芍藥,是因為小便不利,說明這個人不僅真陽不足,真陰也已經虧損了。如果不使用白芍藥來保護陰液,怎麼能承受附子的強悍藥性呢!